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真是不做人啊,对自己人也这么残酷,百夫长坦克里连个暖气都没有

ElitesBTW-avatar

ElitesBTW

2025-04-05T05:53:54+00:00

1982 年马岛战争期间,英军百夫长 MK.5A2 乘员采用化学加热包(类似民用暖宝宝)和羊毛睡袋,配合电热锅的持续加热,在 - 15℃环境下可维持基本体温。但连续作战超过 6 小时后,仍需轮换下车取暖。

虽然车内很冷,但是必须要烧茶水的电炉子:从 1945 年量产的百夫长 MK.1 开始,英军为坦克配备了VBE No.1 电热锅。这个直径约 20 厘米的金属容器通过 24 伏电路供电,可加热 1.5 升水,主要用于乘员煮茶或冲泡速食。

反观德国仔的豹1,豹1的暖气装置采用发动机冷却液循环加热与独立燃油加热器的双模式设计:

主加热源:
动力舱的 MTU MB 838 发动机在运行时,冷却液温度可达 95℃。通过管道将高温冷却液引入乘员舱右侧的热交换器,鼓风机将空气吹过热交换器后形成暖风,出风口温度可达 45-50℃。该系统在发动机启动 10 分钟后即可提供稳定热源,可使 - 20℃环境下的车内温度升至 15℃以上。

应急加热模块:
部分型号(如豹 1A1)加装了独立燃油加热器,类似卡车驾驶室的 Webasto 系统。该装置通过燃烧柴油产生热量,功率约 5kW,可在发动机停机时维持车内温度 8-10℃。但需额外携带 5 升柴油罐,占用车体储物空间。

温度控制逻辑:
乘员舱配备机械式温控阀,可调节冷却液流量,实现 18-28℃的温度区间控制。通风管道分布于炮手座椅下方和车长周视镜基座,形成立体送风。

德国装甲兵学校测试显示,配备暖气的豹 1 乘员持续作战能力比百夫长高 40%,误操作率下降 65%。在 8 小时连续任务中,乘员主观疲劳度评分从 “严重不适” 降至 “轻度疲劳”。

暖气系统使车内湿度维持在 50% 以下,防止光学镜片起雾和电子元件锈蚀。1982 年马岛战争中,英军百夫长因未配备暖气,瞄准镜结露导致命中率下降 30%,而阿根廷豹 1A1 未出现类似问题。
ElitesBTW-avatar

ElitesBTW

测试一下是否过审
ERIKA-avatar

ERIKA

不是,这种设备你说装个冷气可能会有成本和空间限制,他妈通个暖气利用发动机废热又不要钱,纯粹是从设计开始就不做人好吧。
cr2thrill-avatar

cr2thrill

马岛有这么冷吗?能到-15度
KaiMedia-avatar

KaiMedia

大英啥时候对老百姓好过,London city之外都不是人好吧
angi-avatar

angi

第一次听说坦克还需要暖气
锅炉工和炼钢工要不要上暖气
Mr_Zigy-avatar

Mr_Zigy

带嘤的坦克一向跑得慢就是怕车里红茶洒了哭笑
Töaster-avatar

Töaster

你以为泡红茶煮咖啡是什么祖上传下来的优雅传统吗hhhh
4tellA223-avatar

4tellA223

虽然但是,马岛战争英国并没有出动百夫长坦克
TheCatsMeow-avatar

TheCatsMeow

研制时间不一样吧,百夫长研发出来的时间是二战末期,豹一是冷战中期,差了那么多年,人机工效性和设计技术肯定不一样
Natsuko-avatar

Natsuko

你这个贴子根本就存疑
坦克取暖还不简单?打开发动机就行了
如果关闭发动机,那个德国坦克也不能取暖
ballin-avatar

ballin

盎萨啥时候对自己好过?圈地运动羊吃人没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