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2
2020-03-15T22:34:42+00:00
[url]https://mp.weixin.qq.com/s/eXhliu30mxAOK_OjpXSGIw[/url]
原创 i对长 对对对你们都是业内 今天
昨天,我在B站上看到一个视频,弹幕里飘过了一些兴高采烈的话语,大意是“现在带着脑子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越来越不容易被忽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整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绝望的欢快。
我一点也不觉得带着脑子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两年上网,我越来越反感一些热词。
这些词很常见,比如“三观正”、“屁股歪”,“恰烂钱”,再比如“资本”、“洗地”……
就我所见,大部分喜欢用这些词的人,都爱用这些词,把复杂事情简化到小学生都能理解的程度。
比如说,有些人看到了和自己三观一致的东西,他们就热情地称赞“三观正”,看到和自己三观相悖的东西,就痛斥为“三观不正”。
再比如,他们看到了某些机构或者人,在用他们无法接受的方式挣钱,就会说,“恰烂钱”。看到一些解释和辩解,就说是“洗地”。
对于现象的归因,也呈现出极度简化的趋势。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会轻描淡写地将一些事件的原因归结到“资本“上,仿佛知道了资本这两个词,就洞悉了一切邪恶的社会逻辑。
空口无凭,我造几个常见句子。
1、好久没看到三观这么正的博主了,赞一个。
2、关注博主这么久,第一次看到这么毁三观的观点,取关了。
3、博主屁股这么歪,不举报留着过年?
4、这人虽然有时候写的有点干货,但也不是啥好东西,上次我还看到他恰烂钱呢。
5、博主分析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说到最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XX背后的资本在发力,来实现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6、这个博主三观不正,屁股又歪,还恰烂钱,你居然给他洗地?
我觉得,一个有判断力和逻辑能力的人,就需要尽量克制使用这些词的冲动。这些词就像某种致幻剂,一直在某处向你招手,吃下它,就能陶醉在一种“知晓真相”的幻觉里。人的大脑是有惰性的,会天然往舒适区走。都能用1+1来高度概括数学了,为什么要费力去解微积分呢。一旦开始用这些词,就会越来越依赖这种思维模式,个人单薄的声音也会更容易加入到某种合唱中,从而觉得自己仿佛更有力量了。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扣帽子嘛。
其实和扣帽子还真不一样。因为“扣帽子”是一个相对容易引发恶感的行为,会被很多稍有判断力的人拒绝。比如在网上的辩论场合中,如果粗暴地将对方定义成五毛或者水军,别人就会反感,说你怎么只会扣帽子。这时候喜欢扣帽子思维的人,就容易被当成思维简单粗暴的低级网民。因为行为模式太低级了,它很难侵蚀到互联网上那些自诩“有判断力和思考”的网民,影响始终有限。
但经过这些年,扣帽子进化了,它变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形态,感染力极强,整个互联网舆论场已经被这种意识形态所浸透。
过去有句话叫“不论立场,只看对错”,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你可能立场不同,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曾经有很多人都认同这句话。
但现在很少用“立场”这种说法了,这个抽象的辩论概念,被具象到了某些更加明确的、大是大非的概念上,变成了“三观”、“屁股”一类的词,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
如果有人跟你说,对错不重要,我只在乎立场。
你多半会觉得,这人是傻逼吧?
但如果有人跟你说,“屁股都歪了,说的话能信吗?”或者“三观都不正,观点怎么可能对?”。
当今绝大部分网民都会觉得,的确实是这样。
因为立场可以不同,但屁股必须正,三观必须正,用三观和屁股代替了立场,就剥离掉了复杂的逻辑空间,只留下一种正确答案。但“屁股”和“三观”这种概念本身是似是而非的,谁来定义“正”,谁来定义“歪”呢,无人可定义,所以它们注定会挂靠到某些大是大非的原则上。这些大是大非的原则,反过来会强化屁股和三观的神圣性,从而让那些三观和屁股不正的人,更加天经地义地应该受到批判。
相比过去简单朴素的扣帽子,这种既神圣又极简的思维模式,简直相当于新冠之于非典一样,点满了传染性,症状却没那么明显,感染了还浑然不知。很少有网民能抵抗这种思维惯性,因为大家都有个大前提是三观和屁股必须正,但三观和屁股具体指向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同,这时只要有个人跳出来说XXX三观不正屁股又歪——哪怕具体啥都没说,大家想到的基本都会是心里最坏的那个理解——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指控了。
在这个环境下呆久了,你很难不被同化,并更别说网上的舆论环境其实已经是这种形状了。人们对屁股空前关心,对歪屁股的批判也空前高涨,对于部分屁股问题,大家恨不得当事人死全家。但奇怪的是,法律却对这种“极恶之人”没有多大反应,按理说牵扯到严重的大是大非原则问题,法律应该发挥惩恶扬善的作用才对。这大概说明,法律和群众之间有一个出了问题吧。
原创 i对长 对对对你们都是业内 今天
昨天,我在B站上看到一个视频,弹幕里飘过了一些兴高采烈的话语,大意是“现在带着脑子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越来越不容易被忽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整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绝望的欢快。
我一点也不觉得带着脑子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两年上网,我越来越反感一些热词。
这些词很常见,比如“三观正”、“屁股歪”,“恰烂钱”,再比如“资本”、“洗地”……
就我所见,大部分喜欢用这些词的人,都爱用这些词,把复杂事情简化到小学生都能理解的程度。
比如说,有些人看到了和自己三观一致的东西,他们就热情地称赞“三观正”,看到和自己三观相悖的东西,就痛斥为“三观不正”。
再比如,他们看到了某些机构或者人,在用他们无法接受的方式挣钱,就会说,“恰烂钱”。看到一些解释和辩解,就说是“洗地”。
对于现象的归因,也呈现出极度简化的趋势。比如越来越多的人,会轻描淡写地将一些事件的原因归结到“资本“上,仿佛知道了资本这两个词,就洞悉了一切邪恶的社会逻辑。
空口无凭,我造几个常见句子。
1、好久没看到三观这么正的博主了,赞一个。
2、关注博主这么久,第一次看到这么毁三观的观点,取关了。
3、博主屁股这么歪,不举报留着过年?
4、这人虽然有时候写的有点干货,但也不是啥好东西,上次我还看到他恰烂钱呢。
5、博主分析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说到最本质的原因,其实就是XX背后的资本在发力,来实现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6、这个博主三观不正,屁股又歪,还恰烂钱,你居然给他洗地?
我觉得,一个有判断力和逻辑能力的人,就需要尽量克制使用这些词的冲动。这些词就像某种致幻剂,一直在某处向你招手,吃下它,就能陶醉在一种“知晓真相”的幻觉里。人的大脑是有惰性的,会天然往舒适区走。都能用1+1来高度概括数学了,为什么要费力去解微积分呢。一旦开始用这些词,就会越来越依赖这种思维模式,个人单薄的声音也会更容易加入到某种合唱中,从而觉得自己仿佛更有力量了。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扣帽子嘛。
其实和扣帽子还真不一样。因为“扣帽子”是一个相对容易引发恶感的行为,会被很多稍有判断力的人拒绝。比如在网上的辩论场合中,如果粗暴地将对方定义成五毛或者水军,别人就会反感,说你怎么只会扣帽子。这时候喜欢扣帽子思维的人,就容易被当成思维简单粗暴的低级网民。因为行为模式太低级了,它很难侵蚀到互联网上那些自诩“有判断力和思考”的网民,影响始终有限。
但经过这些年,扣帽子进化了,它变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形态,感染力极强,整个互联网舆论场已经被这种意识形态所浸透。
过去有句话叫“不论立场,只看对错”,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你可能立场不同,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曾经有很多人都认同这句话。
但现在很少用“立场”这种说法了,这个抽象的辩论概念,被具象到了某些更加明确的、大是大非的概念上,变成了“三观”、“屁股”一类的词,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
如果有人跟你说,对错不重要,我只在乎立场。
你多半会觉得,这人是傻逼吧?
但如果有人跟你说,“屁股都歪了,说的话能信吗?”或者“三观都不正,观点怎么可能对?”。
当今绝大部分网民都会觉得,的确实是这样。
因为立场可以不同,但屁股必须正,三观必须正,用三观和屁股代替了立场,就剥离掉了复杂的逻辑空间,只留下一种正确答案。但“屁股”和“三观”这种概念本身是似是而非的,谁来定义“正”,谁来定义“歪”呢,无人可定义,所以它们注定会挂靠到某些大是大非的原则上。这些大是大非的原则,反过来会强化屁股和三观的神圣性,从而让那些三观和屁股不正的人,更加天经地义地应该受到批判。
相比过去简单朴素的扣帽子,这种既神圣又极简的思维模式,简直相当于新冠之于非典一样,点满了传染性,症状却没那么明显,感染了还浑然不知。很少有网民能抵抗这种思维惯性,因为大家都有个大前提是三观和屁股必须正,但三观和屁股具体指向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同,这时只要有个人跳出来说XXX三观不正屁股又歪——哪怕具体啥都没说,大家想到的基本都会是心里最坏的那个理解——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指控了。
在这个环境下呆久了,你很难不被同化,并更别说网上的舆论环境其实已经是这种形状了。人们对屁股空前关心,对歪屁股的批判也空前高涨,对于部分屁股问题,大家恨不得当事人死全家。但奇怪的是,法律却对这种“极恶之人”没有多大反应,按理说牵扯到严重的大是大非原则问题,法律应该发挥惩恶扬善的作用才对。这大概说明,法律和群众之间有一个出了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