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大堆字还是删了
最温馨的还是每年除夕吧,我爱的人都在,那时候的春晚还很接地气,嗑两颗瓜子都很开心,过了零点出去看烟花,烤旺火,虽然压岁钱每年都主动上交给父母统一安排了,但他们都在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今年春节因为疫情没回去,感觉倒也没什么了,然后终于深刻体会到之所以怀念当年的过年,不是因为有好吃的,新衣服,压岁钱,而是因为那个时候还小,没法懂得长辈们的烦恼罢了。
最温馨
我爸擀着面皮,我妈,我,我弟包饺子
然后煮饺子吃
还是过年的时候吧[s:ac:愁]
小时候就觉得每到过年就有很多好吃的,然后一大家子人都会过来团聚,满满一大桌子饭菜,看着春晚很开心。
自从老人去世以后,亲戚间就不打走动了,我也长大了,那种氛围再也体会不到了[s:ac:愁]
5岁那年,我爸骂我。
我回了一句:嫌我不好你走啊!
我爸愣了,跟我妈抱怨说:这肯定不是他的话。
不到俩月,我爸没了。
这成了我记忆中他说的唯一一句话。
每次回忆,那时候我还是有爸爸的。
小时候最温馨的记忆,是父亲生意亏钱后,一家人回到老家生活。
5年级的夏天,和小伙伴打闹,从2米高的台阶上摔下去,整个人都懵了,天旋地转。父亲背着我回家,趴在他肩膀上,都多少年没和附近挨的这么近了,就记着父亲跟我说,娃儿,痛不痛?
找了村里的医生来看,说脑袋里都是淤血,他治不了。又找了镇里的医生来,输液,吃药,静养。没人看我的时候我摸了下脑袋,把淤血当成头骨摔碎了,这下完蛋了,真的成耙脑壳了。
在家养病的时候,父亲每天跑前跑后,去钓鱼让母亲给我熬鲫鱼汤,母亲熬的韭菜鲫鱼汤真的很香,那是我记忆里最后一次,也是最温馨的属于一家人的记忆。
过年一家人围着看春晚,冬天烧个火盆,长大后就各回各房间了,然后再长大点吃完饭就各回各家
母亲带我去田里,菜田在河边,母亲干活,我一个人在小河边的石滩上要,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高而难看的房子,我坐在河边石头上和一千多年前陶渊明看到的停云、南山、月亮,归农是一样的,不过身边还有个母亲
更早的时候,太祖母在世的时候,包薯粉饺子,一大家人还没分家,说热热闹闹的
父亲开货车要出去一阵,每次回来都带点家里吃不到的东西,像可乐、香蕉、苹果
放露天电影的时候大家搬小凳子去广场上,很多老太太会腌点酸萝卜拿出来买,味道很好
和爷爷在夏天夜里坐在二楼阳台上看露天电影
在外婆家度过暑假时,夕阳里外婆的呼唤声
农忙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在田野里打泥巴仗,父母在旁边割稻子
新房子刚建好时,窗户很亮,天很蓝,我躺在瓷砖上,感觉生活很好
我发现一切美好基本到此结束,我个人真的不喜欢有钱,它和争吵、傲慢、焦虑、痛苦有关,至少对于不懂得钱和生活谁更重要的人来说,不合时宜的钱只会带来痛苦
我最温馨的时候,就是周日的下午,迷迷糊糊躺在床上睡午觉,房门的风铃在响,阳台的洗衣机在转,妈妈在厨房做饭[s:ac:茶]
我是在责骂中长大的,和家里人不亲,没有什么温情回忆。这是家长的文化性格问题,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
我最大的感悟是爱和恨其实是一种东西,根本不是反义词
哦对了,有张表情包是大猫和小猫,文字是人生中最温暖的时刻——妈妈接我放学听我唠叨学校里发生的事。
我对这张图毫无同感。
小时候睡在竹席上,哥哥逗我,姐姐说,你别动他,让他好好睡。姐姐在学校同学给她一颗糖,舍不得吃,路上馋起来了就拿出来看一下又放到口袋里,回到家带给我吃。中午放学去堂弟家玩,饭点的时候爸爸过来笑眯眯用手势做个开饭的表情。每天放学玩得灰头土脸的回家,妈妈责怪又关切的拿毛巾帮我拍去身上的灰。
我爸时候是工人,加班晚上回来把发的火腿肠带给我吃
妈妈是摆地摊,收摊回来给我买些有伤疤的水果或者零食回来。
Hope is drowning in emptiness
[quote][pid=519571352,26938464,1]Reply[/pid] Post by [uid=60576392]希瓦卷轴出门[/uid] (2021-05-27 23:31):
我是在责骂中长大的,和家里人不亲,没有什么温情回忆。这是家长的文化性格问题,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尽到抚养的责任。
我最大的感悟是爱和恨其实是一种东西,根本不是反义词
哦对了......[/quote]和我差不多,我对童年和少年一点都不怀念[img]http://pic3.178.com/2017/20174851/month_1401/c1ceadd1553e140c2bc0348720cbb2df.png[/img]
小时候,写作业眼睛离书本太近,我爷爷远远看到,走过来对着我的头就是几巴掌。
检查我作业,平常的常怎么写,当时我忘了,就是几巴掌。[s:pst:泪4]
俺爹手拿长竹片,俺娘手持毛衣针。一顿混合双打……
那叫一个温馨……[s:a2:囧]
想了想真没觉得有什么印象很深的。
小学开始我就自己上学放学了,初中到大学都是住校,和家里人相处时间很少,即使是长假回家,也大部分时间是被他们说这说那。
其实以前有人说成长经历对一个人影响很大我是十分赞同的,因为我觉得我现在这样冷漠又爱独处就是很现实的一个例子。
当然我不是责怪我爸妈,他们养我这么大确实很辛苦,我非常感激。但是这不妨碍即使现在我也没办法去哪怕是想象一下那些个温馨的场景,讲到这我都有点难过了,挺可悲的吧
连阴雨天,啥事也干不了,爸爸光着膀子躺炕上举着书讲聊斋,我们娘仨边听边砸核桃给他吃。席方平如何不服气,某某力气多大能把一头驴子举起来…
和我的三个孩子还有老婆一起在电影院看龙猫的时候
我真的忘记小时候的温暖了,甚至没感觉过什么父母的温暖,小时候跟外婆最亲,一年级外婆跟着外公去了外地,从小学三年级就住老师家,后来初中跟父母住了三年并不开心,最后高二他们离婚了,青春期到20多岁经历了太多争吵和不开心,我就发誓要组建个幸福的家庭。后来就和自己的初恋结婚生子,她特别喜欢孩子还给我生了仨宝贝。
有时候我特羡慕我的孩子们,特别是老三,有哥哥姐姐一起玩,有爸爸妈妈照顾他,我想楼主的问题他们将来一定能回答。
很多,
小时候的我有一个很大的家庭,
那时候只有我爸和二叔成家了,三叔,四叔,二姑小姑都还没成家,
过年就不说了,
很怀念冬天下雨的时候,那时候乡下也没什么挣钱的工作可做,
大家不出门,
半掩着堂屋的大门,一家人挤着围着炭炉,那时候还没有卫星有线电视,电视白天没有信号,就一家人坐着烤火聊天。
这时候我奶奶就会端出晒好的油茶果,
一家人就用手工把油茶籽从果壳里捡出来,
收集到一起去榨油,
经常这样一个漫长的下午就过去了,
还有就是年前各家都会选好一天用糯米粉,面粉之类做正月待客的炸糕,各种口味和形状..
因为工作量很大,所以基本都是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大家齐心合力。
那一天家里要起油锅,因此灶火是烧整个下午的,
炭火很足,到处都暖洋洋的,而且刚炸出来的炸糕特别好吃,只是容易上火,作为还是小孩子的我们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