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ry Trash
2022-04-07T00:00:35+00:00
这事看着好像挺小,但其实还挺关键的,在没有化肥的农业时代,粪便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城市的排泄物处理。但大部分作者好像不重视,或者没想到?尤其是那些喜欢种田的小说,不讲这个,就让我有点接受不了了。
古代大粪是重要资源成立有人专门收粪,还有由此产生的粪帮
[quote][pid=602387961,31441031,1]Reply[/pid] Post by [uid=925179]tiensky[/uid] (2022-04-12 08:03):
临高启明写了,还很详细,你去看看[/quote]这个我知道。
种田小说写这些的还不少,因为这属于种田文的爽点之一,别的类型,读者根本不想看这些,自然就不写
写那么真实干嘛[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8638067.png[/img]
临高启明关于沤粪写了好多章,感觉像是从某论文粘贴来水字数的。
[quote][tid=31441031]Topic[/tid] Post by [uid=41604183]馒头耙[/uid] (2022-04-12 08:01):
这事看着好像挺小,但其实还挺关键的,在没有化肥的农业时代,粪便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特别是城市的排泄物处理。但大部分作者好像不重视,或者没想到?尤其是那些喜欢种田的小说,不讲这个,就让我有点接受不了了。[/quote]小阁老里倒是有提到。
[quote][pid=602388147,31441031,1]Reply[/pid] Post by [uid=12754773]subv[/uid] (2022-04-12 08:05):
写那么真实干嘛[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8638067.png[/img][/quote]因为与农业、传染病密切相关,只要小说想建设现代规模的城市,排泄物如何处理是避不过去的坎
粪便和化肥处理本身是农学的进步,不过也没有那么夸张就是了,轮耕,高产量农产品,
种田文写这个的不少吧,动不动就是不准随地大小便然后造公厕收集起来做肥料的顺便还要让古人惊叹下好干净BALABALA的,有的还要去提炼硝
倒夜香
《左传·成公十年》中:“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左传》“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
《墨子·旗帜》记载:“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
《墨子·备城门》记载:“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厕,与下同圂。”
《释名》记载:“溷,为浊;圊,为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也。”
《南宋馆阁录》“国史日历所在道山堂之东,北一间为澡圊、过道。”“内设澡室并手巾、水盆,后为圊。仪鸾司掌洒扫,厕板不得污秽,净纸不得狼藉,水盆不得停滓,手巾不得积垢,平地不得湿烂。”
清朝《燕京杂记》记载:“京师溷藩(厕所),入者必酬以一钱,故当道中,人率便溺,妇女辈复倾溺器于当衢。”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12/ekQjf8-3j97K1vT1kSci-8b.jpg.medium.jpg[/img]
源自汉朝的马桶当时称为 虎子/马子,《西京杂记》
先秦时期人们称厕所为“青(清)”或“圊”,多设在家里。另一个字“匽”,也是一种厕所,多设于路边或户外,供人们方便,这是现代公共厕所的源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4/12/ekQjf8-h989K2eT1kShs-cj.jpg.medium.jpg[/img]
早期是这样处理的
《淮南子·主术训》载:”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
《齐民要术》讲“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大豆、胡麻次之;悉皆5、6月中穰种,7、8月犁掩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广志》讲:”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
粪肥这一事物很早就出现了,只不过林木较多没有专门的茅厕反而更重视草木灰。
唐代《朝野佥载》讲:”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
唐《太平广记》讲:”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宋代《梦梁录》记载,“户口繁伙,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般,成群搬运而去。“
宋陈旉《农书》记载:”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遂。凡田种三五年,其力已乏。“
宋陈旉《农书》又载“于始春又再耕耙转,以粪壅之,若用麻枯尤善。但麻枯难使,须细杵碎,和火粪窖罨,如作曲样;侯其发热,生鼠毛,即摊开中间热者置四旁,收敛四旁冷者置中间,又堆窖罨;如此三四次,直待不发热。”
宋元时期,一些饼肥,如石灰、石膏、硫磺等也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而且有机肥料的种类已经包括了粪肥、饼肥、泥土肥、灰肥、泥肥、绿肥、稿秸肥、渣肥、杂肥、无机肥等约45种之多。(以上摘自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简编》)
明袁黄《宝坻劝农书》记载:“北方猪羊皆散放,弃粪不收,殊为可惜。”
明末《沈氏农书》讲:“种田地,肥壅最为要紧,养猪羊尤为简便,古人云,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必无成功,则养猪羊乃作家第一著。“
清代《马首农言》谈:”猪,不可放于街衢,亦不可常在牢中,宜于近牢之地,掘地为坎,令其自能上下,坎内泼水添土,久之自成粪也。“
时代在发展,农业也在进步
在秦朝随地大小便包括你的马和牛 可是要在脸上刺字的。
是硝石的重要来源啊
没有硝石怎么做火药呢
就算是火棉你也得有硝酸
[quote][pid=602393086,31441031,1]Reply[/pid] Post by [uid=64015423]符有地[/uid] (2022-04-12 08:32):
临高修厕所那段当时看的时候就笑得不行[/quote]临高有个投靠过来的土著还说了就是靠当粪霸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