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chi
2020-08-03T13:31:02+00:00
蔺相如出使的秦王是秦昭襄王,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昭襄王时代已经确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调。既然昭襄王不是昏庸的国王,为什么要和氏璧呢?
因为当时赵国的国王是赵惠文王,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儿子。但他上位不是正常的继位,而是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上台时给人一种非常强硬的印象,昭襄王对这个赵惠文王拿不准,想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于是就有借口割地换取和氏璧。
但是蔺相如出使秦国后,将赵国君臣怎么敬畏秦国,怎么讨好秦国全暴露给了秦国,秦昭襄王自此知道了赵国不过如此,于是第二年就打过来了,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蔺相如保全了赵国的和氏璧,但是实际上秦国知道了赵国恐惧秦国,即使一时无法得到和氏璧,但最终和氏璧还是归于秦国。
好久之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大意如此,完璧归赵是战术上的胜利却是战略上的失败
因为当时赵国的国王是赵惠文王,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儿子。但他上位不是正常的继位,而是在沙丘宫中活活饿死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上台时给人一种非常强硬的印象,昭襄王对这个赵惠文王拿不准,想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于是就有借口割地换取和氏璧。
但是蔺相如出使秦国后,将赵国君臣怎么敬畏秦国,怎么讨好秦国全暴露给了秦国,秦昭襄王自此知道了赵国不过如此,于是第二年就打过来了,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蔺相如保全了赵国的和氏璧,但是实际上秦国知道了赵国恐惧秦国,即使一时无法得到和氏璧,但最终和氏璧还是归于秦国。
好久之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大意如此,完璧归赵是战术上的胜利却是战略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