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是这样看待人口问题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Sam77-avatar

Sam77

2021-12-12T03:01:39+00:00

这不是东亚的问题,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问题。

《李光耀观天下》是2013年发行的书籍,书中关于“人口政策”有专门论述的章节。当时李光耀已经89岁高龄,两年后即辞世。

现在是2021年,即将进入2022年。八九年的时间过去了,中文互联网上的所有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不论是视野的广度、思考的深度、逻辑连续的长度,全加起来,也都没超越那一个小小的章节——这都已经客气了,不要说超越,根本连略微接近的水准都没有。

很多老生常谈、甚至已经被证伪的问题,在网络讨论中反而像是什么新鲜宝贝一样,被挖出来说车轱辘话。

这充分说明,在严肃社会问题上,听智者一席话,比听一万个庸人瞎哇啦要有价值得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非虚言。

但是在现在浮躁的网络环境下,也只有“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废话文学大行其道了。

归纳一下李的论述吧。

问题定性
生育率下降是全球性的问题,是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势不可挡的大趋势。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一旦进入现代化进程,就会面临生育率下降。这一过程的发生速率,可能会因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略有缓急,但是总体趋势都是一样的:一旦现代化,就不生孩子。

近到日韩,远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无不如此。任何文化、任何种族,都不能例外。

所以,揪着某一具体国家的某些具体政策、具体经济问题进行嘲讽,只是表不及里的情绪发泄。

哪怕没有施行某些人认为很蠢很错误的某些具体政策,或者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没有发生,只要社会总体是走向现代化的,低生育率这一趋势就一定会产生(而且某些“愚蠢”政策在当时解决的社会问题,骂它的大聪明也并没提出替代方法进行解决),最多是下降曲线略微缓和些,但一样是下降。

如果以一个世代交替周期是20年来估计,那一点点缓和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整个社会而言,面临问题的严重程度基本不会改变。

问题原因
根本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更具体说,是现代化社会让女性发现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可能。而一旦发现,便无法逆转。

我用自己的理解展开一下“生活方式的改变”的内涵。

所谓生育,包含生产和育儿两大步骤。由于生理原因,生产(妊娠分娩)这一过程完全需要女性承担,这一点无需赘言。

这本身就带来了迟疑:即便以今日如此昌明的医学条件,女性因为生产而丧命或严重危害健康的案例,发生率也并不低。

不过,为了简化问题,我们现在假设一个理想化模型:女性身体健康、年龄适合、加上先进医学的帮助,妊娠分娩这一过程可以顺利完成,并且在无痛分娩和专业产后护理的帮助下,整个过程痛苦不大。

随着医学进一步发展和科学观念的普及,这个理想化模型在现实中是有可能广泛实现的。(而且在部分发达国家地区已经实现,可那些国家也并没因此提高了生育率,可见这不是关键)

我们现在就假设它已经实现,那么生产这一生理过程的顾虑得到解决。

那么问题就集中于“育儿”这一环节。这也是生育问题的核心所在:

育儿的问题在于,一个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需要占用至少一个成年人至少十年左右的所有时间精力。

这个估计,我相信对育儿过程有基本了解的人都会同意,而且这已经估计得很保守了。

即便是再心大、再放养的情况下,怎么也得有六年的时间(人类幼儿0-6岁),需要一个成年人完全的照顾。

完全的照顾的意思是,时间精力需要完全倾注于育儿的活动上,无暇分身去做社会性工作、个人休闲或个人学习、甚至连做其他家务的时间也没有。

而事实上六岁以后进入正式教育阶段,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也许减少,教育上的监督和照顾却有增无减,总体需要的人力甚至比婴儿期更大!不少家长会高强度地投入十八年到二十多年的超长育儿周期。

为了简略估计,我们就说是十年吧。

十年的心无旁骛的所有时间精力投入,我们将此记作“一个单位的成年人力”。这是负责任地养育一个孩子的基本人力单位。

问题来了:这个人力从哪儿来?

在前现代的文明中,不论中西南北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这个人力由女性完全承担。

也就是,女性完全不参与任何的社会性劳动(个人无能力,社会不允许),完全退守在家庭内,把自己成年后的所有人力贡献给育儿这一件事。这是女性在前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唯一价值之所在。

所以不断生养,就是一个成年女性生命中唯一工作。生得越多,贡献越大。反之则是无价值的废人一个。

而且要注意,被排除于社会工作以外,并没有让育儿这个过程简单。因为在古代普遍多子女的情况下,实际需要N个单位的成年人力以资应付。女性即便付出自己全部,也只有一个单位的人力,却要勉力承担N个单位的总工作量。

如果家庭富裕、有仆人帮助,或者公婆通情达理,有婆婆和其它长辈女性亲戚帮扶,情况会略好。可能有半个或者一个单位的工作分给了这些帮忙的亲戚或者仆人。但是总体而言,育儿任务也依旧相当繁重。

所以,以前的家庭出现了长兄如父、长姐如母的文化以分担和调节。让大孩子带小孩子,其实质是母亲的劳力无法覆盖所有孩子,必须让大孩子提早进入成年人角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否则,母亲不可能独力完成育儿过程。这一点在富人家庭,有仆人帮助的情况下,也许稍好。

但是不论贫富,前现代家庭都普遍出现了只能给孩子生活基本物质、但精神和情感抚育缺失的情况,这可以粗略理解为母亲只有精力去把生活物质上那0.5的单位应付掉,但没有多余精力去供应精神和情感上那0.5个单位的人力了。

所以,现代意识觉醒后,不同文化的社会都先后从不同角度开始讨论“原生家庭”问题。根源就在于传统的育儿模型里,物质、精神、情感的供给,很难全方位到位。

总结而言,前现代的生活,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上面的文化传统,都是让男性去从事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在社会层面取得成就、开创事业。而女性被完全剥除社会性,拘束于家庭内,承担生育和抚养的工作。也就是说,以前的高生育率所需的人力基础,建立在全人类的一半人口,完全专注于育儿这一工作上。

与之配套地,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化传统和伦理框架,论证女性的价值和义务就在于生孩子养孩子。

那么,男性只要娶得一个老婆在家负责生养,后代问题即告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则是妻子的问题,妻子要负责解决,而男性自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到公共场域去发展。

因为生养孩子是前现代女性唯一的价值体现,即便应付不来,她也一定要硬着头皮应付,具体表现为不顾健康地不断怀孕生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做饭带孩子、如果自己生不出孩子就要帮丈夫纳妾生孩子,否则,该女性就变得全无价值。

要注意,在公共领域的发声、宣传,也属于“社会活动”的一种。以前的女性虽然大规模地、群体性地、被动或主动地承担了全部育儿职责,可是因为她们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自然也包括不能为自己的情况反思和发声,所以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舆论和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长期以来,“女性负责育儿”这一现象的规模(全人类的一半人口)和效能虽然很大(负责全人类的繁衍),社会影响力却近乎没有。

所以,很多对此省察不充分的人会觉得,在“以前”存在某个时期,育儿很容易、孩子生下来就天经地义地轻易长大了,为什么“现在”却好像很复杂、很困难,有种种问题?甚而会抱怨这是女权/女拳/臆想中的某个捣乱的女性群体所无中生有带来的问题,从而抵制女权/女拳/臆想中的某个捣乱的女性群体。

而真相是,育儿从来就很困难。只不过曾有一个时期,承担这一困难的人整体缺乏教育和发声的机会,无法讲述育儿的困难,只是沉默地承受,所以让人“感觉很容易”。

这里面的难易没有改变过,改变的只是讲述的机会。

以前没有讲出来,不等于不困难。

但是,现代化打破了这一局面。生产力大幅度发展,工业化社会提供了大量不依赖于性别的现代工作。只要给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就业的权利,她们做得不比男性逊色。

于是女性走向了社会,在社会工作和公共生活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而且发现了公共领域是何等广阔,以前曾被剥夺的社会里存在着如此多的可能,在这里得到的认可和地位,是多么自由以及可靠。

在传统家庭中的地位,看似牢靠舒适,实际上一旦家庭崩溃(离婚,丈夫宠爱妾多过自己,找小三,或者自己就是妾或小三),所有的供给便全告丧失;想要寻求新的家庭保护时,过往的价值无法转移,反而会大大贬低(改嫁的不如头婚的、守贞守节的舆论压力);原生家庭也未必会保护自己(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己将陷入无依无靠的死地。

而在社会中取得的地位、经验和技能,除非整个社会崩溃(例如战乱、灭国,这种情况相比于家庭崩溃要少见得多),否则可以处处通行,并且随着时间,越积累越有价值。

许多女性发觉,原来人可以独立地依靠自己生活。相比于把所有价值寄托于家庭,寄托于社会要可靠得多,也充实得多。

而当受过教育的女性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在家庭中生儿育女时,也有能力将其中的甘苦和困境进行表达和宣传,让公众广泛地对此认知。

这时候,让女性把自己原本可以投入于社会生活的那一个单位的人力牺牲掉,投入到育儿上,很多女性就感到抗拒了。

如果还要生多于一个的孩子,牺牲掉N个单位的人力(也就是自己所有的正常时间精力之外,还要额外压榨自己、多榨出人力,甚至消耗自己以前社会工作中积攒的资源和金钱去雇用帮佣;等到过往资源积累消耗殆尽,就会沦落到依赖于家庭供养、丧失独立性、只能寄希望于丈夫不背叛以求生存的境地),那就更不愿意了。

所以就出现了生育率低的问题。

表面上看男女平等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实际上哪怕将男女平等完全推行,也依然很难扭转。

因为育儿实在是太辛苦了。

哪怕男女共担,每个人也要付出0.5个单位的劳力。

在维持自己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关系时,额外拿出0.5个单位的人力去抚育孩子,很多人会(不分男女)感到不堪重负。

这一点,积极参与到育儿过程的父亲应该深有体会(因为原本只用顾社会工作这一头,加入了育儿这一头后,很多男性会发现此事的消耗之大远超想象)。

如果想要把生活方式改回去,除非强行让女性不受教育、不参加工作,逼迫她们回到以家庭价值为唯一寄托的生活方式里去。

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非常愚蠢的。强行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权,等于自动放弃一半人口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无力承担这样的损失。

所以女性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只能进不能退,可是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就会导致低生育率。

要注意,所谓低生育率,是相对于世代更替率所要求的2.1而言。也就是说,为了维持总人口不变,需要每个适龄男女都走入婚姻,生育至少两个子女;至少每十对夫妇,就要有一对生育三个子女。

很多现代男女并不至于终身不婚不育,但是普遍只生一个、最多两个,这同样属于低生育率。

(有部分国家虽然经济发达,但组织形式仍然依托于某种古老宗教建立,实际上没有进入现代化。它们的生育率以宗教教义强制维持,采用前现代的方式强制甚至暴力约束女性,并无推广性,也不是现代化带来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



解决办法
面对现代化造成的低生育率,目前整个人类社会只找到两个方法:1.新生儿补贴,鼓励本国国民生育;2.引入移民。

但是这两个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

方法一很多北欧高福利国家推行的力度很大,但是收效甚微;方法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做得最多,但也没有可持续自我再生能力,需要一代代不断地补充移民。

李光耀反复强调,根源在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这是单纯的生活物质问题、或者男女不平等问题。这些因素有影响,但没有触及根本。

李光耀说,如果他依旧是总理(为这本书进行访谈时,李光耀已经卸任,但是他作为新加坡的开国领导人,实打实从无到有将新加坡建设为一个现代强国,担任总理职位长达31年,在任期间新加坡保持高速发展。他的“假设”不是键盘侠的假设,而是有长期成功的执政经验支撑的假设),他愿意提供高到离谱的生育补贴,并且在执行过程中确保男女平等,不会因为补贴反而造成女性就业的劣势,在物质上大力保障和奖励生育。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7/-7Q2p-88nzXdZ3rT3cSu0-4o5.jpe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7/-7Q2p-jjymXfZ46T3cSu0-6zu.jpe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7/-7Q2p-4ou8XiZ54T3cSu0-6bu.jpeg[/img]

转自知乎[url]https://www.zhihu.com/answer/2268285135[/url]
vincent wu-avatar

vincent wu

出来吧 马逆的社会化抚养
Alooni-avatar

Alooni

概括。
大家好,我把人口问题重复了一遍,没有答案,谢谢,完了。
[s:ac:汗]
depa-avatar

depa

确实是个现代化的问题,泥潭老古董还真以为是因为生不起了,高福利社会生育率照样低,同时女性越能参与到现代生活生产中去生育率也会降低,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这是整个结构所造成的,又伴随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地建构,未来生育率只会更低,啥补贴都没用,要么停止现代化,要么等人口修正到它本来正常会有的范围
pleonasm-avatar

pleonasm

通灵之术——社会化抚养宣传员——马逆!
りむてゃん-avatar

りむてゃん

省留:李光耀也踏马不知道

不知道也能水那么多废话

[s:ac:嘲笑1]
Tjmaxmillion-avatar

Tjmaxmillion

帮大家省流,李光耀也没办法
Syrup-avatar

Syrup

你们时间很多吗?
Porter-avatar

Porter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总结完毕
dallyfragz-avatar

dallyfragz

社会化抚养!马逆狂喜!
主要是···真没别的法子
这还是唯一一个稍微可行一点的
但社会化抚养带来最大的问题是
家庭这个社会关系的解构和重构
ColdWntrz-avatar

ColdWntrz

本来就是无解的。
Alooni-avatar

Alooni

[quote][pid=574219686,29886470,1]Reply[/pid] Post by [uid=26066202]伊吹大西瓜萃香[/uid] (2021-12-17 11:59):

社会化抚养!马逆狂喜!
主要是···真没别的法子
这还是唯一一个稍微可行一点的
但社会化抚养带来最大的问题是
家庭这个社会关系的解构和重构[/quote]我觉得社会化抚养成本还是太高。
机械化抚养能进一步压低成本,提高效率。
[s:ac:哭笑]
Photonphantom14-avatar

Photonphantom14

大家都知道现代化会带来低生育率,那你一个发展中国家用几年时间就把隔壁发达国家几十年走完的生育率下跌曲线走完了。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么?[s:ac:哭笑]
Yeliab-avatar

Yeliab

说了一堆屁话,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𝓕 𝓲 𝓵 𝓽 𝓮 𝓻-avatar

𝓕 𝓲 𝓵 𝓽 𝓮 𝓻

社会化抚养,或生产力极大解放到不需要这么多人)
G.Blacklister-avatar

G.Blacklister

大家都有问题,我的问题就没有问题了。
dogthing-avatar

dogthing

换个词吧,费米悖论推论之一,“文明的自毁倾向”
Killme2008-avatar

Killme2008

这篇文章把人口下降问题跟女性权利绑定在一起,这屁股在哪里一目了然
BrownkidxD-avatar

BrownkidxD

劳动法但凡有一点用,也不至于一点用都没有[s:ac:哭笑]
Ademe-avatar

Ademe

[quote]现在是2021年,即将进入2022年。八九年的时间过去了,中文互联网上的所有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不论是视野的广度、思考的深度、逻辑连续的长度,全加起来,也都没超越那一个小小的章节——这都已经客气了,不要说超越,根本连略微接近的水准都没有。[/quote][s:ac:哭笑] 咱俩一定有个人对“小小”的理解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