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o
2022-02-24T14:02:12+00:00
理性讨论 杠就是你对
苹果资深用户,影视从业者。
先后用过
iMac 4K(中配,大概是2012)
黑苹果主机x3 (diy高配)
Mac mini 2014 (中配)
黑苹果笔记本x2 (高配)
iMac 5K 2017(最高配)
MacBook Pro 16(M1 Pro 16G,丐版)
搞了这么多苹果电脑,就生产力而言,还是装英特尔的iMac 5K最好使。
并不仅仅是因为定制顶配,实际上iMac 5K的性能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benchmark分数仅有新款顶配的不到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出色的人体工学和稳定性。
iMac的模具,不仅优雅(黑边停航母,优雅个P),而且耐艹,快40斤的电脑放车里运来运去,小磕碰不断,开机还是稳得一批,到地方就干活。
坐在工学椅子上可以轻松以后仰的姿态使用电脑,一整天都不会累。(反观MacBook Pro,不垫高的话脖子直接寄)
众所周知,英特尔的Mac是可以装Windows的。
你可以外接一块移动固态硬盘装Windows做Windows to go,无痛双系统。游戏工作两不误。
当然iMac的5120x2880高分屏用来打游戏就是风扇分分钟起飞,于是有的人会觉得苹果电脑不适合打游戏。
找一块5K的显示屏玩大作,你觉得需要什么样的显卡?苹果那性能就相当于N卡1060~1080的显卡他能跑吗?他不能。绝对性能就跟不上。笔记本就更不用说了。
办法是整倍数降分辨率,5120x2880降到2560x1440,瞬间安静。27寸2k显示器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大果粒。但是笔记本不能这样玩,建议直接外接显示器把笔记本当itx主机用,勉强可以接受。
为什么M1干不过老iMac?
因为M1实在是太鸡贼的阉割了很多东西,只有用了比较长一段时间你才会感觉到它的问题所在。
首先是绝对性能。
功耗在那摆着,能效再高你还能突破物理定律不成?
M1 MacBook Pro吹上天的视频剪辑性能几乎全靠专用视频芯片撑着。一旦你需要用到大量算力的降噪,AI等,就萎了。
不仅CPU GPU双满载,风扇直接飚到4000以上,最后还是花了1:1的时间,才在苹果天顶星优化的fcp里面导出来。换了达芬奇/pr就更久了...
然后是接口。
先不说纯Type-C/雷电接口必须带转换器扩展坞,这个是我和甲方乙方的问题,是我们不够Geek。
M1由于集成度太高,留给外接接口的PCIe通道不够用。
雷电3的线在M1上如果不能正确识别雷电设备,就会变成USB3.1,速度上限500mb/s。这个问题在插满接口时会变得更严重,掉速。
16寸丐版MacBook Pro是所有M1 Pro/Max中续航最高的。(数据来源于某油管博主,结论是14寸不值得买,16寸24核max最划算,16寸16核Pro续航最强)
我自己用的时候,重度剪辑渲染,ae fcp ame三开,CPU有一半时间满载都能保证6个小时的续航还不降频。这在以往的笔记本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续航确实无敌。
但是。发热严重。
CPU满载的情况下,第一二排键盘区域会热到烫手。而且这是冬天...
如果你和我一样用蓝牙键盘鼠标,那么这个问题可以无视;如果你用键盘和触摸板...祝你好运。
很多人吐槽的刘海,其实不影响。用过就知道,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它,只是非全屏状态下顶部菜单栏会觉得不够用。
问就是百度网盘和QQ微信的锅,你们几个占菜单栏有什么用?
内存。
这个其实还好,毕竟是ddr5内存和PCIe4.0硬盘。
Mac会自动调用硬盘做虚拟内存转储。除非你真的需要在一个软件上用到大几十G的内存...
16G能用,32G够用。
还有一个问题,随航。
我建议没有iPad的用户关掉这个功能,因为多台Mac一起使用的时候会奇奇怪怪的用AirDrop传几百兆甚至数G的文件,还没法取消...
人体工学。
当然这个是笔记本通病,我的建议是外接显示器使用,或者上升降支架。伏案工作真的很伤颈椎和腰,没有支撑很疼。
插件软件。这个是最不可接受的。
一些很好用甚至已经用习惯的插件,直接不支持!问就是插件制作厂商倒闭了或者不想做了,干瞪眼毫无办法。
软件,转译的软件性能掉一半不奇怪。本来M1的绝对性能就不算很高,转译之后真就干不过老机器。尤其渲染,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多台电脑集群做渲染的时候。当时我还研究了很久分布式集群渲染,现在我也没那么多M1也不想研究了,等吧。
还有一些其他的小bug,比如风扇无故起飞,苹果自家的magic keyboard断联,ntfs插件不能用等等,大部分可以用终端命令解决,小部分不能解决的也不影响使用。
至于扩展坞pd充电烧主板的问题,我没有遇到过,也不敢插扩展坞充电。
你都接扩展坞了还差那一个接口吗对不对...
总的来说M1 MacBook Pro 16在做视频方面,是笔记本中的王者,这没有问题。
但想要暴打几百瓦的台式机还是想太多了,毕竟人类是有极限的,笔记本也是。
苹果资深用户,影视从业者。
先后用过
iMac 4K(中配,大概是2012)
黑苹果主机x3 (diy高配)
Mac mini 2014 (中配)
黑苹果笔记本x2 (高配)
iMac 5K 2017(最高配)
MacBook Pro 16(M1 Pro 16G,丐版)
搞了这么多苹果电脑,就生产力而言,还是装英特尔的iMac 5K最好使。
并不仅仅是因为定制顶配,实际上iMac 5K的性能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benchmark分数仅有新款顶配的不到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出色的人体工学和稳定性。
iMac的模具,不仅优雅(黑边停航母,优雅个P),而且耐艹,快40斤的电脑放车里运来运去,小磕碰不断,开机还是稳得一批,到地方就干活。
坐在工学椅子上可以轻松以后仰的姿态使用电脑,一整天都不会累。(反观MacBook Pro,不垫高的话脖子直接寄)
众所周知,英特尔的Mac是可以装Windows的。
你可以外接一块移动固态硬盘装Windows做Windows to go,无痛双系统。游戏工作两不误。
当然iMac的5120x2880高分屏用来打游戏就是风扇分分钟起飞,于是有的人会觉得苹果电脑不适合打游戏。
找一块5K的显示屏玩大作,你觉得需要什么样的显卡?苹果那性能就相当于N卡1060~1080的显卡他能跑吗?他不能。绝对性能就跟不上。笔记本就更不用说了。
办法是整倍数降分辨率,5120x2880降到2560x1440,瞬间安静。27寸2k显示器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大果粒。但是笔记本不能这样玩,建议直接外接显示器把笔记本当itx主机用,勉强可以接受。
为什么M1干不过老iMac?
因为M1实在是太鸡贼的阉割了很多东西,只有用了比较长一段时间你才会感觉到它的问题所在。
首先是绝对性能。
功耗在那摆着,能效再高你还能突破物理定律不成?
M1 MacBook Pro吹上天的视频剪辑性能几乎全靠专用视频芯片撑着。一旦你需要用到大量算力的降噪,AI等,就萎了。
不仅CPU GPU双满载,风扇直接飚到4000以上,最后还是花了1:1的时间,才在苹果天顶星优化的fcp里面导出来。换了达芬奇/pr就更久了...
然后是接口。
先不说纯Type-C/雷电接口必须带转换器扩展坞,这个是我和甲方乙方的问题,是我们不够Geek。
M1由于集成度太高,留给外接接口的PCIe通道不够用。
雷电3的线在M1上如果不能正确识别雷电设备,就会变成USB3.1,速度上限500mb/s。这个问题在插满接口时会变得更严重,掉速。
16寸丐版MacBook Pro是所有M1 Pro/Max中续航最高的。(数据来源于某油管博主,结论是14寸不值得买,16寸24核max最划算,16寸16核Pro续航最强)
我自己用的时候,重度剪辑渲染,ae fcp ame三开,CPU有一半时间满载都能保证6个小时的续航还不降频。这在以往的笔记本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续航确实无敌。
但是。发热严重。
CPU满载的情况下,第一二排键盘区域会热到烫手。而且这是冬天...
如果你和我一样用蓝牙键盘鼠标,那么这个问题可以无视;如果你用键盘和触摸板...祝你好运。
很多人吐槽的刘海,其实不影响。用过就知道,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它,只是非全屏状态下顶部菜单栏会觉得不够用。
问就是百度网盘和QQ微信的锅,你们几个占菜单栏有什么用?
内存。
这个其实还好,毕竟是ddr5内存和PCIe4.0硬盘。
Mac会自动调用硬盘做虚拟内存转储。除非你真的需要在一个软件上用到大几十G的内存...
16G能用,32G够用。
还有一个问题,随航。
我建议没有iPad的用户关掉这个功能,因为多台Mac一起使用的时候会奇奇怪怪的用AirDrop传几百兆甚至数G的文件,还没法取消...
人体工学。
当然这个是笔记本通病,我的建议是外接显示器使用,或者上升降支架。伏案工作真的很伤颈椎和腰,没有支撑很疼。
插件软件。这个是最不可接受的。
一些很好用甚至已经用习惯的插件,直接不支持!问就是插件制作厂商倒闭了或者不想做了,干瞪眼毫无办法。
软件,转译的软件性能掉一半不奇怪。本来M1的绝对性能就不算很高,转译之后真就干不过老机器。尤其渲染,似乎又回到了从前多台电脑集群做渲染的时候。当时我还研究了很久分布式集群渲染,现在我也没那么多M1也不想研究了,等吧。
还有一些其他的小bug,比如风扇无故起飞,苹果自家的magic keyboard断联,ntfs插件不能用等等,大部分可以用终端命令解决,小部分不能解决的也不影响使用。
至于扩展坞pd充电烧主板的问题,我没有遇到过,也不敢插扩展坞充电。
你都接扩展坞了还差那一个接口吗对不对...
总的来说M1 MacBook Pro 16在做视频方面,是笔记本中的王者,这没有问题。
但想要暴打几百瓦的台式机还是想太多了,毕竟人类是有极限的,笔记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