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为什么印度在“市场化、企业家精神和西方三百年的技术积累”方面不如中国?

Percy-avatar

Percy

2020-08-27T07:30:32+00:00

部分经济学家对中国40年成就存在误读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友好,可以说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最差的外部环境。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除了外部地缘政治原因,还与内部原因有关。2018年10月14日,经济学家张维迎在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MBA/EMBA学员讲座时,曾提到如何理解中国40年的成就。张维迎认为,以往40年,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无人否认的事实,但对事实的理解和解释尚有争议。目前,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增长有“中国模式论”与“普世模式论”两种解释。前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独特的中国模式,即强有力的政府、体量庞大的国有企业和英明的产业政策。后者则认为,中国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英国的崛起、法国的崛起、二战后德国、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一样,是基于市场的力量、以创造力和冒险力为代表的企业家精神,中国还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三百年间所积累的技术。后发优势意味着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直接可以共享别人曾经花费巨大代价实验得到的技术成果。张维迎总结认为,中国过去40年的高增长,来自于市场化、企业家精神和西方三百年的技术积累,而不是所谓的“中国模式”。张维迎认为,用“中国模式”解释过去40年的成就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很不利。第一,对内误导自己,自毁前程。一味强调独特的中国模式,对内就会走向强化国有企业、扩大政府权力、依赖产业政策的道路,导致改革进程逆转,改革大业前功尽弃,经济最终将陷入停滞。第二,对外误导世界,导致对抗。“中国模式论”将中国树立为西方视角下之令人惊慌的异类,必须导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冲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不友好的国际环境,与一些经济学家(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对中国过去40年成就的错误解读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