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hSツ
2021-12-10T14:45:39+00:00
我发现很多大佬误解我意思了,我这里论述的是“逻辑作为一门课程加入到中小学的必要性”,而不是“逻辑的必要性”。。
我很多年前因为需要的原因考过管综,考过这个的同学都知道,管综是3科,其中就有逻辑(科目设置总分为200分, 其中包括三个部分:数学部分75分,逻辑部分60分, 写作部分65分)
考过MBA,MPACC,MPA的同学都知道其实管综的逻辑考得很简单,多是各种命题的判断,有点点像脑筋急转弯,其实对逻辑思维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我当时觉得如果全民都学了管综的逻辑,论坛对喷会少多了
----------------
但我后来察觉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不能加逻辑,主要可能是以下原因:
1.实际上就是中小学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是非常紧的,有限时间内要授予必要课程。管综的逻辑教得浅考得浅,但依然会花差不多2个月足额时间来上课和刷题,如果深一点,那其他科目的时间就要被挤出。
2.这科作为课程内容,实际上不太适合中小学大部分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根据国内比较喜欢的皮亚杰的理论,教资的同学都知道,实际上孩子抽象逻辑水平是发展得很晚的,什么假言命题和演绎推理基本是12岁以后的事了,那小学阶段搞不了,而初中没分科,课程本来就多,结合第1点,搞起来不合适,那么好像就没办法了?
3.在青少年发展中,逻辑究竟有多大用?有没有可替代性?我觉得数学和语文的学习是可以期待部分替代作用的,这点很多朋友也提到了。管综的逻辑内容很浅,一大部分都是形式逻辑,我举个例子:A-》B,那么非B-》非A(对),非A-》非B(不一定),这些东西你说有用吗?肯定有用,但有多大用呢?除了论坛对喷外,我觉得其他我想不出来,可能顶多潜移默化影响思维吧。。工作中大部分人压根没有接受过这类课程,但目前依然社会正常运行,如果你要推行这个新东西进去,必然要能够大面积实际论证其作用才行
4.逻辑是个比较刚性的东西,而现实生活实际上没那么刚性。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应该很多读研的同学都有过体会,A存在-》B存在,能否得出结论A是B的必要前提?逻辑上来说是不一定的,但不少很不错的论文(很多专业都有)是用这套逻辑去运行的,为后续的大样本验证提供了基础,假如被深谙形式逻辑的编辑用“逻辑上说不通”给拒了,那就比较搞笑了。。。这类例子很多,从未知到已知就是一个从柔性到刚性的过程,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逻辑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有时候是副作用的,那么,系统性的大面积全民学逻辑到底有多大效果呢?那我只能说我觉得维持现状挺好的。。。
比如这道题:
29.分心驾驶是指驾驶人为满足自己的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等需求而没有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驾驶过程的驾驶行为,常见的分心行为有抽烟、饮水、进食、聊天、刮胡子、使用手机、照顾小孩等。某专家指出,分心驾驶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一项统计研究表明,相对于酒驾、药驾、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情形,我国由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最高。
(B)驾驶人正常驾驶时反应时间为0.3~1.0 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则延迟3倍左右。
(C)开车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 如果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则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其正常驾驶时的23 倍。
(D)近来使用手机已成为我国驾驶人分心驾驶的主要表现形式,59%的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36%的人刷微博、微信朋友圈。
(E)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超过1/4 的车祸是由驾驶人使用手机引起的。
29.[答案]A
[解析]专家观点:分心驾驶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A项,提出新论据,直接指出分心驾驶的确是导致我国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E项,干扰项,题干讨论的是我国情况,而非美国的情况。
我很多年前因为需要的原因考过管综,考过这个的同学都知道,管综是3科,其中就有逻辑(科目设置总分为200分, 其中包括三个部分:数学部分75分,逻辑部分60分, 写作部分65分)
考过MBA,MPACC,MPA的同学都知道其实管综的逻辑考得很简单,多是各种命题的判断,有点点像脑筋急转弯,其实对逻辑思维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我当时觉得如果全民都学了管综的逻辑,论坛对喷会少多了
----------------
但我后来察觉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不能加逻辑,主要可能是以下原因:
1.实际上就是中小学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是非常紧的,有限时间内要授予必要课程。管综的逻辑教得浅考得浅,但依然会花差不多2个月足额时间来上课和刷题,如果深一点,那其他科目的时间就要被挤出。
2.这科作为课程内容,实际上不太适合中小学大部分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根据国内比较喜欢的皮亚杰的理论,教资的同学都知道,实际上孩子抽象逻辑水平是发展得很晚的,什么假言命题和演绎推理基本是12岁以后的事了,那小学阶段搞不了,而初中没分科,课程本来就多,结合第1点,搞起来不合适,那么好像就没办法了?
3.在青少年发展中,逻辑究竟有多大用?有没有可替代性?我觉得数学和语文的学习是可以期待部分替代作用的,这点很多朋友也提到了。管综的逻辑内容很浅,一大部分都是形式逻辑,我举个例子:A-》B,那么非B-》非A(对),非A-》非B(不一定),这些东西你说有用吗?肯定有用,但有多大用呢?除了论坛对喷外,我觉得其他我想不出来,可能顶多潜移默化影响思维吧。。工作中大部分人压根没有接受过这类课程,但目前依然社会正常运行,如果你要推行这个新东西进去,必然要能够大面积实际论证其作用才行
4.逻辑是个比较刚性的东西,而现实生活实际上没那么刚性。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应该很多读研的同学都有过体会,A存在-》B存在,能否得出结论A是B的必要前提?逻辑上来说是不一定的,但不少很不错的论文(很多专业都有)是用这套逻辑去运行的,为后续的大样本验证提供了基础,假如被深谙形式逻辑的编辑用“逻辑上说不通”给拒了,那就比较搞笑了。。。这类例子很多,从未知到已知就是一个从柔性到刚性的过程,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逻辑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有时候是副作用的,那么,系统性的大面积全民学逻辑到底有多大效果呢?那我只能说我觉得维持现状挺好的。。。
比如这道题:
29.分心驾驶是指驾驶人为满足自己的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等需求而没有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驾驶过程的驾驶行为,常见的分心行为有抽烟、饮水、进食、聊天、刮胡子、使用手机、照顾小孩等。某专家指出,分心驾驶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一项统计研究表明,相对于酒驾、药驾、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情形,我国由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最高。
(B)驾驶人正常驾驶时反应时间为0.3~1.0 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则延迟3倍左右。
(C)开车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 如果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则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其正常驾驶时的23 倍。
(D)近来使用手机已成为我国驾驶人分心驾驶的主要表现形式,59%的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36%的人刷微博、微信朋友圈。
(E)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超过1/4 的车祸是由驾驶人使用手机引起的。
29.[答案]A
[解析]专家观点:分心驾驶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A项,提出新论据,直接指出分心驾驶的确是导致我国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E项,干扰项,题干讨论的是我国情况,而非美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