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的天枢 我特意找出资治通鉴查了查

inskamnia-avatar

inskamnia

2021-07-16T17:23:07+00:00

有人说确有其事 我就去百度了 感觉很违和 忍不住 就去翻了翻资治通鉴
发现并没有提到过天枢 只言片语都没有
检索整本资治通鉴 都没有 天枢 两个字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2/-7Q2o-hzdcZoT3cSnj-m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2/-7Q2o-dvkuZzT1kSh5-xy.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2/-7Q2o-gk6ZyT1kSgx-xn.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2/-7Q2o-5prjZ11T1kSgu-y6.jpg[/img]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五卷 唐纪二十一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长寿元年(壬辰,692) 春,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始。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举人沈全交续之曰:“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宁陵丞庐江郭霸以谄谀干太后,拜监察御史。中丞魏元忠病,霸往问之,因尝其粪,喜曰:“大夫粪甘则可忧;今苦,无伤也。”元忠大恶之,遇人辄告之。 左台中丞来俊臣罗告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先是,来俊臣奏请降敕,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及知古等下狱,俊臣以此诱之,仁杰对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定减死矣。德寿业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执柔,可乎?”仁杰曰:“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以头触柱,血流被面;德寿惧而谢之 。 侯思止鞫魏元忠,元忠辞气不屈;思止怒,命倒曳之。元忠曰:“我薄命,譬如坠驴,足于镫,为所曳耳。”思止愈怒,更曳之,元忠曰:“侯思止,汝若须魏元忠头则截取,何必使承反也!” 狄仁杰既承反,有司待报行刑,不复严备。仁杰裂衾帛书冤状,置绵衣中,谓王德寿曰:“天时方热,请授家人去其绵。”德寿许之。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之告变,得召见。则天览之,以问俊臣,对曰:“仁杰等下狱,臣未尝褫其巾带,寝处甚安,苟无事实,安肯承反!”太后使通事舍人周往视之,俊臣暂假仁杰等巾带,罗立于西,使视之;  不敢视,惟东顾唯诺而已。俊臣又诈为仁杰等谢死表,使奏之。
乐思晦男未十岁,没入司农,上变,得召见,太后问状,对曰:“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为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择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为反状以付俊臣,无不承反矣。”太后意稍寤,召见仁杰等,问曰:“卿承反何也?”对曰:“不承,则已死于拷掠矣。”太后曰:“何为作谢死表?”对曰:“无之。”出表示之,乃知其诈,于是出此七族。庚午,贬知古江夏令,仁杰彭泽令,宣礼夷陵令,元忠涪陵令,献西乡令;流行本、嗣真于岭南。 俊臣与武承嗣等固请诛之,太后不许。俊臣乃独称行本罪尤重,请诛之;秋官郎中徐有功驳之,以为:“明主有更生之恩,俊臣不能将顺,亏损恩信。” 殿中侍御史贵乡霍献可,宣礼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杀崔宣礼,臣请陨命于前。”以头触殿阶,血流沾地,以示为人臣者不私其亲。太后皆不听。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幞头下,冀太后见之以为忠。 五月,丙寅,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江淮旱,饥,民不得采鱼虾,饿死者甚众。 右拾遗张德,生男三日,私杀羊会同僚,补阙杜肃怀一,上表告之。明日,太后对仗,谓德曰:“闻卿生男,甚喜。”德拜谢。太后曰:“何从得肉?”德叩头服罪。太后曰:“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出肃表示之。肃大惭,举朝欲唾其面。 夏官侍郎李昭德密言于太后曰:“魏王承嗣权太重。”太后曰:“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太后矍然曰:“朕未之思。”秋,八月,戊寅,以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承嗣为特进,纳言武攸宁为冬官尚书,夏官尚书、同平章事杨执柔为地官尚书,并罢政事。以秋官侍郎新郑崔元综为鸾台侍郎,夏官侍郎李昭德为凤阁侍郎,检校天官侍郎姚为文昌左丞,检校地官侍郎李元素为文昌右丞,与司宾卿崔神基并同平章事。,思廉之孙;元素,敬玄之弟也。辛巳,以营缮大匠王璇为夏官尚书、同平章事。承嗣亦毁昭德于太后,太后曰:“吾任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劳,汝勿言也。”
是时,酷吏恣横,百官畏之侧足,昭德独廷奏其奸。太后好祥瑞,有献白石赤文者,执政诘其异,对曰:“以其赤心。”昭德怒曰:“此石赤心,他石尽反邪?”左右皆笑。襄州人胡庆以丹漆书龟腹曰:“天子万万年。”诣阙献之。昭德以刀刮尽,奏请付法。太后曰:“此心亦无恶。”命释之。 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诛。监察御史朝邑严善思,公直敢言。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亦厌其烦,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构陷善思,坐流州。太后知其枉,寻复召为浑仪监丞。善思名,以字行。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2/-7Q2o-3ytzZzT1kSga-xn.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2/-7Q2o-7qleZyT1kSgk-x5.jpg[/img]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唐纪二十七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开元二年(甲寅,714) 中宗以来,贵戚争营佛寺,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姚崇上言:“佛图澄不能存赵,鸠摩罗什不能存秦,齐襄、梁武,未免祸殃。但使苍生安乐,即是福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坏正法!”上从之。丙寅,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宋王成器,申王成义,于上兄也;岐王范,薛王业,上之弟也;豳王守礼,上之从兄也。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诸王每旦朝于侧门,退则相从宴饮,斗鸡,击毬,或猎于近郊,游赏别墅,中使存问相望于道。上听朝罢,多从诸王游,在禁中,拜跪如家人礼,饮食起居,相与同之。于殿中设五幄,与诸王更处其中。或讲论赋诗,间以饮酒、博弈、游猎,或自执丝竹。成器善笛,范善琵琶,与上更奏之。诸王或有疾,上为之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业尝疾,上方临朝,须臾之间,使者十返。上亲为业煮药,回飙吹火,误上须,左右惊救之。上曰:“但使王饮此药而愈,须何足惜?”成器尤恭慎,未尝议及时政,与人交结。上愈信重之,故谗间之言无自而入。然专以声色畜养娱乐之,不任以职事。群臣以成器等地逼,请循故事出刺外州。六月,丁巳,以宋王成器兼岐州刺史,申王成义兼豳州刺史,豳王守礼兼虢州刺史,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是后诸王为都护、都督、刺史者并准此。
上以风俗奢靡,秋,七月,乙未,制:“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锦绣。”戊戌,敕:“百官所服带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自余皆禁之。妇人服饰从其夫、子。其旧成锦绣,听染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织绵绣等物,违者杖一百,工人减一等。”罢两京织锦坊。 臣光曰: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不慎哉! 民间讹言,上采择女子以充掖庭,上闻之,八月,乙丑,令有司具车牛于崇明门,自选后宫无用者载还其家,敕曰:“燕寝之内,尚令罢遣,闾阎之间,足可知悉。”

张宏儒. 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本:全6册(套装6册) (传世经典) (Kindle 位置 44749-44756). Kindle 版本.
好像就是捏造的
希望大家指正
Ellala_zz-avatar

Ellala_zz

大半夜的,捞个大佬
mograin-avatar

mograin

专业
zsbd
SavageX-avatar

SavageX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7/22/-7Q2o-i1m2ZfT1kSgo-bm.jpeg[/img]
inskamnia-avatar

inskamnia

旧唐书里 有关于天枢的记载 如下

本纪第八 玄宗上

甲戌,令毁天枢,取其铜铁充军国杂用。

去年九月有诏毁天枢,至今春 尚书,罢知政事。


志第二 礼仪二

于是增 土木之丽,因府库之饶,南街北阙, 建天枢大仪之制;乾元遗趾,兴重阁 层楼之业。


列传第三十九
狄仁杰 族曾孙兼谟 王方庆 姚璹 弟班

时武三思率蕃夷酋长,请造天枢 于端门外,刻字纪功,以颂周德,璹 为督作使。

璹又持前议以争之,则 天乃依璹奏。先令璹监造天枢,至是 以功当赐爵一等。

且焚明堂而避正殿,固诤何多;黜唐颂而立天枢, 一言非措。
cftbuhy-avatar

cftbuhy

我网上找的《资治通鉴》205卷有。 [9]夏,四月,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9]夏季,四月,朝廷铸造天枢柱完成,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柱身八面,每面宽五尺。大柱下面是一座铁山,周边长一百七十尺,环绕铁山的是铜做的蟠龙和麒麟;柱顶上铸一个腾云形的承露盘,直径三丈,四个龙人站在盘上捧火珠,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型,武三思撰文,天枢上刻百官和四夷首领的姓名,太后亲自书写匾额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trixkills-avatar

trixkills

司马光是男的,他也是一名抹去武则天功德的男性史学家[s:a2:鬼脸]

不要试图和脑残讲道理,你讲不过他们
Rec-avatar

Rec

你这个说了是精选本,
资治通鉴·卷二五 唐纪二十一是从692年记录到696年的,你这692年还没记录完呢。

则天顺圣皇后 延载元年(甲午 公元694年)
。。。。。
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胡三省注]端门,洛阳皇城正南门。)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
inskamnia-avatar

inskamnia

新唐书里的出处 是对的 也贴一下

卷第四 本纪第四

四月戊 寅,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卷第五 本纪第五 睿宗玄宗

开元元年正月辛巳,皇后亲蚕。 七月甲子,太平公主及岑羲、萧至 政。丁卯,大赦,赐文武官阶、爵。 庚午,流崔湜于窦州。甲戌,毁天 枢。


卷第八十九 列传第一

延载二年,武三思率 蕃夷诸酋及耆老请作天枢,纪太后功蕃夷诸酋及耆老请作天枢,纪太后功 德,以黜唐兴周,制可。使纳言姚 护作。乃大裒铜铁合冶之,署曰'大 周万国颂德天枢',置端门外。其制 若柱,度高一百五尺,八面,面别五 尺,冶铁象山为之趾,负以铜龙,石 镵怪兽环之。柱颠为云盖,出大珠, 高丈,围三之。作四蛟,度丈二尺, 以承珠。其趾山周百七十尺,度二 丈。无虑用铜铁二百万斤。乃悉镂群 臣、蕃酋名氏其上。


卷第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左拾遗刘承庆曰: '明堂所以宗祀,为天所焚,当侧身 与相娱乐,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 为使,董督之。功费浩广,见金不足,乃敛天下农器并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