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带专生对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的理解,完全不涉及哲学,思想的专业术语和人名,请985,211本科生们来指正

Andyy-avatar

Andyy

2020-07-27T19:08:54+00:00

我说这是散文,而不是议论文,是因为这篇作文的主题。

没错,这篇作文绝对不是议论文。

而是散文。

如果你想理解这篇作文,你即使拿掉那些那些引述和术语,也能理解。

开篇第一句,就说明了某些人(其实就是中国意义上的文人,西方意义上的文化学者)的困境,因为传统已经不管用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应该保持什么生存的态度和行为呢?

作者给出的解决思路就是,那些人在现代社会应当做一个 “树上的男爵”。(读者其实完全不用去理会卡尔维诺是谁,你只要去理解“树上的男爵”这5个字,就是作者对于人困境的态度,也是这篇散文的主题。)

第二段,主要写,因为人性是不断向上爬的,但是在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过传统(古典主义,在中国比如,儒家经典论语)的经验已经不管用了,导致了不断的碰壁,但是我们不能灰心。


第三段,文人们,学者们,我们不能因为读过去的经典,就把这些死书的经验当作真理,而去鄙视现代社会和家庭的种种不合古典的现象,向现实学习吧,向前看吧。


第四段,说不定在现代社会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幸福呢。恰饭不寒碜。

第五段,你是文人,你是学者,你放下身段,你赚了钱,但素,请你别丢了你文人的态度,你学者的态度,这是切合主题,做一个,树上的男爵。

第六段,更进一步了,你是文人,你是学者,你不但有钱了,更有权了,更有影响力了,甚至你作为文人,作为学者既有钱,又有社会地位了,成功了,请不要忘记你作为文人与学者的本能和初衷,别沉迷钱与权。

结尾,用树上的男爵的生存姿态,来结尾响应开头的主题。

*​*​*​*​*​*​*​*​*​*​*​*​*​*​*​*​*​*​*​*​*​*​*​*​*​*​*​*​*​*​*​*​*​*​*​*​*​*​*​*​*​*​*​*​*​*​*​*​*​*​*​*​*​*​*​*​*​*​*​*​*​*​*​*​*​*​*​*​*​*​*​*​*​*​*​*​*​*​*​*​*​
我之所以说这篇作文像余秋雨的散文,是因为主题相似,写作的立场是明确的,生存的态度也差不多,他们都是文艺的主题。

之所以说,这篇作文没有文学性,是因为都是作者在引用别人的话,别人的结论(术语),而没有自己的创作,连主题都是直接的引用别人的。

而余秋雨的散文不仅有思想与思辨,而且充满了用故事包装的思想,我看,我感,我感叹,我悲伤的背后就是让你自己去思想。

这比引用名人名言,更有力和震撼,更贴近读者。

而这些就是文学的“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