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Wolf
2022-03-26T15:41:33+00:00
去年入了5900X,一直默认使用,最近热起来了才开始研究CPU温度,折腾了1周时间,收官了,给新手提供一些参考,节约一些时间。
硬件:5900X + B550 unify + 金士顿骇客3600*16*2
散热:猫头鹰D15S
1:定频定压
仅仅是想控制CPU的温度,并且不想折腾,定频定压就行。为了稳定定4.5G或者4.6G都行,可以根据自己的CPU体质来确定。
1.15v到1.20v定4.5G,
1.20v到1.25v定4.6G,我的这颗5900x,要想4.6G乱C不重启,给的电压是1.28。
4.7G往上我反正是不会考虑了,如果不给够电压,高负载的用机情况下,很容易黑屏重启。但是高电压伴随着的就是高温度,如果你的散热非常好,可以考虑定4.7或者4.8,能在合理温度和电压下能定住4.7或者4.8的才能说是雕,个人认为4.6是个分水岭。其次5900x有ccd0和ccd1,两个ccd一个高频一个低频,定的都是下限,分频定可以把另外一个频增加0.05到0.1。
定压定频是最省事的办法,什么都是最优,唯独一点,你的CPU摸不到高频,5900x最高频率官方说的是4.8G,实际是4.95G,如果锁4.6G,个人觉得还是有点浪费。
如果只打游戏不负责任的建议可以1.3v或者以下锁4.7,日常使用大概率不会崩,别去测试稳定性(FP64,FPU,R23什么的都别测),只要你使用没有异常,系统就是稳定的。
2:PBO2
谈到PBO2就先谈谈CPU体质问题。个人认为体质有几种分类,
1:低电压可以运行,
2:CPU可以经常冲击高频率。
3:两个ccd的差异,90%的人ccd0比ccd1好,但是实际上也有ccd1比ccd0好的。
以我的CPU为例,经过1周的反复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我的CPU,低频可以很低压,并且各个核心差距不大,但是高频的压力很大。
下面开始说PBO2的设置问题。一些具体设置网上搜,有很多,我只说重点。
1:不要无脑max+200,测试第一步max设为0,全核cuvre negative 30(下面简写C-N)。为什么这样测?就是先测你的电压稳定性,如果全核C-N-30稳定,这时候你的CPU频率已经是单核4.95,多核4.925以上了,如果不稳定你就C-N-25依次试着走。
2:当你第一步稳了过后在增加max的值,一点一点加,看每个核心的频率,增长是否稳定。在C-N值稳定的前提下,金银核心都可以轻松冲击最大值即是4.95+max,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第一:因为C-N-30注定max不能+200,因为电压不够自然会高负载黑屏,
第二:金银核心达到max值了,但是其他核心又远远达不到max值,又会黑屏。
第三:金银核心即使达到了max值,如果这个值定得太高,比如175或者150,那么他们不可能长期维持在175或者150这个水平,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值定在一个相对高且稳定的数值呢?
综上三点,我们设置的这个max值的范围应该是,金银核心轻松摸到频率,并且不要和其他核心拉开太大的差距。比如金银核心5.1G其他核心只有4.9G。
3:要达到上面那个水平情况,这里面又有一个参数很重要PBO limit中的EDC值
Edc的大小决定了功耗,FPU烤鸡频率和温度是根据EDC的大小来决定的,这个值低烤鸡的功率就低温度也低,当EDC值很大的时候,FPU温度很高,FP64也会秒黑,当EDC值很小的时候,FPU和FP64轻松过。所以这时候EDC应当有个限值,这个限值应该根据你自己散热系统来定,就拿我的来说,160A对应FPU烤鸡大概70多不到80度。但是这里面有另外一个问题,高的CPU-Z分数和实际频率有出入。我120A的CPUZ分数不如160A,但是120A的实际使用频率比160A的好。所以为了跑分EDC值设大点,实际使用EDC值就小一点。具体的EDC极限值根据自己的散热系统和天气来定。玩游戏就开低一点,虽然跑分差那么一点点,但是实际使用频率高。
3:最后总结
最无脑最简单的PBO2设置,都能轻松达到4.95的主频,4.925以上的全频,我们为什么还要定频4.6甚至更低呢?
我的CPU冲击高频可能有点差,但是稳定,需求电压低。直接C-N-30,MAX+75,5.025G主频轻松摸极限,其他核心和主频差距不大,差距不大就不会需要更多的电压来保持max值,系统自然稳定。
跑测试的时候温度高,黑屏什么的看看自己的EDC值,太高了就减小点。
最后为了系统的稳定和实际使用收益,我直接C-N-28,max+75,EDC120A。主频5.025,全核4.975,如果你的CPU比我好那么主频5.1,全核5.05应该很轻松。不要花精力去用软件测C-N值,费时收益小,还不一定准确。起步C-N-30 max+0开始测。
硬件:5900X + B550 unify + 金士顿骇客3600*16*2
散热:猫头鹰D15S
1:定频定压
仅仅是想控制CPU的温度,并且不想折腾,定频定压就行。为了稳定定4.5G或者4.6G都行,可以根据自己的CPU体质来确定。
1.15v到1.20v定4.5G,
1.20v到1.25v定4.6G,我的这颗5900x,要想4.6G乱C不重启,给的电压是1.28。
4.7G往上我反正是不会考虑了,如果不给够电压,高负载的用机情况下,很容易黑屏重启。但是高电压伴随着的就是高温度,如果你的散热非常好,可以考虑定4.7或者4.8,能在合理温度和电压下能定住4.7或者4.8的才能说是雕,个人认为4.6是个分水岭。其次5900x有ccd0和ccd1,两个ccd一个高频一个低频,定的都是下限,分频定可以把另外一个频增加0.05到0.1。
定压定频是最省事的办法,什么都是最优,唯独一点,你的CPU摸不到高频,5900x最高频率官方说的是4.8G,实际是4.95G,如果锁4.6G,个人觉得还是有点浪费。
如果只打游戏不负责任的建议可以1.3v或者以下锁4.7,日常使用大概率不会崩,别去测试稳定性(FP64,FPU,R23什么的都别测),只要你使用没有异常,系统就是稳定的。
2:PBO2
谈到PBO2就先谈谈CPU体质问题。个人认为体质有几种分类,
1:低电压可以运行,
2:CPU可以经常冲击高频率。
3:两个ccd的差异,90%的人ccd0比ccd1好,但是实际上也有ccd1比ccd0好的。
以我的CPU为例,经过1周的反复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我的CPU,低频可以很低压,并且各个核心差距不大,但是高频的压力很大。
下面开始说PBO2的设置问题。一些具体设置网上搜,有很多,我只说重点。
1:不要无脑max+200,测试第一步max设为0,全核cuvre negative 30(下面简写C-N)。为什么这样测?就是先测你的电压稳定性,如果全核C-N-30稳定,这时候你的CPU频率已经是单核4.95,多核4.925以上了,如果不稳定你就C-N-25依次试着走。
2:当你第一步稳了过后在增加max的值,一点一点加,看每个核心的频率,增长是否稳定。在C-N值稳定的前提下,金银核心都可以轻松冲击最大值即是4.95+max,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第一:因为C-N-30注定max不能+200,因为电压不够自然会高负载黑屏,
第二:金银核心达到max值了,但是其他核心又远远达不到max值,又会黑屏。
第三:金银核心即使达到了max值,如果这个值定得太高,比如175或者150,那么他们不可能长期维持在175或者150这个水平,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值定在一个相对高且稳定的数值呢?
综上三点,我们设置的这个max值的范围应该是,金银核心轻松摸到频率,并且不要和其他核心拉开太大的差距。比如金银核心5.1G其他核心只有4.9G。
3:要达到上面那个水平情况,这里面又有一个参数很重要PBO limit中的EDC值
Edc的大小决定了功耗,FPU烤鸡频率和温度是根据EDC的大小来决定的,这个值低烤鸡的功率就低温度也低,当EDC值很大的时候,FPU温度很高,FP64也会秒黑,当EDC值很小的时候,FPU和FP64轻松过。所以这时候EDC应当有个限值,这个限值应该根据你自己散热系统来定,就拿我的来说,160A对应FPU烤鸡大概70多不到80度。但是这里面有另外一个问题,高的CPU-Z分数和实际频率有出入。我120A的CPUZ分数不如160A,但是120A的实际使用频率比160A的好。所以为了跑分EDC值设大点,实际使用EDC值就小一点。具体的EDC极限值根据自己的散热系统和天气来定。玩游戏就开低一点,虽然跑分差那么一点点,但是实际使用频率高。
3:最后总结
最无脑最简单的PBO2设置,都能轻松达到4.95的主频,4.925以上的全频,我们为什么还要定频4.6甚至更低呢?
我的CPU冲击高频可能有点差,但是稳定,需求电压低。直接C-N-30,MAX+75,5.025G主频轻松摸极限,其他核心和主频差距不大,差距不大就不会需要更多的电压来保持max值,系统自然稳定。
跑测试的时候温度高,黑屏什么的看看自己的EDC值,太高了就减小点。
最后为了系统的稳定和实际使用收益,我直接C-N-28,max+75,EDC120A。主频5.025,全核4.975,如果你的CPU比我好那么主频5.1,全核5.05应该很轻松。不要花精力去用软件测C-N值,费时收益小,还不一定准确。起步C-N-30 max+0开始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