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dFire
2021-10-03T18:48:57+00:00
我是做开发商置业顾问的,最近行业内发生的事情,还有接踵而至的政策大家其实都很清楚了。
所以今年我们这群人发生了点变化,比如朋友圈里备注是“绿地”的同行发着“碧桂园”的项目广告,没过两天突然又变成了另一家开发商的广告,又或者突然某一天你发现某个同行的朋友圈从地产广告变成了金融/汽车/医美/代购广告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其实说来也正常,本身就是个流动性特别大的岗位,再加上行情如此 比如深圳的中介同行大量离职 ,今年这个行业里头弥漫着一股“颠沛流离”的气息。
当然了,其实我个人来说大概可以把这种情况归于整个行业在“还债”吧。怎么说呢,我是属于入行比较晚的那种,说来可笑约等于49年入国军的那个档。19年末机缘巧合入行没多久碰上疫情,20年下半年行情好一点的时候赚到的钱也基本丢进医院了,到了今年碰上各类调控基本又是吃了一年的底薪。
怎么说呢,大家常说的“头几年行情好的时候你们这群人如何如何”,那时候那群水平高一点的置业顾问不说人人赚得盆满钵满,至少大部分也确实都买房买车。也确实羡慕这群入行早的,起码换行的时候有相对殷实的底子支撑过渡,像我们这群后来就呵呵了。[s:ac:愁]
也不是没想过离职,网上看了一圈,发现跳出这行之后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模式基本排除了日常学习或搞副业的时间,思维模式感觉跟着工作内容一起不停地重复重复重复直到僵化,再跳出这个圈子看别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不如老老实实待着吧。已经换行的同事说我这是在硬挺硬熬,熬一个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我不知道那些做了七八年上十年的人此刻是什么想法,或者其他行业的人对于类似的情况有什么想法。单说我个人,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说年轻我也年轻,相比老前辈的话,能靠年龄优势和精力优势再硬抗个三四年没什么问题,但是看着售楼部经不停出现的应届校招生,总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被这群后辈淘汰。
其实作为普通市民也作为从业人员,我倒是希望赶紧把政策执行完,毕竟置业顾问也要买房,也要背大几十万上百万的房贷[s:a2:冷],最终的导向怎么走我一个屁民真不知道,但是往理想主义的方向想,希望整个行业往健康有序的良性方向走吧
所以今年我们这群人发生了点变化,比如朋友圈里备注是“绿地”的同行发着“碧桂园”的项目广告,没过两天突然又变成了另一家开发商的广告,又或者突然某一天你发现某个同行的朋友圈从地产广告变成了金融/汽车/医美/代购广告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其实说来也正常,本身就是个流动性特别大的岗位,再加上行情如此
当然了,其实我个人来说大概可以把这种情况归于整个行业在“还债”吧。怎么说呢,我是属于入行比较晚的那种,说来可笑约等于49年入国军的那个档。19年末机缘巧合入行没多久碰上疫情,20年下半年行情好一点的时候赚到的钱也基本丢进医院了,到了今年碰上各类调控基本又是吃了一年的底薪。
怎么说呢,大家常说的“头几年行情好的时候你们这群人如何如何”,那时候那群水平高一点的置业顾问不说人人赚得盆满钵满,至少大部分也确实都买房买车。也确实羡慕这群入行早的,起码换行的时候有相对殷实的底子支撑过渡,像我们这群后来就呵呵了。[s:ac:愁]
也不是没想过离职,网上看了一圈,发现跳出这行之后自己好像什么都不会,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模式基本排除了日常学习或搞副业的时间,思维模式感觉跟着工作内容一起不停地重复重复重复直到僵化,再跳出这个圈子看别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不如老老实实待着吧。已经换行的同事说我这是在硬挺硬熬,熬一个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我不知道那些做了七八年上十年的人此刻是什么想法,或者其他行业的人对于类似的情况有什么想法。单说我个人,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说年轻我也年轻,相比老前辈的话,能靠年龄优势和精力优势再硬抗个三四年没什么问题,但是看着售楼部经不停出现的应届校招生,总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被这群后辈淘汰。
其实作为普通市民也作为从业人员,我倒是希望赶紧把政策执行完,毕竟置业顾问也要买房,也要背大几十万上百万的房贷[s:a2:冷],最终的导向怎么走我一个屁民真不知道,但是往理想主义的方向想,希望整个行业往健康有序的良性方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