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 绍宋完结点评or纪念——历史网文的新高峰?它距离完美还有多远?

Nato143201-avatar

Nato143201

2021-07-29T09:12:21+00:00

写在前面
绍宋总算完结了,虽然自“保全”后我斗气一般不看了,反正内容所剩无几。但多亏各位在论坛和qq群的热情,也基本能知道剧情走向。
之所以写这篇东西:1是为未过去投入的感情有个了断;2作者这人确实挺有意思的,我在知乎关注了他;3分析这些也能为自己的思维做个整理。
取这个标题,看起来自然有先扬后抑的结构,不过扬的那部分还是交给知乎的点评吧,我相信评价多是正面的。
这里主要还是说说绍宋这部小说的缺点到底在哪,因此下面这些东西充满了很多不科学的思想分析、记不清的各种细节,总之一家之言,莫怪。

矛盾一,主角核心目标的偏移
绍宋前半部的评价都很高,核心目标只有一个“抗金”,我们说喜爱作品的英雄气也是基于此。“英雄气”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故事里的我方角色,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动机,一定程度忽视自己个人利益的做法,辅以作者强大的笔力、情感渲染表现出的人物群体精神气象。前半部绍宋中,所有我方角色的行为根基就是抗金,而抗金的思想又源自于主角,因此主角就是“英雄气”最为浓烈的一位。

然而绍宋后半部,核心目标,也可称之为核心动机的东西,变成了“阶级矛盾”,这时主角的“英雄气”消失了,也是绍宋这部小说立意滑落的根源。你可能会奇怪这种说法,因为主角从来是关注底层人民的,在前半部中也有关心底层人民、妓女、眷属等举行为,怎么说没有?何况“阶级矛盾”按我们的常识来说是一种正确思想,怎么能称之为滑落呢?

但我们也看到,绍宋这部小说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存在底层人民,而作品的主体思想,会在真正用心描写的部分此体现出来。我不是说一定要写底层才叫好小说,但如果作者想表达“阶级矛盾”这样的主题思想,不可能不用心去描写、去共情底层,否则我们读者没有接受到底层惨状的足够信息,就会觉得主题思想“阶级矛盾”“人民史观”是没有根基的。

所以我们看到保全,会觉得突兀,看到主角后面各种轻佻之举,会觉得不合逻辑。因为作者表现出的阶级矛盾思想,更像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口号,我看不到对大多数人民的共情。这种口号为什么是在作品后半段出现?这可能与目前网络流行的思潮有关,在网络的所花的时间越多,受的影响越大,不作更细致的揣测了,大家都懂。

换句话说,作者对“抗金”这个目标的描写是充分的,我们喜欢;但他对“人民”的共情是不够的,这导致主角核心目标的偏移,因此是整部作品思想前后矛盾的根源,也是绍宋这部小说最大的缺陷。


矛盾二,大纲与戏剧性的减弱
无论是绍宋还是覆汉,都有同样的问题,中盘最精彩,覆汉对袁绍绍宋对娄室都是全部作品的高潮,然后后半段优势巨大直接a了过去,严重缺乏戏剧性,这点相信大家都能深刻感受到。但为什么总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首先,可以说戏剧性是小说最能吸引读者的关键,但这里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戏剧性,避免在后文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我这里将其定义为——读者根据前文产生了一种预判,但事实最终与读者的预判产生明显的差距,差距越大戏剧性越强。当然这种事实是建立在合理的因果关系之上的,作者铺垫的前文因有足以产生戏剧性场景的果,否则就变成机械降神或刻意喂屎了。

但换成绍宋确实又难以确定后半段戏剧性弱,作者能否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主角打败仗,然后以弱胜强,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哪怕一次败仗或者一次挫折都会让读者难以接受;如果转换视角,显然一方面是部分读者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是没做大纲很难做到不突兀的加入新视角;当然最好是创造新的困难,借鉴历史搞内政问题,但这本书又很难涉及内政,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也对作者的文史哲积累提出极高的要求——还奢求一个网文作者干这么多吗?

作者不是写大纲型,很多内容都是基于对目前写作进度的人物行为合理推演,而没有大纲意味着作者营造的戏剧冲突是短期的,不去考虑更往后的剧情发展戏剧性。
比如岳飞与兀术,作者在设计上是想重点描写的角色,但随着主角不断获得胜利,他们的戏份和发挥被大大减弱了,而这是为了合理性考虑的必然选择。
而到最后,合理推演的结果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后,胜势不断积累最后f2a了——这就是戏剧性减弱的必然路程。

就我看来,历史类网文恐怕很难逃离这种困境,如果说存在一种完美解决后半程戏剧性弱的做法,请告诉我;或者从一开始,就不应该选择穿越到完颜构身上,甚至不应该写历史类网文。。。


矛盾三,作者知识储备的枯竭
我们都说绍宋中盘的“落雕”章节是巅峰,当然后面也有比较出色的内容,比如灭西夏、还有几个嘴炮戏剧性场面。
但我认为整体而言下滑曲线反映出来的是,作者的肚子里的东西已经枯竭了。

随着绍宋进入后半程,肉眼可见的更新速度减慢,人物塑造陷入泥潭,嘴炮气势如虹实则经不起推敲,当然我们读者称赞作者靠的其实是惯性,甚至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这点。
但颓势已现,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作者自身的知识积累不足。
原学就是最简单的例子,原学作为我们实际认知的科学,在书中已是主角作为皇帝确立的主体思想,是主角在他死亡后真正能留给后辈的东西
——但我们还是说不出原学到底是个什么,因为作者自己也不清楚原学是什么,最多就是“科学”这个名字和口号,当然他也不清楚当时主流思想的细节,无法推演出推行原学的阻力在哪。

原学、与主线无关的凑字数、糟糕的人物关系处理、各种士大夫的降智工具人化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对一个网文作者提出百科全书式的要求,实在不切实际。
不过后半程除了主要矛盾被解决、宋金关系被逆转,与之相伴的还有素材库的枯竭:比如前面用过后面不好再用、覆汉里用过的绍宋不好再用,卡文的情况一再增加。
最终落得只能靠玩梗、借鉴书友创意、知乎找思想灵感勉强度日的境地,窘态其实可想而知。

当作者肚子里的东西已经见底,而更新的压力还在,最终才出现了“保全”
保全这章实质是个缝合怪,他缝合了作者在知乎上面看到的“左壬思潮”、书友写的读书会、各种凑字数的梗等东西
读者愤怒于他无视角色一致性,破坏了主角形象——但更加根本的是,作者知识储备耗尽,为凑字数已经焦头烂额了,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这么说吧,从作者知识储备枯竭状态看,再加上不写大纲,下一本书(如果有)质量进入下滑的速度只会更快,很快就会成为又一个吃老本的作者。


最后
绍宋前半部毫无疑问是顶级的历史网文,作者真正吃饭的东西,是优秀的文笔(当然有人抱怨“好叫官家知道”)、天赋级的情绪渲染、只言片语塑造人物,然后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短板。
但这部作品后半部质量明显下滑,体现的还是作者自身的积累不足(在网文作者中其实很足),还有网文的更新模式实在吃人的事实。
那绍宋是历史网文的新高峰吗?我认为还是算的,因为以网文的更新速度,从源头上就不会出现精品。
Jlily1256_365279-avatar

Jlily1256_365279

连书评都能断章[s:ac:哭笑]
YM-avatar

YM

主角的灵魂或许有人民史观,但封建帝王的壳也不允许他有代表另一阶级的立场
赵九可以关注同情底层人民,但一定是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上的爱民如子
所以我觉得主题是阶级矛盾可能不太准确[s:ac:愁]
单从写作上来我觉得可以用POV来串起线索,提供读者对群众的共情来源
Bruhstrokes-avatar

Bruhstrokes

说白了这本书无法同时容纳抗金(民族矛盾)和社会改造(阶级矛盾)两个主题。尤其作者本身对历史政治经济认知很成问题,不可能给出解决方法,在抗金第一位的前提下,用相忍为国做解释,强行压下去,那么如果一以贯之到结尾,会是一本非常好的网文作品。
但到后来非要升华,就很别扭,尤其使用的还是毫无正面意义的下作方法。没看保全续之后,不过看书院讨论,也知道结尾又又强行升华,开书初衷是一条狗也比本位面赵构能干好,那么穿越文和史实区别就不能落脚于人民大众,非要升华且抄诗,只能说迎合部分读者爽点罢了。
juuice-avatar

juuice

整本书的主题其实就是抗金,实现大一统事业,就此而言,这个主线写的得是非常好的,从国家灭亡边缘一步步走向大一统,期间各大战役描写,敌我双方的刻画,都是网文顶级水平。
而内部的自我改革这条线,其实是服从于抗金的主线的,但问题是它终究是一场改革而非革命,况且战争的大局之下也无法进行(或者说作者的笔力不足)激烈的改革。南方这段剧情其实我曾想过,作者是否是打算以北伐为理由,加速国内各项制度改革,然而仅仅是简单带过。
然而作者可能还是对于封建社会改革这事念念不忘,以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古人,以至于到最后搞出18倍莫须有这种玩意,引发轩然大波后结局还搞了个拧巴的人民史观。
只能说键政入脑无药可救
gephrey-avatar

gephrey

[s:ac:哭笑]建议楼主调整作息,不要书评都鸽
yos-avatar

yos

首先历史文不要读者不要带入现代人思想去评价

或者就我个人而言看历史文的想法是
“如果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如何如何”
yanliang-avatar

yanliang

我个人感觉

整本看下来宰执天下还是宋穿第一

特别是前2/3
MrIshibashi-avatar

MrIshibashi

整本的大前提平夏抗金华夏一统过程依然是很不错的,可以说该做的都做好了,各类角色刻画也比较形象了,内部的矛盾协调,外部部落控制,战争场面几处大战也还好,至少都是比较燃的。
就是快结尾来的烂活,属实当了十几年古人,封建入脑了。实在败笔
Yuuki-avatar

Yuuki

[quote][pid=536650223,27826958,1]Reply[/pid] Post by [uid=5173807]supergodxi[/uid] (2021-07-29 18:04):

我个人感觉

整本看下来宰执天下还是宋穿第一

特别是前2/3[/quote]宰执的狗尾太长了
Bruhstrokes-avatar

Bruhstrokes

[quote][pid=536651593,27826958,1]Reply[/pid] Post by [uid=61833850]Sa3sara[/uid] (2021-07-29 18:09):

整本的大前提平夏抗金华夏一统过程依然是很不错的,可以说该做的都做好了,各类角色刻画也比较形象了,内部的矛盾协调,外部部落控制,战争场面几处大战也还好,至少都是比较燃的。
就是快结尾来的烂活,属实当了十几年古人,封建入脑了。实在败笔[/quote]不是古人,恰恰是作者作为现代人的高度优越感才会搞出这种整活。
itzgoozee-avatar

itzgoozee

众所周知,最差也能做个臣构活到寿终。

所以完全就是看作者制造紧迫感。
snday-avatar

snday

所以看到一半因为更新慢没看的,看到哪章停下来
Syhnnyy-avatar

Syhnnyy

拿现代道德和三观要求古人简直脑抽。
就算穿越者,也必然要适应古代社会发展的实际,然后加以提高改良,不然就是比谁的金手指更亮。
Fantomex-avatar

Fantomex

这个作者的小说就是现代版话本故事,覆汉就是现代版三国演义,绍宋就是现代版说岳。虽然因为时代关系读者水平有所变化,作者视角和政治正确也有所变化,但是核心讲的还是帝王将相绝世猛男征服世界的故事。
另外我不觉得以现有的网络小说主流读者构成,一本真正描写人民的历史小说能取得商业成功。

第二个问题也一样,现有的网络小说主流读者无法容忍主角吃瘪,所以到了后期就变成平推。

说白了网络小说是最纯粹的快餐商业作品,快餐到很多读者不能容忍作者更新不及时。所以作者写什么,也是被读者筛选出来的。
Fantomex-avatar

Fantomex

[quote][pid=536650223,27826958,1]Reply[/pid] Post by [uid=5173807]supergodxi[/uid] (2021-07-29 18:04):
我个人感觉
整本看下来宰执天下还是宋穿第一
特别是前2/3[/quote]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宰执,主要是不喜欢智珠在握纳头便拜型主角,也不喜欢爬科技这种历史故事。那个时代的网文有点不太适合我的口味了。
不过这只是个人口味而已了。
而且宰执考据确实做得好,绍宋考据属于没脸看这档
gephrey-avatar

gephrey

[s:ac:茶]就戏剧性这点来说,假如作者有魄力,直接切掉后半程,最高潮故事讲完直接戛然而止。
CryptoNight07-avatar

CryptoNight07

个人感觉,包括绍宋作者自己也说他创作时是先构建一个场景然后一点点扩充构成一段完整的故事的。这样的创作方式显然适合创作英雄传说式故事,无数笔墨凝聚构造的人物们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最初构造的英雄情景。读者读下来也是荡气回肠好不畅快。像楼主提到的这个英雄气消散乃至很多读者包括我索性喊的原来是个假英雄,恰恰是因为故事开始接地气。转向市井转向普通人。这种时候作者认为写个评话是英雄笑谈,但是读者一下子就想到可怜身前身后名。说到底,在战场上射箭落雕的英雄回到生活反而是非常难写的内容,尤其整本书还是一个英雄故事基调。这中间又要参入读者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和作者的碰撞,无论观点如何,都会有读者愤而离席。这一点不单单是绍宋这样的让整本书不能自圆其说,其他相当多历史演义网文里都有类似的情况,读者不能接受主人公日常生活部分的段落,或者是政治主张,某些行为。基于历史这一点使得这类作品本身异于其他作品,读者们随时会把他们所了解的乃至所希冀的和作者所表现的进行对比,英雄们在并非展现英雄气概的场合的表现,则是最容易使得角色形象滑落的要素。尤其其中混入了作者的某些执念。
至于第二点,历史文变成f2a。窃以为首先这是当作品到达后半段作者写作能力上难以驾驭的表现,精彩且善于描写的内容已经使用过,且主要角色们纷纷完成定位,大局已定。有些作者会在最高潮过去后仓促白话交代故事后续,这样让故事在最高潮收尾,而尚不满足的读者也能接着最后的介绍文字畅想。也有作者则会精确把故事最后的高潮放在最后,甚至突出表现主角们的对立面最后的疯狂以此渲染气氛,这无疑对作者就故事的整体把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UF15 |  ファイサル-avatar

EUF15 | ファイサル

[quote][pid=536650223,27826958,1]Reply[/pid] Post by [uid=5173807]supergodxi[/uid] (2021-07-29 18:04):

我个人感觉

整本看下来宰执天下还是宋穿第一

特别是前2/3[/quote]宰执前期对我来说很毒,科考稍微好一点,到韩大锤观感上来了,后面又不行了
只能说彼仙我毒,我是受不了在真实历史背景下搞这种极度攀科技或者政策树的文了
SlowzzFr_-avatar

SlowzzFr_

然而绍宋后半部,核心目标,也可称之为核心动机的东西,变成了“阶级矛盾”,这时主角的“英雄气”消失了,也是绍宋这部小说立意滑落的根源。你可能会奇怪这种说法,因为主角从来是关注底层人民的,在前半部中也有关心底层人民、妓女、眷属等举行为,怎么说没有?何况“阶级矛盾”按我们的常识来说是一种正确思想,怎么能称之为滑落呢?


你说的这段确实说进我心里了,整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多么宏大的战争描写,而是我自己都忘了是哪一章结尾赵玖那句“城中可有妓女?”直接把我看破防了,但是后面半本书我基本已经没有前半本书的那种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