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eater
2021-09-20T04:32:57+00:00
1.汉服起源。
自轩辕黄帝起至明末,流传在汉族主要居住区的服装制式,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特色,无所谓哪个朝代的是正统,或者说都是正统。
2.如今大多华贵的汉服跟平民百姓很遥远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汉服本质上是古代达官贵人的专属,跟咱们广大无产阶级无关,这是犯了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创造汉服的人不是达官贵人,设计版型的是古代的设计师,纺织绣花的是女工,采桑养蚕的是养蚕人。这些美的东西,可能是封建制度下上位者对劳动人民压迫剥削而得到的产物,但到了今天,劳动人民难道没有权力享受自己祖辈曾经的劳动成果吗?[s:a2:yes]
故宫长城这些古代奇观也是旧时显贵的文化表现,但是同时也是劳动人民的结晶。你难道要说茅草屋泥巴墙才能代表汉族建筑吗?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我们不要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文化,服装建筑这块儿本质上归艺术,就让它们回归最原始的美学就好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饰所代表的阶级身份是糟粕,而服饰所蕴含的古典美学则是精华。喜欢穿的就穿,不爱穿的就不穿,喜欢看的就看,不爱看就不看,多简单的事儿。
3.穿汉服的人没几个懂传统文化的。
确实是这样,
这里我们可以来把汉服复兴运动进行阶段性归纳,
第一个阶段,考据阶段,这个时期属于早期的汉服大佬和正儿八经的历史研究者,通过对古籍进行考据和二次加工,进行服装的复原,在这个阶段汉服确实和文化紧紧捆绑在一起,毕竟没点文化是无法参与到这种工作中的。
第二个阶段,影响力扩大,参与者逐渐从硬核爱好者扩大到普通传统文化爱好者,这时候的主力基本上是高校学生老师之类。这时候,平均文化水平尚在。
第三个阶段,可以说就是大家现在经历的阶段了。汉服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咱们泥潭这种直男论坛这种讨论的地步,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平台全是穿汉服的少男少女配上粗制滥造的古风歌[s:ac:哭笑]。
大家可以看到,汉服的扩散,是一个典型的从硬核到大众的过程,对普罗大众要求文化素养委实是一件苛刻的事儿。
纵使现代汉服的复兴是伴随着一些文化氛围进行的,但发展至今也是时候让它回归服装的本质了。
4.穿汉服的傻逼多。
确实多,我都怼过不少煞笔。穿过汉服的现在估计几百万差不多有吧,煞笔总量多点正常的很。那些叫嚣着汉服替代西服的,出门只准穿汉服的,不穿汉服就是狗罕见的,一律都是傻逼。[s:a2:异议]
5.汉服在现代存在的意义。
说实话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太虚了。所以现实一点的阐述。
从经济角度上讲
,带动了曹县服装行业进一步发展[s:a2:你看看你]?仅从带动就业这个方向来说,做汉服总比那些做槟榔的强?
从文化角度上说,
我认识有不少高中时代的好友由汉服入坑萌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他们不少都去了诸如北大复旦之类的名校就读中文系,甚至有一个去了湖南大学学文物修复。毫无疑问,汉服可以启发一些人。
当韩国棒子指责我们的电视剧抄袭他们的韩服时,我们可以拿着考据的结果和穿着汉服的模特照片告诉他们,孙子们别跟祖宗碰瓷。
在汉服复兴运动中,很多所谓“汉元素”的现代服饰也在蓬勃发展,我无法证明他们之间存在强关联,但至少或多或少会有些关系。
很多年以后,当我们现在的常服成了新时代的“汉服”,汉服可能真的只能躺在博物馆里,但咱们文化里那些美的东西,总会继续传承下去。
6.汉服应该以什么形式存在?
说实话我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作为一种可以代表一些传统文化的普通服饰,
爱好者可以穿着去上班(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家长给自家小朋友买上一套图个好看,
游览名胜古迹可以穿上一套增加仪式感和代入感,
过传统节日可以穿着图个乐呵,
这样就够了。
至于代替常服就是痴人说梦了,总有魔怔人。[s:a2:你看看你]
还有什么问题,坛友可以提出讨论。
利益相关:曾经的汉文化社干部,老婆三坑全齐。
自轩辕黄帝起至明末,流传在汉族主要居住区的服装制式,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特色,无所谓哪个朝代的是正统,或者说都是正统。
2.如今大多华贵的汉服跟平民百姓很遥远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汉服本质上是古代达官贵人的专属,跟咱们广大无产阶级无关,这是犯了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创造汉服的人不是达官贵人,设计版型的是古代的设计师,纺织绣花的是女工,采桑养蚕的是养蚕人。这些美的东西,可能是封建制度下上位者对劳动人民压迫剥削而得到的产物,但到了今天,劳动人民难道没有权力享受自己祖辈曾经的劳动成果吗?[s:a2:yes]
故宫长城这些古代奇观也是旧时显贵的文化表现,但是同时也是劳动人民的结晶。你难道要说茅草屋泥巴墙才能代表汉族建筑吗?
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我们不要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文化,服装建筑这块儿本质上归艺术,就让它们回归最原始的美学就好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饰所代表的阶级身份是糟粕,而服饰所蕴含的古典美学则是精华。喜欢穿的就穿,不爱穿的就不穿,喜欢看的就看,不爱看就不看,多简单的事儿。
3.穿汉服的人没几个懂传统文化的。
确实是这样,
这里我们可以来把汉服复兴运动进行阶段性归纳,
第一个阶段,考据阶段,这个时期属于早期的汉服大佬和正儿八经的历史研究者,通过对古籍进行考据和二次加工,进行服装的复原,在这个阶段汉服确实和文化紧紧捆绑在一起,毕竟没点文化是无法参与到这种工作中的。
第二个阶段,影响力扩大,参与者逐渐从硬核爱好者扩大到普通传统文化爱好者,这时候的主力基本上是高校学生老师之类。这时候,平均文化水平尚在。
第三个阶段,可以说就是大家现在经历的阶段了。汉服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咱们泥潭这种直男论坛这种讨论的地步,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平台全是穿汉服的少男少女配上粗制滥造的古风歌[s:ac:哭笑]。
大家可以看到,汉服的扩散,是一个典型的从硬核到大众的过程,对普罗大众要求文化素养委实是一件苛刻的事儿。
纵使现代汉服的复兴是伴随着一些文化氛围进行的,但发展至今也是时候让它回归服装的本质了。
4.穿汉服的傻逼多。
确实多,我都怼过不少煞笔。穿过汉服的现在估计几百万差不多有吧,煞笔总量多点正常的很。那些叫嚣着汉服替代西服的,出门只准穿汉服的,不穿汉服就是狗罕见的,一律都是傻逼。[s:a2:异议]
5.汉服在现代存在的意义。
说实话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太虚了。所以现实一点的阐述。
从经济角度上讲
,带动了曹县服装行业进一步发展[s:a2:你看看你]?仅从带动就业这个方向来说,做汉服总比那些做槟榔的强?
从文化角度上说,
我认识有不少高中时代的好友由汉服入坑萌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他们不少都去了诸如北大复旦之类的名校就读中文系,甚至有一个去了湖南大学学文物修复。毫无疑问,汉服可以启发一些人。
当韩国棒子指责我们的电视剧抄袭他们的韩服时,我们可以拿着考据的结果和穿着汉服的模特照片告诉他们,孙子们别跟祖宗碰瓷。
在汉服复兴运动中,很多所谓“汉元素”的现代服饰也在蓬勃发展,我无法证明他们之间存在强关联,但至少或多或少会有些关系。
很多年以后,当我们现在的常服成了新时代的“汉服”,汉服可能真的只能躺在博物馆里,但咱们文化里那些美的东西,总会继续传承下去。
6.汉服应该以什么形式存在?
说实话我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作为一种可以代表一些传统文化的普通服饰,
爱好者可以穿着去上班(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家长给自家小朋友买上一套图个好看,
游览名胜古迹可以穿上一套增加仪式感和代入感,
过传统节日可以穿着图个乐呵,
这样就够了。
至于代替常服就是痴人说梦了,总有魔怔人。[s:a2:你看看你]
还有什么问题,坛友可以提出讨论。
利益相关:曾经的汉文化社干部,老婆三坑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