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贴] 关于EDC对Ryzen5000系列CPU效能的影响初探——如何最优设置EDC数值

13eard-avatar

13eard

2021-03-05T10:11:08+00:00

一、绪论 ...
一、绪论
先前已经有很多测试表明,虽然调高EDC可以暂时解决L3减半的问题,但是过高的EDC会一定程度上影响CPU整体性能的表现。AMD在先前已经推出了Agesa1.2.0.1来解决L3减半的问题,从结果来看效果还算不错,各家板厂也陆续进行了更新。
然而EDC对于CPU效能的影响着实还是存在的,那么到底设置什么数值的EDC能过获得相对更高的性能表现则是本文要探究的对象。
本文将通过“R9 5900X搭配B550 Unify X”和“R7 5800X搭配B550M TUF”这两个测试平台,通过调整EDC数值,测试其分别在Cinebench R20中的多核分数与CPU-Z benchmark中单核与多核分数来初步量化探究其影响。
此外,在先前调整PBO参数的过程中,作者还发现某些设置的反常情况,本文也将一并指出。

名词解释:
PPT:CPU允许最大功耗
TDC:持续电流
EDC:峰值电流
Curve Optimizer:PBO2技术中的降压曲线设置
二、关键词 ...
EDC、5900X、5800X、CPU-Z、R20、跑分、Curve、B550、重炮手、Unify X、L3速率
三、EDC数值对5900X测试性能的影响 ...
1、测试平台:
(下文出现平台A均指代该平台)
CPU:AMD Ryzen R9 5900X
主板:MSI MEG B550 Unify X
内存:英睿达 铂胜C9blh 16GX2@3800C14
散热器:利民 Frzen Magic EX360@汉堡排
(其余配件不对本次探究产生直接影响,略)

2、情况介绍:
在Agesa1.2.0.1更新之前,为了防止L3减半情况的出现,许多人选择将EDC设置到一个较高的数值,这种设置虽然可以让L3速率回到一个较高的状态,但是也有很多人发现,在调高EDC之后,多项跑分软件的分数都有所下降,如何权衡则成了部分人的苦恼。通过林大的视频也可以看出,不同的EDC数值确实对CPU性能表现上有所干涉。
而在微星上个月更新Agesa1.2.0.1之后,L3速率恢复到接近之前最高值的水平(实际离最高状态仍然有一定差距),不再需要降EDC过分拉高。如何正确设置现在的EDC数值则是该部分主要探究的内容。

3、测试方法:
(1)BIOS设置
PBO在OC界面开启
Curve Optimizer:All Cores-negative-25
PPT:300
TDC:150
Pbo Scalar:10X
Max CPU Boost Override:200Mhz
开启PSS Suport;
开启C-state;
开启CPPC;
关闭CPPC Preferred Cores;
关闭Spread Spectrum;
内存按照当前最优化设置;
其余未提到的设置均保持默认
(2)测试规则
TDC设置为固定150A(经测试,PPT和TDC只要不过设置低导致撞墙,不会对性能表现产生影响),若TDC小于等于EDC,仅调整EDC数值;若TDC大于EDC,则TDC同时降为EDC等同数值。同时本文还加入了“PBO Limit”设置为“Motherboard”与“Disable”的测试结果,以便参考。
测试为保证稳定性和效率,均在win10 2004安全模式下进行,开机后:
先运行一次CPU-Z跑分测试保证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打开Cinebench R20 运行3次多核测试,每次测试之间间隔10秒,记录下3次所得分数。
关闭R20,打开CPU-Z(Ver 1.95.0 英文版),运行5次CPUID Benchmark Version 17.01.64,舍弃最高与最低的两次结果,记录下剩余3次多核与单核分数结果。
在部分设置为关键EDC数值的状态,进入正常系统,通过HWinfo与CPU-Z读取跑分状态下实际EDC、倍频或电压的数值,便于之后分析。(不读取L3数值是因为Agesa1.2.0.1已经基本解决L3降速问题,改变EDC对其影响较小,故该部分不做讨论)
分析数据,取三次结果平均值,生成变化曲线。
(由于测试时间过长,本次测试不加入R20单核测试)
4、测试结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l5ubK21T3cS1z1-ou.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if1bK12T3cSwk-iu.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jdceK11T3cSwk-iu.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qohK14T3cSy2-iu.png[/img]

5、结果分析
从以上数据及图表可以看出,EDC设置不同的数值,对该平台中5900X在CPU-Z及R20的跑分测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CPU-Z多核测试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EDC的提高,CPU-Z多核跑分成绩逐步递减,整体呈线性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EDC本质是通过CPU的峰值电流,所以必定无法通过将EDC降到很低来换取更高的CPU-Z多核跑分。进一步降低EDC之后,必定存在某一个点,使得CPU由于电流过低而性能折损,这一点可以通过设置一个非常低的EDC(例如50)来验证。
实际通过测试发现,5900X在满载过程中,TDC最高值在108左右(TDC的设置不能低于该值),可以相信如果EDC设置到这个值附近,CPU整体性能表现将会大打折扣。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在阈值范围内,5900X在CPU-Z的多核跑分表现与EDC值类似于线性反相关。
(2)CPU-Z单核测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CPU-Z的单核跑分成绩具有几个变化阶段。首先在EDC设置为150的状态下,单核性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折损;而随着EDC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160-200),CPU-Z的单核性能测试维持在了一个最高的水平线上;单随着EDC的进一步提高,单核性能也发生了线性的衰减,直到达到BIOS可供设置的上限:999时,CPU-Z单核性能表现降低到了678.07分,相较于最高点有了1.8%的损失。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EDC存在一个“甜蜜区间(本次测试平台中为160-200)”使得5900X在CPU-Z单核测试中可以获得最高的性能表现。
(3)R20多核测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R20的多核测试分数曲线类似于CPU-Z的单核成绩曲线,也是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性能释放;进一步降低或提高EDC之后,性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过与CPU-Z单核测试不同的是,“甜蜜区间”的左阈值要比前者更高,来到了170;而右阈值则表现得不是特别明显,在200左右缓慢降低。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EDC存在一个“甜蜜区间(本次测试平台中为170-200)”使得5900X在R20多核测试中可以获得最高的性能表现。
(4)其余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EDC设置为较高数值时的Hwinfo读取到的实际EDC数值可以发现,随着EDC达到250时,实际EDC仅为235.59,并未出现撞墙的情况(低于250的其他实验组均出现了EDC撞墙的情况)。并且随着EDC进一步提高,读取到的EDC却出现了反常的降低情况。EDC设置为999时,读取到的值已经低至176.562,初步猜想这与高EDC设置下的性能劣化或许有关。
“PBO Limit”设置为“Motherboard”与“Disable”的EDC实际限制分别为220与140。不过实际表现与手动设置有略微差异,可能与板厂调教有关,这点在此无法考据。“Motherboard”模式性能表现尚可,“Disable”模式性能损失过大并不推荐使用。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都属于预设模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主板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建议实测过后再考虑使用。

5、总结
5900X在该平台下的EDC设置确实存在一个“甜蜜区间”,使得其在三项测试中均保证相对最高水平线的性能表现。本次测试获得的区间为170-200。由于体质差异、平台差异与散热条件差异,无法保证以上测试结果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完全复现,仅做参考。
四、通过Advance设置PBO时,EDC数值对5800X测试性能的影响 ...
1、测试平台:
(下文出现平台B均指代该平台)
CPU:AMD Ryzen R7 5800X
主板:ASUS B550M TUF 重炮手
内存:科赋 CRAX DJR 16GX2@3733C16
散热器:利民 PA120
(其余配件不对本次探究产生直接影响,略)

2、情况介绍:
由于华硕在前几天才迟迟开始更新高端主板的Agesa1.2.0.1,所以作为入门系列的B550M TUF重炮手想用上新的BIOS可能还要等几天(成文时间2021年3月13日)。所以L3减半的问题在该平台上仍然存在。如何考虑存在L3减半问题的情况下,EDC的最优设置即是本文的主要探究对象。

3、测试方法:
(1)BIOS设置
PBO在Advance界面开启
Curve Optimizer:All Cores-negative-28
PPT:300
TDC:140
Pbo Scalar:10X
Max CPU Boost Override:200Mhz
开启PSS Suport;
开启C-state;
开启CPPC;
关闭CPPC Preferred Cores;
关闭Spread Spectrum;
关闭Fmax;
关闭Performance Enhancer
内存按照当前最优化设置;
其余未提到的设置均保持默认
(2)测试规则
TDC设置为固定140A(经测试,PPT和TDC只要不过设置低导致撞墙,不会对性能表现产生影响),若TDC小于等于EDC,仅调整EDC数值;若TDC大于EDC,则TDC同时降为EDC等同数值。同时本文还加入了“PBO Limit”设置为“Motherboard”与“Disable”的测试结果,以便参考。
测试为保证稳定性和效率,均在win10 2004安全模式下进行,开机后:
先运行一次CPU-Z跑分测试保证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打开Cinebench R20 运行3次多核测试,每次测试之间间隔10秒,记录下3次所得分数。
关闭R20,打开CPU-Z(Ver 1.95.0 英文版),运行5次CPUID Benchmark Version 17.01.64,舍弃最高与最低的两次结果,记录下剩余3次多核与单核分数结果。
在部分设置为关键EDC数值的状态,在安全模式下读取L3速率,且进入正常系统,通过HWinfo与CPU-Z读取跑分状态下实际EDC,便于之后分析。
分析数据,取三次结果平均值,生成变化曲线。
(由于测试时间过长,本次测试不加入R20单核测试)
4、测试结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6kaiK2lT3cS2ky-xv.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6cp1KzT3cSyg-ko.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8uuiK18T3cSyg-ko.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b3zaK12T3cSyf-ko.png[/img]

5、结果分析
从以上数据及图表可以看出,EDC设置不同的数值,对该平台中5800X在CPU-Z及R20的跑分测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CPU-Z多核测试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CPU-Z多核跑分成绩除了在低EDC状态下有着明显的折损,整体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平台A有着一定差异。不过查看数据可以发现,随着EDC的提高,跑分成绩还是存在极小幅度的降低,直至EDC设置为999,跑分相较于最高点损失约为1%。而当EDC小于100时,则发生了明显的性能损失,推测是电流不足导致的。
但观察低EDC状态下的L3速率则发现,当EDC低于130时,L3速率相较于正常水平出现了明显的降低。EDC低至90时,L3速率降低到了263GB/s;而当EDC达到150时,L3速率基本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5800X在该平台、该设置下,在阈值范围内,5800X在CPU-Z的多核跑分表现与EDC值也类似于线性反相关,但影响程度非常有限。不过考虑L3速率的降低,建议EDC设置不要过低。
(6)CPU-Z单核测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CPU-Z的单核性能分数随着EDC的提高在小幅度得降低,与前一项CPU-Z多核性能测试相似,都是影响极其微小。但单核性能直到EDC降低为90,仍然没有出现劣化,推测是这个阈值可能更低(绝不可能没有)。“甜蜜区间”仍然可以仍为存在,本次测试为100-170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EDC对于5800X在该平台、该设置下,在CPU-Z单核性能测试中仍然有所小幅度的影响,但影响非常有限。“甜蜜区间”体现得不太明显。不过考虑L3速率的降低,建议EDC设置不要过低。
(7)R20多核测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R20测试在高EDC下的表现与前两项相似,有降低,但很微小。而低电流状态下的阈值则出现在EDC=100的时候。“甜蜜区间”大致为120-170.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EDC过低时,5800X在R20测试中的表现有明显折损。而高EDC则不明显。
(8)其余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不同EDC取值下,HWinfo读取到的实际EDC值可以看出:与平台A中实际EDC在高数值设置下反而降低的情况不同,该平台实际EDC达到一个阈值,即165左右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且L3速率也在EDC设置为150时已经接近最高点;二者差距仅为9%。
“PBO Limit”设置为“Motherboard”与“Disable”的EDC实际限制分别为“某较大数值”与140。实际表现与手动设置结果相似,这点在此无法考据。
两个模式的性能表现均尚可,或可直接使用。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都属于预设模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主板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建议实测过后再考虑使用。

6、总结
5800X搭配ASUS B550M TUF重炮手主板,通过Advance设置pbo,所得到的结果与平台A有所差异。但性能变化规律仍然类似,只是高EDC状态下的变化程度较小。但通过这种方式设置PBO,高EDC并不能使L3速率恢复本来应有的速率(700GB/S左右),只要EDC不过低,均可保持在400多的稳定速率下。综合考虑,建议EDC调整区间:150-170。由于体质差异、平台差异与散热条件差异,无法保证以上测试结果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完全复现,仅做参考。
五、通过Ai tweaker设置PBO时,EDC数值对5800X测试性能的影响 ...
1、测试平台:
(下文出现平台C均指代该平台)
CPU:AMD Ryzen R7 5800X
主板:ASUS B550M TUF 重炮手
内存:科赋 CRAX DJR 16GX2@3733C16
散热器:利民 PA120
(其余配件不对本次探究产生直接影响,略)

2、情况介绍:
在B550M TUF重炮手早先几个版本的bios中,Ai tweaker中的PBO经测试存在效能不高的问题,并且由于其中没有Curve Optimizer设置项,所以一般建议移步至Advance中设置PBO的全部参数。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Advance里的EDC调高不能获得700GB/s的L3速率,于是在先前就已探究出在Advance中设置好PBO之后,再到Ai tweaker中单独设置EDC,就可以既保证PBO的效能,又获得较高速率的L3。但一方面由于平台B与平台A的测试中所发现的部分差异,考虑到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PBO设置入口的不同;另一方面则是为探究上述所说的混合设置方式是否完美,则产生了以下测试。

3、测试方法:
(1)BIOS设置
PBO在Ai tweaker界面开启
由于B550M TUF重炮手的Ai tweaker界面中PBO没有Curve Optimizer选项,为保证严格控制变量,本次测试均未设置Curve值,仅为探究性能变化曲线。所得分数相较于平台B必定有明显降低,此结果为预想之内。
PPT:300
TDC:140
Pbo Scalar:10X
Max CPU Boost Override:200Mhz
开启PSS Suport;
开启C-state;
开启CPPC;
关闭CPPC Preferred Cores;
关闭Spread Spectrum;
关闭Fmax;
关闭Performance Enhancer
内存按照当前最优化设置;
其余未提到的设置均保持默认
(3)测试规则:
由于本次测试偏向于定性测试,于是实验数据尽可能简化。每组测试仅跑一次,所设对照组也较少。
且加入了“在Ai tweaker中调整pbo参数,在advance中调整curve-28”与“在advance中调整pbo参数及curve,在Ai tweaker中调整EDC为450”两种额外测试以探究混合设置下的能效表现。
4、测试结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4exKmT3cSz8-fk.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h31gKrT3cSnm-ed.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kbx4KmT3cSnm-ed.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1ob3KpT3cSnn-ed.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hkepKwT3cS162-gg.png[/img]

5、结果分析
由上图可以发现,通过在Ai tweaker中设置PBO,获得了与平台A非常类似的曲线,即EDC在过低或过高的状态下CPU均有明显性能劣化,EDC存在一个明显的“甜蜜区间”。且低EDC状态下的L3速率进一步降低,仅有174GB/s;高EDC状态下的实际EDC变化规律也与平台A相符。
而两种混合设置根据测试可以看出均是有效的。当前的BIOS(1804)已经修复了之前Ai tweaker中PBO效能低的问题。
在Agesa1.2.0.1未更新之前,实际使用建议采用“在advance中调整pbo参数及curve,在Ai tweaker中调高EDC”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避免高EDC下的性能明显劣化,且能获得较高L3速率。
六、Curve optimizer在All Cores与Per Cores设置状态下的差异 ...
在设置Curve值的过程中,发现如下情况:当采用平台A,Curve设置All Cores-negative-25时与设置Per Cores-全部negative-25时有显著的性能差异。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dvz3KjT3cS1ys-6w.png[/img]

这一点可能与电压控制的方式有关,且不知道是否每个主板都会复现,该平台使用主板为B550 Unify X,测试平台有限,需待更多人测试。
七、结论 ...
根据以上测试,可以认为EDC的设置均存在一个“甜蜜区间”在此区间内,各种跑分测试、L3速率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EDC不宜过低,否则会电流过低导致性能下降;不宜过高,否则也会出现实际不同程度的性能降低。
B550M TUF重炮手作为讨论度和使用率最高的B550主板,推荐暂且可以不管L3降速的问题,华硕正在陆续更新各型号的Agesa1.2.0.1BIOS。等到新版BIOS更新之后再确定调整方式也不迟。
PPT只要不过低,则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建议随便给个高点的数值(300以上)即可。
5900X的TDC阈值大约在108左右;5800X为60左右;TDC的设置不能低于这个数值,建议比EDC低20即可。
5900X EDC参考值:170-200
5800X EDC参考值:140-170;5600X或可参考5800X的数值,可能基本相同,也可能略第一点,但肯定相差不大
至于有的作业说的全部拉999,如果你是在advance中开启的,可能影响还不是很大,建议仍然验证一下;如果你是在超频界面开启的PBO,请不要拉999,性能劣化非常严重

由于CPU体质差异、主板型号差异、BIOS差异,实际表现可能会有不同,以上数值仅供参考。
由于测试平台、时间、精力有限,测试数据不足,或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结论较为粗浅,有兴趣者欢迎复现本次测试,提供更多的样本参考。
13eard-avatar

13eard

都没人看的吗[s:ac:冷]
Poet.-avatar

Poet.

有,不过多数人大概是懒得折腾了[s:ac:哭笑]
等1.2.0.2了,毕竟是修了个BUG的版本。
Petrian Brits-avatar

Petrian Brits

好贴,等我有了zen3再研究试一试[s:a2:干杯]
AstrologyEnjoyer-avatar

AstrologyEnjoyer

Reply to [pid=499953502,25895973,1]Reply[/pid] Post by [uid=39727010]Prim_M[/uid] (2021-03-13 18:32)
毕竟只有5600x,问了几个作业问就是999,还真没研究过[s:ac:哭笑]
问题是我all999还是l3半数啊
Eli-avatar

Eli

[quote][pid=499953502,25895973,1]Reply[/pid] Post by [uid=39727010]Prim_M[/uid] (2021-03-13 18:32):

都没人看的吗[s:ac:冷][/quote]有人看
melatron.-avatar

melatron.

[quote][pid=499954232,25895973,1]Reply[/pid] Post by [uid=40582497]pmc95[/uid] (2021-03-13 18:35):

毕竟只有5600x,问了几个作业问就是999,还真没研究过[s:ac:哭笑]
问题是我all999还是l3半数啊 [/quote]我也是[s:ac:晕][s:ac:晕][s:ac:晕]
13eard-avatar

13eard

Reply to [pid=499954232,25895973,1]Reply[/pid] Post by [uid=40582497]pmc95[/uid] (2021-03-13 18:35)不要拉999 999状态下表现的性能非常拉跨
999还半速的原因应该就是advcance里设置的缘故 这里面虽然拉999 性能损失不大,但是L3速度是上不来的
单独在Ai超频界面设置EDC到400左右,两个菜单的edc保持同步,就可以了
AstrologyEnjoyer-avatar

AstrologyEnjoyer

[quote][pid=499955154,25895973,1]Reply[/pid] Post by [uid=39727010]Prim_M[/uid] (2021-03-13 18:39):

不要拉999 999状态下表现的性能非常拉跨
999还半速的原因应该就是advcance里设置的缘故 这里面虽然拉999 性能损失不大,但是L3速度是上不来的
单独在Ai超频界面设置EDC到400左右,两个菜单的edc保持同步,就可以了[/quote]OK,等会试下
DinoBobby_-avatar

DinoBobby_

看完了,辛苦了楼主 测试这么多。,。。
要摸的东西太多了。。vddg soc vddp 今天想榨干效能还得摸edc。。头疼。。auto!
13eard-avatar

13eard

Reply to [pid=499960114,25895973,1]Reply[/pid] Post by [uid=35703419]一介胖纸[/uid] (2021-03-13 19:00)VDDG和VDDP我之前也折腾了好久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FCLK稳不住的时候那就是稳不住 怎么调整都没用[s:ac:哭笑]
13eard-avatar

13eard

附一张极限调教的R20跑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2791XlZ5sT3cS1z4-140.png[/img]
[s:ac:花痴]
我这是颗雷,如果是雕应该更猛
Greeeeen-avatar

Greeeeen

关于这个可以b站搜下茶茶的文章,有很详细的测试数据
KxngDemon-avatar

KxngDemon

这个我以前也简略测过,简单来说就是跑一个特定的负载在撞EDC墙之前,EDC值设置越小,性能越好

由于不同的负载电流不同,撞EDC墙对应的甜点设置值也不同
比如主楼使用的负载是R20全核,那么5900x的甜点设置值是170-200

但如果针对的负载是R20 8线程,那么5900x的甜点设置值是100-140(我以前记录的数据)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13/9aQ16s-bckeKfT1kS9v-7s.png[/img]

如果有一个用户的大部分使用场景的负载的电流较小,不超过R20 8线程的电流,甚至不超过R20 6线程的电流,那么他完全可以把5900x的EDC设置值设置到100甚至是80以下,以获得这种轻度负载的最佳性能
而很多游戏正属于这种电流较小的负载
Pxndxful123-avatar

Pxndxful123

感谢lz,准备设置一下pbo去
另外楼主的5800x这么雕吗[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8638067.png[/img]全核-28和+200mhz,我-24还黑屏,最多也就加150mhz吧[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835856c.png[/img]
𝐌𝐞𝐢𝐊𝐚𝐂𝐡𝐢𝐳🌟-avatar

𝐌𝐞𝐢𝐊𝐚𝐂𝐡𝐢𝐳🌟

楼主,为啥要开cstate啊
Brady-avatar

Brady

辛苦了,这种帖子比日经贴好多了

话说楼主有调过CPU Current Capability吗,或者说微星有替代选项?EDC拉得过高似乎会有黑屏的问题
HannahLanaBanana-avatar

HannahLanaBanana

一开始以为有人搬了茶茶大佬的帖子,后来发现是原创。。太厉害了,5600x只会999回家折腾试试
Not_lilpurp-avatar

Not_lilpurp

好帖[s:ac:赞同]
那么LZ的5900X的PPT TDC EDC最终设定的啥数字呢?参考一下
blurr-avatar

blurr

赞美楼主,我那个无药可救的5900总算r20单核从625到634了…另外好像现在的说法是雷的核curve多点,雕的核curve少点跑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