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EFdotJS
2021-02-14T02:20:20+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ai8gZeT3cSxc-m8.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182fK2kT3cSzk-hi.jpg.medium.jpg[/img]
[“免死金牌”的故事]公元1391年,朱元璋坐在金銮宝殿之上,面无表情地对战战兢兢跪在大殿上的年轻人说道:“你拿唐朝的免死金牌,到我大明朝使用,你觉得我认不认?”
皇帝此话一出,大殿上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不好,这年轻人恐怕要掉脑袋了……
跪在殿前的年轻人名叫钱怞,不久之前,他的父亲钱有勤涉嫌贪污税粮被抓!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对贪污行为的深恶痛绝,这一次钱有勤很可能会丧命!
钱家上下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钱怞突然想起了家里的一件宝贝!这东西一直供奉在钱家祠堂,是自唐朝便传下来的,据说可以免除死罪!
而今,事情紧急,为救父亲的性命,钱怞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这才向当今皇上秉明此事——我家有免死金牌,请放过我父一马!
这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免除死罪呢?这就要想好好讲一讲钱家宝贝的来历了!
唐朝唐昭宗乾宁二年,也就是公元895年,钱家祖上一位名叫钱镠的人,做了一个决定! 这一年,他的直属上司董昌欲在越州起兵造反并邀他加入。虽然董昌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但是钱镠最终还是做出了效忠朝廷的决定!
这个时候的唐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地方势力不听朝廷命令拥兵自重,唐昭宗焦头烂额好不烦恼。想不到危急时刻,这个钱镠毅然决然的选择尽忠,并且最后还率军击溃叛军活捉董昌献给朝廷! 这让唐昭宗喜出外望,差点没哭出声来!于是,皇帝抓住这个“正面典型事迹”,给了钱镠绝无仅有的褒奖和荣誉!唐昭宗还赐予了钱镠“丹书铁券”!并承诺,此券可以免除钱镠本人九次死罪,而他的后世子孙可以免除三次死罪!
铁券形状呈覆瓦状,铁质,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132两,约为6寸照片的10倍大。铭文正文共计有333字,末行落款为17个字。 由于上面的文字用黄金嵌错,因此后世称之为“免死金牌”。
897年(乾宁四年),钱镠获赐铁券后,就一直将它放在杭州吴越王府的钱氏宗庙内保管。
978年(北宋宋太平兴国三年),钱镠之孙钱弘俶遵从钱氏家训,归顺北宋,保百姓和平。为了表示忠心,钱弘俶率领王族子孙,部下家仆一千多人由杭州迁往宋都汴州(今开封)定居。但铁券金书等家传文物仍然留在杭州钱氏宗庙。
990年(宋淳化元年),钱弘俶早已去世。有杭州官员认为本地吴越王府乃前朝旧物,留着实在不妥,于是便将钱氏宗庙内的铁券等旧物运往首都献给宋太宗。
宋太宗念钱氏当初归顺之功,下令将铁券等钱氏文物归于钱惟濬(钱弘俶之子)保管。后来,宋仁宗、宋神宗二帝又先后下诏调阅钱镠铁券并都在阅后归还。
1075 年(宋熙宁八年)钱氏六世孙钱景臻和宋仁宗最疼爱的幼女秦鲁国大长公主喜结连理,钱镠铁券交由钱景臻保管,藏于驸马府内。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入侵,秦鲁国大长公主让儿子钱忱带着铁券南下避难。次年,靖康之变,已是72岁高龄的秦鲁国大长公主变卖家产支持抗金,并举荐赵构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钱氏举家迁往浙江台州。宋高宗念大长公主救国举荐之恩,下诏赐大长公主府邸,从此钱氏一族在此定居,成为当地望族,钱镠铁券也随之留在台州钱氏宗祠内。
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元兵南下,宋朝覆灭。元兵攻占临海城前,钱氏后人带着铁券逃跑避难,途中意外身亡,铁券从此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就这样过了五六十年,元代一位渔民在浙江黄岩县捕鱼时捞上来一块铁片,竟然就是失踪几十年的钱镠铁券。
由于浸水太久,铁券上的金子剥落了许多,渔民不识文物,把它当寻常铁物卖给了当地一位老者。
钱氏后人钱世珪听闻后,用五十斗米将铁券赎回,并保存在台州钱氏宗祠里。辗转几十年的钱镠铁券又回到了钱氏族人手里,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倭寇来袭。钱氏后人钱珍带着铁券藏进深山,十余年后才重返台州。
咸丰年间,太平军入侵台州,钱氏后人将铁券沉入井底以免被掳去,战乱结束才捞出。再次沉水的铁券金字剥落得更多了,到了最后只剩下一百八十个多个金字。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藏于钱氏宗祠的铁券竟然不翼而飞。过后不久,盗贼在嵊县出售铁券,被当时一位徐县令花400大洋购入。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钱氏后孙钱文选耳中,钱文选和兄长钱乙斋,联合嵊县长乐乡的钱氏后裔,一齐向这位徐县令施压,最终以原价赎回。从此,铁券由长乐乡钱氏三房轮流保管。
后来抗战爆发,嵊县沦陷。为了保护钱镠铁券不落入敌人手里,长乐乡钱氏族人决定把铁券藏在深井里。据回忆:人们当时在铁券身上涂厚厚的油和蜡,用棉线紧紧缠好铁券最后再涂蜡投入井里。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铁券不暴露,还往井里倒入大量黄泥搅浑,一直到抗战胜利才将铁券取出。
1951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迎来了一件珍贵的千年文物——钱镠铁券,由当时的长乐乡钱氏后裔出面移交。
1959年,钱镠铁券被送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唐朝走到新中国博物馆,钱镠铁券走得很艰难。
上交人民政府。历经数代风雨,钱镠铁券终于得到了完美的归宿。
话题再次转到,公元1391年的这一天,朱元璋召见了钱怞。大殿之上,他面无表情地问了那句话,吓得群臣都为年轻人捏把汗!朱元璋会不会认唐朝皇帝颁布的“免死金牌”呢?答案是——会!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因为这块“免死金牌”(也叫作丹书铁券),正好可以解了朱元璋一个难题。
原来,古籍一直有记载这种“丹书铁券”从汉朝开始就有,为了表彰臣子的重要功绩, 朱元璋也想仿照前朝颁给几位有功之臣。不过这东西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到底长什么样子,尺寸如何形制如何?没人说得清!正好,这个时候钱怞提出家里藏有唐朝的“免死金牌”,想要换取父亲性命,朱元璋一听消息,心中便暗喜!
钱镠的忠义被这块“钱镠铁券”很好的诠释出来,这也是封建帝王最想传达给每个臣子的爱国理念!因此,朱元璋见到这枚铁券,也承认了它的“免死”作用。最终,朱元璋果真赦免了钱怞父钱有勤的死罪,唐朝的免死金牌在500年后的明朝仍然有效!
钱家自唐朝开始,历经多朝,从未衰败,可见家族的“忠孝仁义”优秀文化传承得非常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是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
图文出处围脖水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16/-7Q16q-182fK2kT3cSzk-hi.jpg.medium.jpg[/img]
[“免死金牌”的故事]公元1391年,朱元璋坐在金銮宝殿之上,面无表情地对战战兢兢跪在大殿上的年轻人说道:“你拿唐朝的免死金牌,到我大明朝使用,你觉得我认不认?”
皇帝此话一出,大殿上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不好,这年轻人恐怕要掉脑袋了……
跪在殿前的年轻人名叫钱怞,不久之前,他的父亲钱有勤涉嫌贪污税粮被抓!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对贪污行为的深恶痛绝,这一次钱有勤很可能会丧命!
钱家上下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钱怞突然想起了家里的一件宝贝!这东西一直供奉在钱家祠堂,是自唐朝便传下来的,据说可以免除死罪!
而今,事情紧急,为救父亲的性命,钱怞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这才向当今皇上秉明此事——我家有免死金牌,请放过我父一马!
这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免除死罪呢?这就要想好好讲一讲钱家宝贝的来历了!
唐朝唐昭宗乾宁二年,也就是公元895年,钱家祖上一位名叫钱镠的人,做了一个决定! 这一年,他的直属上司董昌欲在越州起兵造反并邀他加入。虽然董昌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但是钱镠最终还是做出了效忠朝廷的决定!
这个时候的唐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地方势力不听朝廷命令拥兵自重,唐昭宗焦头烂额好不烦恼。想不到危急时刻,这个钱镠毅然决然的选择尽忠,并且最后还率军击溃叛军活捉董昌献给朝廷! 这让唐昭宗喜出外望,差点没哭出声来!于是,皇帝抓住这个“正面典型事迹”,给了钱镠绝无仅有的褒奖和荣誉!唐昭宗还赐予了钱镠“丹书铁券”!并承诺,此券可以免除钱镠本人九次死罪,而他的后世子孙可以免除三次死罪!
铁券形状呈覆瓦状,铁质,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132两,约为6寸照片的10倍大。铭文正文共计有333字,末行落款为17个字。 由于上面的文字用黄金嵌错,因此后世称之为“免死金牌”。
897年(乾宁四年),钱镠获赐铁券后,就一直将它放在杭州吴越王府的钱氏宗庙内保管。
978年(北宋宋太平兴国三年),钱镠之孙钱弘俶遵从钱氏家训,归顺北宋,保百姓和平。为了表示忠心,钱弘俶率领王族子孙,部下家仆一千多人由杭州迁往宋都汴州(今开封)定居。但铁券金书等家传文物仍然留在杭州钱氏宗庙。
990年(宋淳化元年),钱弘俶早已去世。有杭州官员认为本地吴越王府乃前朝旧物,留着实在不妥,于是便将钱氏宗庙内的铁券等旧物运往首都献给宋太宗。
宋太宗念钱氏当初归顺之功,下令将铁券等钱氏文物归于钱惟濬(钱弘俶之子)保管。后来,宋仁宗、宋神宗二帝又先后下诏调阅钱镠铁券并都在阅后归还。
1075 年(宋熙宁八年)钱氏六世孙钱景臻和宋仁宗最疼爱的幼女秦鲁国大长公主喜结连理,钱镠铁券交由钱景臻保管,藏于驸马府内。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入侵,秦鲁国大长公主让儿子钱忱带着铁券南下避难。次年,靖康之变,已是72岁高龄的秦鲁国大长公主变卖家产支持抗金,并举荐赵构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钱氏举家迁往浙江台州。宋高宗念大长公主救国举荐之恩,下诏赐大长公主府邸,从此钱氏一族在此定居,成为当地望族,钱镠铁券也随之留在台州钱氏宗祠内。
1276年(南宋德祐二年),元兵南下,宋朝覆灭。元兵攻占临海城前,钱氏后人带着铁券逃跑避难,途中意外身亡,铁券从此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就这样过了五六十年,元代一位渔民在浙江黄岩县捕鱼时捞上来一块铁片,竟然就是失踪几十年的钱镠铁券。
由于浸水太久,铁券上的金子剥落了许多,渔民不识文物,把它当寻常铁物卖给了当地一位老者。
钱氏后人钱世珪听闻后,用五十斗米将铁券赎回,并保存在台州钱氏宗祠里。辗转几十年的钱镠铁券又回到了钱氏族人手里,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倭寇来袭。钱氏后人钱珍带着铁券藏进深山,十余年后才重返台州。
咸丰年间,太平军入侵台州,钱氏后人将铁券沉入井底以免被掳去,战乱结束才捞出。再次沉水的铁券金字剥落得更多了,到了最后只剩下一百八十个多个金字。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藏于钱氏宗祠的铁券竟然不翼而飞。过后不久,盗贼在嵊县出售铁券,被当时一位徐县令花400大洋购入。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钱氏后孙钱文选耳中,钱文选和兄长钱乙斋,联合嵊县长乐乡的钱氏后裔,一齐向这位徐县令施压,最终以原价赎回。从此,铁券由长乐乡钱氏三房轮流保管。
后来抗战爆发,嵊县沦陷。为了保护钱镠铁券不落入敌人手里,长乐乡钱氏族人决定把铁券藏在深井里。据回忆:人们当时在铁券身上涂厚厚的油和蜡,用棉线紧紧缠好铁券最后再涂蜡投入井里。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铁券不暴露,还往井里倒入大量黄泥搅浑,一直到抗战胜利才将铁券取出。
1951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迎来了一件珍贵的千年文物——钱镠铁券,由当时的长乐乡钱氏后裔出面移交。
1959年,钱镠铁券被送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唐朝走到新中国博物馆,钱镠铁券走得很艰难。
上交人民政府。历经数代风雨,钱镠铁券终于得到了完美的归宿。
话题再次转到,公元1391年的这一天,朱元璋召见了钱怞。大殿之上,他面无表情地问了那句话,吓得群臣都为年轻人捏把汗!朱元璋会不会认唐朝皇帝颁布的“免死金牌”呢?答案是——会!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因为这块“免死金牌”(也叫作丹书铁券),正好可以解了朱元璋一个难题。
原来,古籍一直有记载这种“丹书铁券”从汉朝开始就有,为了表彰臣子的重要功绩, 朱元璋也想仿照前朝颁给几位有功之臣。不过这东西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到底长什么样子,尺寸如何形制如何?没人说得清!正好,这个时候钱怞提出家里藏有唐朝的“免死金牌”,想要换取父亲性命,朱元璋一听消息,心中便暗喜!
钱镠的忠义被这块“钱镠铁券”很好的诠释出来,这也是封建帝王最想传达给每个臣子的爱国理念!因此,朱元璋见到这枚铁券,也承认了它的“免死”作用。最终,朱元璋果真赦免了钱怞父钱有勤的死罪,唐朝的免死金牌在500年后的明朝仍然有效!
钱家自唐朝开始,历经多朝,从未衰败,可见家族的“忠孝仁义”优秀文化传承得非常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是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
图文出处围脖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