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文赏析《六国论》

Da Bin-avatar

Da Bin

2021-04-10T03:28:38+00:00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foxgirl-avatar

foxgirl

历史总是惊人的看不到。[img]http://img4.nga.cn/ngabbs/post/smile/a2_27.png[/img]
吉喆吉-avatar

吉喆吉

然而就文采而论,跟过秦论差远了。
Witah-avatar

Witah

背诵全文,又有何用
nahtwo-avatar

nahtwo

这文章其实说的也不对,秦国统一是个偶然现象,因为之前和之后,围殴强者才是常态。

早期魏国可是一直在打秦国,换来的是齐国的背刺。

齐国匡章一波插旗函谷关,换来的是五国伐齐。

楚国蓝田都骑脸了,换来的也还是魏国韩国背刺。


现在看起来,历史就是个比烂的过程,谁烂的不狠,就能笑到最后。
NatWaffle-avatar

NatWaffle

[quote][pid=508862406,26380640,1]Reply[/pid] Post by [uid=540756]yuyun[/uid] (2021-04-18 11:38):

然而就文采而论,跟过秦论差远了。[/quote]表达意义不同,没有比较的必要
colebear-avatar

colebear

不用咱自己看,得给欧洲人看
gloriousshipwreck-avatar

gloriousshipwreck

回头想想,真不敢相信这文章在国内是中学生语文课文……[s:a2:有何贵干]
HennySlawg-avatar

HennySlawg

这文章写的显然意有所指

其实这不是一个严谨的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的文章

而是以此说今


不用和别的文章做比较


毕竟退一步来说 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也不是贿赂秦国。
鈴木ねか-avatar

鈴木ねか

典型的挖坑不填坑的键盘侠文章
🅺🅸🅽🅶 🅼🅾🆇🆇🅸🅴-avatar

🅺🅸🅽🅶 🅼🅾🆇🆇🅸🅴

所谓的“赂秦”,本质上是政治交换。
经常“赂秦”的魏国在魏安釐王末年还能“威行于冠带之国”,把秦国打自闭。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赂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