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jar.xml
2021-06-18T15:35:12+00:00
这是原帖[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6/18/ekQ2o-anlqK2fT1kShs-13i.jpg.medium.jpg[/img]
结果被当成钓鱼了……
我是鲁迅的读者,喜欢鲁迅
我想问的其实是:
为什么唯独鲁迅是常常被做成恶搞表情包的现代作家,并且提到他都有一种亲切感,其他作家没有?
这应该不完全是鲁迅文字水平高的功劳,应该还有现代社会的其他原因。
另外,古代诗人词人那么多,只有李杜苏常常作为段子的主角,其他人就比较少。
会不会,喜欢忧国忧民的文人是现代国人的一个特色?
李白杜甫苏轼鲁迅是第一梯队,只有李白不是忧国忧民的文人。
然而,范仲淹和王安石的人气也没这几个高啊。
因为初高中背诵或看过的鲁迅作品最多,所以表情包多
李白杜甫同理
或者换个角度插图多,做表情包容易
你所谓的“鲁迅表情包”和“李杜段子”出现时间貌似没超过五年。所以谈不上什么“现代人”共性,单纯就是义务教育中语文学科规划带来的一个共同语言罢了[s:ac:哭笑]
不得不说的一句,现代公知经常引用鲁迅名句来为自己观点造势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一种娱乐化,将鲁迅打造成无害的神像呢?
那我就再发一遍……鲁迅是现代白话文的奠基人,鲁郭茅巴老曹他是第一位的,绕不开的人物。
所以他在基础语文教育里地位非常高,是现代中国人的共识之一。
这是个文学史问题……
文人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金句,大部分在短篇,而且得现代文,
近代的这样的文人根本没几个
//
而且得是有力量的文字,而不是单纯的骂,
尤其他写的是人性,人性千古不变,中外也不变
可以套很多进去
而不是武侠,情爱,喊口号,这些只能特指,无法通用,常用
只要写的东西里,有人性+时间,这就是个伟大的著作
人性只能照出来,观察,不能主动安排和扭曲,是被动的,越写的刻意,越多余,拯救一只小动物那种,也算人性,但是这种,一般出现在小孩子身上,如果写到成年人身上,太幼稚了.不符合年龄设定
//
李白是仙,天上仙,杜甫是人,地上人,仙潇洒,人苦.
李白的那个意向画面是很直接的,画面感是最顶级的,而且有很多画面是正常状态不可能想的到的,
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想象成天空都是老子孔子的念头思维,人接通天地,念头思维往脑子里灌,意向非常具体
其他作者一般都是一两篇文章,鲁迅的文章有三五篇。单从数量上就多很多。
1.鲁迅作为近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作家,选入教材很多,普通网民接触的特别多
2.鲁迅金句太多
3.鲁迅是现代汉语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语言独有一番风味,很受喜爱
为什么鲁迅被大众所熟知,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因为鲁迅文章写得好,金句多
为啥鲁迅金句多
因为鲁迅思想深刻
那其他白话文作家思想不深刻吗
真没他深刻
关于文学作品这方面,在当时也许还能用文无第一之类的话来掩盖一二,但经过大浪淘沙之后,流传至后世的,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定是那个当世第一
所以李杜之于唐诗,苏轼之于宋词,鲁迅之于白话文,就是那个第一
[quote][tid=27263581]Topic[/tid] Post by [uid=62832908]远古老猫[/uid] (2021-06-18 23:36):
我想问的其实是:
为什么唯独鲁迅是常常被做成恶搞表情包的现代作家,并且提到他都有一种亲切感,其他作家没有?
这应该不完全是鲁迅文字水平高的功劳,应该还有现代社会的其他原因。
另外,古代诗人词人那么多,只有李杜苏常常作为段子的主角,其他人就比较少。
会不会,喜欢忧国忧民的文人是现代国人的一[/quote]你这问题问的...
假设我们现在对所有国民做一个问卷调查,题目为“中国人气最高的作家是谁”,那么优胜的会不会是鲁迅?如果是的话,票数会有怎样的优势?我觉得我完全想象不出来
如果默认“我=世界”、“我的圈子=世界”,那么也就不需要提问了,自问自答就好了,要是你去中学语文课做这个调查,那可能的确鲁迅能优胜;如果你在泥潭/龙空/b站/贴吧做这个调查,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提到他都有一种亲切感”,“李杜苏常常作为段子的主角”,“其他人就比较少”,“忧国忧民”,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问题中指出的“现象”实际上只是你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没有说鲁迅不好的意思,但我确实没明白你到底想问什么
范仲淹人气不高的原因就是只有一个岳阳楼记和一首词,远远没到李杜从小学到高中到处都是的地步,说白了那些鲁迅表情包和段子最开始就是从课本上来的,所以特别能引起人的共鸣,那为什么鲁迅的文章占比比其他民国文人多呢?因为论文学性h和思想深刻度他就是民国文坛最强的,而且他的文字相当质朴,能够下放到初中课本也占据一定比例
因为鲁迅的讽刺很犀利,即使在他去世后几十年,生活中依然有孔乙己,有阿Q,有祥林嫂,有闰土,还有吃人的人,依旧有看枪毙凑热闹的,依旧有摔倒不扶的
文以载道,这些现象一天没有消失,就代表着鲁迅的讽刺对我们的生活依旧有很大意义。
其他人远远没有鲁迅这种,像一根针扎在手指上一样辛辣直接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