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江苏那个考试分数计算体系最尴尬的地方就是完全相当于考两次

The Big Phantom-avatar

The Big Phantom

2020-08-01T17:16:14+00:00

江苏的等级制有一个邻居城市采用了类似的,就是上海。这里不谈什么卷子难不难,考生怎么怎么,就谈这个等级制。
上海3+1成为过去式之后,是采用3+3模式,即语数外+三选科(地理历史政治算文,物理化学生物算理,上海说是不分文理,但是实际上很多专业有必选的选科要求,在高考填志愿时的那本指南上,有各校各专业的选科要求,但理科专业多数基本都带有物理,文科倒是各有各的文科选科偏向)。语数外我就不谈了,真正要说的是选科考试,选科考试同样是等级制abcd...,得分过程为:考生实际考分-划档次算等级-等级换算最终分数但是有几个特殊点:1、赢者通吃,就是上海的等级制有个好处,在某些情况下是赚翻的,比如A+档政治划线分是93,你考了93的实际分数(卷面实际分数满分是100),但最终出来的分数就是满分70(实际分数满分得分为70),就相当于在某些情况下,能白嫖几分;2、就是等级会换算回分数,这点是最关键的;3、就是上海的等级制哪怕你是就做对了一道题,你也是最低等,你也有40分(所以实际上上海的选科是30分的拼杀)。等级换回分数,意味着3+3=6,实际上这还是“一套整体性评分的6门考试”,说得简单点就是根据不同的考生能力,可以允许1-2门选科的失误(指最低拿到B—B+),因为可以用其他的科目去补。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细心的朋友其实已经看出来了,上海的选科,实际上的“对分数拉开差距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地大,因为档次之间得出的最终分数并不是差距巨大的(一门选科总分70,40分只要你做对一道题拿到最低档次就有,因此实际上就是在30分里面做文章划档次算分数,这样最后划出来的最终等级换回最终分数后接近的等级差距不会太离谱),就不至于说一门低了半个或者一个档次,人就没了。但是,还有一句话我是得说的,就是上海这套,真正的好处在于“不会让学生太离谱地吃翔”,对于极致考生,那些想进清北复交的考生,虽然有那么微微的正面效果,但是分数要求依然严苛,每门都得拿到接近满分。但对于“中层考生”,不至于说一门砸了(指C—B等级)就直接滚回去复读,也有机会拼个211甚至摸个985。
回来看江苏,首先我没有地狱嗨的意思,单纯讨论这个考试体系。江苏最大的问题核心就是“实际上江苏的高考是选科考试算一次高考,主科考试再算一次高考,这完全就是两套考试”,因为主科算分,选科算等,二者完全独立,这就会出现“没法用其他科目去平均掉一些略低一点的科目”,也就是“拿了个B或C就可能或者基本上滚去大专”的核心原因,对于中层考生而言,这套体系很吃翔。但话还是说回来了,想考清北复交,每门还是都得接近满分。
这次这个“江苏状元”,一定程度上媒体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们就跑出来贴个分数,等级却淡化,然后挂个“状元”之名,再反过来阴阳一下带一下舆论。因为以她的等级,确确实实是上不去,这有她自己的原因,江苏这套考试体系也沾了一点原因。当然,江苏这考试体系确实坑爹,这等级和分数过于独立,既坑了许多考生,近乎没容错率,也给了媒体一个可以“大书特书”的空间,毕竟哪怕是用等级制度的上海,最后也是算回分数,我没记错的话江苏是很少数的最终分数由“分数+等级”组成的考区,这大多数中国人第一反应都是“分数”,这就有了舆论发酵的空间了。[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