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ler3290
2021-09-24T13:02:32+00:00
楼主1982年生人,年届不惑。前日,在病床上反复半年的爷爷终于还是走了,享年93岁。
3月时小区里开例行的党员会议,60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拄着拐自己爬了三层楼,累得不轻,
回来后便病倒入院,时而好转时而昏沉,那时医生便说熬不过夏天了。
爷爷1929年生于上海,算是移民第二代。1927年时,曾祖兄弟四人逃荒从苏北老家滨海一路挑担步行到上海。
爷爷说那时太爷爷扁担前挑的是两个幼年夭折的姐姐,扁担后挑的是所有家当,小脚的太奶奶抱着爷爷刚出生的兄长,就这么一路走来。
曾祖当年力大无穷,常与人在新闸路桥赌赛:推满载货物的板车上桥并在下坡时打住不让车下桥,时有不识他的新人被他赢去个把大洋。
他也曾偷渡日寇封锁线背过米,解放前后两次曾想回乡务农均被太奶奶劝阻。如此一家便在上海安顿下来。
30年代后,曾祖在当时的闸北废墟上开荒,北至现闸北公园,南到中兴路,西起沪太路,东尽西藏北路,均有大大小小他开垦的菜地。
曾祖在苏北逃难乡人中极有威望,认识的与听闻他名声而前来投靠的不计其数。曾祖也尽其所能,分地盖房或赠或贱卖与一众乡亲。
楼主小学时到同学家去玩,多有同学家人听闻我姓氏后便问可是X四爹爹后人,四爹爹便是当年那一大片区域许许多多人对他的尊称。
可惜我出生的晚,未曾见过1981年过世的太爷爷。
再说回楼主的爷爷,不算两个夭折的姐姐,爷爷行二。读过私塾也上过当时的旧学校,十多岁时便开始自己讨生活。
解放两年后进入了国营某运输行业单位,曾祖开垦的荒地也基本收归国有,只留了自家门前的一小块,夏日得瓜冬季吃霜打的青菜,
动乱后最终也是没了。
六十年代爷爷入了党,工作是文职,他嫉恶如仇,喜欢舞文弄墨,又因为曾祖解放前的垦荒或多或少与地主沾了边。
到了那十年间,爷爷被戴过高帽,游过街,所幸并无其他大损害,曾祖父也惠于早年间的慷慨而多有人回护,未曾遭难。
七十年代直至1988年爷爷退休,虽说他的头衔一直是XX干事XX书记之类,但拗于性格激烈,不善钻营,家中也总是贫苦。
爷爷育有三子二女,大儿远赴云南插队,二儿也就是我爹因当时政审不过不得当兵,(本已体检合格,可去空军服役)最后成为工人。
三子奉贤农场插队,两个女儿也是分配进工厂。
之后便是国家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了,到我这辈,移民第四代,家中五个堂兄弟姐妹,除自己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外:
其余四个80后均靠着自己立起中产之家。都称得上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思慕老人家们平凡而又壮阔的一生,想着爷爷入殓前枯瘦的遗容,胸中百感而不得其要,不知何所郁郁。
虽说自爷爷91岁后腿脚开始不利索,那时便早早有了心理准备。
可值此情境,心绪始终难宁,胡乱记述些他们的故事聊以抒怀。
水友们见笑,若老人长辈安好,记得多去看望,与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过往的人生,听听他们引以为豪之事。将来述说与儿女,系家族故旧事成纽带,远远传于后世吧。
3月时小区里开例行的党员会议,60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拄着拐自己爬了三层楼,累得不轻,
回来后便病倒入院,时而好转时而昏沉,那时医生便说熬不过夏天了。
爷爷1929年生于上海,算是移民第二代。1927年时,曾祖兄弟四人逃荒从苏北老家滨海一路挑担步行到上海。
爷爷说那时太爷爷扁担前挑的是两个幼年夭折的姐姐,扁担后挑的是所有家当,小脚的太奶奶抱着爷爷刚出生的兄长,就这么一路走来。
曾祖当年力大无穷,常与人在新闸路桥赌赛:推满载货物的板车上桥并在下坡时打住不让车下桥,时有不识他的新人被他赢去个把大洋。
他也曾偷渡日寇封锁线背过米,解放前后两次曾想回乡务农均被太奶奶劝阻。如此一家便在上海安顿下来。
30年代后,曾祖在当时的闸北废墟上开荒,北至现闸北公园,南到中兴路,西起沪太路,东尽西藏北路,均有大大小小他开垦的菜地。
曾祖在苏北逃难乡人中极有威望,认识的与听闻他名声而前来投靠的不计其数。曾祖也尽其所能,分地盖房或赠或贱卖与一众乡亲。
楼主小学时到同学家去玩,多有同学家人听闻我姓氏后便问可是X四爹爹后人,四爹爹便是当年那一大片区域许许多多人对他的尊称。
可惜我出生的晚,未曾见过1981年过世的太爷爷。
再说回楼主的爷爷,不算两个夭折的姐姐,爷爷行二。读过私塾也上过当时的旧学校,十多岁时便开始自己讨生活。
解放两年后进入了国营某运输行业单位,曾祖开垦的荒地也基本收归国有,只留了自家门前的一小块,夏日得瓜冬季吃霜打的青菜,
动乱后最终也是没了。
六十年代爷爷入了党,工作是文职,他嫉恶如仇,喜欢舞文弄墨,又因为曾祖解放前的垦荒或多或少与地主沾了边。
到了那十年间,爷爷被戴过高帽,游过街,所幸并无其他大损害,曾祖父也惠于早年间的慷慨而多有人回护,未曾遭难。
七十年代直至1988年爷爷退休,虽说他的头衔一直是XX干事XX书记之类,但拗于性格激烈,不善钻营,家中也总是贫苦。
爷爷育有三子二女,大儿远赴云南插队,二儿也就是我爹因当时政审不过不得当兵,(本已体检合格,可去空军服役)最后成为工人。
三子奉贤农场插队,两个女儿也是分配进工厂。
之后便是国家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了,到我这辈,移民第四代,家中五个堂兄弟姐妹,除自己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外:
其余四个80后均靠着自己立起中产之家。都称得上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思慕老人家们平凡而又壮阔的一生,想着爷爷入殓前枯瘦的遗容,胸中百感而不得其要,不知何所郁郁。
虽说自爷爷91岁后腿脚开始不利索,那时便早早有了心理准备。
可值此情境,心绪始终难宁,胡乱记述些他们的故事聊以抒怀。
水友们见笑,若老人长辈安好,记得多去看望,与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过往的人生,听听他们引以为豪之事。将来述说与儿女,系家族故旧事成纽带,远远传于后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