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dssBlue
2025-04-27T12:09:51+00:00
大家好,我是《渔衣少年与退潮龙娘》的作者—那就原谅他
如今故事告一段落,心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也积攒了不少话想和大家聊聊。
这本书的最初灵感,其实在我脑海里盘桓了很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之前《黑神话:悟空》惊艳亮相时,放出的那段章节动画《屁》?(没看过的朋友强烈推荐去看一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oWneZEuo/?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67ecd1c241cb768bfa1ff529ef9d4792 [4K纯享]黑神话悟空章节动画:第三回-夜生白露《屁》-哔哩哔哩]▸ )
动画里,渔民捕获了一只极其丑陋的大鳖,官府视其为妖邪,欲放火焚烧。危急关头,大鳖苏醒,并未伤人,反而展现神通:剪下自己的指甲喂给生病的孩子,孩子立刻康复;喷出粘液让丑妇美容养颜;甚至还能呼风唤雨,保一方风调雨顺……
又在论坛里刷到了这个帖子——[https://bbs.nga.cn/read.php?tid=41479636 [无聊氵] 丑陋的大鳖和手无寸铁的少女 哪个更容易让人有攻击欲?]
如果当初被抓住、要被烧死的不是那只丑陋的大鳖,而是一条搁浅的、外表圣洁美丽的白龙呢?当她在火刑架上苏醒,化作身披白纱、头顶龙角的绝美少女,同样行善救人,划伤肌肤就能滴落珍珠珊瑚,同样能带来风调雨顺……那么,人们的反应会比对大鳖更早地接受和崇拜?还是会因为她的“美丽”和“价值”而更快地滋生出贪婪与毁灭欲?这份“善”与“美”,究竟是她的护身符,还是催命符?
这个“what if”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埋下了。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动笔,并构思出故事核心轮回设定的,其实是偶然间阅读到了韩国轻小说的作品《无限回归者如何讲述故事》。那本书里展现的精巧结构和对“故事”本身的探讨,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勇气。可以说,没有 那本书带来的触动,可能就没有这篇《渔衣少年与退潮龙娘》。在这里,也向那本书的作者 :신노아 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这次写作,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以前写东西,大多是想到哪写到哪,比较随性,也因此坑了不少(
)。而这本《渔衣少年与退潮龙娘》,是我第一次在真正动笔前,就相对完整地构思并写下了从开端到结局的大纲。虽然过程中人物还是“不受控制”地生长,情节也几经波折,但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主干脉络,确实让整个创作过程更有方向感,也更有信心能把它好好写完。于是,就有了阿鲤在滩涂上捡到白璃的故事开端。
在动笔之后,写作过程中,我确实也下意识地从一些前辈的珠玉之作中汲取了养分,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演绎和致敬。相信一些阅书丰富的朋友可能也看出来了:
比如那个沉默寡言、为执念而活的螳螂刀客,其偏执的内核确实有受到《地煞七十二变》中痴情剑客张易的影响。
那个看似油嘴滑舌、实则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追寻真相的说书少年莫谈天,其形象和作用,也部分借鉴了《从姑获鸟开始》里的说书人曹永昌。
中间那段危机四伏、人心鬼蜮的“青山镇”篇章,其诡异氛围和对人性考验的描绘,也确实受到了《地煞七十二变》潇水篇的启发。
甚至白璃那种标记所有物的行为,最初是想借鉴《龙族》里绘梨衣在物品上写名字的设定(当然这个想法后来觉得不太合适,在最终成文时做了修改和弱化,变成了更隐晦的标记)。
在这里坦诚说出来,既是向前辈致敬,也是希望能和同好们交流。
说到白璃这个角色,她那种纯净懵懂、近乎孩童般的心性,以及在强大力量下所展现出的茫然和依赖感,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潜意识里也或多或少受到了《龙族》里绘梨衣这个角色的触动。并非刻意模仿,但那种“强大力量与纯真内核”的反差感,确实给了我一些灵感。
至于主角阿鲤,他的性格塑造,可能潜意识里也带了点宫崎骏动画里常见的那种感觉——并非直接对应某个角色,而是一种人与自然(大海)的联系,一种朴素的善良和坚韧,一个平凡少年被卷入宏大命运、在挣扎中守护本心的感觉,这种气质让我觉得很亲切,也下意识地融入到了阿鲤的身上。
对于小青她的设定其实下意识地借鉴了另一类我个人很喜欢的形象——类似《天降之物》里的伊卡洛斯,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人工少女”、“机器娘”这类存在。
最初构思她时,我希望她是一个高效、强大、看似没有自我情感、完全服务于设定(最初是侍奉白璃,后来揭示是黄眉的傀儡)的存在。就像很多“机器娘”故事的开端一样,她只是一个完美的工具或程序。但故事的核心在于,这样一个“非人”的存在,在与主角阿鲤的相处中,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哪怕是虚假的青山镇)之后,她那颗本不存在或被压抑的“心”开始萌芽、生长。她逐渐拥有了超越程序设定的情感、牵绊,甚至最终为了这份情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牺牲。这种从“无心”到“有心”的转变,以及其中蕴含的挣扎与悲剧性,是我在塑造小青时一直试图抓住的核心。所以,她既有工具的冰冷,也有了人性的微光,最终的牺牲也才显得更加……令人叹息吧。
聊到这里,也想分享一点我在处理情感表达上,写完之后自己回看时的奇妙发现。
老实说,在刚开始构思和写作的时候,我可能下意识地觉得,像白璃那样坦坦荡荡、甚至带着强烈占有欲的爱意表达,那种几乎要亲上去的直接冲击,会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震撼,也更符合一般意义上“发糖”的标准。
但是,当我写完整个故事,放下作者的身份,像一个普通的读者一样重新去审视和感受时,却意外地发现,反而是小青身上那种隐隐约约、需要细细捕捉的情感流露,更能打动我自己。比如青山镇烟花下那瞬间的失神,皮影戏前细微的触动,诀别时强装冰冷下的挣扎……这种藏在坚冰之下的、极其克制却又真实存在的微光,在回味时,反而比那些浓烈的、直接的情感表达,更让我觉得心头泛起涟漪,也更觉得……珍贵和令人心疼。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或者是含蓄本身就自带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不知道。这或许只是我个人的奇怪偏好吧。但这次经历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最震撼人心的,未必是最响亮的声音,也可能是那无声之处的汹涌暗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白璃的情感不真挚,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最终在我这个“第一个读者”心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回响。
说来有趣,这本书最初的大纲可能只有五六万字,主要是想探讨那个“美丽带来的原罪”的核心命题。但是写着写着,感觉人物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他们推着我,甚至可以说是“胁迫”着我,去讲述他们的故事,去经历那些我最初并未详细规划的磨难与成长。
最典型的就是小青这个角色和“青山镇”篇章的出现。按照我最初极简的想法,小青从邻县回来后,或许会更早地揭示一些真相,甚至可能和阿鲤在某种绝境下产生更激烈的情感碰撞(比如拥吻之类)。
但写到那里时,我感觉笔下的小青在“抗拒”这种安排,她的性格、她的使命、她与阿鲤之间那种微妙的距离感,都不允许情节如此突兀地发展。她仿佛在告诉我:“不可能,我不会这样做。” 没办法,为了让她们的情感发展更自然、更合理,也为了让阿鲤在遇见最终真相前有更多的历练和心境转变,我只能“听从安排”,加了青山镇这一整段旅程,让他们经历共同的危难,也埋下更多关于信任、牺牲和身份的伏笔。
就这样,故事的篇幅从预想的五六万字,一路“失控”地膨胀到了二十多万字。
当然,这种“失控”的生长也带来了一些遗憾和妥协。比如可能觉得结局部分信息量过大,有些设定(比如黄眉和金蝉子的赌局、白龙青蛇的真实来历)需要依靠他们的对话来强行揭示,显得有些刻意。这确实是能力和篇幅所限,本来还构思了龙宫相关的戏份,以及后期小青带着阿鲤穿越到更广阔的妖怪集市的冒险等等,但考虑到故事已经过于庞大,再加下去恐怕真的收不住了,只能忍痛砍掉。
还有关于瘟疫的设定,最初是想将它与佛门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一一对应,让村民的异变和痛苦更具象征意义。但实际写起来发现,太过拘泥于这种概念设定,会让故事失去灵动性,变成枯燥的哲学图解,人物的情感和行动反而会被束缚住,最后也只能忍痛放弃,选择了现在这种更直接、但也更粗暴的表现方式。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意外、挣扎,甚至可以说是作者被笔下人物“绑架”的过程(
)。最终呈现出的故事,或许有很多不完美、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确实是尽力想把那个最初打动我的瞬间,以及后来生长出来的那些人物和情感,真诚地展现给大家。
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评论和包容。能和大家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遇,很荣幸。希望这个故事,能给你们带来哪怕一点点的触动或思考,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说起来也挺感慨的,作为一个读了十几年网文的老书虫,各种类型的书都啃过不少,自认为对网文圈也算有几分了解。但真轮到自己下场写书,并且是第一次以作者的身份,在作品完结后坐在这里写“创作谈”(或者说,给自己写一篇特殊的“书评”?),这种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完全是意想不到的体验。
这次写作经历,也算是给自己这个“新手作者”上了一课吧。最初动笔时,确实有点理想化,想着只要故事够独特,人物够鲜活,哪怕题材冷门一点,不蹭热点,只要用心去写,总能被看到。甚至还天真地以为,只要更新够快、量大管饱,就能吸引读者。
(偷偷说一句,这本书从最初的念头到最终完结20多万字,前后差不多也就八天时间,想着高频率更新,用诚意打动大家。但现实好像……嗯,还是挺骨感的(
))。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新人来说,想在茫茫书海中单靠“自来水”破圈,真的太难了。除非作品质量真的能达到“惊才绝艳、口口相传”的程度,否则,老老实实按照平台的规则来,该争取推荐就争取推荐,该刷榜学习就得“刷榜”,可能才是更现实的选择。单纯追求“量大管饱”的高强度更新,如果没能踩在人心上,效果可能也并不理想。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反思和经验教训吧,说出来给大家当个参考,或者当个乐子听听也行。
最重要的,还是创作本身带来的快乐和痛苦,以及能和大家通过文字交流的这份缘分。
如今故事告一段落,心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也积攒了不少话想和大家聊聊。
这本书的最初灵感,其实在我脑海里盘桓了很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之前《黑神话:悟空》惊艳亮相时,放出的那段章节动画《屁》?(没看过的朋友强烈推荐去看一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oWneZEuo/?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67ecd1c241cb768bfa1ff529ef9d4792 [4K纯享]黑神话悟空章节动画:第三回-夜生白露《屁》-哔哩哔哩]▸ )
动画里,渔民捕获了一只极其丑陋的大鳖,官府视其为妖邪,欲放火焚烧。危急关头,大鳖苏醒,并未伤人,反而展现神通:剪下自己的指甲喂给生病的孩子,孩子立刻康复;喷出粘液让丑妇美容养颜;甚至还能呼风唤雨,保一方风调雨顺……
又在论坛里刷到了这个帖子——[https://bbs.nga.cn/read.php?tid=41479636 [无聊氵] 丑陋的大鳖和手无寸铁的少女 哪个更容易让人有攻击欲?]
如果当初被抓住、要被烧死的不是那只丑陋的大鳖,而是一条搁浅的、外表圣洁美丽的白龙呢?当她在火刑架上苏醒,化作身披白纱、头顶龙角的绝美少女,同样行善救人,划伤肌肤就能滴落珍珠珊瑚,同样能带来风调雨顺……那么,人们的反应会比对大鳖更早地接受和崇拜?还是会因为她的“美丽”和“价值”而更快地滋生出贪婪与毁灭欲?这份“善”与“美”,究竟是她的护身符,还是催命符?
这个“what if”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埋下了。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动笔,并构思出故事核心轮回设定的,其实是偶然间阅读到了韩国轻小说的作品《无限回归者如何讲述故事》。那本书里展现的精巧结构和对“故事”本身的探讨,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勇气。可以说,没有 那本书带来的触动,可能就没有这篇《渔衣少年与退潮龙娘》。在这里,也向那本书的作者 :신노아 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这次写作,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以前写东西,大多是想到哪写到哪,比较随性,也因此坑了不少(

在动笔之后,写作过程中,我确实也下意识地从一些前辈的珠玉之作中汲取了养分,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演绎和致敬。相信一些阅书丰富的朋友可能也看出来了:
比如那个沉默寡言、为执念而活的螳螂刀客,其偏执的内核确实有受到《地煞七十二变》中痴情剑客张易的影响。
那个看似油嘴滑舌、实则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追寻真相的说书少年莫谈天,其形象和作用,也部分借鉴了《从姑获鸟开始》里的说书人曹永昌。
中间那段危机四伏、人心鬼蜮的“青山镇”篇章,其诡异氛围和对人性考验的描绘,也确实受到了《地煞七十二变》潇水篇的启发。
甚至白璃那种标记所有物的行为,最初是想借鉴《龙族》里绘梨衣在物品上写名字的设定(当然这个想法后来觉得不太合适,在最终成文时做了修改和弱化,变成了更隐晦的标记)。
在这里坦诚说出来,既是向前辈致敬,也是希望能和同好们交流。
说到白璃这个角色,她那种纯净懵懂、近乎孩童般的心性,以及在强大力量下所展现出的茫然和依赖感,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潜意识里也或多或少受到了《龙族》里绘梨衣这个角色的触动。并非刻意模仿,但那种“强大力量与纯真内核”的反差感,确实给了我一些灵感。
至于主角阿鲤,他的性格塑造,可能潜意识里也带了点宫崎骏动画里常见的那种感觉——并非直接对应某个角色,而是一种人与自然(大海)的联系,一种朴素的善良和坚韧,一个平凡少年被卷入宏大命运、在挣扎中守护本心的感觉,这种气质让我觉得很亲切,也下意识地融入到了阿鲤的身上。
对于小青她的设定其实下意识地借鉴了另一类我个人很喜欢的形象——类似《天降之物》里的伊卡洛斯,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人工少女”、“机器娘”这类存在。
最初构思她时,我希望她是一个高效、强大、看似没有自我情感、完全服务于设定(最初是侍奉白璃,后来揭示是黄眉的傀儡)的存在。就像很多“机器娘”故事的开端一样,她只是一个完美的工具或程序。但故事的核心在于,这样一个“非人”的存在,在与主角阿鲤的相处中,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哪怕是虚假的青山镇)之后,她那颗本不存在或被压抑的“心”开始萌芽、生长。她逐渐拥有了超越程序设定的情感、牵绊,甚至最终为了这份情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牺牲。这种从“无心”到“有心”的转变,以及其中蕴含的挣扎与悲剧性,是我在塑造小青时一直试图抓住的核心。所以,她既有工具的冰冷,也有了人性的微光,最终的牺牲也才显得更加……令人叹息吧。
聊到这里,也想分享一点我在处理情感表达上,写完之后自己回看时的奇妙发现。
老实说,在刚开始构思和写作的时候,我可能下意识地觉得,像白璃那样坦坦荡荡、甚至带着强烈占有欲的爱意表达,那种几乎要亲上去的直接冲击,会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震撼,也更符合一般意义上“发糖”的标准。
但是,当我写完整个故事,放下作者的身份,像一个普通的读者一样重新去审视和感受时,却意外地发现,反而是小青身上那种隐隐约约、需要细细捕捉的情感流露,更能打动我自己。比如青山镇烟花下那瞬间的失神,皮影戏前细微的触动,诀别时强装冰冷下的挣扎……这种藏在坚冰之下的、极其克制却又真实存在的微光,在回味时,反而比那些浓烈的、直接的情感表达,更让我觉得心头泛起涟漪,也更觉得……珍贵和令人心疼。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或者是含蓄本身就自带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不知道。这或许只是我个人的奇怪偏好吧。但这次经历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最震撼人心的,未必是最响亮的声音,也可能是那无声之处的汹涌暗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白璃的情感不真挚,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最终在我这个“第一个读者”心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回响。
说来有趣,这本书最初的大纲可能只有五六万字,主要是想探讨那个“美丽带来的原罪”的核心命题。但是写着写着,感觉人物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他们推着我,甚至可以说是“胁迫”着我,去讲述他们的故事,去经历那些我最初并未详细规划的磨难与成长。
最典型的就是小青这个角色和“青山镇”篇章的出现。按照我最初极简的想法,小青从邻县回来后,或许会更早地揭示一些真相,甚至可能和阿鲤在某种绝境下产生更激烈的情感碰撞(比如拥吻之类)。
但写到那里时,我感觉笔下的小青在“抗拒”这种安排,她的性格、她的使命、她与阿鲤之间那种微妙的距离感,都不允许情节如此突兀地发展。她仿佛在告诉我:“不可能,我不会这样做。” 没办法,为了让她们的情感发展更自然、更合理,也为了让阿鲤在遇见最终真相前有更多的历练和心境转变,我只能“听从安排”,加了青山镇这一整段旅程,让他们经历共同的危难,也埋下更多关于信任、牺牲和身份的伏笔。
就这样,故事的篇幅从预想的五六万字,一路“失控”地膨胀到了二十多万字。
当然,这种“失控”的生长也带来了一些遗憾和妥协。比如可能觉得结局部分信息量过大,有些设定(比如黄眉和金蝉子的赌局、白龙青蛇的真实来历)需要依靠他们的对话来强行揭示,显得有些刻意。这确实是能力和篇幅所限,本来还构思了龙宫相关的戏份,以及后期小青带着阿鲤穿越到更广阔的妖怪集市的冒险等等,但考虑到故事已经过于庞大,再加下去恐怕真的收不住了,只能忍痛砍掉。
还有关于瘟疫的设定,最初是想将它与佛门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一一对应,让村民的异变和痛苦更具象征意义。但实际写起来发现,太过拘泥于这种概念设定,会让故事失去灵动性,变成枯燥的哲学图解,人物的情感和行动反而会被束缚住,最后也只能忍痛放弃,选择了现在这种更直接、但也更粗暴的表现方式。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意外、挣扎,甚至可以说是作者被笔下人物“绑架”的过程(

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评论和包容。能和大家在文字的世界里相遇,很荣幸。希望这个故事,能给你们带来哪怕一点点的触动或思考,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说起来也挺感慨的,作为一个读了十几年网文的老书虫,各种类型的书都啃过不少,自认为对网文圈也算有几分了解。但真轮到自己下场写书,并且是第一次以作者的身份,在作品完结后坐在这里写“创作谈”(或者说,给自己写一篇特殊的“书评”?),这种感觉真是……五味杂陈,完全是意想不到的体验。
这次写作经历,也算是给自己这个“新手作者”上了一课吧。最初动笔时,确实有点理想化,想着只要故事够独特,人物够鲜活,哪怕题材冷门一点,不蹭热点,只要用心去写,总能被看到。甚至还天真地以为,只要更新够快、量大管饱,就能吸引读者。
(偷偷说一句,这本书从最初的念头到最终完结20多万字,前后差不多也就八天时间,想着高频率更新,用诚意打动大家。但现实好像……嗯,还是挺骨感的(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新人来说,想在茫茫书海中单靠“自来水”破圈,真的太难了。除非作品质量真的能达到“惊才绝艳、口口相传”的程度,否则,老老实实按照平台的规则来,该争取推荐就争取推荐,该刷榜学习就得“刷榜”,可能才是更现实的选择。单纯追求“量大管饱”的高强度更新,如果没能踩在人心上,效果可能也并不理想。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也算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反思和经验教训吧,说出来给大家当个参考,或者当个乐子听听也行。
最重要的,还是创作本身带来的快乐和痛苦,以及能和大家通过文字交流的这份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