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2x
2021-12-19T04:55:21+00:00
十万年前的问卷求助贴[url]https://bbs.nga.cn/read.php?tid=29673787&_ff=-7955747[/url]
问卷结果[url]https://www.wenjuan.com/r/n/fa7cf9684e58ea7d2ef62fae1d034f75[/url]
感谢nga老哥老姐们的支持[s:ac:blink]
——————————————————————
如果对交叉分析有兴趣可以发评论说一下,我会上传图片(不知道怎么改权限)
[s:ac:哭笑]打不开。
好奇问问一共收了多少份反馈?
[quote][pid=577021155,30038671,1]Reply[/pid] Post by [uid=42382424]Zanah[/uid] (2021-12-28 13:06):
[s:ac:哭笑]打不开。
好奇问问一共收了多少份反馈?[/quote]啊这我去调一下(我这里打得开)[s:ac:晕]
1119份
不得不说从用户组成来看,泥潭用户还是偏年轻的
还有结果链接那里,题目太长的话展示不全。
大部分都是理智人。
这让我觉得论坛里整天上窜下跳带节奏的还是少数,看来拿钱发帖确有其事啊。
Reply to [pid=577022012,30038671,1]Reply[/pid] Post by [uid=62676487]阿斯巴甜kk[/uid] (2021-12-28 13:09)
应该是我在海外的原因[s:ac:哭笑]日常抽风了
[quote][pid=577022417,30038671,1]Reply[/pid] Post by [uid=12536880]断尾巴小瘸猫[/uid] (2021-12-28 13:11):
大部分都是理智人。
这让我觉得论坛里整天上窜下跳带节奏的还是少数,看来拿钱发帖确有其事啊。[/quote]我觉得这大概率是因为做问卷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掩饰自己,但是吹水的时候不会
严谨的问卷数据分析的话这点是很重要的
这种表样本数够了应该做一下交叉表,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男女倾向差异
虽然之前回复过原帖,但是还想对问卷设计提点意见和建议。
1. 很多问题的提法有问题,包含多于一个需要判断的事实。
比如“性别差异不可改变,男性和女性可以扮演不同(但互补)的社会角色”
如果只同意前者不同意后者,或者只同意后者不同意前者,该怎么选?光选不同意无法正确反映意见。
再比如还有“男性更容易被年轻苗条的女性而非年长微胖的女性所吸引,这不仅是生物学导致的,也与媒体导向有关。”
这个可能会不同意前提(男性更容易被…所吸引),也可能会不同意第一个原因,也可能会不同意第二个原因。
2. 用现在的展示方法,无法看出不同性别、不同城市、不同年龄的人,选项有什么不同的趋势。
建议分类展示。有条件再做点统计分析,比如p-value什么的。
[quote][pid=577023195,30038671,1]Reply[/pid] Post by [uid=60681404]Wolfenfree[/uid] (2021-12-28 13:14):
这种表样本数够了应该做一下交叉表,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男女倾向差异[/quote]那要我这里手动操作才能看得到,分享似乎有些麻烦[s:ac:茶]我看看评论比较感兴趣哪些的
一半以上在大城市
三分之一在超一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
好帖,帮顶。也希望大家都能做理智人,不要轻易被网上的煽动性言论影响判断,男女当中都有坏人好人
反对仅占1/3
就算填写问卷中22.88%的女性全部算为支持,仍然有填写占比22.25%的男性(占男性比例的28.85%)是认为男性在物化女性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28/-4qiozQ2p-f8e3KzT3cSsg-c4.jpg[/img]
你的问题有很多预设立场的,比如第六题“由于男性不仅在公共领域,同时也在家庭中限制女性,所以...”
这里预设了男性在公共领域和家庭中限制女性,并基于这个立场进行讨论,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先问是否认同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存在限制女性,如果是的话再问女性是否应该将其视作社会问题。
所以现在不是42,是22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28/-4qiozQ2p-4uq0K1fT1kShs-zq.jpg[/img]
看到里面一个回复,以下全文
——————————
841 填空1 我们从产业资本拼的时代增量进入到金融资本拼存量的时代,物质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不是多有钱的人,经过了父辈们解决温饱的问题,自然我们这一代人就会倾向于解决个人的更高的自我实现和精神追求。但是物质丰富缺不等于物质基本均等,在市场经济下,必然会产生一部分人先富,而且实现全富是很困难的,有可能我们需要长期都要面对这个问题。这时候个人,家庭,社会也好,中国几千年都没有经历这样的共同富裕的过程,确实会有各种的问题会产生,房价,医疗,婚育也罢,其本质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是不能被否定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对于普通人而言,实在是缺乏这样实现的道路,理想的状况是出生-学习-考试-工作-婚育-负债的再重复,这个过程中普通人如果稍微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难再走上正轨,竞争已然加剧的情况下,就一定会催生这种危机,如何让这些人能重回轨道,带给每个“竞争失败”的人重回正轨的道路,净化舆论空间,让全民都意识到真的需要构建好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才是正道。我个人认为,目前我们所存在的问题不过是表象,骨子里的东西,很多人可能都烂掉了,躺平也罢,男女仇视也罢,还有教育,养老,都没触及问题的核心。互联网时代,我们再也不需要像二三十年前一样,必须和熟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用以获取必要的生存信息,“人情”越来越淡,也是由此展开,极端言论容易铺展开,而温言细语的真理,品德,文化却不容易流传,流量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希望大家看待问题,不要只浮于表面,不要仅仅只从资本角度出发,分析受益者、得益者、动机等等。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许更能看清人类社会的本质。
男女的投票结果分开来看肯定很精彩[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