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hfactor
2021-05-27T11:59:37+00:00
从数学角度出发,一个音符只能从0-N取值,那么排列组合起来一首歌的主旋律是有限的吧(这里只讨论主旋律)
尤其是大部分随机组合起来都是杂音,那么能被人类感官接受的就变少了
越是前面的歌,越容易编的好听;越到后面,越难有新的好听的歌,因为都用的差不多了
不知道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100年后还有没有新歌,还是只能老歌新唱[s:ac:哭笑]
感觉18楼的答案还是挺客观的
确实是,因为有一句话叫做你无法创造出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
但是你知道指数的威力吗?
理论上是,但是过了一百年很多歌都没有备份了,就算一样也是新的。
用是用不完的,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好听的旋律就那么多,挖掘完了那就没有了
AI至今未能穷举围棋的变化,音乐的可能性只会更多[s:a2:那个…]
[quote][pid=520048713,26965323,1]Reply[/pid] Post by [uid=8582227]ligniz[/uid] (2021-05-29 20:11):
你从数学角度出发,那你问一下数学题用完了吗?[/quote]没脑子就别类比了
差不多吧,好听的旋律基本就那样,固定的,就像现在垃圾jpop,基本就是量产,旋律稍加改动不够成抄袭差不多,模式化的。
但是群体的喜好是变化的,所以不同时期流行的旋律不一样。这就足够了
假设写一个音符需要一个分子,那么只要这首歌时间足够长,不需要很长,遍历它所有可能的结果将耗尽宇宙的所有质量。
王崎还记得有一篇叫做《忧郁的大象》的短篇,便提出了另一个假设——音乐会被穷尽。
或者说,音符的排列会被穷尽。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太新鲜的观念。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明显”的现象了。
古典乐的衰落、流行音乐的同质化,实际上都可以反映出一件事。在一定范围内“人类所喜闻乐见的排列组合”已经被前人所写尽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越是近现代的音乐家,就越是要突破。传统的调性体系是弱化,旋律的扩展与淡化,功能和声体系被削弱,节奏节拍自由与复杂化,音响材料范围扩大化……
“微分音”这种连十二平均律都可以抛弃的概念,在古典时期,绝对是大逆不道的吧?
当然,音乐家们至少可以聊以**,音符的排列可以被穷尽,但无论如何,“演奏”是不会被穷尽的。演奏者的情绪甚至是乐器的音色,都可以视作是对同一种“音符组合”的不同诠释。
出自小说《走进修仙》
有一段重复的就会被叫抄袭,都想与众不同搞出点新风格,比方说唱着唱着突然嚎一嗓子,或者是说唱写好押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