D7m
2021-09-05T14:27:11+00:00
[quote]
记得六月份的时候,
在一个坛友咨询吉安娜雕像购入建议的帖子里,我曾写下等着BLZ开始给西瓦和吉安娜洗版再考虑入手的回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09/-3urxQ177-cmg7KxT3cS159-5t.jpg[/img]
没想到正正好好在三个月之后的今天,国内的开天工作室在官微公布了和暴雪娱乐正式达成合作,并推出首款合作产品——“黑暗女王”希尔瓦娜斯·风行者雕像的新闻。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09/-3urxQ177-2m70K1lT3cSl3-e4.jpg[/img]
其实当时结合首个莉莉丝1/4雕像,以及后面的1/4萨尔,1/4巫妖王,能够得出BLZ恐怕要给魔兽世界雕像重新洗版的结论并不困难。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款将要推出的希尔瓦娜斯雕像,将是继Sideshow之后,BLZ第二次将魔兽世界游戏IP授权给雕像厂牌,进行大比例联合开发。
(电影授权的Damtoys和小比例手办授权的野兽国不在此列,对了,还有和WETA仅合作了一次的狼骑……)。
虽然这个项目到现在不要说样品展示,甚至连个渲染图都没有,但我还是在看到了这条新闻后,在心底默默说了一句,“万幸啊,多年以后,BLZ你终于发现不对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经历了与Sideshow联名时期的辉煌之后,暴雪游戏IP的雕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会逐渐的口碑下滑,甚至到了出货就破发的地步?
为什么在多年以后,BLZ又兜兜转转回到了授权开发的老路上?也许,我可以在下几个方面给您分享一点来自一个普通雕像玩家的看法。
一.不保值不保价,凡是活动都参加
说句不客气的话,等等党在别的地方是否胜利我不知道,但在目前的BLZ雕像购入方面,那一定是必胜无疑。
因为给SS(Sideshow缩写,下同)的授权到期以后,BLZ后续的所有雕像,几乎都是不限时,不限量,成批次的随便预购,随便买,而且凡是促销活动全参加,包括且不限于双11和618。
举几个例子,D.Va预订价4999,活动价4519;莉莉丝,预订价4999,活动价4049;萨尔,预订价4999,活动价4519,现款西瓦和吉安娜都有小幅优惠,不再赘述。
对了,这还不算旗舰店冲7999得8500的购物金活动……
其实不限时,不限量,敞开卖对雕像玩家来说是好事儿,但问题在于P1S(Prime1studio缩写,下同)和SS在余量预售,分批发货之后,几乎绝不再版,也没有多少跳单库存,
但BLZ是不管预定量,直接定额大批量生产的,在预订订单发货之后,便开始参加各种打折活动清库存。
这样一来,被坑的是一心一意开预订就掏出真金白银,然后在长达数年的清库存活动中反复骂着自己的第一批预购者,就比如我。
那么请问,长此以往,我或者说玩家们,还会不会第一时间预订BLZ的雕像?我等着你打折多好,反正你是批量下单,必然有库存去打折。
而这样的生产与销售方式,最终损害的是BLZ雕像本身的口碑与市场价值。
二.毫无规划的产线与产品比例
但凡IP企划,势必要的涉及到成熟的产品线与比例规划。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雕像与手办的粗线条划分,而是细节到比例,风格,乃至产品材质的详细区分,并以此为基点,尽可能地让玩家能够在厂牌的产品库中选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还是以几家成名已久的厂牌为例,P1S有艺术家合作产线,主打美漫主笔艺术家原画联名,有博物馆级黑标产线,主打大比例真人硅胶与植发头雕,有高级雕像产线,主打作品多产量大,价格相对平价。
而其各个产线所涵盖的作品比例,也从大众化的1/4、1/6、1/10,直至1/3、1/2、以及1/1胸像。
又比如SS有PF产线,主打真实材质布料,有传说级全身像产线,主打高品质全身雕像,有传说级胸像产线,主打高品质胸像,同时也有平价走量的普通雕像产线。
同样,SS的产品比例也涵盖了非常大的范围,甚至包含了1/6可动人偶。
类似的情况Weta Workshop的作品也是如此,其每年一款的魔戒大师系列产线,每到新作公布时,已然成为了每年魔戒迷绝对不会错过的焦点。
反观BLZ的雕像产品,除了早期和SS的联合开发款之外,后续独立开发产品大都卡在了1/5或者无比例(Non Scale) ,更不要说产线规划。
这就导致了BLZ后续出的雕像,摆放起来的整体感非常不理想,也很难达到风格上的统一,这一点包括且不限于高度,大小,造型,材质。
三.授权联合开发与不具名代工
目前而言,正规版权类雕像的开发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是IP方授权雕像厂牌进行联合开发,比如P1S,SS,XM,HMO,Blitaway等等,这些雕像厂牌绝大多数并非IP的创造方或持有方,
而是得到数个甚至几十个授权IP,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并且这一模式已经在业内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授权与生产方式,在每款雕像的创作过程中,共同履行着自己的制作与监理的相关职责。
二是雕像厂牌不但手握其他公司的授权IP,同时还持有自己的成熟IP,进行产品开发,说白了就是我自己有IP,自己还有厂子。
就比如PureArts之于育碧,Weta Workshop之于Weta Digital,当年的ARH Studios之于旗下的ARH COMIX一样。
三是版权方自行完成设计开发,并以寻找代工的方式完成量产,就比如目前现货在售的几款BLZ雕像。
不具名代工的确有其优点,比如版权方话语权的绝对地位,比如生产成本等等,但坏处也很明显。
可以说,不具名代工将会把从概念设计到母模制作,到大货量产的所有压力全都落在了版权方身上。
并且,玩家先期预订时无法通过已知的厂牌作品来预估大货的质量,只能冲着BLZ的招牌,好坏随缘,全靠热爱,祈祷着这次BLZ找的代工方靠点谱,不要翻车。
反过来说,BLZ在此前授权IP,与雕像厂牌联合开发的经历,还不算成功么?
就比如与SS联合开发的初代巫妖王,这款雕像目前在二级市场有损的8K-1W,无缺损的直接1.2W+,还有价无市,已然成为了收藏神物。
而且,这些成名已久的雕像厂牌,都有其独当一面的技术实力。
我们曾在变形金刚系列雕像上看到过P1S匪夷所思的金属涂装,我们曾在"风太大系列"上看到过SS登峰造极的服装质感,
我们曾在戒灵马雕像上看到过Weta无与伦比的动态表现,我们也曾在恶魔战士莫妮卡上看到过HMO堪称完美的女性头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虽然这些雕像厂牌也会偶有翻车,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他们认真发力,就真的没有那些不知名小厂或者代工厂的什么事了,
这里面有监理的因素,也有能够从母模到大货的技术层面下沉。
坦白地讲,术业有专攻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BLZ的雕像走到今天这不,实非偶然。以我个人观点看,单以雕像层面论,BLZ的产品只能算尚可,绝对称不上行业前列。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刨除掉相对弱势的品质,支撑着玩家购买的最大动力也就只剩下对游戏本体的情怀了。
而产品力驱动的雕像收藏领域,光靠情怀,一个品牌能够走多久,又能走多远?换言之,如今的暴雪游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句话:每一个暴黑都曾是一个暴白。
诚然,我远离暴雪游戏已经几年了,但绝不是一名暴黑,可天天目睹着这么多关于暴雪的负面新闻,
我不止一次在心底呼喊着,赶紧醒来吧,暴雪!哪怕是在它并非专业的雕像领域,也希望它可以更好。
也正因如此,当我看到暴雪娱乐与开天达成合作的新闻时,即便没看到渲染图,都会有那么一丝丝的高兴。
这并不是因为我看好这个尚未可知的项目,而是看到了暴雪多年以来的傲慢形象,在此时此刻,在雕像领域,发生了改变。
从某种角度上讲,能改变终究是好的。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甚至不知道怎么收笔,权当祝福吧,希望这次合作能够将BLZ的雕像产品拉回到和其IP分量对等的品质上。
同时,也不要沾染上许多国内雕像厂牌"积分制","消费排名"等等恶习,真正为玩家带来一款惊艳的作品吧。
[/quote]
记得六月份的时候,
在一个坛友咨询吉安娜雕像购入建议的帖子里,我曾写下等着BLZ开始给西瓦和吉安娜洗版再考虑入手的回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09/-3urxQ177-cmg7KxT3cS159-5t.jpg[/img]
没想到正正好好在三个月之后的今天,国内的开天工作室在官微公布了和暴雪娱乐正式达成合作,并推出首款合作产品——“黑暗女王”希尔瓦娜斯·风行者雕像的新闻。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09/-3urxQ177-2m70K1lT3cSl3-e4.jpg[/img]
其实当时结合首个莉莉丝1/4雕像,以及后面的1/4萨尔,1/4巫妖王,能够得出BLZ恐怕要给魔兽世界雕像重新洗版的结论并不困难。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款将要推出的希尔瓦娜斯雕像,将是继Sideshow之后,BLZ第二次将魔兽世界游戏IP授权给雕像厂牌,进行大比例联合开发。
(电影授权的Damtoys和小比例手办授权的野兽国不在此列,对了,还有和WETA仅合作了一次的狼骑……)。
虽然这个项目到现在不要说样品展示,甚至连个渲染图都没有,但我还是在看到了这条新闻后,在心底默默说了一句,“万幸啊,多年以后,BLZ你终于发现不对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经历了与Sideshow联名时期的辉煌之后,暴雪游戏IP的雕像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会逐渐的口碑下滑,甚至到了出货就破发的地步?
为什么在多年以后,BLZ又兜兜转转回到了授权开发的老路上?也许,我可以在下几个方面给您分享一点来自一个普通雕像玩家的看法。
一.不保值不保价,凡是活动都参加
说句不客气的话,等等党在别的地方是否胜利我不知道,但在目前的BLZ雕像购入方面,那一定是必胜无疑。
因为给SS(Sideshow缩写,下同)的授权到期以后,BLZ后续的所有雕像,几乎都是不限时,不限量,成批次的随便预购,随便买,而且凡是促销活动全参加,包括且不限于双11和618。
举几个例子,D.Va预订价4999,活动价4519;莉莉丝,预订价4999,活动价4049;萨尔,预订价4999,活动价4519,现款西瓦和吉安娜都有小幅优惠,不再赘述。
对了,这还不算旗舰店冲7999得8500的购物金活动……
其实不限时,不限量,敞开卖对雕像玩家来说是好事儿,但问题在于P1S(Prime1studio缩写,下同)和SS在余量预售,分批发货之后,几乎绝不再版,也没有多少跳单库存,
但BLZ是不管预定量,直接定额大批量生产的,在预订订单发货之后,便开始参加各种打折活动清库存。
这样一来,被坑的是一心一意开预订就掏出真金白银,然后在长达数年的清库存活动中反复骂着自己的第一批预购者,就比如我。
那么请问,长此以往,我或者说玩家们,还会不会第一时间预订BLZ的雕像?我等着你打折多好,反正你是批量下单,必然有库存去打折。
而这样的生产与销售方式,最终损害的是BLZ雕像本身的口碑与市场价值。
二.毫无规划的产线与产品比例
但凡IP企划,势必要的涉及到成熟的产品线与比例规划。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雕像与手办的粗线条划分,而是细节到比例,风格,乃至产品材质的详细区分,并以此为基点,尽可能地让玩家能够在厂牌的产品库中选到自己心仪的商品。
还是以几家成名已久的厂牌为例,P1S有艺术家合作产线,主打美漫主笔艺术家原画联名,有博物馆级黑标产线,主打大比例真人硅胶与植发头雕,有高级雕像产线,主打作品多产量大,价格相对平价。
而其各个产线所涵盖的作品比例,也从大众化的1/4、1/6、1/10,直至1/3、1/2、以及1/1胸像。
又比如SS有PF产线,主打真实材质布料,有传说级全身像产线,主打高品质全身雕像,有传说级胸像产线,主打高品质胸像,同时也有平价走量的普通雕像产线。
同样,SS的产品比例也涵盖了非常大的范围,甚至包含了1/6可动人偶。
类似的情况Weta Workshop的作品也是如此,其每年一款的魔戒大师系列产线,每到新作公布时,已然成为了每年魔戒迷绝对不会错过的焦点。
反观BLZ的雕像产品,除了早期和SS的联合开发款之外,后续独立开发产品大都卡在了1/5或者无比例(Non Scale) ,更不要说产线规划。
这就导致了BLZ后续出的雕像,摆放起来的整体感非常不理想,也很难达到风格上的统一,这一点包括且不限于高度,大小,造型,材质。
三.授权联合开发与不具名代工
目前而言,正规版权类雕像的开发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是IP方授权雕像厂牌进行联合开发,比如P1S,SS,XM,HMO,Blitaway等等,这些雕像厂牌绝大多数并非IP的创造方或持有方,
而是得到数个甚至几十个授权IP,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并且这一模式已经在业内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授权与生产方式,在每款雕像的创作过程中,共同履行着自己的制作与监理的相关职责。
二是雕像厂牌不但手握其他公司的授权IP,同时还持有自己的成熟IP,进行产品开发,说白了就是我自己有IP,自己还有厂子。
就比如PureArts之于育碧,Weta Workshop之于Weta Digital,当年的ARH Studios之于旗下的ARH COMIX一样。
三是版权方自行完成设计开发,并以寻找代工的方式完成量产,就比如目前现货在售的几款BLZ雕像。
不具名代工的确有其优点,比如版权方话语权的绝对地位,比如生产成本等等,但坏处也很明显。
可以说,不具名代工将会把从概念设计到母模制作,到大货量产的所有压力全都落在了版权方身上。
并且,玩家先期预订时无法通过已知的厂牌作品来预估大货的质量,只能冲着BLZ的招牌,好坏随缘,全靠热爱,祈祷着这次BLZ找的代工方靠点谱,不要翻车。
反过来说,BLZ在此前授权IP,与雕像厂牌联合开发的经历,还不算成功么?
就比如与SS联合开发的初代巫妖王,这款雕像目前在二级市场有损的8K-1W,无缺损的直接1.2W+,还有价无市,已然成为了收藏神物。
而且,这些成名已久的雕像厂牌,都有其独当一面的技术实力。
我们曾在变形金刚系列雕像上看到过P1S匪夷所思的金属涂装,我们曾在"风太大系列"上看到过SS登峰造极的服装质感,
我们曾在戒灵马雕像上看到过Weta无与伦比的动态表现,我们也曾在恶魔战士莫妮卡上看到过HMO堪称完美的女性头雕,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虽然这些雕像厂牌也会偶有翻车,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他们认真发力,就真的没有那些不知名小厂或者代工厂的什么事了,
这里面有监理的因素,也有能够从母模到大货的技术层面下沉。
坦白地讲,术业有专攻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BLZ的雕像走到今天这不,实非偶然。以我个人观点看,单以雕像层面论,BLZ的产品只能算尚可,绝对称不上行业前列。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刨除掉相对弱势的品质,支撑着玩家购买的最大动力也就只剩下对游戏本体的情怀了。
而产品力驱动的雕像收藏领域,光靠情怀,一个品牌能够走多久,又能走多远?换言之,如今的暴雪游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句话:每一个暴黑都曾是一个暴白。
诚然,我远离暴雪游戏已经几年了,但绝不是一名暴黑,可天天目睹着这么多关于暴雪的负面新闻,
我不止一次在心底呼喊着,赶紧醒来吧,暴雪!哪怕是在它并非专业的雕像领域,也希望它可以更好。
也正因如此,当我看到暴雪娱乐与开天达成合作的新闻时,即便没看到渲染图,都会有那么一丝丝的高兴。
这并不是因为我看好这个尚未可知的项目,而是看到了暴雪多年以来的傲慢形象,在此时此刻,在雕像领域,发生了改变。
从某种角度上讲,能改变终究是好的。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甚至不知道怎么收笔,权当祝福吧,希望这次合作能够将BLZ的雕像产品拉回到和其IP分量对等的品质上。
同时,也不要沾染上许多国内雕像厂牌"积分制","消费排名"等等恶习,真正为玩家带来一款惊艳的作品吧。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