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er
2021-02-10T15:15:21+00:00
(一)生育率新低
?
春节前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普遍担忧:2月8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透露: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根据去年的同期报告,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2020年的数据同比下滑14.89%。如此人口基数上的大幅度比率的下滑,在新中国历史上是头一次的。
?
对此,民政部部长李纪恒亲笔撰文表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保持社会活力的治本之策。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
?
“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李部长这话说的已经很严峻了。三年前我在公众号上写了篇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两天阅读量五十多万然后就被删了,如果正常发酵几百万不成问题,也说明了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之高。在这篇被删的文章中我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人口增长陷入了一个低速瓶颈。那么在本文中,我会从微观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为什么作为一个个体的年轻人,丧失了生育抚养下一代的动力了呢?
?
?
春节期间,催婚催育永远都是家庭聚会的主要话题,我作为其中一员也感同身受。所以希望大家妥善保管本文,作为反催婚催育的利器。
?
?
我今年才二十多岁,以我审视自身来看,我现在正处在为事业打拼的阶段,没资格去侈谈生活。但是七大姑八大姨们催婚的理由是:你爸妈在你这个岁数上早就有了你了!是啊,我们父母也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就纷纷结婚生子,一手忙工作,一手哺育人类幼崽,啥也没耽误,为什么我们这一辈就不行了呢?
?
去年我批判《后浪》的文章中就说过这个现象:虽然老艺术家用深沉的嗓音卖力地给我们灌着鸡汤:满怀羡慕你们这一代。但事实上我们仅仅是比上一辈消费大大充裕,但从生产维度上讲,未必要比“前浪”们更优越:前浪们年轻时代,还处在集体经济尾巴的环境中,他们大多数是前场后院、朝八晚五、中午回家做饭与午休、单位医院幼儿园子弟小学一条龙这样的生活,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赶上最后一波福利分房;相比于现在“后浪”们,每天两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无休止的加班与24h工作软件在线待命,医疗教育两座大山,攒钱买房遥遥无期……
?
?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当代年轻人们与父辈所面临的生产生活环境已经大相径庭。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处提到,我们90后赶上了一个集体主义的尾巴、计划经济最后的余晖:小的时候上的都是子弟幼儿园,住的都是大院,邻里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从父母到孩子关系都非常熟络,谁家里有事一院子的人都能帮忙照应。我印象中我们家就日常接待因为种种原因父母不能回家做午饭的小朋友,有的爸妈经常出差的孩子那真的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但是,很明显的一个变化趋势是,我跟95后们聊这个话题,他们基本都没有类似的概念了,他们的主要成长年代住房商品化等一系列改革已经完成,他们完全是一种“商业化的成长模式了”。
?
春节前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普遍担忧:2月8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透露: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根据去年的同期报告,2019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179万,2020年的数据同比下滑14.89%。如此人口基数上的大幅度比率的下滑,在新中国历史上是头一次的。
?
对此,民政部部长李纪恒亲笔撰文表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保持社会活力的治本之策。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
?
“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李部长这话说的已经很严峻了。三年前我在公众号上写了篇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两天阅读量五十多万然后就被删了,如果正常发酵几百万不成问题,也说明了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之高。在这篇被删的文章中我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人口增长陷入了一个低速瓶颈。那么在本文中,我会从微观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为什么作为一个个体的年轻人,丧失了生育抚养下一代的动力了呢?
?
?
春节期间,催婚催育永远都是家庭聚会的主要话题,我作为其中一员也感同身受。所以希望大家妥善保管本文,作为反催婚催育的利器。
?
?
我今年才二十多岁,以我审视自身来看,我现在正处在为事业打拼的阶段,没资格去侈谈生活。但是七大姑八大姨们催婚的理由是:你爸妈在你这个岁数上早就有了你了!是啊,我们父母也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就纷纷结婚生子,一手忙工作,一手哺育人类幼崽,啥也没耽误,为什么我们这一辈就不行了呢?
?
去年我批判《后浪》的文章中就说过这个现象:虽然老艺术家用深沉的嗓音卖力地给我们灌着鸡汤:满怀羡慕你们这一代。但事实上我们仅仅是比上一辈消费大大充裕,但从生产维度上讲,未必要比“前浪”们更优越:前浪们年轻时代,还处在集体经济尾巴的环境中,他们大多数是前场后院、朝八晚五、中午回家做饭与午休、单位医院幼儿园子弟小学一条龙这样的生活,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赶上最后一波福利分房;相比于现在“后浪”们,每天两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无休止的加班与24h工作软件在线待命,医疗教育两座大山,攒钱买房遥遥无期……
?
?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当代年轻人们与父辈所面临的生产生活环境已经大相径庭。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处提到,我们90后赶上了一个集体主义的尾巴、计划经济最后的余晖:小的时候上的都是子弟幼儿园,住的都是大院,邻里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从父母到孩子关系都非常熟络,谁家里有事一院子的人都能帮忙照应。我印象中我们家就日常接待因为种种原因父母不能回家做午饭的小朋友,有的爸妈经常出差的孩子那真的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但是,很明显的一个变化趋势是,我跟95后们聊这个话题,他们基本都没有类似的概念了,他们的主要成长年代住房商品化等一系列改革已经完成,他们完全是一种“商业化的成长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