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fton
2022-05-10T01:17:05+00:00
《诡秘之主》是潭里得到大多数人推崇的作品,但即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讨论起来的时候仍然有诸多“缺点”。比如部分潭友称其开篇的三连痛像是“小学生一样”,也有人认为前期的翻译腔文笔又白又难以忍受,更有人指出诡秘之主的开篇节奏缓慢,如果换个新人来写,注定扑街……但是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瑕疵”的影响下,诡秘仍然是近年来无可争议的,难得的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那么究竟是《诡秘》的哪个优点让它脱颖而出?在《诡秘》的许多优点中,我挑选它的戏剧结构来进行主要论述,浅析一下《诡秘》在结构上的优点。
这里引入两个关于戏剧结构的概念,一个是五幕式,另一个是分型叙事。
五幕式是一种划分情节的方法,把一个情节划分成以下五个部分: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并达到了结局)
关于“五幕式”,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五幕式不能代表一个情节好不好看,但通常代表一个情节是否“完整”,而“完整”的情节总是容易比“不完整”的情节更精彩一些。第二,这种划分方法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大情节中,同时也存在于嵌套在大情节之内的小情节里。第二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稍后会详细说明的分型叙事这一概念。
首先,我们将《诡秘》第一卷的情节带入五幕式之中。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32章:值夜者找到了小克。在犹豫和抉择之后,他成为了值夜者,服食了占卜家魔药,踏入超凡世界之中。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33~114章:小克成为了超凡者,无论是线上生活还是线下生活都有条不紊。他越来越熟悉超凡领域,学习了三定律,扮演法等一系列知识,提升装备,结识超凡世界的人脉。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这里乌贼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的处理都堪称绝妙:在115章到130章这部分,发生了两件事。第一,小克发现了兰尔乌斯诈骗案,发现了他和梅高乌斯有一个孩子,这是情节上的重大发现。在发现兰尔乌斯诈骗案后,小克紧接着立即就处理了一起失控者的案件,第一次面对失控者,或者说,“发现”了失控者。
发现兰尔乌斯诈骗案,是情节上的重大发现;而首次发现“失控者”,又是象征意义上的发现。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130章~200章。随着对“红烟囱”,“兰尔乌斯案件”,“雪伦夫人”等等事件的调查,氛围持续走低,气氛渐渐紧张,危机四伏的感觉出现。在这里,乌贼刀了一个老尼尔,用来强化“损失”,“死亡”等概念。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
201章~213章。从201章的队长服用队友的非凡特性开始,引出接下来狂风骤雨一般的真造邪神事件,最终,小克消灭了邪神幼子,保护了廷根。
我们可以看出来,《诡秘之主》第一卷,无论是从章节的位置分布,还是情节之间的关系,都是符合“五幕式”的。虽然这还暂时不能证明它是一个优秀精彩的情节,但这至少证明了它是一个完整的情节。
但《诡秘》的结构之优秀还远远不止如此而已。
接下来,我们回顾第一卷的大情节中,第一个情节的节点。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32章:值夜者找到了小克。在犹豫和抉择之后,他成为了值夜者,服食了占卜家魔药,踏入超凡世界之中。
同时,我们放大1~32章这一部分情节的细节,又能得到相似的“五幕式”结构。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7章:小克首次开启了塔罗会,见到了正义和倒吊人,确认了超凡世界的存在,从周明瑞改名为克莱恩。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8~16章:第8章用正义和倒吊人的视角描写超凡世界,第9章引出古代秘辛的笔记,第10~16章则是普通人小克与梦魇队长,通灵者戴莉的接触。这一部分都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17~24章:小克终于加入了“黑荆棘安保公司”,成为了一位值夜者。这里也接二连三的出现各种惊人的发现:亵渎石板,序列,魔药,大帝日记,008,笔记相关的情报。
在“发现”的阶段,通常有一些象征意义上的处理,比如“进入洞穴”,“引导者”。在这部分,“洞穴”就是黑荆棘安保公司,而“引导者”就是邓恩队长。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25~28章:从教堂开始,就有人在跟踪小克,而且还跟踪到了家里,准备谋杀。死亡的气息,枪械的对峙,危机重重。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
28~32章:小克是个正常人,普通人,却卷入了超凡世界中,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和最大的危险——是时候解决了!他凭借在“危机”阶段中的勇气和决断得到了邓恩队长的认可,获得功勋,服用了老尼尔调配的魔药,成为了“占卜家”。
在之前,我们将《诡秘》第一卷按照“五幕式”分成了五个部分。而接下来,我们又把《诡秘》第一卷五幕式的第一部分(1~32章),研究起细节,又从中分出了“五幕式”。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么?
还没有!
让我们再看看第二次拆分出的“五幕式”中的第一部分: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7章:小克首次开启了塔罗会,见到了正义和倒吊人,确认了超凡世界的存在,从周明瑞改名为克莱恩。
现在,我们把上述情节(1~7章)继续放大其细节,继续研究其中内容: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章:周明瑞发现自己穿越成了克莱恩,并且在章节末尾发现自己脑袋上居然有一个枪洞,脑浆子流出来,整个人都吓坏了。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2~4章:周明瑞处理好枪伤,开始在这个崭新的世界中探索。他遇见了自己的妹妹,又出门逛了一圈,购买了黑面包,领略了维多利亚时期的风土人情,然后接受了免费占卜。这里都是在探索未知的异世界。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5~6章:周明瑞回家,用四块黑面包举行仪式,并且发现了塔罗会,同时见到了正义与倒吊人,发现并且确定“超凡者”的存在。
前文提到过,“发现”阶段经常有“进入洞穴”,“引导者”等象征意义上的处理。那么,这里的“洞穴”就是灰雾塔罗会,而“引导者”就是阿尔杰了。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5~6章:在进入灰雾塔罗会时,周明瑞的大脑产生了剧痛,并且在原文中自嘲“不作死就不会死”。接下来,正义和阿尔杰的迷茫和询问,也让周明瑞感受到了身份性上的巨大危机,面临着抉择。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
6~7章:周明瑞为了取信于二人,自愿献身当起了“邪神”,开启了诡秘之主的坑蒙拐骗之路。在短暂的首次塔罗会结束后,周明瑞改名为“克莱恩”。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受制于篇幅原因,3,4,5阶段有一定的重叠和平行,但仍然能够从1~7章这短短的几章里看出经典的“五幕式”。
所以,《诡秘》1~213章出现了“五幕式”结构(大情节),1~32章出现了“五幕式”结构(中等情节),1~7章也出现了“五幕式”结构(小情节)……这种像是“套娃”一般,相互嵌套的重重“五幕式”结构,在戏剧创作中称为“分型叙事”。
在这里,“分型”使用了一个几何概念,也就是“一个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而且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且可以无限细分下去”。像《诡秘之主》这样子,从第一卷的大情节可以拆出“五幕式”,大情节的1阶段又能拆出中等情节的“五幕式”,中等情节“五幕式”的1阶段又能拆出小情节“五幕式”,就是“分型叙事”……换言之,仅仅《诡秘》第一卷《小丑》卷中存在的,就并非一个大型的“五幕式”情节,而是大几十个甚至近百个“五幕式”情节!这些情节或大或小,相互嵌套,相互交错,组成了迷人的《小丑》卷。
如此结构清晰的第一卷正是《诡秘之主》成为网文史里程碑的原因之一。
除了《诡秘之主》外,其他同样拥有“分型叙事”结构的作品几乎是如雷贯耳:《星球大战》,《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在结构上和这些前辈们媲美,《诡秘》的火爆一点也不奇怪。
如果说“五幕式”代表了情节本身的完整性,那么“分型叙事”就代表了情节结构的组织性和节奏感。
《诡秘》第一卷,无疑是把这些都做到了极致。
“分型叙事”这样的手法既符合读者的认知模型,也符合事物的自然发展,只是可惜,并非每个作者都能像乌贼一样或下意识或有意设计地写出《诡秘》第一卷如此迷人的结构。而即便是乌贼本人,面对《诡秘》这个庞大的工程,面对设定上天然的后期隐患,面对网文连载的各种需求,也在某些卷里逐渐失控,让“五幕式”的结构失衡,难以做到第一卷的结构清晰。
但作为新时代网文标杆,《诡秘》第一卷的结构,无疑是一众网文中最值得分析的。
…………
以上,就是《诡秘》结构的简单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写作中的朋友们,或者为大家提供一个看书时全新的鉴赏视角。
那么究竟是《诡秘》的哪个优点让它脱颖而出?在《诡秘》的许多优点中,我挑选它的戏剧结构来进行主要论述,浅析一下《诡秘》在结构上的优点。
这里引入两个关于戏剧结构的概念,一个是五幕式,另一个是分型叙事。
五幕式是一种划分情节的方法,把一个情节划分成以下五个部分: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并达到了结局)
关于“五幕式”,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五幕式不能代表一个情节好不好看,但通常代表一个情节是否“完整”,而“完整”的情节总是容易比“不完整”的情节更精彩一些。第二,这种划分方法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大情节中,同时也存在于嵌套在大情节之内的小情节里。第二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稍后会详细说明的分型叙事这一概念。
首先,我们将《诡秘》第一卷的情节带入五幕式之中。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32章:值夜者找到了小克。在犹豫和抉择之后,他成为了值夜者,服食了占卜家魔药,踏入超凡世界之中。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33~114章:小克成为了超凡者,无论是线上生活还是线下生活都有条不紊。他越来越熟悉超凡领域,学习了三定律,扮演法等一系列知识,提升装备,结识超凡世界的人脉。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这里乌贼无论有意还是无意的处理都堪称绝妙:在115章到130章这部分,发生了两件事。第一,小克发现了兰尔乌斯诈骗案,发现了他和梅高乌斯有一个孩子,这是情节上的重大发现。在发现兰尔乌斯诈骗案后,小克紧接着立即就处理了一起失控者的案件,第一次面对失控者,或者说,“发现”了失控者。
发现兰尔乌斯诈骗案,是情节上的重大发现;而首次发现“失控者”,又是象征意义上的发现。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130章~200章。随着对“红烟囱”,“兰尔乌斯案件”,“雪伦夫人”等等事件的调查,氛围持续走低,气氛渐渐紧张,危机四伏的感觉出现。在这里,乌贼刀了一个老尼尔,用来强化“损失”,“死亡”等概念。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
201章~213章。从201章的队长服用队友的非凡特性开始,引出接下来狂风骤雨一般的真造邪神事件,最终,小克消灭了邪神幼子,保护了廷根。
我们可以看出来,《诡秘之主》第一卷,无论是从章节的位置分布,还是情节之间的关系,都是符合“五幕式”的。虽然这还暂时不能证明它是一个优秀精彩的情节,但这至少证明了它是一个完整的情节。
但《诡秘》的结构之优秀还远远不止如此而已。
接下来,我们回顾第一卷的大情节中,第一个情节的节点。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32章:值夜者找到了小克。在犹豫和抉择之后,他成为了值夜者,服食了占卜家魔药,踏入超凡世界之中。
同时,我们放大1~32章这一部分情节的细节,又能得到相似的“五幕式”结构。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7章:小克首次开启了塔罗会,见到了正义和倒吊人,确认了超凡世界的存在,从周明瑞改名为克莱恩。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8~16章:第8章用正义和倒吊人的视角描写超凡世界,第9章引出古代秘辛的笔记,第10~16章则是普通人小克与梦魇队长,通灵者戴莉的接触。这一部分都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17~24章:小克终于加入了“黑荆棘安保公司”,成为了一位值夜者。这里也接二连三的出现各种惊人的发现:亵渎石板,序列,魔药,大帝日记,008,笔记相关的情报。
在“发现”的阶段,通常有一些象征意义上的处理,比如“进入洞穴”,“引导者”。在这部分,“洞穴”就是黑荆棘安保公司,而“引导者”就是邓恩队长。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25~28章:从教堂开始,就有人在跟踪小克,而且还跟踪到了家里,准备谋杀。死亡的气息,枪械的对峙,危机重重。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
28~32章:小克是个正常人,普通人,却卷入了超凡世界中,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和最大的危险——是时候解决了!他凭借在“危机”阶段中的勇气和决断得到了邓恩队长的认可,获得功勋,服用了老尼尔调配的魔药,成为了“占卜家”。
在之前,我们将《诡秘》第一卷按照“五幕式”分成了五个部分。而接下来,我们又把《诡秘》第一卷五幕式的第一部分(1~32章),研究起细节,又从中分出了“五幕式”。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么?
还没有!
让我们再看看第二次拆分出的“五幕式”中的第一部分: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7章:小克首次开启了塔罗会,见到了正义和倒吊人,确认了超凡世界的存在,从周明瑞改名为克莱恩。
现在,我们把上述情节(1~7章)继续放大其细节,继续研究其中内容:
1,诱发事件(引诱平凡的主角进入未知的世界,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犹豫”,“迷茫”和“抵抗”)
1章:周明瑞发现自己穿越成了克莱恩,并且在章节末尾发现自己脑袋上居然有一个枪洞,脑浆子流出来,整个人都吓坏了。
2,探索(进入未知的世界并开始探索)
2~4章:周明瑞处理好枪伤,开始在这个崭新的世界中探索。他遇见了自己的妹妹,又出门逛了一圈,购买了黑面包,领略了维多利亚时期的风土人情,然后接受了免费占卜。这里都是在探索未知的异世界。
3,发现(随着主角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揭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而这将立刻把主角带入一个剧烈的冲突之中)
5~6章:周明瑞回家,用四块黑面包举行仪式,并且发现了塔罗会,同时见到了正义与倒吊人,发现并且确定“超凡者”的存在。
前文提到过,“发现”阶段经常有“进入洞穴”,“引导者”等象征意义上的处理。那么,这里的“洞穴”就是灰雾塔罗会,而“引导者”就是阿尔杰了。
4,危机(上一阶段所发现到的事物造成了重大危机,并伴随有“损失”,“死亡”等概念以或实在发生,或以符号化象征化的形式出现在戏剧中)
5~6章:在进入灰雾塔罗会时,周明瑞的大脑产生了剧痛,并且在原文中自嘲“不作死就不会死”。接下来,正义和阿尔杰的迷茫和询问,也让周明瑞感受到了身份性上的巨大危机,面临着抉择。
5,终结(矛盾已经无可避免,主角以某种方法解决了危险)
6~7章:周明瑞为了取信于二人,自愿献身当起了“邪神”,开启了诡秘之主的坑蒙拐骗之路。在短暂的首次塔罗会结束后,周明瑞改名为“克莱恩”。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受制于篇幅原因,3,4,5阶段有一定的重叠和平行,但仍然能够从1~7章这短短的几章里看出经典的“五幕式”。
所以,《诡秘》1~213章出现了“五幕式”结构(大情节),1~32章出现了“五幕式”结构(中等情节),1~7章也出现了“五幕式”结构(小情节)……这种像是“套娃”一般,相互嵌套的重重“五幕式”结构,在戏剧创作中称为“分型叙事”。
在这里,“分型”使用了一个几何概念,也就是“一个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而且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且可以无限细分下去”。像《诡秘之主》这样子,从第一卷的大情节可以拆出“五幕式”,大情节的1阶段又能拆出中等情节的“五幕式”,中等情节“五幕式”的1阶段又能拆出小情节“五幕式”,就是“分型叙事”……换言之,仅仅《诡秘》第一卷《小丑》卷中存在的,就并非一个大型的“五幕式”情节,而是大几十个甚至近百个“五幕式”情节!这些情节或大或小,相互嵌套,相互交错,组成了迷人的《小丑》卷。
如此结构清晰的第一卷正是《诡秘之主》成为网文史里程碑的原因之一。
除了《诡秘之主》外,其他同样拥有“分型叙事”结构的作品几乎是如雷贯耳:《星球大战》,《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在结构上和这些前辈们媲美,《诡秘》的火爆一点也不奇怪。
如果说“五幕式”代表了情节本身的完整性,那么“分型叙事”就代表了情节结构的组织性和节奏感。
《诡秘》第一卷,无疑是把这些都做到了极致。
“分型叙事”这样的手法既符合读者的认知模型,也符合事物的自然发展,只是可惜,并非每个作者都能像乌贼一样或下意识或有意设计地写出《诡秘》第一卷如此迷人的结构。而即便是乌贼本人,面对《诡秘》这个庞大的工程,面对设定上天然的后期隐患,面对网文连载的各种需求,也在某些卷里逐渐失控,让“五幕式”的结构失衡,难以做到第一卷的结构清晰。
但作为新时代网文标杆,《诡秘》第一卷的结构,无疑是一众网文中最值得分析的。
…………
以上,就是《诡秘》结构的简单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写作中的朋友们,或者为大家提供一个看书时全新的鉴赏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