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ykini
2020-12-25T12:04:31+00:00
[url]https://xueqiu.com/1876614331/61845273[/url]
[顶级基金经理王鹏辉 任泽松 成胜 徐健:2016年如何投资]四位境内外顶级的基金经理人:资产荒下的2016如何投资?
程杨: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四位境内外顶级的基金经理人,现在我们隆重的请出四位基金经理人,第一位是徐健先生,第二位是任泽松先生,第三位是王鹏辉先生,第四位是成胜先生。
先介绍一下徐健先生,目前是BosValen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经在SAC以及澳盛资本任高管,之前我也请教了一下他的背景,徐健应该是在境外华人里为公司创收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第二位是任泽松先生,目前任中邮基金任泽松工作室的负责人,曾经也是我们赫赫有名的公募一哥。然后就是王鹏辉先生,现在担任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9年到2014年9月底,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王鹏辉先生是在近6年内管理了股票型基金获得了超额的收益,高达200%以上,在全市场的公募基金排名也是第一第二。第四位成胜先生,现在是任浙江涌悦资产执行董事、投资总监。是2010年到2015年,5年五获金牛基金奖。除了徐健先生以外,我观察了一下,另外的三位有一个特点,就是擅长TMP,业绩出众。加上徐健先生以后,四位加起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广大证券行业从业女性,以及女性基金心中最大的男神。
我们的主题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会问四个阶段问在座的四位,在座四位用3分钟回答对2016年市场判断,然后再用9分钟回答我问他们的个性化问题。
我先问第一个问题,问王鹏辉总。曾经在创业板,把创业板比作刚出生的小孩,比作是多才多艺的,有传媒有环保,有互联网医疗,有互联网金融。从以往投资来看,您非常看好创业板的新兴产业,您是如何看待对未来创业板,以及主板和中小板发展的前景呢?
望正资产王鹏辉:有时候做投资是个比较主观的事情,需要下一些比较武断的结论来做决策,武断的结论就是主板意思不大,我基本上不看主板指数,拆指数的时候,好像系统比较喜欢看。创业板是未来的焦点,应该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无论从博弈角度来看,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吻合度角度来看,还是从治理结构,企业家精神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来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这一批企业,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中小板和创业板是混在一起的,我是觉得这两个差异不太大,但是我是以创业板为代表,和主板有显著的差异的。我觉得未来,如果武断的结论的话,盯着创业板来做股票,做投资,对我们的资金量而言足够了。包括对很多人说很大的资金量不够,其实也够了,只要他想通的话也够了,500亿、1000亿也够,没想通的话,1000万、2000万也不敢买。如果说非要下一个结论的话,有时候需要下一个结论,创业板是核心,主板就是一个外公外婆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程杨:谢谢,还是坚定看好创业板,以及没有过去被管制过多的行业,希望大家从王鹏辉的发言有所收获。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任泽松,曾经在访谈中听到,看空泡沫的人越来越聪明,在泡沫中游泳的人越来越有钱,当聪明的人越来越有钱时,泡沫也就破了。您对于高估值的新兴行业,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少?未来这些公司是否还能维持盈利继续的高成长,去消化掉这些估值呢?
中邮基金任泽松:可以从过去的三年投资中明显感觉到,买5倍的股票,明显没有买50倍以上股票挣钱多挣钱快。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对这些股票高估值的看法,首先明确一点,第一点,很多投资者对于估值看法基本上是停留在一个静态的层面,根据以往的业绩,或者说今年业绩去看一些公司,觉得是100倍、5倍、10倍,实际上我们投资的话投的是未来,是未来现金流轴线。估值更多是要考虑这种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之后的估值。大家现在为什么愿意给创业板很多高成长公司100倍以上的估值,因为大家预期通过三五年的成长能把这个估值降到一个合理20倍、30倍的水平,为什么市场包括地产银行就几倍的估值,大家预期他们未来随着他们盈利的恶化,他们的估值会一步一步往上走,这个高和低的话,只是现在一个静态的观点,而并不代表对未来的看法,关键在于未来的判断是否体现,高估值能不能下来,低估值的能不能上去。
第二点,对成长股投资来说,永远是必须在高估值时候去买,低估值的时候去卖。因为很多公司比如说苹果刚开始涨的时候是100多倍,涨到现在变成十几倍了,你觉得现在还有很大的空间吗?很多公司在成长期的时候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大量布局的,表面上盈利看起来不一定好,美股很典型的亚马逊,他把过去挣的钱都布局在最先进的方向,才能确定未来的成长期,成长股永远都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所以你看到这些公司的盈利已经出来的时候,已经开花结果的时候,你再去支持它,你的投资肯定是没有意义了,你必须在公司需要资金支持,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在估值还很高的时候你再去投,这个时候的话,未来获得的回报才能够是真正的5倍、10倍甚至更高的回报,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估值方法也是巨大的差异,大家说这些成长股的估值高无非就是传统的PE、PB,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对很多高成长的公司,你如果是一个简单的投资的数学游戏的话,就没有现场这么大头仔者的必要了,你拿电脑一刷,低估值买高估值卖就好了。所以这个来看的话,这样的情况之下,PE、PE方式是不是永远适合所有的公司也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对成长股来讲,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或者是科技股,更重要是看他所处行业的成长空间和这个公司本身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个行业的空间足够大,公司本身在行业里面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暂时估值高一点你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第四点,近三年,大家可以看到,创业板很多公司得高估值,除了通过内生增长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通过外延式扩张,迅速把估值降下来,这一点我特别赞同一开始晓丹总讲的,这个行业特别好,具有王者公司,具有横向纵向整合能力的公司,你自己再做外延扩张的时候,你是有两条腿走路,你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这两条腿走路的话,会使得高估值走的特别快。
能不能通过高业绩增长把估值降下来,这个是分公司去看的,虽然说创业板里面很多公司,但是真正具备这种能力,能够通过未来几年,把估值降下来公司肯定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大量的公司还是高估的。
2016年的观点,总体而言,我自身过去三年只投成长股,从来不碰蓝筹,要说我看好什么,我肯定是坚定看好成长股,看好新兴行业,我觉得涨5倍、10倍的公司只有这种方向可以找出来,传统的蓝筹肯定是找不到5倍、10倍公司出来的,这是非常确定的一点。
第二个看法跟刚才讲的一样,2016年预期收益率一定要降下来,过去三年,每年这么高的符合收益率,三年前复合收益率已经有80%几,这是绝对不可持续,我自己对2016年预期收益率的话,能有个20到30%收益,应该是能够很好了,无论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而言。第三点,看好的方向,我觉得主要还是,其实大家现在都看的很清楚,主要是在标的选择上,方向上基本上大家都没有什么差异。首先第一个就是科技板块里面,TMP里面偏软的部分,硬件高峰期已经过了,偏软的部分,包括计算机、传媒,现在最近比较火的IPAR之类的,这里面还是有层出不穷创新的机会。第二点就是生物医药这一块。美国硅谷紧盯着这两个主要的方向,科技里面的领域和生物医药的领域。
第三点,跟我国国情比较适应的,因为经济发展还是需要强大的国防做保障。
对军工,尤其是民营的军工机会还是非常多。
程杨:我只记住了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高估值的时候买入,低估值的时候卖出。
[顶级基金经理王鹏辉 任泽松 成胜 徐健:2016年如何投资]四位境内外顶级的基金经理人:资产荒下的2016如何投资?
程杨: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四位境内外顶级的基金经理人,现在我们隆重的请出四位基金经理人,第一位是徐健先生,第二位是任泽松先生,第三位是王鹏辉先生,第四位是成胜先生。
先介绍一下徐健先生,目前是BosValen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经在SAC以及澳盛资本任高管,之前我也请教了一下他的背景,徐健应该是在境外华人里为公司创收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第二位是任泽松先生,目前任中邮基金任泽松工作室的负责人,曾经也是我们赫赫有名的公募一哥。然后就是王鹏辉先生,现在担任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9年到2014年9月底,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王鹏辉先生是在近6年内管理了股票型基金获得了超额的收益,高达200%以上,在全市场的公募基金排名也是第一第二。第四位成胜先生,现在是任浙江涌悦资产执行董事、投资总监。是2010年到2015年,5年五获金牛基金奖。除了徐健先生以外,我观察了一下,另外的三位有一个特点,就是擅长TMP,业绩出众。加上徐健先生以后,四位加起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广大证券行业从业女性,以及女性基金心中最大的男神。
我们的主题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会问四个阶段问在座的四位,在座四位用3分钟回答对2016年市场判断,然后再用9分钟回答我问他们的个性化问题。
我先问第一个问题,问王鹏辉总。曾经在创业板,把创业板比作刚出生的小孩,比作是多才多艺的,有传媒有环保,有互联网医疗,有互联网金融。从以往投资来看,您非常看好创业板的新兴产业,您是如何看待对未来创业板,以及主板和中小板发展的前景呢?
望正资产王鹏辉:有时候做投资是个比较主观的事情,需要下一些比较武断的结论来做决策,武断的结论就是主板意思不大,我基本上不看主板指数,拆指数的时候,好像系统比较喜欢看。创业板是未来的焦点,应该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无论从博弈角度来看,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吻合度角度来看,还是从治理结构,企业家精神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来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这一批企业,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中小板和创业板是混在一起的,我是觉得这两个差异不太大,但是我是以创业板为代表,和主板有显著的差异的。我觉得未来,如果武断的结论的话,盯着创业板来做股票,做投资,对我们的资金量而言足够了。包括对很多人说很大的资金量不够,其实也够了,只要他想通的话也够了,500亿、1000亿也够,没想通的话,1000万、2000万也不敢买。如果说非要下一个结论的话,有时候需要下一个结论,创业板是核心,主板就是一个外公外婆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程杨:谢谢,还是坚定看好创业板,以及没有过去被管制过多的行业,希望大家从王鹏辉的发言有所收获。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任泽松,曾经在访谈中听到,看空泡沫的人越来越聪明,在泡沫中游泳的人越来越有钱,当聪明的人越来越有钱时,泡沫也就破了。您对于高估值的新兴行业,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少?未来这些公司是否还能维持盈利继续的高成长,去消化掉这些估值呢?
中邮基金任泽松:可以从过去的三年投资中明显感觉到,买5倍的股票,明显没有买50倍以上股票挣钱多挣钱快。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对这些股票高估值的看法,首先明确一点,第一点,很多投资者对于估值看法基本上是停留在一个静态的层面,根据以往的业绩,或者说今年业绩去看一些公司,觉得是100倍、5倍、10倍,实际上我们投资的话投的是未来,是未来现金流轴线。估值更多是要考虑这种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之后的估值。大家现在为什么愿意给创业板很多高成长公司100倍以上的估值,因为大家预期通过三五年的成长能把这个估值降到一个合理20倍、30倍的水平,为什么市场包括地产银行就几倍的估值,大家预期他们未来随着他们盈利的恶化,他们的估值会一步一步往上走,这个高和低的话,只是现在一个静态的观点,而并不代表对未来的看法,关键在于未来的判断是否体现,高估值能不能下来,低估值的能不能上去。
第二点,对成长股投资来说,永远是必须在高估值时候去买,低估值的时候去卖。因为很多公司比如说苹果刚开始涨的时候是100多倍,涨到现在变成十几倍了,你觉得现在还有很大的空间吗?很多公司在成长期的时候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大量布局的,表面上盈利看起来不一定好,美股很典型的亚马逊,他把过去挣的钱都布局在最先进的方向,才能确定未来的成长期,成长股永远都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所以你看到这些公司的盈利已经出来的时候,已经开花结果的时候,你再去支持它,你的投资肯定是没有意义了,你必须在公司需要资金支持,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在估值还很高的时候你再去投,这个时候的话,未来获得的回报才能够是真正的5倍、10倍甚至更高的回报,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估值方法也是巨大的差异,大家说这些成长股的估值高无非就是传统的PE、PB,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对很多高成长的公司,你如果是一个简单的投资的数学游戏的话,就没有现场这么大头仔者的必要了,你拿电脑一刷,低估值买高估值卖就好了。所以这个来看的话,这样的情况之下,PE、PE方式是不是永远适合所有的公司也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对成长股来讲,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或者是科技股,更重要是看他所处行业的成长空间和这个公司本身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个行业的空间足够大,公司本身在行业里面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暂时估值高一点你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第四点,近三年,大家可以看到,创业板很多公司得高估值,除了通过内生增长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通过外延式扩张,迅速把估值降下来,这一点我特别赞同一开始晓丹总讲的,这个行业特别好,具有王者公司,具有横向纵向整合能力的公司,你自己再做外延扩张的时候,你是有两条腿走路,你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这两条腿走路的话,会使得高估值走的特别快。
能不能通过高业绩增长把估值降下来,这个是分公司去看的,虽然说创业板里面很多公司,但是真正具备这种能力,能够通过未来几年,把估值降下来公司肯定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大量的公司还是高估的。
2016年的观点,总体而言,我自身过去三年只投成长股,从来不碰蓝筹,要说我看好什么,我肯定是坚定看好成长股,看好新兴行业,我觉得涨5倍、10倍的公司只有这种方向可以找出来,传统的蓝筹肯定是找不到5倍、10倍公司出来的,这是非常确定的一点。
第二个看法跟刚才讲的一样,2016年预期收益率一定要降下来,过去三年,每年这么高的符合收益率,三年前复合收益率已经有80%几,这是绝对不可持续,我自己对2016年预期收益率的话,能有个20到30%收益,应该是能够很好了,无论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而言。第三点,看好的方向,我觉得主要还是,其实大家现在都看的很清楚,主要是在标的选择上,方向上基本上大家都没有什么差异。首先第一个就是科技板块里面,TMP里面偏软的部分,硬件高峰期已经过了,偏软的部分,包括计算机、传媒,现在最近比较火的IPAR之类的,这里面还是有层出不穷创新的机会。第二点就是生物医药这一块。美国硅谷紧盯着这两个主要的方向,科技里面的领域和生物医药的领域。
第三点,跟我国国情比较适应的,因为经济发展还是需要强大的国防做保障。
对军工,尤其是民营的军工机会还是非常多。
程杨:我只记住了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高估值的时候买入,低估值的时候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