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sibleKil
2020-03-05T21:30:29+00:00
语文高考题这些年频频出乌龙,从上次那个黑白显微镜下翅膀颜色到这几年作者都不会的阅读理解,简直是贻笑大方
尤其是安徽,作文题目老是瞎鸡儿出。像我高考那一年,作文题目是《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根本就是狗屁不通。要我看就应该枪毙几个,让这帮文化流氓再敢恶心人
换在古代,出题人不管是渎职过失还是有意恶心人,这不砍几个主考官的脑袋能过的去?朝廷脸面何在?赶上朱元璋这样的连状元都给你砍了(参见南北榜)
[quote][pid=404308790,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41627723]别打字快推塔[/uid] (2020-03-13 05:33):
古代科举可以议政吗[s:ac:茶][/quote]殿试应该不是八股文吧
这题目我觉得更适合公务员考试,就是看一个人的圆场能力。[s:ac:哭笑]
[quote][pid=404308790,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41627723]别打字快推塔[/uid] (2020-03-13 05:33):
古代科举可以议政吗[s:ac:茶][/quote]可以的,崇祯慈禧都出过贴合时局的题目
显微镜那个..你要死扣字眼题目也是没问题的,问题就是这扣字眼扣到一种变态的程度了,没有必要,换换前提条件其他选项也能说通
Reply to [pid=404308790,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41627723]别打字快推塔[/uid] (2020-03-13 05:33)
应该反过来问,不议政议什么[s:ac:汗]
自隋到清,大多数时候科举都会包含策论这一部分,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在礼部试/殿试层级而不是解试/乡试层级。策即策问,论即史论。策问就是天子(名义上,其实多数时候还是宰辅出题天子做个样子)就当今天下局势战略(如兴兵或休息等)、难题(如灾荒或财税等)问策于考生,史论就是以经史典故为中心要求考生发表评论(当然所选典故往往和当下朝廷大政或者重要事件暗合,所谓借古讽今)。
科举发展成题材和格式都极度僵化、摧残人才的八股模式,都已经是清朝中晚期了。绝大多数时候科举虽然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依然是十分死板(主要是要求背下四书五经原典全文和一大堆历代大儒的注疏),但也真不是一无是处的东西。有些科举考试文章甚至能诞生千古名篇,比如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就是嘉佑二年礼部试、应欧阳修主考所出的题目写成的考场议论文。
[quote][pid=404309196,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61711938]kolrigo1[/uid] (2020-03-13 05:48):
梯子梗当天就被NGA老哥们玩坏了...[/quote]还有人记得啊
我也是那年,写题目的立意是不要做差不多先生,梯子不用时候,有的人想着是贴个注意安全的纸条提醒完事,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可能会倒这个问题,所以不用的时候横放,比光贴纸条更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哈哈,引用的还是胡适的文章,以及热狗的那首歌,放到现在,怕不是要被喷死
时间,太有趣了
[quote][pid=404308790,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41627723]别打字快推塔[/uid] (2020-03-13 05:33):
古代科举可以议政吗[s:ac:茶][/quote]可以
还是必考内容
[s:ac:哭笑][s:ac:哭笑][s:ac:哭笑]
[quote][pid=404309239,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38122464]禁忌剧情之力[/uid] (2020-03-13 05:50):
应该反过来问,不议政议什么[s:ac:汗]
自隋到清,大多数时候科举都会包含策论这一部分,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在礼部试/殿试层级而不是解试/乡试层级。策即策问,论即史论。策问就是天子(名义上,其实多数时候还是宰辅出题天子做个样子)就当今天下局势战略(如兴兵或休息等)、难题(如灾荒或财税等)问策于考生,史论就是以经史典故为中心要求考生发表评论(当然所选典故往往和当下朝廷大政或者重要事件暗合,所谓借古讽今)。
科举发展成题材和格式都极度僵化、摧残人才的八股模式,都已经是清朝中晚期了。绝大多数时候科举虽然[/quote]议政当然可以,可是敢不敢大气点[s:a2:doge]
Reply to [pid=404309349,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61241596]我的罪恶已经数不清了[/uid] (2020-03-13 05:53)
在文官权力比较强势的宋朝,礼部试或者殿试文章里直接教训皇帝可有的是。即使礼部试被黜落(宋代礼部试决定进士名单,殿试仅决定最终名次),都能在士林清议中搏一个直名。而士林中的名声很容易成为之后晋身官场的登云靴。
当然,皇权极度膨胀的清代这种就相当少,所以清代也是科举最僵化的朝代,也是文字狱最为严酷的朝代。
讲真,多读点史书。古人不是傻子。自古以来天下的治理就是皇权和文官士大夫阶级的权力拉锯。
我寻思梯子这个题怎么也比后来几年的红色作文题要好啊[s:ac:喷]
高考语文老早就是个笑话了不是么
一个蒙古人徒步几千公里,去新疆给一群连部队都找不到的迷路的科考队送西瓜的故事都能一本正经的让你理解。
理解个屁,这种脑瘫就该断个3天水然后来个巨甜无比的西瓜,看看瓜先死还是你先死
[quote][pid=404309103,20781966,1]Reply[/pid] Post by [uid=38750189]blz88[/uid] (2020-03-13 05:45):
显微镜那个..你要死扣字眼题目也是没问题的,问题就是这扣字眼扣到一种变态的程度了,没有必要,换换前提条件其他选项也能说通[/quote]那个题目是说,蝴蝶在电子显微镜下是黑白的云云。
能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出题者对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用途一无所知,还不如考场上的学生。
主要教育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年轻有生力量有多有有活力。。。
不禁让我想起来前几天看的张雪峰说的四七年吧?上交大带3000学生上南京上方的事。笑死我了
我以前高考的时候题目是《提篮春光看妈妈》也是安徽的,wdnmd什么鬼东西。
我同学当过阅卷的,他和我说有些卷子虽然分高但都是阿谀奉承感觉恶心坏了 …
我想起了以前一篇作文,题目是小议“开卷有益”,那时真不知道这个什么意思,全班好像就一两个人没理解错(有点久,是没有人还是就1-2个人),然后后面再出作文题目就会对题做一番解释出处描述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