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lily
2020-03-22T13:01:19+00:00
所谓的自主招生,就是学生自主申请,经高校审核确定具有资格后,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给予其在录取时一定的优惠条件。
前些年,自主招生之风大行,部分高校的部分学科,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该政策及类似的政策被录取。直到去年,国家宣布减少自主招生名额尤其是文科的名额,同时要求必须加大高考分数在考核中的比重。
那么,这一历时已久的政策,真的有达到其原来“给予偏科的学生一个机会”的目的吗?
我个人是这一政策的极大受惠者,所以先说说自己的经历。楼主2000年生,生活在温州下属一个极为偏僻的镇,高中在县城公立就读。因为被父母要求留在“重点班”学习,无可奈何选择了理化生(浙江实行高考改革,在语数英三门必考外从七门选修中自由选择三门参加考试并计入成绩)。因为理科并非强项,成绩常年倒数,最后高考成绩为599,同年一段线(相当于一本及部分二本的录取线)为588。堪堪压过(我是倒数第二名,我们班倒数第三名的分数是630)。
但由于在18年的年初,获得了一项征文比赛的全国一等奖,得到了自主招生的入场券,于是挑好两个复试时间错开的学校,进行了申报,也确实拿到了资格。于是在高考后前往参加考核。华中师大,早场面试91分,拿到了最高一等的优惠政策,降40分,但最后高考分数依然不够,未被录取。华东师大,笔试过关,面试第二,拿到了分数超过一段线即可录取的优惠。那一年,华东师大中文系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是658分。至今,我都很感激这一政策的末班车能捎上我。
入学后,发现身边也有不少通过这种政策入学的同学。但其中,也有通过数学竞赛奖项进来的,最后发现中文系并不如她所想像的那般,因而万分痛苦的人存在。当然,也据说有“走后门”的人。
所以,要怎么评判这一政策呢,他真的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吗?我个人是觉得,或许理科的名额应该适当多保留一些。在求学路上,确实有许多对文科一窍不通的人存在。像我高中班里,就有数学一向140+,语文怎么都只有90左右的人。而文科,大概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顺带一提,不知是身边统计学还是怎么,似乎文科录取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中读理的。不知道老哥们怎么看待这一政策。
最后防RPG上一张上上学期的成绩图[s:ac:愁]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3/28/-7Q5-7ssqZsT3cSu0-1o0.jpg.medium.jpg[/img]
前些年,自主招生之风大行,部分高校的部分学科,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该政策及类似的政策被录取。直到去年,国家宣布减少自主招生名额尤其是文科的名额,同时要求必须加大高考分数在考核中的比重。
那么,这一历时已久的政策,真的有达到其原来“给予偏科的学生一个机会”的目的吗?
我个人是这一政策的极大受惠者,所以先说说自己的经历。楼主2000年生,生活在温州下属一个极为偏僻的镇,高中在县城公立就读。因为被父母要求留在“重点班”学习,无可奈何选择了理化生(浙江实行高考改革,在语数英三门必考外从七门选修中自由选择三门参加考试并计入成绩)。因为理科并非强项,成绩常年倒数,最后高考成绩为599,同年一段线(相当于一本及部分二本的录取线)为588。堪堪压过(我是倒数第二名,我们班倒数第三名的分数是630)。
但由于在18年的年初,获得了一项征文比赛的全国一等奖,得到了自主招生的入场券,于是挑好两个复试时间错开的学校,进行了申报,也确实拿到了资格。于是在高考后前往参加考核。华中师大,早场面试91分,拿到了最高一等的优惠政策,降40分,但最后高考分数依然不够,未被录取。华东师大,笔试过关,面试第二,拿到了分数超过一段线即可录取的优惠。那一年,华东师大中文系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是658分。至今,我都很感激这一政策的末班车能捎上我。
入学后,发现身边也有不少通过这种政策入学的同学。但其中,也有通过数学竞赛奖项进来的,最后发现中文系并不如她所想像的那般,因而万分痛苦的人存在。当然,也据说有“走后门”的人。
所以,要怎么评判这一政策呢,他真的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吗?我个人是觉得,或许理科的名额应该适当多保留一些。在求学路上,确实有许多对文科一窍不通的人存在。像我高中班里,就有数学一向140+,语文怎么都只有90左右的人。而文科,大概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顺带一提,不知是身边统计学还是怎么,似乎文科录取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中读理的。不知道老哥们怎么看待这一政策。
最后防RPG上一张上上学期的成绩图[s:ac:愁]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3/28/-7Q5-7ssqZsT3cSu0-1o0.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