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ill
2021-10-08T07:21:33+00:00
热知识,我和我的父辈中八路军用捷克ZB26轻机枪20发子弹打下日军飞机,不是抗日神剧,而是真实的战例,先烈们远比神剧还神勇。
八路军《北岳区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记载“我第3军分区第42团两个连和1个侦察排同民兵结合进行阻击,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击落飞机1架……”
日本《陆军航空兵科志》也提到了昭和18年,八路军在河北击立川98式直协侦察机,还有当时飞行员弃机的照片。
而且日本飞行员当事人还写了回忆录:
日本军事杂志《丸》1994年11期中,一篇相关文章——《大本营中学学友的生与死》(作者筱崎哲哉,原日军陆军少尉),该文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八路军击落这架日军飞机的经过,因为这架飞机的驾驶员,就是作者的中学同学。文中甚至还提供了被击落飞机的现场照片。
按照这篇文章的说明,被八路军击落的这架日军侦察机属于岐阜飞行第二战队第六直协飞行中队,飞行员加藤胜,军衔陆军曹长,观察员伊舍堂,军衔陆军中尉。被击落的时间是1943年9月,地点在冀西,当时日本陆军正在此处“讨伐”当地顽强抵抗的八路军部队。
加藤胜,日本航空局乘务员养成所第四期毕业,后入陆军航空兵科学习,1941年4月编入作战部队,随即参加“关东军特种大演习”。演习结束后,他驾驶的立川98式侦察机被编入第六直协飞行中队。7月,该部队的四架侦察机到达中国东北伪满牡丹江梅大飞机场,自此投入中国战场,加藤所驾驶的飞机也在其中。
此后,加藤所在部队转场关内,投入对八路军的“扫讨作战”。当时八路军经常在山区活动,面对复杂的地形,日军地面部队侦察不便,经常出动飞机投入战斗,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一战,就有日本飞机参战。
1943年9月,已经提升为曹长的加藤胜像往常一样投入侦察作战。立川98式侦察机为双座,前后都装备有机枪。在华北,因为中国军队几乎没有防空火力,日军飞机十分骄横,他们的任务不单是侦察,而且提供对地面部队的空中火力支援。
这一天,加藤胜为驾驶员,后座的伊舍堂中尉作为侦察员随同出击,当飞机到达冀西某处山地,正准备和地面友军联络时,加藤发现地面上硝烟四起,日军地面部队已经和一支八路军部队发生了交火,看起来双方的战斗激烈,日军并未占得上风。
由于八路军装备简陋,加藤未加思索,想当然的就俯冲扑向了中国军队阵地,扫射地面的八路军,以支援友军的战斗,伊舍堂中尉也用后座的旋转机枪猛烈打击正在向日军地面部队冲击的八路军。
当加藤通过战场,重新拉平的时候,他发现八路军士兵不但没有因为空袭溃散,相反,可以看到很多战士就地持枪对空射击。当然,八路军的步枪火力太弱,对他的“爱机”来说几乎没有作用,加藤决定回头再进行一次扫射。
这其实反映了八路军和国民党军作战的不同特点。国民党正规军的条例规定,没有四挺重机枪,一个排步兵的齐射火力,不得对空实施防空作战,以免无谓损失。八路没有这个条例,即便只有一个人一颗枪,也敢对空射击,当然效果就难说了。
就在加藤一面猛烈射击一面从八路军阵地上空通过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阵密集的捷克式机枪射击声——不好,中了八路的埋伏了!也就在这时,他感到机身侧面一连串的冲击,中弹了!
“狡猾”的八路军机枪射手在他第一次扫射的时候没有开火,这时突然射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加藤连忙用力拉起机头,试图爬高,就在此时,立川机的发动机一震,原来刺耳的噪音骤然停止——发动机中弹停转了!
加藤向前看去,只见螺旋桨打成了“一”字形,毫无活气。失去了动力的立川机成了没有脑袋的蜻蜓,从300米的高度摇摇晃晃向地面栽去,他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操纵几乎失去控制的飞机,试图找到一块平地迫降。
就在这时,他听到伊舍堂中尉绝望的吼叫:“军曹,我们一起自尽吧!”
吃惊的加藤百忙中回头看去,只见地面上,八路军的士兵蜂拥追来,和飞机赛跑。看这个架势,只怕他就是落地也难免被活捉。按照日军的作战传统,这时候应该是宁可自尽,也不能被俘的。
在最后的关头,立川侦察机摇摇晃晃地飞过了一条小河,河水挡住了八路军的追兵,加藤曹长的飞机一头冲向了地面。
飞机勉强在地面滑了一小段,左翼着地断成两截,接着拿了大顶,机头扎进地面,机身一直撕裂到翼根的前端,好在还没有燃烧爆炸。
加藤和伊舍堂被扣在翻了个的飞机里面,动弹不得,眼睁睁的看着八路军渡水而来,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了。
眼看正在危急时刻,周围忽然枪声大作,原来地面和八路军交战的那个日军中队,所在位置正好在和该机坠落地点相距仅百米,他们立刻放弃了攻击对面的八路军,转而来抢救两名飞行员。八路军渡河部队遭到猛烈火力的打击,掉头撤回了对岸。
在地面日军的协助下,加藤和伊舍堂终于爬出了机舱,两个人没有负重伤,但飞机的损坏极为严重。虽然日军地面部队帮助他们把拿了大顶的飞机翻了过来,但是飞机已经不可能起飞。加藤一面拆卸下飞机上的机枪,一面和上级联系,希望能够派车辆来拖运飞机。
正在这时,地面部队得到紧急通知,说在河对岸出现了大股的八路军部队,似乎正准备等待天黑渡河夜袭,显然也是要来抢夺飞机。
听到这个消息,日军中队长表示自己的部下和八路已经连续交战,弹药垂尽,实在无力和如此众多的八路进行夜战,当今之计,只有破坏飞机迅速撤退。
这样,加藤曹长无奈之下,只得忍痛将飞机油箱凿破,在10米距离上用手枪引爆,将飞机彻底烧毁。此后,两名飞行员和日军经历了一段近乎“非人”的狂奔,才和接应的日军会合。
迫降后,因为伊舍堂中尉随身带着照相机,当时的场面得以保留下来。在这一期杂志上,登载了三张照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0/-7Qo3a0-aahcZmT3cSmw-lb.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0/-7Qo3a0-kxgoZgT3cSmi-eu.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0/-7Qo3cz-kywZjT3cSgn-ba.jpg.medium.jpg[/img]
八路军《北岳区1943年秋冬季反“扫荡”》记载“我第3军分区第42团两个连和1个侦察排同民兵结合进行阻击,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击落飞机1架……”
日本《陆军航空兵科志》也提到了昭和18年,八路军在河北击立川98式直协侦察机,还有当时飞行员弃机的照片。
而且日本飞行员当事人还写了回忆录:
日本军事杂志《丸》1994年11期中,一篇相关文章——《大本营中学学友的生与死》(作者筱崎哲哉,原日军陆军少尉),该文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八路军击落这架日军飞机的经过,因为这架飞机的驾驶员,就是作者的中学同学。文中甚至还提供了被击落飞机的现场照片。
按照这篇文章的说明,被八路军击落的这架日军侦察机属于岐阜飞行第二战队第六直协飞行中队,飞行员加藤胜,军衔陆军曹长,观察员伊舍堂,军衔陆军中尉。被击落的时间是1943年9月,地点在冀西,当时日本陆军正在此处“讨伐”当地顽强抵抗的八路军部队。
加藤胜,日本航空局乘务员养成所第四期毕业,后入陆军航空兵科学习,1941年4月编入作战部队,随即参加“关东军特种大演习”。演习结束后,他驾驶的立川98式侦察机被编入第六直协飞行中队。7月,该部队的四架侦察机到达中国东北伪满牡丹江梅大飞机场,自此投入中国战场,加藤所驾驶的飞机也在其中。
此后,加藤所在部队转场关内,投入对八路军的“扫讨作战”。当时八路军经常在山区活动,面对复杂的地形,日军地面部队侦察不便,经常出动飞机投入战斗,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一战,就有日本飞机参战。
1943年9月,已经提升为曹长的加藤胜像往常一样投入侦察作战。立川98式侦察机为双座,前后都装备有机枪。在华北,因为中国军队几乎没有防空火力,日军飞机十分骄横,他们的任务不单是侦察,而且提供对地面部队的空中火力支援。
这一天,加藤胜为驾驶员,后座的伊舍堂中尉作为侦察员随同出击,当飞机到达冀西某处山地,正准备和地面友军联络时,加藤发现地面上硝烟四起,日军地面部队已经和一支八路军部队发生了交火,看起来双方的战斗激烈,日军并未占得上风。
由于八路军装备简陋,加藤未加思索,想当然的就俯冲扑向了中国军队阵地,扫射地面的八路军,以支援友军的战斗,伊舍堂中尉也用后座的旋转机枪猛烈打击正在向日军地面部队冲击的八路军。
当加藤通过战场,重新拉平的时候,他发现八路军士兵不但没有因为空袭溃散,相反,可以看到很多战士就地持枪对空射击。当然,八路军的步枪火力太弱,对他的“爱机”来说几乎没有作用,加藤决定回头再进行一次扫射。
这其实反映了八路军和国民党军作战的不同特点。国民党正规军的条例规定,没有四挺重机枪,一个排步兵的齐射火力,不得对空实施防空作战,以免无谓损失。八路没有这个条例,即便只有一个人一颗枪,也敢对空射击,当然效果就难说了。
就在加藤一面猛烈射击一面从八路军阵地上空通过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阵密集的捷克式机枪射击声——不好,中了八路的埋伏了!也就在这时,他感到机身侧面一连串的冲击,中弹了!
“狡猾”的八路军机枪射手在他第一次扫射的时候没有开火,这时突然射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加藤连忙用力拉起机头,试图爬高,就在此时,立川机的发动机一震,原来刺耳的噪音骤然停止——发动机中弹停转了!
加藤向前看去,只见螺旋桨打成了“一”字形,毫无活气。失去了动力的立川机成了没有脑袋的蜻蜓,从300米的高度摇摇晃晃向地面栽去,他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操纵几乎失去控制的飞机,试图找到一块平地迫降。
就在这时,他听到伊舍堂中尉绝望的吼叫:“军曹,我们一起自尽吧!”
吃惊的加藤百忙中回头看去,只见地面上,八路军的士兵蜂拥追来,和飞机赛跑。看这个架势,只怕他就是落地也难免被活捉。按照日军的作战传统,这时候应该是宁可自尽,也不能被俘的。
在最后的关头,立川侦察机摇摇晃晃地飞过了一条小河,河水挡住了八路军的追兵,加藤曹长的飞机一头冲向了地面。
飞机勉强在地面滑了一小段,左翼着地断成两截,接着拿了大顶,机头扎进地面,机身一直撕裂到翼根的前端,好在还没有燃烧爆炸。
加藤和伊舍堂被扣在翻了个的飞机里面,动弹不得,眼睁睁的看着八路军渡水而来,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了。
眼看正在危急时刻,周围忽然枪声大作,原来地面和八路军交战的那个日军中队,所在位置正好在和该机坠落地点相距仅百米,他们立刻放弃了攻击对面的八路军,转而来抢救两名飞行员。八路军渡河部队遭到猛烈火力的打击,掉头撤回了对岸。
在地面日军的协助下,加藤和伊舍堂终于爬出了机舱,两个人没有负重伤,但飞机的损坏极为严重。虽然日军地面部队帮助他们把拿了大顶的飞机翻了过来,但是飞机已经不可能起飞。加藤一面拆卸下飞机上的机枪,一面和上级联系,希望能够派车辆来拖运飞机。
正在这时,地面部队得到紧急通知,说在河对岸出现了大股的八路军部队,似乎正准备等待天黑渡河夜袭,显然也是要来抢夺飞机。
听到这个消息,日军中队长表示自己的部下和八路已经连续交战,弹药垂尽,实在无力和如此众多的八路进行夜战,当今之计,只有破坏飞机迅速撤退。
这样,加藤曹长无奈之下,只得忍痛将飞机油箱凿破,在10米距离上用手枪引爆,将飞机彻底烧毁。此后,两名飞行员和日军经历了一段近乎“非人”的狂奔,才和接应的日军会合。
迫降后,因为伊舍堂中尉随身带着照相机,当时的场面得以保留下来。在这一期杂志上,登载了三张照片。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0/-7Qo3a0-aahcZmT3cSmw-lb.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0/-7Qo3a0-kxgoZgT3cSmi-eu.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0/-7Qo3cz-kywZjT3cSgn-ba.jpg.medium.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