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
2022-04-26T15:02:23+00:00
大致是一个宋代的山神穿越到了美洲,带着几十个宋朝乡民种田基建,吸收印第安人,发展科技,最后日落入侵的简单故事。
直娘贼,今天看看数据才发现不对,古人干重活,一天才吃两斤半(没油水),一个月75斤,那四个月就是300斤,约合两石。
原本写的一个人一个月吃3石是把当兵的俸禄也算进去了,按这个算,那就是一个人每天吃15斤粮食,实在太过离谱。
第一章 ...
呼啸的山风中,湖面之上,一艘孤零零的运粮海船正搁浅在岸边,而代表着大宋的鲜明黄红色旗帜,正随着山风猎猎飘扬。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在这片山中湖泊左近的临时祠堂中,陈赦仰面躺着,魂体悬浮在这个祠堂的中央,口中似有似无地念叨着这句出自《礼记·祭法》的古文。
这些话,这在原先的地球时不过是先民美好的幻想,但在这个世界,可却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真实现象。
陈赦叹了一口气起身悬在半空盘腿而坐,看着自己被烈风吹得来回摇晃的牌位,思绪却不知飘到哪去了。
今年是南宋咸淳十年,如果这个世界有公历的话,那就是1274年,这个年份,距离陈赦的穿越已经过去24年,而距离那场悲壮的崖山之战,还有5年。
在陈赦战死之前,已经有消息说,鞑靼大军已经焚了樊城,贼娘的海牙阿里屠了樊城全城,军中都在说吕六将军欲降。
等到陈赦受封山神的时候,吕六将军已然降了,襄阳被攻破,至此,通往江南腹地的道路已经完全打开,南宋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各路大臣纷纷痛骂吕六不是东西。
但这早就与陈赦无关了,他已经死了,而且这些对宋人来说是大难临头的事,对他来说都是在史书中见过的,稀疏平常。
二十四年前,他的灵魂从地球来到这个世界,由于胎中之谜,前世的记忆未曾觉醒,在陈赦看来,曾经地球的一切就如同模糊梦境一般,梦中尚还记得,梦醒就忘光了。
这一世他的名字还是陈赦,祖上是老临安正白旗的,原来是秦凤路熙州人氏,先是在本地当弓手,后来被征募去了老种相公的老西军,金人南下后,跟着赵老九入了临安。
到了陈赦这一辈的时候,家道还算殷实,在临安开了间药铺,以卖药为生,在上一世残留记忆的影响下,陈赦毁家纾难,卖掉了药铺,毅然决然入了军,被调到了襄樊战场。
在这个年代,陈赦还真他娘的算是个人才,在襄樊战场硬是从一个无名小兵混成了指挥使,大小管着一营三百来号老弱病残。
但也是倒霉催的,陈赦这指挥使上任没多久,便在一场战役中被鞑靼人射中了膝盖,从城墙上摔落,死了。
就在陈赦死亡的一瞬间,前世的种种记忆再次回到了他的脑海之中,让他从胎中之谜里苏醒过来,也让他不由得感叹苏醒的时间点是否有点晚了。
同时,也就在这个时候,陈赦本身的意识这才惊奇地发现,现在的这个地球似乎有点问题,他在死后居然仍有灵体存世,并未真正消亡。
因为这里根本不是原来的宇宙,这里是有奇异与鬼神的!
在此方宇宙中,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如果能得到人间帝王或五岳帝君的赦封,赐下神位与封土,便能成为一方鬼神,成为当地阴土的管理者。
无论如何,陈赦的战功报到朝廷,表到南岳帝君处,按功来封赏,陈赦此世的侄子陈腾道四处筹措托人,终是打通了地府的关系,捞得了一个琼州南峒山山神之位。
于是陈赦就被侄子陈腾道装在了这个小盒里,带着封土,准备坐船去琼州,可在海上时遇到了一片迷雾,等船在迷迷蒙蒙中靠了岸,抬头一看居然是雪山,再回头,身后居然是一片湖泊。
虽然没有任何信息来源,但身为神灵的灵觉还是给了他答案,这里应当是美洲,中世纪晚期的美洲!
草帘掀动的声音把陈赦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他的目光转向门口,一股丰沛的水汽跟着来人一同进入了祠堂。
那是一个大约十七八的年轻道士,抱着一个油纸包,披了一件轻薄青灰色的道袍,一摇一晃地走了进来。
这道士便是陈赦的侄子,陈腾道。
陈腾道走入祠堂中,先是扶正了被风吹倒的牌位,接着又从屋子角落的竹箱中,掏出了一个人头大的骨灰盒揣进怀里,奇异的是,这骨灰盒居然在微微地发热。
“天杀的,琼州不是在最南方吗?我都没带几件冬衣。”陈腾道搓着发红的耳朵,悲愤地喊道,作为一个从小在临安府附近长大的南方人,他实在有些受不了这个地方的气候。
“这个地方的纬度和临安差不多。”陈赦从牌位上飘起,飞到陈腾道的面前,“你感觉到的冷,其实是你的心理作用,并没有那么冷的。”
“但这里风大啊,而且还是山地。”陈腾道打了个哆嗦,整理了一下头发,重新扎出一个混元髻,他敲了敲怀中的骨灰盒,“二爷,你还能让你的骨灰再热一点吗?”
“你们一天能贡献出多少香火啊,我手上还有几丝信力啊,照你这么用,我没两天就得转世去了。”陈赦给陈腾道翻了一个巨大的白眼,而陈腾道则嘿嘿笑着,从怀中摸出一个油纸包,打开确实一只不知道是什么物种的烤鸟以及一些橡子。
陈赦灵体绕着烤鸟绕了几圈,吸收几丝烟火气,嘴中只是生出了几乎微不可查的味道,他舔了舔嘴唇,“你快吃吧,等会该凉了,娘的,就知道馋老子。”
看着自家大侄子香甜地就着橡子啃着鸟,陈赦的灵体飞出了船舱,来到了半空之中,几丝红色的香火信力围绕在他身周,抵挡着刺骨的阴风。
天空低沉,阴云惨淡,灰色的云层仿佛要扑倒在地面上,山风刮过,时不时带着细碎的木茬碎草落下。
在这片山麓的草地上,支着两个奇怪的大草棚,殷人或者说印第安人们,通常将这大草棚称作遮篷,这遮篷有点像平日小区停车位上面的车棚,连绵出去好远。
遮篷下,是一整排大约有三四十个的锥型草屋,陈赦不止一次地想这是什么脱裤子放屁的设计,有屋顶了还在上面建个棚,不过既然人家这么建了,应该有人家的道理,陈赦只能这么说服自己。
正常来说,宋人乡民们还是住在船上的,但是这里地处山中湖泊,夜晚湿冷,此时又正是初秋的十月,天气已经逐渐转凉,睡在船上估计到不了冬天就是病倒一两个,所以没有办法,只得在这锥型草屋中歇息。
但这锥型草屋建造的确实奇怪,每次最多只能躺两三个人,而且大半只脚都得露在外面,来自中原的宋人们实在住不惯。
于是,在陈赦的主持下,宋人们准备在这处背风的小坡后建立一个自己的村庄。
但开始之前,还有件大事要办,那就是陈赦自己的赦封仪式。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戎在祭,更何况这还是一个真有鬼神的世界,所以赦封山神这增加宋人凝聚力的活动便被搬上了日程。
赦封山神对于陈赦来说,同样是一件大事,作为尚未受封鬼神,他现在只是活在封土之中,能容纳的信力有限,可一旦埋下封土,从一介草头神转为正神,那可就不一样了。
那些呼风唤雨,驱逐野兽的法术,只要香火足够,都能随便用了。
要知道在中原,神明贸然行法可是违反天条的,必须得先向上级打报告,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当地神明收买民心,出现五代十国时神明操控,军阀割据的情况。
但现在陈赦可是在美洲,那六丁六甲的值班神明还能来美洲抓他不成?
正得意间,一阵阴风袭来,陈赦的魂体突然有些不稳,刺骨的寒意投入心脾,陈赦赶紧拉来几丝香火环绕,钻回了自家的封土中。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在这片山中湖泊左近的临时祠堂中,陈赦仰面躺着,魂体悬浮在这个祠堂的中央,口中似有似无地念叨着这句出自《礼记·祭法》的古文。
这些话,这在原先的地球时不过是先民美好的幻想,但在这个世界,可却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真实现象。
陈赦叹了一口气起身悬在半空盘腿而坐,看着自己被烈风吹得来回摇晃的牌位,思绪却不知飘到哪去了。
今年是南宋咸淳十年,如果这个世界有公历的话,那就是1274年,这个年份,距离陈赦的穿越已经过去24年,而距离那场悲壮的崖山之战,还有5年。
在陈赦战死之前,已经有消息说,鞑靼大军已经焚了樊城,贼娘的海牙阿里屠了樊城全城,军中都在说吕六将军欲降。
等到陈赦受封山神的时候,吕六将军已然降了,襄阳被攻破,至此,通往江南腹地的道路已经完全打开,南宋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各路大臣纷纷痛骂吕六不是东西。
但这早就与陈赦无关了,他已经死了,而且这些对宋人来说是大难临头的事,对他来说都是在史书中见过的,稀疏平常。
二十四年前,他的灵魂从地球来到这个世界,由于胎中之谜,前世的记忆未曾觉醒,在陈赦看来,曾经地球的一切就如同模糊梦境一般,梦中尚还记得,梦醒就忘光了。
这一世他的名字还是陈赦,祖上是老临安正白旗的,原来是秦凤路熙州人氏,先是在本地当弓手,后来被征募去了老种相公的老西军,金人南下后,跟着赵老九入了临安。
到了陈赦这一辈的时候,家道还算殷实,在临安开了间药铺,以卖药为生,在上一世残留记忆的影响下,陈赦毁家纾难,卖掉了药铺,毅然决然入了军,被调到了襄樊战场。
在这个年代,陈赦还真他娘的算是个人才,在襄樊战场硬是从一个无名小兵混成了指挥使,大小管着一营三百来号老弱病残。
但也是倒霉催的,陈赦这指挥使上任没多久,便在一场战役中被鞑靼人射中了膝盖,从城墙上摔落,死了。
就在陈赦死亡的一瞬间,前世的种种记忆再次回到了他的脑海之中,让他从胎中之谜里苏醒过来,也让他不由得感叹苏醒的时间点是否有点晚了。
同时,也就在这个时候,陈赦本身的意识这才惊奇地发现,现在的这个地球似乎有点问题,他在死后居然仍有灵体存世,并未真正消亡。
因为这里根本不是原来的宇宙,这里是有奇异与鬼神的!
在此方宇宙中,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如果能得到人间帝王或五岳帝君的赦封,赐下神位与封土,便能成为一方鬼神,成为当地阴土的管理者。
无论如何,陈赦的战功报到朝廷,表到南岳帝君处,按功来封赏,陈赦此世的侄子陈腾道四处筹措托人,终是打通了地府的关系,捞得了一个琼州南峒山山神之位。
于是陈赦就被侄子陈腾道装在了这个小盒里,带着封土,准备坐船去琼州,可在海上时遇到了一片迷雾,等船在迷迷蒙蒙中靠了岸,抬头一看居然是雪山,再回头,身后居然是一片湖泊。
虽然没有任何信息来源,但身为神灵的灵觉还是给了他答案,这里应当是美洲,中世纪晚期的美洲!
草帘掀动的声音把陈赦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他的目光转向门口,一股丰沛的水汽跟着来人一同进入了祠堂。
那是一个大约十七八的年轻道士,抱着一个油纸包,披了一件轻薄青灰色的道袍,一摇一晃地走了进来。
这道士便是陈赦的侄子,陈腾道。
陈腾道走入祠堂中,先是扶正了被风吹倒的牌位,接着又从屋子角落的竹箱中,掏出了一个人头大的骨灰盒揣进怀里,奇异的是,这骨灰盒居然在微微地发热。
“天杀的,琼州不是在最南方吗?我都没带几件冬衣。”陈腾道搓着发红的耳朵,悲愤地喊道,作为一个从小在临安府附近长大的南方人,他实在有些受不了这个地方的气候。
“这个地方的纬度和临安差不多。”陈赦从牌位上飘起,飞到陈腾道的面前,“你感觉到的冷,其实是你的心理作用,并没有那么冷的。”
“但这里风大啊,而且还是山地。”陈腾道打了个哆嗦,整理了一下头发,重新扎出一个混元髻,他敲了敲怀中的骨灰盒,“二爷,你还能让你的骨灰再热一点吗?”
“你们一天能贡献出多少香火啊,我手上还有几丝信力啊,照你这么用,我没两天就得转世去了。”陈赦给陈腾道翻了一个巨大的白眼,而陈腾道则嘿嘿笑着,从怀中摸出一个油纸包,打开确实一只不知道是什么物种的烤鸟以及一些橡子。
陈赦灵体绕着烤鸟绕了几圈,吸收几丝烟火气,嘴中只是生出了几乎微不可查的味道,他舔了舔嘴唇,“你快吃吧,等会该凉了,娘的,就知道馋老子。”
看着自家大侄子香甜地就着橡子啃着鸟,陈赦的灵体飞出了船舱,来到了半空之中,几丝红色的香火信力围绕在他身周,抵挡着刺骨的阴风。
天空低沉,阴云惨淡,灰色的云层仿佛要扑倒在地面上,山风刮过,时不时带着细碎的木茬碎草落下。
在这片山麓的草地上,支着两个奇怪的大草棚,殷人或者说印第安人们,通常将这大草棚称作遮篷,这遮篷有点像平日小区停车位上面的车棚,连绵出去好远。
遮篷下,是一整排大约有三四十个的锥型草屋,陈赦不止一次地想这是什么脱裤子放屁的设计,有屋顶了还在上面建个棚,不过既然人家这么建了,应该有人家的道理,陈赦只能这么说服自己。
正常来说,宋人乡民们还是住在船上的,但是这里地处山中湖泊,夜晚湿冷,此时又正是初秋的十月,天气已经逐渐转凉,睡在船上估计到不了冬天就是病倒一两个,所以没有办法,只得在这锥型草屋中歇息。
但这锥型草屋建造的确实奇怪,每次最多只能躺两三个人,而且大半只脚都得露在外面,来自中原的宋人们实在住不惯。
于是,在陈赦的主持下,宋人们准备在这处背风的小坡后建立一个自己的村庄。
但开始之前,还有件大事要办,那就是陈赦自己的赦封仪式。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戎在祭,更何况这还是一个真有鬼神的世界,所以赦封山神这增加宋人凝聚力的活动便被搬上了日程。
赦封山神对于陈赦来说,同样是一件大事,作为尚未受封鬼神,他现在只是活在封土之中,能容纳的信力有限,可一旦埋下封土,从一介草头神转为正神,那可就不一样了。
那些呼风唤雨,驱逐野兽的法术,只要香火足够,都能随便用了。
要知道在中原,神明贸然行法可是违反天条的,必须得先向上级打报告,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当地神明收买民心,出现五代十国时神明操控,军阀割据的情况。
但现在陈赦可是在美洲,那六丁六甲的值班神明还能来美洲抓他不成?
正得意间,一阵阴风袭来,陈赦的魂体突然有些不稳,刺骨的寒意投入心脾,陈赦赶紧拉来几丝香火环绕,钻回了自家的封土中。
第二章 ...
距离神庙建成已经有三天,富广坤和韩能两位被推举的乡老盘算着,总得把山神爷请入神庙才是。
远离了故土,大家心中都很惶恐,建了村子,人心才能安定下来,可若要建村,就决不能忘记当地野人的威胁。
但天下人心一个样,就从那边的野人屋子来看,这里并不是无主之地,人家会乖乖让他们在这里建村?富韩二人都觉得不可能。
现在这七十来号宋人,虽说妇孺很少,大都是青壮,但保不齐人家也有什么奢遮底牌,所以还是早点赦封山神老爷,让山神老爷保护咱们为妙。
从天空向下俯视,在诸多杂乱草屋的不远处,摆着一间方方正正最是整齐的木架亭子,四面通风,这便是陈赦的神庙。
这神庙占地约200多平米,虽然还是茅草顶,但和土著的锥形草屋一比,还是多了几分宽阔气派和庄重。
尽管食物很是缺乏,但在乡老的主持下,众人还是狠狠心,宰了一只老母鸡,又打了两只兔子,配上了烤橡子,开始为赦封仪式做准备。
陈腾道作为现场唯一的道士,而且还是山神老爷的亲属,这个工作自然要由他来做,上上下下忙里忙外,准备了整整一天,才在第二天的早晨将一切准备完毕。
此日天气正晴朗,鲜红的太阳透过云雾往地面洒下第一缕光,整个村子的人都没有吃朝食,在两位乡老的主持下,陈腾道目光严肃,从临时祠堂中取出了陈赦的骨灰和牌位。
在一群宋人乡民的紧紧跟随下,陈腾道走到了神庙前的石板边,将骨灰与牌位放了上去,陈赦的魂体从牌位中冒出,漂浮在半空中,当然,只有陈腾道能看见。
陈腾道吞了一口口水,从身上摸出一张黄符,夹在两指之间,另三指则握着一只三叉铜铃,头微微抬起看向天空。
“癸酉秋初,吉日良辰。兹扬州人氏尊陈讳赦……”陈腾道摇晃着脑袋,挥舞着桃木剑,三叉铜铃发出咏唱般的叮铃声。
绕着石板像穿花蝴蝶一般走着,陈腾道口中仍然唱着祭文,脚下则踩着步罡踏斗:“……自咸淳以来,毁家纡难,热血保国,从军十余载,身披百余创……”
“……功德胜迹,皆见于天,天地恩德,卓乎甚矣……”陈腾道穿花蝴蝶一般踩着禹步,像是往前走,却向后退去。
“……山神庙宇,构筑功成,聚首庙前,诚请神躬。”长长一通祭文念完,陈腾道扔出了手中的黄符:“三清在上,无量道祖天尊,下承南岳帝君旨请封陈讳赦为此地山神!赦!”
在乡民们的惊呼声中,黄符纸无所凭依地直立在空气中,陈腾道手持桃木剑直直刺入符中,在剑尖与黄符接触的一瞬间,符纸无火自燃,化作一道金光,遁入大地之中。
“诸神欣允,请入神庙!”在做出一阵侧耳倾听状之后,陈腾道向着下面的乡民大喊道。
只见两位乡老上前,将石板上的封土一分两半,一份埋入事先准备好的泥像中,另一份则埋入远处雪山的山脚下。
四名乡民上前,扛着滑竿,撒着收集来的花片,将神像恭恭敬敬地请入了神庙,在其他三两个青壮的帮助下,半人高的盘坐状神像被放置在了供台上。
“拜!”跪在了草蒲团前,陈腾道高喊一声,率先拜了下去,随后,神庙外的七十多宋人跟着一起拜了下去。
仅仅这一声呼喊,陈赦便猛然感觉那简陋的泥像上生出了无穷的引力,他都还没来得及有反应,便被直直地吸入了泥像当中。
在融入了泥像的一刹那,陈赦的眼前突然飘过了无数的金色甲骨文,这是什么?陈赦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接着,更加庞杂而混乱的文字不断地涌入陈赦的神体。
这些金色的甲骨文在陈赦的神宫内激荡着,在狂风暴雨一般沿着泥像涌入神体,陈赦一阵天旋地转,只感觉魂体都要被这庞大甲骨文冲散了。
这不对啊,娘的,跟书上说的不一样啊。
意识如同一艘惊涛骇浪中的小船,在这些泛着金光的文字下苦苦支撑,不知道过了多久,文字构成的洪流逐渐消失,陈赦也清醒过来。
其实,从那些金光甲骨文涌入到消失,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三秒,但陈赦感觉几乎快要过了一个世纪。
等他睁开眼,再低头,眼前却不是那些整齐拜倒的宋人乡民,而是整个太浩湖和避风坡前蚂蚁一样的房屋,一种与雪山血脉相连的奇异感觉涌上了心头。
福灵心至,陈赦喃喃地念到:“从今往后,你便叫殷山。”
仿佛是喜欢这个名字,陈赦感觉到这座雪山居然像小兽一样传达了一股欢快的情感,而最奇特的是,周围的那些群山居然传达了恭喜或者嫉妒的情绪,仿佛它们生来便有灵。
这与曾经的故国可完全不一样。
安置了殷山,陈赦便开始追究起刚刚涌入脑中的无数金光甲骨文,但当他自视神宫时,他惊讶地发现,在原本空荡荡的神宫当中,除了殷山的虚影外,居然还有一片金色符文构成的金雾。
当陈赦凝神,试图仔细看清金雾中的文字时,金雾居然自然幻化成了一枚山神印信。
印信?!
陈赦几乎要惊呼出声,自五岳帝君登位以来,天下山川地脉便被铸造为五枚大印,下面山神的小印都由五枚大印统管,但现在自己面前,居然是一枚崭新的独立印信。
心念一动,那枚印信便出现在陈赦的面前,陈赦轻轻握住印信,那些庞杂信息便成了可以阅读的形式,展现在自己眼前。
陈赦闭上眼,开始仔细阅读印信内的赦书,看了有半晌,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心中已然有了明悟。
估计是封土把自己当成商周时期带着领民外出建藩的旧日神灵了,五岳帝君也是老懒狗了,到现在为止,用的还是商周时代的封土,也没想过重构一下啥的,反倒是便宜了陈赦。
握着印信思虑良久,陈赦把印信往面前一抛,在他操控下,印信再次化为一团金雾。
在他的不断调整下,终于,印信变成了一幅山水画一般的卷轴,卷轴上的山水正是当前的位置,从山水画上来看,陈赦他们所在的位置应该是一个山中的盆地,西边山高,而东边山稍矮。
手指点在山水画上,山水画中突然显现出无数的建筑图画,从生产到居住应有尽有,每一幅都有如何建造和使用的详细解释,可以说得上是筑城大礼包。
看样子是专门为那些外出建国的商周贵族和神灵准备的。
满意的点点头,陈赦迅速把意识从殷山上收回,返到了那具泥像中,下面的宋人见陈赦久久没有反应,还在惶恐猜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突的,庙中无钟却传来一声钟响,众人再次望过去,却见那泥像的眼睛动了动,接着无数的灰尘从泥像的表面升腾而起,泥像甲胄的缝隙中透出了一丝隐隐的金光。
陈赦从供台上站起,他已经不知道泥像化身到底是美洲本土的特殊,还是古代神灵的待遇的,但这不妨碍他大阔步的走出神庙,站到了众人的面前。
“吾乃,殷山山神,陈赦!”
远离了故土,大家心中都很惶恐,建了村子,人心才能安定下来,可若要建村,就决不能忘记当地野人的威胁。
但天下人心一个样,就从那边的野人屋子来看,这里并不是无主之地,人家会乖乖让他们在这里建村?富韩二人都觉得不可能。
现在这七十来号宋人,虽说妇孺很少,大都是青壮,但保不齐人家也有什么奢遮底牌,所以还是早点赦封山神老爷,让山神老爷保护咱们为妙。
从天空向下俯视,在诸多杂乱草屋的不远处,摆着一间方方正正最是整齐的木架亭子,四面通风,这便是陈赦的神庙。
这神庙占地约200多平米,虽然还是茅草顶,但和土著的锥形草屋一比,还是多了几分宽阔气派和庄重。
尽管食物很是缺乏,但在乡老的主持下,众人还是狠狠心,宰了一只老母鸡,又打了两只兔子,配上了烤橡子,开始为赦封仪式做准备。
陈腾道作为现场唯一的道士,而且还是山神老爷的亲属,这个工作自然要由他来做,上上下下忙里忙外,准备了整整一天,才在第二天的早晨将一切准备完毕。
此日天气正晴朗,鲜红的太阳透过云雾往地面洒下第一缕光,整个村子的人都没有吃朝食,在两位乡老的主持下,陈腾道目光严肃,从临时祠堂中取出了陈赦的骨灰和牌位。
在一群宋人乡民的紧紧跟随下,陈腾道走到了神庙前的石板边,将骨灰与牌位放了上去,陈赦的魂体从牌位中冒出,漂浮在半空中,当然,只有陈腾道能看见。
陈腾道吞了一口口水,从身上摸出一张黄符,夹在两指之间,另三指则握着一只三叉铜铃,头微微抬起看向天空。
“癸酉秋初,吉日良辰。兹扬州人氏尊陈讳赦……”陈腾道摇晃着脑袋,挥舞着桃木剑,三叉铜铃发出咏唱般的叮铃声。
绕着石板像穿花蝴蝶一般走着,陈腾道口中仍然唱着祭文,脚下则踩着步罡踏斗:“……自咸淳以来,毁家纡难,热血保国,从军十余载,身披百余创……”
“……功德胜迹,皆见于天,天地恩德,卓乎甚矣……”陈腾道穿花蝴蝶一般踩着禹步,像是往前走,却向后退去。
“……山神庙宇,构筑功成,聚首庙前,诚请神躬。”长长一通祭文念完,陈腾道扔出了手中的黄符:“三清在上,无量道祖天尊,下承南岳帝君旨请封陈讳赦为此地山神!赦!”
在乡民们的惊呼声中,黄符纸无所凭依地直立在空气中,陈腾道手持桃木剑直直刺入符中,在剑尖与黄符接触的一瞬间,符纸无火自燃,化作一道金光,遁入大地之中。
“诸神欣允,请入神庙!”在做出一阵侧耳倾听状之后,陈腾道向着下面的乡民大喊道。
只见两位乡老上前,将石板上的封土一分两半,一份埋入事先准备好的泥像中,另一份则埋入远处雪山的山脚下。
四名乡民上前,扛着滑竿,撒着收集来的花片,将神像恭恭敬敬地请入了神庙,在其他三两个青壮的帮助下,半人高的盘坐状神像被放置在了供台上。
“拜!”跪在了草蒲团前,陈腾道高喊一声,率先拜了下去,随后,神庙外的七十多宋人跟着一起拜了下去。
仅仅这一声呼喊,陈赦便猛然感觉那简陋的泥像上生出了无穷的引力,他都还没来得及有反应,便被直直地吸入了泥像当中。
在融入了泥像的一刹那,陈赦的眼前突然飘过了无数的金色甲骨文,这是什么?陈赦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接着,更加庞杂而混乱的文字不断地涌入陈赦的神体。
这些金色的甲骨文在陈赦的神宫内激荡着,在狂风暴雨一般沿着泥像涌入神体,陈赦一阵天旋地转,只感觉魂体都要被这庞大甲骨文冲散了。
这不对啊,娘的,跟书上说的不一样啊。
意识如同一艘惊涛骇浪中的小船,在这些泛着金光的文字下苦苦支撑,不知道过了多久,文字构成的洪流逐渐消失,陈赦也清醒过来。
其实,从那些金光甲骨文涌入到消失,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三秒,但陈赦感觉几乎快要过了一个世纪。
等他睁开眼,再低头,眼前却不是那些整齐拜倒的宋人乡民,而是整个太浩湖和避风坡前蚂蚁一样的房屋,一种与雪山血脉相连的奇异感觉涌上了心头。
福灵心至,陈赦喃喃地念到:“从今往后,你便叫殷山。”
仿佛是喜欢这个名字,陈赦感觉到这座雪山居然像小兽一样传达了一股欢快的情感,而最奇特的是,周围的那些群山居然传达了恭喜或者嫉妒的情绪,仿佛它们生来便有灵。
这与曾经的故国可完全不一样。
安置了殷山,陈赦便开始追究起刚刚涌入脑中的无数金光甲骨文,但当他自视神宫时,他惊讶地发现,在原本空荡荡的神宫当中,除了殷山的虚影外,居然还有一片金色符文构成的金雾。
当陈赦凝神,试图仔细看清金雾中的文字时,金雾居然自然幻化成了一枚山神印信。
印信?!
陈赦几乎要惊呼出声,自五岳帝君登位以来,天下山川地脉便被铸造为五枚大印,下面山神的小印都由五枚大印统管,但现在自己面前,居然是一枚崭新的独立印信。
心念一动,那枚印信便出现在陈赦的面前,陈赦轻轻握住印信,那些庞杂信息便成了可以阅读的形式,展现在自己眼前。
陈赦闭上眼,开始仔细阅读印信内的赦书,看了有半晌,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心中已然有了明悟。
估计是封土把自己当成商周时期带着领民外出建藩的旧日神灵了,五岳帝君也是老懒狗了,到现在为止,用的还是商周时代的封土,也没想过重构一下啥的,反倒是便宜了陈赦。
握着印信思虑良久,陈赦把印信往面前一抛,在他操控下,印信再次化为一团金雾。
在他的不断调整下,终于,印信变成了一幅山水画一般的卷轴,卷轴上的山水正是当前的位置,从山水画上来看,陈赦他们所在的位置应该是一个山中的盆地,西边山高,而东边山稍矮。
手指点在山水画上,山水画中突然显现出无数的建筑图画,从生产到居住应有尽有,每一幅都有如何建造和使用的详细解释,可以说得上是筑城大礼包。
看样子是专门为那些外出建国的商周贵族和神灵准备的。
满意的点点头,陈赦迅速把意识从殷山上收回,返到了那具泥像中,下面的宋人见陈赦久久没有反应,还在惶恐猜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突的,庙中无钟却传来一声钟响,众人再次望过去,却见那泥像的眼睛动了动,接着无数的灰尘从泥像的表面升腾而起,泥像甲胄的缝隙中透出了一丝隐隐的金光。
陈赦从供台上站起,他已经不知道泥像化身到底是美洲本土的特殊,还是古代神灵的待遇的,但这不妨碍他大阔步的走出神庙,站到了众人的面前。
“吾乃,殷山山神,陈赦!”
第三章 ...
有了神灵的保护,众人总算是安定了一点,他们吃完了朝食,便要开始准备动工的事情,但现在暂且还不能急,在开工前总得有个章程。
神庙中,陈赦、陈腾道还有韩能与富广坤两人盘坐在地上,拿着一根树枝在沙盘上画着。
“如果在此处建村,首先必须得抢在十一月之前把春小麦种下去,否则没有出产,来年便要饥荒,还好此地土地肥力尚可。”身宽体胖的富广坤在沙盘上勾画着说道。
韩能马上反驳道:“可若是要抢种春小麦,必得先开垦土地,将水从湖泊中引上来,没有水,就算此地土地肥力上佳,也难出产多少,可若开垦土地就没时间建造房屋了,本地野人不知何时会来,咱们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把围墙与房屋修建出来,以防野人袭扰。”
“那来年的食物该如何?如今我们乡民74人,青壮60人,每人四个月就得消耗2石的粮食,妇孺14人,每人四个月就是1石多粮食,熬到来年开春,是四个月时间,而且青壮要干重活,吃的更多,那么总计就需要150石粮食,船上的粮食总共才200石。”富广坤曾经是粮商,对这些计算信手拈来,其实本次运送至广南西路的粮草是500石,但是,你懂的。
“开春是不可能直接种小麦的,必得先开垦土地和水渠,这起码又是一个多月时间,这样算来,200石粮食就算加上山中湖中的捕获也是不够的。至于房屋,将那些锥型草屋改一改,总归也能住的,最多在外围新增一道围墙罢了,不耽误开垦。”富广坤继续在地上画出了道道。
“直娘贼,我看你老瘪种是专着门的跟我对着干是吧?哎呦,老想着没了粮食就饿死了,也不想想,房屋带来的收益,没了房屋,大家冻死了,哪来的人,哪来的地呢?你这不是瘪种是什么呀?”韩能忍不住叫骂道。
两人之前便是同乡好友,只不过后来为着一件小事积怨,成了仇家,这些天安排着乡民共事,就有了不少摩擦,此刻更是被点燃了导火索,便是一刻都忍不住了。
富广坤一拍地面,激起了飞尘无数:“你个穷措大!某这不是为了上神,为了诸位同乡谋划吗?好端端的,你这婢养的便出口骂人,给你爷爷嚼什么烂舌头!”
“好啊,你这驴鸟,好叫你知道,爷爷的拳头不是吃素的!”说着,在陈赦和陈腾道两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下,韩能整个人扑了上去,与富广坤扭打在一起,刚刚画好的沙盘又被搅乱了,尘土飞扬。
“好了!”陈赦一挥手,两人便被无形的力量各自拉扯开。
“两位都是衷心为了乡梓考虑,我都明白,既然都是向着为乡梓好,何必争成这样呢?”陈赦苦口婆心地劝诫道。
这两个人中年油腻男子是他手下唯二能担得起管理任务的“人才”,陈赦是真心不希望这“卧龙凤雏”闹翻。
这两人不情不愿地互相拱手道了个歉,便重新坐在了沙盘前,无奈地扫了两人一眼,陈赦继续在沙盘上勾画起来。
“咱们今年先立起围墙和房屋,至于粮食。”陈赦让陈腾道将一个圆滚滚的玩意儿放到了沙盘上。
韩富二人围上前来,仔细观察着这圆滚滚的玩意儿,这东西表皮坑坑洼洼,偏暗黄色,上面沾着不少尘土。
“这是何物?”韩能将这玩意儿拿起来仔细端详着。
“这个东西叫土豆,或者马铃薯都可以,随你们怎么叫。”陈赦从韩能手上拿过土豆,笑道,“这是本地的特产作物,中原是没有的,这玩意儿可以在十一月份种植,第二年的二三月份收。”
由于陈赦所在的位置纬度偏低,虽然有寒潮,每年冬天都比较冷,但说到底还是在偏南方的地方,所以可以这么种,如果是北方,就得在三月种植。
“原来如此,这可是个好东西。”富广坤拍手笑道,“这个,这个,土豆,亩产多少呢?”
陈赦笑了起来:“亩产约三百斤。”
这个时候的土豆还没有经过改良,不可能达到后世那种亩产一千多斤的恐怖产量,但这和中原小麦亩产平均不到一百斤相比,已然是相当可观的产量了。
“这么多?”富广坤瞪大了眼睛,他做了半辈子粮商,什么作物都倒卖接触过,像这种亩产三四百斤的还是第一次见。
“是有这么多,但土豆对土地肥力消耗很高,必须每年轮耕换种,保养地力。”陈赦从身后拖出一个袋子,大部分是陈腾道在野外挖的野土豆,还有一部分是那些殷人无意中留下的发芽土豆。
“这些种下去,应该足够支撑明年的开垦了。”
“还是上神思虑妥当,见识广远,不仅识得这海外殷地,还知道这土豆,我等小智在上神面前,简直不值一提。”韩能拱手称赞道。
讨好地讪笑着,富广坤也在一旁附和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别拍马匹了,咱们如何建村还得商量个章程。”陈赦取出一张树皮,用石炭在上面记录着。
“首先,以三人一屋来分配,咱们总计74人,得有25间房屋,除此之外,还得有茅厕储存粪便,排水沟预防积水,仓库储存粮食,嗯,还得建什么?”陈赦向着周围的人问道。
“需要箭楼,能够登高望远,否则被人偷袭都不知道人是从哪边来的。”韩能补充道。
“嗯,是得有两个箭楼。”想了想,陈赦在树皮上记录下来。
陈腾道突然举手发问道:“那围墙该怎么修?”
陈赦拿起木棍,在沙盘上画出一个凵字型,又在凵字正中放了一颗石子:“你们看,以我的神庙为中心,左右后各修三排联排的房屋,每排9间,大门都正对着神庙,然后沿着房屋的后墙修建木墙,将凵字封口。
联排方便施工,节省了物料与时间,围墙则有了房屋后墙和木墙两重加厚,咱们再在围墙外挖一条壕沟,这样便是三重防护,几乎算的上一座坞堡。”相对于本地的原住民来说。
“如此甚好。”韩能捋着胡子笑道。
“那咱们在重新捋一下,在十一月之前,咱们必须建造27间房屋,包括仓库与茅厕,让乡民们有个住处。其次,在十一月下旬之前,咱们必得捡起一堵围墙,四处箭楼,储存一些弓箭,把咱们的村子变成一处坞堡,以防范殷人的袭击。”
“嗯,设想虽好,只是这工期,不知是否足够。”富广坤看着这副简易的规划图挠着头皮。
“尽量吧,房屋简陋一点没关系,围墙才是重中之重啊。”陈赦也有些担忧,对于能否在十一月之前完工,他是抱有极大的信心,但他怕的,是还没等坞堡建造完,那群殷人回来了该怎么办?
要知道,两个遮篷,每个遮篷下三四十个草屋,差不能有200多人,而且都是常年打猎的当地人,就算陈赦是山神,人家真要来硬的或者也有这种超凡的存在,自己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神庙中,陈赦、陈腾道还有韩能与富广坤两人盘坐在地上,拿着一根树枝在沙盘上画着。
“如果在此处建村,首先必须得抢在十一月之前把春小麦种下去,否则没有出产,来年便要饥荒,还好此地土地肥力尚可。”身宽体胖的富广坤在沙盘上勾画着说道。
韩能马上反驳道:“可若是要抢种春小麦,必得先开垦土地,将水从湖泊中引上来,没有水,就算此地土地肥力上佳,也难出产多少,可若开垦土地就没时间建造房屋了,本地野人不知何时会来,咱们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把围墙与房屋修建出来,以防野人袭扰。”
“那来年的食物该如何?如今我们乡民74人,青壮60人,每人四个月就得消耗2石的粮食,妇孺14人,每人四个月就是1石多粮食,熬到来年开春,是四个月时间,而且青壮要干重活,吃的更多,那么总计就需要150石粮食,船上的粮食总共才200石。”富广坤曾经是粮商,对这些计算信手拈来,其实本次运送至广南西路的粮草是500石,但是,你懂的。
“开春是不可能直接种小麦的,必得先开垦土地和水渠,这起码又是一个多月时间,这样算来,200石粮食就算加上山中湖中的捕获也是不够的。至于房屋,将那些锥型草屋改一改,总归也能住的,最多在外围新增一道围墙罢了,不耽误开垦。”富广坤继续在地上画出了道道。
“直娘贼,我看你老瘪种是专着门的跟我对着干是吧?哎呦,老想着没了粮食就饿死了,也不想想,房屋带来的收益,没了房屋,大家冻死了,哪来的人,哪来的地呢?你这不是瘪种是什么呀?”韩能忍不住叫骂道。
两人之前便是同乡好友,只不过后来为着一件小事积怨,成了仇家,这些天安排着乡民共事,就有了不少摩擦,此刻更是被点燃了导火索,便是一刻都忍不住了。
富广坤一拍地面,激起了飞尘无数:“你个穷措大!某这不是为了上神,为了诸位同乡谋划吗?好端端的,你这婢养的便出口骂人,给你爷爷嚼什么烂舌头!”
“好啊,你这驴鸟,好叫你知道,爷爷的拳头不是吃素的!”说着,在陈赦和陈腾道两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下,韩能整个人扑了上去,与富广坤扭打在一起,刚刚画好的沙盘又被搅乱了,尘土飞扬。
“好了!”陈赦一挥手,两人便被无形的力量各自拉扯开。
“两位都是衷心为了乡梓考虑,我都明白,既然都是向着为乡梓好,何必争成这样呢?”陈赦苦口婆心地劝诫道。
这两个人中年油腻男子是他手下唯二能担得起管理任务的“人才”,陈赦是真心不希望这“卧龙凤雏”闹翻。
这两人不情不愿地互相拱手道了个歉,便重新坐在了沙盘前,无奈地扫了两人一眼,陈赦继续在沙盘上勾画起来。
“咱们今年先立起围墙和房屋,至于粮食。”陈赦让陈腾道将一个圆滚滚的玩意儿放到了沙盘上。
韩富二人围上前来,仔细观察着这圆滚滚的玩意儿,这东西表皮坑坑洼洼,偏暗黄色,上面沾着不少尘土。
“这是何物?”韩能将这玩意儿拿起来仔细端详着。
“这个东西叫土豆,或者马铃薯都可以,随你们怎么叫。”陈赦从韩能手上拿过土豆,笑道,“这是本地的特产作物,中原是没有的,这玩意儿可以在十一月份种植,第二年的二三月份收。”
由于陈赦所在的位置纬度偏低,虽然有寒潮,每年冬天都比较冷,但说到底还是在偏南方的地方,所以可以这么种,如果是北方,就得在三月种植。
“原来如此,这可是个好东西。”富广坤拍手笑道,“这个,这个,土豆,亩产多少呢?”
陈赦笑了起来:“亩产约三百斤。”
这个时候的土豆还没有经过改良,不可能达到后世那种亩产一千多斤的恐怖产量,但这和中原小麦亩产平均不到一百斤相比,已然是相当可观的产量了。
“这么多?”富广坤瞪大了眼睛,他做了半辈子粮商,什么作物都倒卖接触过,像这种亩产三四百斤的还是第一次见。
“是有这么多,但土豆对土地肥力消耗很高,必须每年轮耕换种,保养地力。”陈赦从身后拖出一个袋子,大部分是陈腾道在野外挖的野土豆,还有一部分是那些殷人无意中留下的发芽土豆。
“这些种下去,应该足够支撑明年的开垦了。”
“还是上神思虑妥当,见识广远,不仅识得这海外殷地,还知道这土豆,我等小智在上神面前,简直不值一提。”韩能拱手称赞道。
讨好地讪笑着,富广坤也在一旁附和道:“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别拍马匹了,咱们如何建村还得商量个章程。”陈赦取出一张树皮,用石炭在上面记录着。
“首先,以三人一屋来分配,咱们总计74人,得有25间房屋,除此之外,还得有茅厕储存粪便,排水沟预防积水,仓库储存粮食,嗯,还得建什么?”陈赦向着周围的人问道。
“需要箭楼,能够登高望远,否则被人偷袭都不知道人是从哪边来的。”韩能补充道。
“嗯,是得有两个箭楼。”想了想,陈赦在树皮上记录下来。
陈腾道突然举手发问道:“那围墙该怎么修?”
陈赦拿起木棍,在沙盘上画出一个凵字型,又在凵字正中放了一颗石子:“你们看,以我的神庙为中心,左右后各修三排联排的房屋,每排9间,大门都正对着神庙,然后沿着房屋的后墙修建木墙,将凵字封口。
联排方便施工,节省了物料与时间,围墙则有了房屋后墙和木墙两重加厚,咱们再在围墙外挖一条壕沟,这样便是三重防护,几乎算的上一座坞堡。”相对于本地的原住民来说。
“如此甚好。”韩能捋着胡子笑道。
“那咱们在重新捋一下,在十一月之前,咱们必须建造27间房屋,包括仓库与茅厕,让乡民们有个住处。其次,在十一月下旬之前,咱们必得捡起一堵围墙,四处箭楼,储存一些弓箭,把咱们的村子变成一处坞堡,以防范殷人的袭击。”
“嗯,设想虽好,只是这工期,不知是否足够。”富广坤看着这副简易的规划图挠着头皮。
“尽量吧,房屋简陋一点没关系,围墙才是重中之重啊。”陈赦也有些担忧,对于能否在十一月之前完工,他是抱有极大的信心,但他怕的,是还没等坞堡建造完,那群殷人回来了该怎么办?
要知道,两个遮篷,每个遮篷下三四十个草屋,差不能有200多人,而且都是常年打猎的当地人,就算陈赦是山神,人家真要来硬的或者也有这种超凡的存在,自己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第四章 ...
时间过了正午,休息了一上午的众人,终于被韩富二人的招呼到一起,开始了建村的工程,当然,陈赦还自己亲自去铲了第一铲土。
按照陈赦的事先的安排,这74人被分为6组。
其中砍树组10人,4人负责在旁边的树林中砍伐小腿粗细的木头,3人负责将木头运送来营地,另3人则负责将木头削成合适的长短和形状,这一组陈赦让富广坤来统管。
挖泥组8人,其中4人负责在湖边挖泥,另4人则需要在泥坑中掺入草木灰,并用力踩成粘稠的淤泥,这一组由从小就爱玩撒尿和泥的陈腾道来统管。
烧窑组15人,其中11人负责搭窑烧瓦,4人负责运送和晾干瓦片。这一组交给韩能来负责。
建筑组20人,负责将得来的材料搭建成房屋,这一组由陈赦亲自指导,虽然他每天的能够泥像化身的活动时间只有两个时辰。
其余还有7人青壮为杂务组,负责一些杂事,比如去山中打猎,建造一些工具,在如果哪里人手不足就上去帮着干活,这一组也是陈赦在管。
剩下14个妇孺老弱也为一组,负责烧水做饭或者编制衣物,给其他组打下手等一些稍微简单一点的事,这一组由一位泼辣爽利的老大娘负责,叫富阿李,是的,这是富广坤的老婆。
站在一处高地,陈赦做着最后的训话:“诸位都听了,建造这些屋子不是你答应某家的公事,是你自家的房屋,自家的勾当,若是建不好,等到了冬天,冷的发抖的还是你自己!
勿要想着偷懒侥幸,每天都会分配工作目标,只能多不能少,我会派人在各处偷偷巡查,如果有人敢偷懒,哼哼。”陈赦挥了一下手中的树皮编程的鞭子,发出了破空的声音。
接着,陈赦话风一转,声音又温和起来:“既然有罚,自然有赏,我向来是公平公正,你们每个人每完成一项任务,便给一根木签,木签最多的组,晚上不仅有肉吃,而且第一个吃饭,完成的最少的组,最后一个吃饭!”
“听到没有!”
“喏!”这些青壮在并不整齐的唱喏后,各自跟着自家的组长去了。
陈赦转过身,看向身后的杂务组与建造组。
“杂务组,王篾匠和他的徒弟负责编筐,剩下的人跟着张家两兄弟进山,至少打到一只猎物,其次按照我说的方向,去殷山的那边捡蓝色的孔雀石,沿途要做标记。”
王篾匠几人唱了一声喏,便各自去了。
接着,陈赦转头看向那20个惴惴不安的青壮,笑道:“不必紧张,今天诸位刚开始,不会那么严格,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若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走到了神庙的那边,韩富二人已经提前带人画好了大致的位置和大小。
“今天,你们的任务是挖坑,换句话说,就是挖地基。”陈赦领着这群人来到了一片石头堆叠的地方,“但咱们来的匆忙,没有锄头,所以咱们先从造锄头开始。”
顶着烈日,陈赦带着一群宋人乡民开始打起了石头,打制这些石头并不是为了制作锄头的锄刃,要做一把石质锄头,得把弯曲枝丫的前端削平,这就需要一把石凿。
陈赦带着众人在石料中各自选取一块大小合适的玄武岩,然后用其他石头,砸成合适的条形,前窄后宽,但是仅仅是打制的石器,效率还是太慢,所以必须把凿头磨的稍微尖一点。
磨石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陈赦搬来了一块砥石,盘坐在地上,从旁边的水坑中取了一点水,泼在了砥石上。
接着,便要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一般来回搓,隔一段时间都要撒点水放到砥石上,将凿头两边磨扁,从侧面看正好是一个倒三角型为佳。
这一步还是体力活,这群宋人虽然见识不多,但好歹有一把子力气,在陈赦的指导下,虽说造出来的石凿有好有坏,但起码都能用。
然后便是制作锄刃,流程和石凿一样,只不过这次是砸成偏长方形扁石,然后磨尖了前端即可。
此时,砍树组正好把最新一批的木头给运到了,二十根,每根长都与人身长差不多,约一寸粗细,长度接近两米,每根都是带着枝丫类似于倒L形的样子。
将石凿抵在L枝丫的偏短的那一段,用一根粗大的原木砸石凿较宽的尾部,每一次都能削起一大片的木屑。
这样,枝丫很快便被削平,但要留一个靠背在尾端,靠背上还要划出一个豁口,方便锄刃插入,在锄地时,依靠细藤本身来绑住锄刃是极不现实的,需要这个靠背来吸收后坐力。
用细藤将锄刃牢牢绑在削平的地方,锄刃插入的豁口也要牢牢绑住捆紧,让其使劲夹住锄刃。
等这些都搞定,一个石质的锄头便做成了。
制作石锄确实有点难度,陈赦四处巡查,还自己上手帮忙,总算让每人都用上了一把锄头,他自己还多做了两把,让人送到了挖泥组那边。
“工具简陋,杂务组还没有做出筲箕,烧窑组那边还没能做出陶器,还是要劳烦诸位暂且用手和木板运土,明天第一批筲箕就能做出来了。”
“喏!”那些乡民各个手持锄头,兴致昂扬地点了点头,热火朝天地干了了起来。
给这群人安排了每日的目标,陈赦便走回到了神庙之中,如果他的胸口也有一个红灯的话,此刻早已是闪个不停了,他每天的活动时间用完了,只能回到神庙,重新化为神像。
虽然泥像化身没法用了,陈赦还能化作无形的魂体四处探查,是的,他说的那个四处偷偷巡查抓懒鬼的人,就是他自己。
魂体从泥像中飞出,陈赦再次暴露在山风之下,这次再没了之前的寒风刺骨,摆脱了阴寒的鬼魂状态,他现在已是充斥着阳气的神灵了。
按照计划,陈赦首先飞到了一旁的小树林中,观察起砍树组的作业。
下午的阳光正烈,砍树组的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说实话,陈赦这批人身上仅剩的铁器,就是这几柄斧子,还有几柄掉刀,其余便没有了,不然砍树的人,绝不止这几个。
四个砍树都是腰膀溜圆,身强体壮的齐地大汉,每挥出一斧都要大喝一声,不论是碗口粗细的树,还是小腿粗细的树,基本都是二十几下砍倒。
陈赦稍微计算了一下,这四个大汉,每个人每5分钟可以砍倒一棵树,一个小时能够砍10到12棵,那么如果是一整天总工时8个小时的话,四个大汉一天能砍384根木头。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砍树是一项比较耗体力的活计,还得时不时停下磨利斧刃,那么一天差不多能砍300根木头,只需要两天就能把建造居民房屋的木头给凑齐。
这个数据不算太离谱,毕竟都是直径不到12厘米粗的树,等要建造外围的围墙时,那可就麻烦了,那都得选用至少20厘米的树,那时候,一个人一天不知道能不能砍30棵。
此时,富广坤还带着一个随从在林中乱转,给合适的木材上做记号,几个大汉边沿着记号砍伐,而搬运木头的人也沿着记号搬运。
这些做房子的木材大多有成年人小腿粗细,处理木材的人会将其截成一丈长,七尺长和四尺长三种,一端削尖以方便插入地面。
转了一圈,陈赦忍不住有些感叹。
虽然砍树组的人都很努力,但效率实际上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工具太拉了,除了砍树的四人在用铁斧,效率很高,剩下的人都是在用石凿。
必须得加强工具了,陈赦摸着下巴想,炼铁的话,目前的技术根本不可能,看来,得想想办法炼铜了。
按照陈赦的事先的安排,这74人被分为6组。
其中砍树组10人,4人负责在旁边的树林中砍伐小腿粗细的木头,3人负责将木头运送来营地,另3人则负责将木头削成合适的长短和形状,这一组陈赦让富广坤来统管。
挖泥组8人,其中4人负责在湖边挖泥,另4人则需要在泥坑中掺入草木灰,并用力踩成粘稠的淤泥,这一组由从小就爱玩撒尿和泥的陈腾道来统管。
烧窑组15人,其中11人负责搭窑烧瓦,4人负责运送和晾干瓦片。这一组交给韩能来负责。
建筑组20人,负责将得来的材料搭建成房屋,这一组由陈赦亲自指导,虽然他每天的能够泥像化身的活动时间只有两个时辰。
其余还有7人青壮为杂务组,负责一些杂事,比如去山中打猎,建造一些工具,在如果哪里人手不足就上去帮着干活,这一组也是陈赦在管。
剩下14个妇孺老弱也为一组,负责烧水做饭或者编制衣物,给其他组打下手等一些稍微简单一点的事,这一组由一位泼辣爽利的老大娘负责,叫富阿李,是的,这是富广坤的老婆。
站在一处高地,陈赦做着最后的训话:“诸位都听了,建造这些屋子不是你答应某家的公事,是你自家的房屋,自家的勾当,若是建不好,等到了冬天,冷的发抖的还是你自己!
勿要想着偷懒侥幸,每天都会分配工作目标,只能多不能少,我会派人在各处偷偷巡查,如果有人敢偷懒,哼哼。”陈赦挥了一下手中的树皮编程的鞭子,发出了破空的声音。
接着,陈赦话风一转,声音又温和起来:“既然有罚,自然有赏,我向来是公平公正,你们每个人每完成一项任务,便给一根木签,木签最多的组,晚上不仅有肉吃,而且第一个吃饭,完成的最少的组,最后一个吃饭!”
“听到没有!”
“喏!”这些青壮在并不整齐的唱喏后,各自跟着自家的组长去了。
陈赦转过身,看向身后的杂务组与建造组。
“杂务组,王篾匠和他的徒弟负责编筐,剩下的人跟着张家两兄弟进山,至少打到一只猎物,其次按照我说的方向,去殷山的那边捡蓝色的孔雀石,沿途要做标记。”
王篾匠几人唱了一声喏,便各自去了。
接着,陈赦转头看向那20个惴惴不安的青壮,笑道:“不必紧张,今天诸位刚开始,不会那么严格,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若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走到了神庙的那边,韩富二人已经提前带人画好了大致的位置和大小。
“今天,你们的任务是挖坑,换句话说,就是挖地基。”陈赦领着这群人来到了一片石头堆叠的地方,“但咱们来的匆忙,没有锄头,所以咱们先从造锄头开始。”
顶着烈日,陈赦带着一群宋人乡民开始打起了石头,打制这些石头并不是为了制作锄头的锄刃,要做一把石质锄头,得把弯曲枝丫的前端削平,这就需要一把石凿。
陈赦带着众人在石料中各自选取一块大小合适的玄武岩,然后用其他石头,砸成合适的条形,前窄后宽,但是仅仅是打制的石器,效率还是太慢,所以必须把凿头磨的稍微尖一点。
磨石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陈赦搬来了一块砥石,盘坐在地上,从旁边的水坑中取了一点水,泼在了砥石上。
接着,便要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一般来回搓,隔一段时间都要撒点水放到砥石上,将凿头两边磨扁,从侧面看正好是一个倒三角型为佳。
这一步还是体力活,这群宋人虽然见识不多,但好歹有一把子力气,在陈赦的指导下,虽说造出来的石凿有好有坏,但起码都能用。
然后便是制作锄刃,流程和石凿一样,只不过这次是砸成偏长方形扁石,然后磨尖了前端即可。
此时,砍树组正好把最新一批的木头给运到了,二十根,每根长都与人身长差不多,约一寸粗细,长度接近两米,每根都是带着枝丫类似于倒L形的样子。
将石凿抵在L枝丫的偏短的那一段,用一根粗大的原木砸石凿较宽的尾部,每一次都能削起一大片的木屑。
这样,枝丫很快便被削平,但要留一个靠背在尾端,靠背上还要划出一个豁口,方便锄刃插入,在锄地时,依靠细藤本身来绑住锄刃是极不现实的,需要这个靠背来吸收后坐力。
用细藤将锄刃牢牢绑在削平的地方,锄刃插入的豁口也要牢牢绑住捆紧,让其使劲夹住锄刃。
等这些都搞定,一个石质的锄头便做成了。
制作石锄确实有点难度,陈赦四处巡查,还自己上手帮忙,总算让每人都用上了一把锄头,他自己还多做了两把,让人送到了挖泥组那边。
“工具简陋,杂务组还没有做出筲箕,烧窑组那边还没能做出陶器,还是要劳烦诸位暂且用手和木板运土,明天第一批筲箕就能做出来了。”
“喏!”那些乡民各个手持锄头,兴致昂扬地点了点头,热火朝天地干了了起来。
给这群人安排了每日的目标,陈赦便走回到了神庙之中,如果他的胸口也有一个红灯的话,此刻早已是闪个不停了,他每天的活动时间用完了,只能回到神庙,重新化为神像。
虽然泥像化身没法用了,陈赦还能化作无形的魂体四处探查,是的,他说的那个四处偷偷巡查抓懒鬼的人,就是他自己。
魂体从泥像中飞出,陈赦再次暴露在山风之下,这次再没了之前的寒风刺骨,摆脱了阴寒的鬼魂状态,他现在已是充斥着阳气的神灵了。
按照计划,陈赦首先飞到了一旁的小树林中,观察起砍树组的作业。
下午的阳光正烈,砍树组的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说实话,陈赦这批人身上仅剩的铁器,就是这几柄斧子,还有几柄掉刀,其余便没有了,不然砍树的人,绝不止这几个。
四个砍树都是腰膀溜圆,身强体壮的齐地大汉,每挥出一斧都要大喝一声,不论是碗口粗细的树,还是小腿粗细的树,基本都是二十几下砍倒。
陈赦稍微计算了一下,这四个大汉,每个人每5分钟可以砍倒一棵树,一个小时能够砍10到12棵,那么如果是一整天总工时8个小时的话,四个大汉一天能砍384根木头。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砍树是一项比较耗体力的活计,还得时不时停下磨利斧刃,那么一天差不多能砍300根木头,只需要两天就能把建造居民房屋的木头给凑齐。
这个数据不算太离谱,毕竟都是直径不到12厘米粗的树,等要建造外围的围墙时,那可就麻烦了,那都得选用至少20厘米的树,那时候,一个人一天不知道能不能砍30棵。
此时,富广坤还带着一个随从在林中乱转,给合适的木材上做记号,几个大汉边沿着记号砍伐,而搬运木头的人也沿着记号搬运。
这些做房子的木材大多有成年人小腿粗细,处理木材的人会将其截成一丈长,七尺长和四尺长三种,一端削尖以方便插入地面。
转了一圈,陈赦忍不住有些感叹。
虽然砍树组的人都很努力,但效率实际上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工具太拉了,除了砍树的四人在用铁斧,效率很高,剩下的人都是在用石凿。
必须得加强工具了,陈赦摸着下巴想,炼铁的话,目前的技术根本不可能,看来,得想想办法炼铜了。
第五章 ...
巡视过了砍树组,陈赦的魂体晃晃悠悠地向着湖边飘去。
说实话,得到了那副山水图之后,陈赦对于自己所在的准确位置,总算有了点认识,他们这艘船应该是穿越到了内华达山脉附近的太浩湖,别看这名字非常的中式,但它的确是个美国地鸣。
村庄的位置正在太浩湖偏西北部的地方,这片地方既背风,靠树林又近,方便伐木和打猎,土壤也相对肥沃,不得不说,在此处建了房子的殷人们,真是好眼光。
陈赦规划的村庄位置离殷人的房屋不远,走过去不到两百步的距离,如果殷人以后真来了,只要坞堡能建起来,应付那些北美原住民是没什么问题的。
空气中充斥着清新的树叶香气,前方是碧绿色的山脉和苍蓝色的湖泊,背后是皑皑的雪山,从天空看下去,各司其职的乡民在固定的位置移动着,让陈赦莫名有一种舒畅的感觉。
飞行到了湖边,甫一靠近,便是一股浓重的土腥味和臭脚丫子味,是挖泥组和烧窑组的那些人在工作。
距离太浩湖不远的地方,他们挖了一个三尺深的泥坑,要挖泥可不能直接从湖滩挖,因为湖滩中沙子石头众多,不好分,而且就算有黏土,里面往往含有沙子等杂质,糊墙可以但却不是烧瓦的好材料。
泥坑中,两个精瘦的小伙挥舞着石锄,将黏土淤泥从坑壁上凿下,没分到石锄的两个矮个青年,只能用木棍刨。
陈赦来到了地面仔细观察着黏土,此处黏土呈淡淡的红色,质量可以说非常好,几乎不含一点沙子。
两个身穿褐衣短打的乡民把这些黏土从泥坑中搬起,运到一旁稍微小一点的两个浅土坑中,黏土挖出来并不能直接用,仍然需要一些处理。
乡民们往左边的这个泥坑倒入黏土后,还要撒入了草木灰、木屑和烂树叶,由一位乡民用他的老坛酸菜脚不断地揉踩这这些黏土,将其踩匀,这种黏土是用来糊墙的,可以随便一点。
而另一边就不同了,这边的泥坑中的黏土是用来烧瓦的,所以最好要一丝杂质都没有。
所以右边的黏土需要不断调水踩踏,将其踩成稠泥,要做到黏而不散,颗粒细致为最佳。
这种稠泥在烧制前最好还得先掺入熟料,所谓熟料,就是先烧一批瓦片,把烧完的瓦片碾成粉末撒入黏土中,可以有效防止瓦片在烧制过程中碎裂。
掺入熟料的稠泥需要先像面团一样揉搓成一个团,然后用木棒反复捶打压实,就制成了泥团,几个烧窑组的将泥团放到木板上,双手端着,赶去了烧窑的那一边。
陈赦跟着他们,顺着流水线就到了烧窑组的地盘。
泥团到达后,便是几个臂膀结实的汉子接过,他们将草木灰洒到平整的大青石上,接着便将泥团塞入四截细木条做成的木框,木框与泥团的相交处也得洒上草木灰,避免粘住瓦坯。
举起手中原木做成的木棒,那几个汉子大力地捶打着,汗水滴到了泥团中都浑然不觉,这些塞入木框的泥团仍然需要反复捶打,直到泥团填满木框,没有缝隙为止。
大汉们小心翼翼地取出麻线,刮平表面,再安上一个瓦钉,把它从木框中卸下,这就是瓦坯了。
本来它真正的做法,应该是用泥团围在圆桶模具的外围,晾干后再揭下的,但问题是,陈赦没有桶,而且来的这片宋人乡民中,没有箍桶匠,只能做这种直瓦代替了。
至于脊瓦,可以将瓦坯摆放到一块原木上晾干,两边悬空,在晾干的过程中,它会自己变成人字形的脊瓦,至于筒瓦和半当瓦,陈赦真的做不出来。
但你以为制瓦的流程就完了吗?达咩,呀咩咯!
瓦坯瓦坯,它只是坯。
想要成为真正的能用的瓦,还需要进行烧制,但在烧制前需要进行两到三天的风干,所以现在除了搭了一个凉棚来放置晾干瓦坯外,大部分的烧窑组的人都在搭窑。
陈赦从半空降到了地面,漂浮一片坡地前,这里便是他选定的烧窑地。
此时,烧窑组的人已经用圆木头刨出了十道沟渠,每个长两尺半,宽一尺,这是烧火的底炉。
另一边,制作瓦片的人,还用泥团铸造十个蜂窝形状的炉栅,这炉栅有点像切片的莲藕,直径比沟渠大上一些,正好能架在沟渠上。
这些制好的炉栅稍微晾干,便被架到了沟渠的上方,然后用稠泥固定住,下方用砸出的石条架为上下两层,上层用来放木材点火,下层用来进空气,催旺火焰。
整个烧窑组都待在一处沟渠前,让今天中午唯一一位被神灵老爷托梦的小伙子教学如何搭窑。
手脚麻利的小伙子叫罗泼五,是南逃的败军,打仗不怎么行,但在这些工艺上,反倒十分精细利索。
只见他将一些干草和木材折断,从口袋里掏出一管用松脂、草叶和羽绒制成的火种,吹燃后放入了上层,火星子迅速在干草中燃烧起来,点燃了木柴。
下面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罗泼五便拿起一团淤泥围着炉栅的边缘搭了一层炉身,一簇簇火焰跳跃着从炉栅的孔洞中冒出,将筑好的一层炉身烤硬。
等这层烤硬后,罗泼五继续在烤硬的炉身上搭起了第二层,就这么一直搭上去,总共搭了九层,一共三尺高的炉身,但此时火仍不能停,需要把整个炉身烤硬烤透才算完成。
罗泼五拍了拍手:“诸位,看清楚了吗?其实搭窑并不难,一在扣洞眼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把你的拇指伸进去到根部卡住就正好。第二就是筑炉身时要耐心,必须等上一层干硬了,才能筑下一层,知道了吗?”
“知道了。”乡民们跃跃欲试地回答道。
“那便两两一组,各自搭建。”韩能叉着腰,中气十足地吼道。
说罢,这些乡民便两人为一组,各自搭窑去了。
时间流逝,阳光渐渐西垂。
远处飘起了袅袅的炊烟,下工的锣声在众人的耳畔响起,罗泼五这才发现,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然搭了一下午的瓦窑,看着竖立在不远的八座瓦窑,一股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就怪了,罗泼五抚着脸上胡渣,以往在军中他向来是疲懒的性子,让他跑个腿都能拖拖拉拉不情不愿,去两里外报个信都是怨声载道的,今天干了一天反而却很开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陈赦在这里,说不得就得告诉他,因为劳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类的必需品,是人类天然的需求,他之所以讨厌劳动,是因为封建主义贵族异化了劳动,强迫劳动和自主劳动的区别可大着呢。
不过陈赦现在也顾不上他了,他现在正指挥着杂务组唯二的两个猎人,去捕杀一头小鹿,今天才开工,怎么样也得给众人吃上肉涨涨士气。
说实话,得到了那副山水图之后,陈赦对于自己所在的准确位置,总算有了点认识,他们这艘船应该是穿越到了内华达山脉附近的太浩湖,别看这名字非常的中式,但它的确是个美国地鸣。
村庄的位置正在太浩湖偏西北部的地方,这片地方既背风,靠树林又近,方便伐木和打猎,土壤也相对肥沃,不得不说,在此处建了房子的殷人们,真是好眼光。
陈赦规划的村庄位置离殷人的房屋不远,走过去不到两百步的距离,如果殷人以后真来了,只要坞堡能建起来,应付那些北美原住民是没什么问题的。
空气中充斥着清新的树叶香气,前方是碧绿色的山脉和苍蓝色的湖泊,背后是皑皑的雪山,从天空看下去,各司其职的乡民在固定的位置移动着,让陈赦莫名有一种舒畅的感觉。
飞行到了湖边,甫一靠近,便是一股浓重的土腥味和臭脚丫子味,是挖泥组和烧窑组的那些人在工作。
距离太浩湖不远的地方,他们挖了一个三尺深的泥坑,要挖泥可不能直接从湖滩挖,因为湖滩中沙子石头众多,不好分,而且就算有黏土,里面往往含有沙子等杂质,糊墙可以但却不是烧瓦的好材料。
泥坑中,两个精瘦的小伙挥舞着石锄,将黏土淤泥从坑壁上凿下,没分到石锄的两个矮个青年,只能用木棍刨。
陈赦来到了地面仔细观察着黏土,此处黏土呈淡淡的红色,质量可以说非常好,几乎不含一点沙子。
两个身穿褐衣短打的乡民把这些黏土从泥坑中搬起,运到一旁稍微小一点的两个浅土坑中,黏土挖出来并不能直接用,仍然需要一些处理。
乡民们往左边的这个泥坑倒入黏土后,还要撒入了草木灰、木屑和烂树叶,由一位乡民用他的老坛酸菜脚不断地揉踩这这些黏土,将其踩匀,这种黏土是用来糊墙的,可以随便一点。
而另一边就不同了,这边的泥坑中的黏土是用来烧瓦的,所以最好要一丝杂质都没有。
所以右边的黏土需要不断调水踩踏,将其踩成稠泥,要做到黏而不散,颗粒细致为最佳。
这种稠泥在烧制前最好还得先掺入熟料,所谓熟料,就是先烧一批瓦片,把烧完的瓦片碾成粉末撒入黏土中,可以有效防止瓦片在烧制过程中碎裂。
掺入熟料的稠泥需要先像面团一样揉搓成一个团,然后用木棒反复捶打压实,就制成了泥团,几个烧窑组的将泥团放到木板上,双手端着,赶去了烧窑的那一边。
陈赦跟着他们,顺着流水线就到了烧窑组的地盘。
泥团到达后,便是几个臂膀结实的汉子接过,他们将草木灰洒到平整的大青石上,接着便将泥团塞入四截细木条做成的木框,木框与泥团的相交处也得洒上草木灰,避免粘住瓦坯。
举起手中原木做成的木棒,那几个汉子大力地捶打着,汗水滴到了泥团中都浑然不觉,这些塞入木框的泥团仍然需要反复捶打,直到泥团填满木框,没有缝隙为止。
大汉们小心翼翼地取出麻线,刮平表面,再安上一个瓦钉,把它从木框中卸下,这就是瓦坯了。
本来它真正的做法,应该是用泥团围在圆桶模具的外围,晾干后再揭下的,但问题是,陈赦没有桶,而且来的这片宋人乡民中,没有箍桶匠,只能做这种直瓦代替了。
至于脊瓦,可以将瓦坯摆放到一块原木上晾干,两边悬空,在晾干的过程中,它会自己变成人字形的脊瓦,至于筒瓦和半当瓦,陈赦真的做不出来。
但你以为制瓦的流程就完了吗?达咩,呀咩咯!
瓦坯瓦坯,它只是坯。
想要成为真正的能用的瓦,还需要进行烧制,但在烧制前需要进行两到三天的风干,所以现在除了搭了一个凉棚来放置晾干瓦坯外,大部分的烧窑组的人都在搭窑。
陈赦从半空降到了地面,漂浮一片坡地前,这里便是他选定的烧窑地。
此时,烧窑组的人已经用圆木头刨出了十道沟渠,每个长两尺半,宽一尺,这是烧火的底炉。
另一边,制作瓦片的人,还用泥团铸造十个蜂窝形状的炉栅,这炉栅有点像切片的莲藕,直径比沟渠大上一些,正好能架在沟渠上。
这些制好的炉栅稍微晾干,便被架到了沟渠的上方,然后用稠泥固定住,下方用砸出的石条架为上下两层,上层用来放木材点火,下层用来进空气,催旺火焰。
整个烧窑组都待在一处沟渠前,让今天中午唯一一位被神灵老爷托梦的小伙子教学如何搭窑。
手脚麻利的小伙子叫罗泼五,是南逃的败军,打仗不怎么行,但在这些工艺上,反倒十分精细利索。
只见他将一些干草和木材折断,从口袋里掏出一管用松脂、草叶和羽绒制成的火种,吹燃后放入了上层,火星子迅速在干草中燃烧起来,点燃了木柴。
下面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罗泼五便拿起一团淤泥围着炉栅的边缘搭了一层炉身,一簇簇火焰跳跃着从炉栅的孔洞中冒出,将筑好的一层炉身烤硬。
等这层烤硬后,罗泼五继续在烤硬的炉身上搭起了第二层,就这么一直搭上去,总共搭了九层,一共三尺高的炉身,但此时火仍不能停,需要把整个炉身烤硬烤透才算完成。
罗泼五拍了拍手:“诸位,看清楚了吗?其实搭窑并不难,一在扣洞眼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把你的拇指伸进去到根部卡住就正好。第二就是筑炉身时要耐心,必须等上一层干硬了,才能筑下一层,知道了吗?”
“知道了。”乡民们跃跃欲试地回答道。
“那便两两一组,各自搭建。”韩能叉着腰,中气十足地吼道。
说罢,这些乡民便两人为一组,各自搭窑去了。
时间流逝,阳光渐渐西垂。
远处飘起了袅袅的炊烟,下工的锣声在众人的耳畔响起,罗泼五这才发现,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然搭了一下午的瓦窑,看着竖立在不远的八座瓦窑,一股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就怪了,罗泼五抚着脸上胡渣,以往在军中他向来是疲懒的性子,让他跑个腿都能拖拖拉拉不情不愿,去两里外报个信都是怨声载道的,今天干了一天反而却很开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陈赦在这里,说不得就得告诉他,因为劳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类的必需品,是人类天然的需求,他之所以讨厌劳动,是因为封建主义贵族异化了劳动,强迫劳动和自主劳动的区别可大着呢。
不过陈赦现在也顾不上他了,他现在正指挥着杂务组唯二的两个猎人,去捕杀一头小鹿,今天才开工,怎么样也得给众人吃上肉涨涨士气。
第六章 ...
夕阳西下,下了工的青壮们有半个时辰的自由活动时间,等待饭菜煮好,一些身上带了汗的青壮也不顾湖水寒冷,提了一桶便往身上浇,浇完迅速擦干,并穿上衣服,反而暖和了好多。
提着斧头锄头回到了殷人的营地处,此时这里已然升起了几堆篝火,每个篝火上都挂着一个陶罐,里面是今晚的汤饼和野菜汤,除此之外,在中央最大的篝火上。
在众人垂涎欲滴的目光中,在篝火之上,正烤着一只小鹿,鹿肉带着淡淡的松针熏香味,能把人的魂儿都从鼻子里勾出来。
“今日情况如何?”有些疲惫地回到了神庙,见到陈腾道全身洁净,懒洋洋地躺在草蒲团上看着道书,陈赦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陈腾道翻身坐起,没脸没皮地嘿嘿笑道:“乡民们毕竟是为自家做事,都是挺积极的,二爷干嘛去了?”
“去地底探测水源去了。”经过一天的劳累,饶是陈赦是一介魂体仍然有些绷不住了,他现在非常想要沉睡一会儿,利用殷山的地脉修复自身受损的魂体。
“探测水源干什么?”陈腾道问道。
陈赦的魂体飞入了泥像中,一股仿佛回道了母亲怀抱的温暖感觉包裹住了他,他懒洋洋地回道:“我看乡民们都是从河边提水,而且等到了冬天,出去提水太艰难,所以,我就想着在坞堡内打个井。”
“不愧是二爷,轻易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哼哼了两声,陈赦并没有理会自家这个侄子,他以前就知道这小子没什么大志向,怕事,喜爱混吃等死罢了。
只不过这小子在自己死后,一改之前的逃避性子,四处筹措借债,求爷爷告奶奶,找着道观里的方丈知客等人的人情,硬是把自己捞成了山神,就冲这一点,陈赦也愿意保他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这时,韩富两位乡老也完工归来了。
“韩乡老,富乡老,今日情况如何?”虽然陈赦没法动弹,但通过泥像发声还是可以的。
两人赶紧向陈赦行了个礼,韩能抢先回道:“今日共建造直瓦瓦坯250片,放置在遮雨的木棚下晾干,升起篝火加速烘干,我专门派了一人看守,估计后日便可以开始烧制,除此以外,今日共建造瓦窑七座,每座预计能烧制40片瓦坯。”
而富广坤也紧随其后,说道:“今日共砍伐树木110棵,截出一丈木30根,七尺木45根,四尺木65根,都已运送至固定堆料处,此外,今日的石凿实在不好用,可否让杂务组或者后勤组多造一些石斧或者石锛子也行。”
虽然从泥像看不出眼神,但陈腾道能明显感受到自家叔叔正在把“你看看人家”的幽怨目光投向自己。
陈腾道咳嗽两声,讪笑起来。
“不错,好了,忙了一天,你们各自去洗漱一下,等会儿便开饭了,我暂且小睡一会儿。豕儿,待会儿准备一下神打,我要上你的身。”
“好。”陈腾道回道,“还有,二爷,这大庭广众的,就别喊我小名了,多难听啊。”
“老子想喊就喊,快去准备,我要睡觉了。”说是睡觉,其实是借着地脉修复魂体,其本质和睡觉有点类似。
红色的夕阳逐渐沉入了殷山之后,只能看见天空一角斑驳陆离的晚霞,陈腾道深吸了一口满溢的浓重柴火气,伸了了个懒腰。
在神庙与遮篷之间,便是临时设立的营地,乡民白天在营地歇息吃饭,晚上则在船上或者草屋中睡眠。
此时,所有的乡民都已经返回,陶罐中的汤饼也都煮好,雪白的汤饼在野菜中上下起伏,配合着菌子,有一股奇异的诱人香味。
这种汤饼都是白面做的,对于乡民们来说,这是菜而不是主食,真正的主食应该是烤着发出焦香味的麦饼。
在营地的西边有一天然的小土丘,韩能站在土丘上,朝着下面大声喊道:“计算木签!”
说着,韩能、陈腾道、富广坤三人依次上前为六组统计木签,每计算一个,便要大声叫着“某某组加一签”,搞得所有组都提心吊胆地看着。
统计到最后,烧窑组以两根木签的微弱优势,成为了第一,在罗泼五等人欢呼雀跃的鼓掌声中,砍树组由于工具匮乏,含泪夺得了最后一名。
“好了,上来领饭,今天殷山府君开恩,念在你们是第一天开工,一视同仁,每人都能吃肉。”富广坤站在土丘上,向着下面的乡民大喊道。
还没等乡民们再次欢呼起来,韩能便又补充道:“但是,说好了要有赏有罚,烧窑组能吃最肥的肉,砍树组只能喝骨头熬的汤,而且最后一个领饭,现在,从烧窑组开始,一个个上来领饭。”
烧窑组第一个上前领饭,还有好事者领完了饭,还要在砍树组的人面前转一圈,在砍树组大汉恨的牙痒痒的目光中,才坐下来吃。
晚上的饭食以烤饼为主,还有几片鹿肉,除此之外还有野菜汤和汤饼,有红有绿,每人规定的食物差不多有一斤半,这是晚食,朝食规定的是一斤。
劳累了一天,乡民们吃的很香,特别是烧窑组的人,每个人都把肉片含在嘴里好一会儿,咂摸了好久才肯嚼了咽下,这可是肉啊,一年说不定都吃不上一回。
乡民吃完了饭,虽说大宋夜生活很丰富,但现在毕竟在野外,也没什么娱乐设施,干脆也都直接回房睡觉了。
“诸位,请稍等一下,府君有事要说。”韩能叫住了大家。
这是,眼中冒着金光的陈腾道走上了台,当然,这是神打了之后的陈赦,下面的人不是没见过神打,都知道是神灵老爷来了,纷纷行礼。
“诸位乡梓。”陈赦向下面的乡民们拱拱手,“自来到此地后,诸位是不是时常没来由地惶恐?哪怕是做工时能抛之脑后,是不是夜半总会突然惊醒?”
乡民们互相看了一眼,却发现除了那几个没心没肺的,大家在各自的眼中都看到了认同,是的,来到这里差不多有半旬的时间,但他们的眼中的惶恐从未消失过,只是藏在了眼皮下而已。
“我曾经听说一句话,叫恐惧来源于未知,诸位虽说不是什么胆大包天之徒,像这往后究竟该何去何从?会不会森林有神州没有的鬼妖?会不会那天冒出来什么其他鬼神把咱们给奴役了?这些问题是惶恐的来源,这些问题则来源于未知。”
陈赦盘腿坐下:“今晚,我便要好好地跟诸位说说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一是给诸位涨涨见识,二是帮着诸位怯去心中的害怕。”
提着斧头锄头回到了殷人的营地处,此时这里已然升起了几堆篝火,每个篝火上都挂着一个陶罐,里面是今晚的汤饼和野菜汤,除此之外,在中央最大的篝火上。
在众人垂涎欲滴的目光中,在篝火之上,正烤着一只小鹿,鹿肉带着淡淡的松针熏香味,能把人的魂儿都从鼻子里勾出来。
“今日情况如何?”有些疲惫地回到了神庙,见到陈腾道全身洁净,懒洋洋地躺在草蒲团上看着道书,陈赦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陈腾道翻身坐起,没脸没皮地嘿嘿笑道:“乡民们毕竟是为自家做事,都是挺积极的,二爷干嘛去了?”
“去地底探测水源去了。”经过一天的劳累,饶是陈赦是一介魂体仍然有些绷不住了,他现在非常想要沉睡一会儿,利用殷山的地脉修复自身受损的魂体。
“探测水源干什么?”陈腾道问道。
陈赦的魂体飞入了泥像中,一股仿佛回道了母亲怀抱的温暖感觉包裹住了他,他懒洋洋地回道:“我看乡民们都是从河边提水,而且等到了冬天,出去提水太艰难,所以,我就想着在坞堡内打个井。”
“不愧是二爷,轻易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东西。”
哼哼了两声,陈赦并没有理会自家这个侄子,他以前就知道这小子没什么大志向,怕事,喜爱混吃等死罢了。
只不过这小子在自己死后,一改之前的逃避性子,四处筹措借债,求爷爷告奶奶,找着道观里的方丈知客等人的人情,硬是把自己捞成了山神,就冲这一点,陈赦也愿意保他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这时,韩富两位乡老也完工归来了。
“韩乡老,富乡老,今日情况如何?”虽然陈赦没法动弹,但通过泥像发声还是可以的。
两人赶紧向陈赦行了个礼,韩能抢先回道:“今日共建造直瓦瓦坯250片,放置在遮雨的木棚下晾干,升起篝火加速烘干,我专门派了一人看守,估计后日便可以开始烧制,除此以外,今日共建造瓦窑七座,每座预计能烧制40片瓦坯。”
而富广坤也紧随其后,说道:“今日共砍伐树木110棵,截出一丈木30根,七尺木45根,四尺木65根,都已运送至固定堆料处,此外,今日的石凿实在不好用,可否让杂务组或者后勤组多造一些石斧或者石锛子也行。”
虽然从泥像看不出眼神,但陈腾道能明显感受到自家叔叔正在把“你看看人家”的幽怨目光投向自己。
陈腾道咳嗽两声,讪笑起来。
“不错,好了,忙了一天,你们各自去洗漱一下,等会儿便开饭了,我暂且小睡一会儿。豕儿,待会儿准备一下神打,我要上你的身。”
“好。”陈腾道回道,“还有,二爷,这大庭广众的,就别喊我小名了,多难听啊。”
“老子想喊就喊,快去准备,我要睡觉了。”说是睡觉,其实是借着地脉修复魂体,其本质和睡觉有点类似。
红色的夕阳逐渐沉入了殷山之后,只能看见天空一角斑驳陆离的晚霞,陈腾道深吸了一口满溢的浓重柴火气,伸了了个懒腰。
在神庙与遮篷之间,便是临时设立的营地,乡民白天在营地歇息吃饭,晚上则在船上或者草屋中睡眠。
此时,所有的乡民都已经返回,陶罐中的汤饼也都煮好,雪白的汤饼在野菜中上下起伏,配合着菌子,有一股奇异的诱人香味。
这种汤饼都是白面做的,对于乡民们来说,这是菜而不是主食,真正的主食应该是烤着发出焦香味的麦饼。
在营地的西边有一天然的小土丘,韩能站在土丘上,朝着下面大声喊道:“计算木签!”
说着,韩能、陈腾道、富广坤三人依次上前为六组统计木签,每计算一个,便要大声叫着“某某组加一签”,搞得所有组都提心吊胆地看着。
统计到最后,烧窑组以两根木签的微弱优势,成为了第一,在罗泼五等人欢呼雀跃的鼓掌声中,砍树组由于工具匮乏,含泪夺得了最后一名。
“好了,上来领饭,今天殷山府君开恩,念在你们是第一天开工,一视同仁,每人都能吃肉。”富广坤站在土丘上,向着下面的乡民大喊道。
还没等乡民们再次欢呼起来,韩能便又补充道:“但是,说好了要有赏有罚,烧窑组能吃最肥的肉,砍树组只能喝骨头熬的汤,而且最后一个领饭,现在,从烧窑组开始,一个个上来领饭。”
烧窑组第一个上前领饭,还有好事者领完了饭,还要在砍树组的人面前转一圈,在砍树组大汉恨的牙痒痒的目光中,才坐下来吃。
晚上的饭食以烤饼为主,还有几片鹿肉,除此之外还有野菜汤和汤饼,有红有绿,每人规定的食物差不多有一斤半,这是晚食,朝食规定的是一斤。
劳累了一天,乡民们吃的很香,特别是烧窑组的人,每个人都把肉片含在嘴里好一会儿,咂摸了好久才肯嚼了咽下,这可是肉啊,一年说不定都吃不上一回。
乡民吃完了饭,虽说大宋夜生活很丰富,但现在毕竟在野外,也没什么娱乐设施,干脆也都直接回房睡觉了。
“诸位,请稍等一下,府君有事要说。”韩能叫住了大家。
这是,眼中冒着金光的陈腾道走上了台,当然,这是神打了之后的陈赦,下面的人不是没见过神打,都知道是神灵老爷来了,纷纷行礼。
“诸位乡梓。”陈赦向下面的乡民们拱拱手,“自来到此地后,诸位是不是时常没来由地惶恐?哪怕是做工时能抛之脑后,是不是夜半总会突然惊醒?”
乡民们互相看了一眼,却发现除了那几个没心没肺的,大家在各自的眼中都看到了认同,是的,来到这里差不多有半旬的时间,但他们的眼中的惶恐从未消失过,只是藏在了眼皮下而已。
“我曾经听说一句话,叫恐惧来源于未知,诸位虽说不是什么胆大包天之徒,像这往后究竟该何去何从?会不会森林有神州没有的鬼妖?会不会那天冒出来什么其他鬼神把咱们给奴役了?这些问题是惶恐的来源,这些问题则来源于未知。”
陈赦盘腿坐下:“今晚,我便要好好地跟诸位说说咱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一是给诸位涨涨见识,二是帮着诸位怯去心中的害怕。”
直娘贼,今天看看数据才发现不对,古人干重活,一天才吃两斤半(没油水),一个月75斤,那四个月就是300斤,约合两石。
原本写的一个人一个月吃3石是把当兵的俸禄也算进去了,按这个算,那就是一个人每天吃15斤粮食,实在太过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