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ZM168cute
2020-12-30T09:47:05+00:00
[img]https://imgs.aixifan.com/Fv5Gv_qylLajpEn4LdqXvYhiWkLC[/img]
农村中间的团地
[img]https://imgs.aixifan.com/FgjN_TTcEVdH20XEV9l-1Jz9JxSa[/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jgmTDK3sv1iTum8t4MjaV-6JC8m[/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qPc0-KwQp0GFiPJyIrUoetaGFH8[/img]
上世纪的团地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解日趋严重的住房紧张状况,从五十年代中后期到七十年代开始修建了大规模的高层住宅楼群。这种住宅区不同于日本以往的住宅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居住形式。自然,在邻里交往、社区活动等方面必然带有其特殊性,于是派生出一个新词,即把住在'団地'的人们统称为'団地族'。'团地'的房间布局通常是带洗澡间、厕所、厨房的所谓二居室(2LDK)、三居室(3LDK), 一般只能住下父母加孩子共四、五口人的小家庭
这些新的公寓楼一度被认为是日本复苏的重要组成要素,入住条件极为严苛。在常盘平团地,住户的月收入必须达到月租金的 5.5 倍,以此确保入住大楼的都是日本社会最优秀的人才。
所以在那个时候 入住团地必须是中产阶级 而且竞争比非常激烈 很多中产阶级申请十多次都不一定能够通过
[img]https://imgs.aixifan.com/FnEvrUR50WH9LggRZ8IZlTOioncT[/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l2Taha_vcT-jH6Xxfm5z-sXyGsI[/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ulEq-xX477eUdo9ofjQ5cGVXly-[/img]
时为皇太子的明仁夫妇还曾亲去参观。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aKC3vzlP9YfvjnNUl-ygwbXRjf[/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iP5knMJ4O2lpC78boOHIsU87VJa[/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v50Kg-eDx01kxWjP7dbO-aRFu-r[/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34PoPkWRnDBlWvOKQsdfVCuyi6[/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gqL9bvbKisllEX_uennLCAKGDfk[/img]
团地改变了日本现代住宅模式和日本人生活习惯 有现代化的供电 供水 供气 有单独的冲水厕所
家外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下楼还可以发传真,而且靠近地铁站和公共交通
1965年被称为“三神器”的家电——电视机,洗衣机和吸尘器——在团地家庭中的所有率为95%,这一数字比一般的城市家庭高出20%。改变了后来日本人生活习惯
要知道那时候日本很多独户建筑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很多还是旱厕。
以至于被大部分普通日本人极为羡慕,以至于出现各种恶毒谣言,比如团地妻
[img]https://imgs.aixifan.com/Fm1c-W7J2evQRDphWUG3ZcCjqUze[/img]
那时候团地游泳池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uRUMdY4sspHQN3o0IkLhkAzjM-[/img]
现在的团地游泳池 再也没有孩子了
而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团地热消退了
许多原本住在团地公寓的居民积攒了足够的存款后开始陆续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式独立住宅或者高级公寓。
年轻人长大以后,在外面买房了,以至于最后留在这里都是上世纪昭和年间的老人了,变成孤独死的老年贫民窟
现在入住的都是低收入群体了,设施陈旧,漏水,孤独死,无人问津成为团地现状。
如果你今天走在东京的街头上询问任何一个路人团地是什么,在经过一系列意料之外的解释说明之后,你可以能会得到“供给极端弱势群体的旧公寓住宅”之类的答案。然后路人可能会有些尴尬地尝试改变话题。仅在东京市内就留有数量可观的团地社区,更不必说遍布城郊的卫星城,然而大多数人不愿意透露有朋友或者亲戚住在或者曾住在团地公寓里。
农村中间的团地
[img]https://imgs.aixifan.com/FgjN_TTcEVdH20XEV9l-1Jz9JxSa[/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jgmTDK3sv1iTum8t4MjaV-6JC8m[/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qPc0-KwQp0GFiPJyIrUoetaGFH8[/img]
上世纪的团地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解日趋严重的住房紧张状况,从五十年代中后期到七十年代开始修建了大规模的高层住宅楼群。这种住宅区不同于日本以往的住宅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居住形式。自然,在邻里交往、社区活动等方面必然带有其特殊性,于是派生出一个新词,即把住在'団地'的人们统称为'団地族'。'团地'的房间布局通常是带洗澡间、厕所、厨房的所谓二居室(2LDK)、三居室(3LDK), 一般只能住下父母加孩子共四、五口人的小家庭
这些新的公寓楼一度被认为是日本复苏的重要组成要素,入住条件极为严苛。在常盘平团地,住户的月收入必须达到月租金的 5.5 倍,以此确保入住大楼的都是日本社会最优秀的人才。
所以在那个时候 入住团地必须是中产阶级 而且竞争比非常激烈 很多中产阶级申请十多次都不一定能够通过
[img]https://imgs.aixifan.com/FnEvrUR50WH9LggRZ8IZlTOioncT[/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l2Taha_vcT-jH6Xxfm5z-sXyGsI[/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ulEq-xX477eUdo9ofjQ5cGVXly-[/img]
时为皇太子的明仁夫妇还曾亲去参观。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aKC3vzlP9YfvjnNUl-ygwbXRjf[/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iP5knMJ4O2lpC78boOHIsU87VJa[/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v50Kg-eDx01kxWjP7dbO-aRFu-r[/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34PoPkWRnDBlWvOKQsdfVCuyi6[/img]
[img]https://imgs.aixifan.com/FgqL9bvbKisllEX_uennLCAKGDfk[/img]
团地改变了日本现代住宅模式和日本人生活习惯 有现代化的供电 供水 供气 有单独的冲水厕所
家外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下楼还可以发传真,而且靠近地铁站和公共交通
1965年被称为“三神器”的家电——电视机,洗衣机和吸尘器——在团地家庭中的所有率为95%,这一数字比一般的城市家庭高出20%。改变了后来日本人生活习惯
要知道那时候日本很多独户建筑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很多还是旱厕。
以至于被大部分普通日本人极为羡慕,以至于出现各种恶毒谣言,比如团地妻
[img]https://imgs.aixifan.com/Fm1c-W7J2evQRDphWUG3ZcCjqUze[/img]
那时候团地游泳池
[img]https://imgs.aixifan.com/FsuRUMdY4sspHQN3o0IkLhkAzjM-[/img]
现在的团地游泳池 再也没有孩子了
而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团地热消退了
许多原本住在团地公寓的居民积攒了足够的存款后开始陆续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式独立住宅或者高级公寓。
年轻人长大以后,在外面买房了,以至于最后留在这里都是上世纪昭和年间的老人了,变成孤独死的老年贫民窟
现在入住的都是低收入群体了,设施陈旧,漏水,孤独死,无人问津成为团地现状。
如果你今天走在东京的街头上询问任何一个路人团地是什么,在经过一系列意料之外的解释说明之后,你可以能会得到“供给极端弱势群体的旧公寓住宅”之类的答案。然后路人可能会有些尴尬地尝试改变话题。仅在东京市内就留有数量可观的团地社区,更不必说遍布城郊的卫星城,然而大多数人不愿意透露有朋友或者亲戚住在或者曾住在团地公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