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traud
2022-01-01T11:31:50+00:00
李宗仁先是高度评价了日军的整体军事素质和单兵战力,然后指出了日本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
日本政治、军事领袖皆是志大才疏之辈,僻居小岛自然缺乏魄力,因而他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
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没勇气承认对华战事为“侵略”,却硬说是“事变”,而且这些“事变”的制造,又是毫无计划的盲目行动。
例如沈阳“事变”是土肥原、板垣等少数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事前竟不知道。
侵华战事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气魄来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最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不免之时,日本又不愿倾全国之师来犯。只是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
中国地广人密,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入中国,正如把酱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日本人便是这样一滴滴地,滴进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但是还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毙。
日本政治、军事领袖皆是志大才疏之辈,僻居小岛自然缺乏魄力,因而他们侵华的方式,是蚕食而不是鲸吞。
既已作了侵略者,又没勇气承认对华战事为“侵略”,却硬说是“事变”,而且这些“事变”的制造,又是毫无计划的盲目行动。
例如沈阳“事变”是土肥原、板垣等少数中下级军官搞起来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事前竟不知道。
侵华战事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气魄来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最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不免之时,日本又不愿倾全国之师来犯。只是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
中国地广人密,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入中国,正如把酱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日本人便是这样一滴滴地,滴进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但是还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