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hful
2020-09-19T23:55:24+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9/21/-7Q5-l49lKz.jpg.medium.jpg[/img]
1998年12月28日,包商银行成立,它的前身是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同年,海南发展银行破产了。
1995年,国务院决定撤并城市信用社,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参股,组建城商行。于是明天控股的肖建华,趁着这股热潮,入股包商银行。
而后的时间里,肖建华通过成立不同的公司来参股包头商业银行,到最后明天系的控股高达89%,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绝对控股股东。
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资格审核的通知》中规定,主要股东包括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
包商银行公司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健全,分工明确,规章制度一应俱全,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管理,表面文章,而这表面的背后是“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明天系在包商银行扶持代理人李镇西,在从02年到19年这17年期间,李镇西一直把持着整个包商银行的运作,他是事实上的内部控制人和大股东代理人,董事会、党委、经营决策层皆直接听命于他,于是风险管理部门失去决策权和一票否决权,股东监督机制和风险控制决策权都已经名存实亡,包商银行所有的运作全都要听从明天系的指令。
明天系在完全掌控包商银行之后,从2005年到2019年,这长达14年的时间里,成立209家空壳公司,利用空壳公司从包商银行贷款347笔,从中套取1560亿,之后旗下这些空壳公司不断与上市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互相交易,塑造高科技概念,伪造业绩,套取、转移上公司资金,炒作股票价格,收割韭菜,并不断收购上市公司,最终成为一个持有金融全牌照的中国最大的民营金融控股公司,涵盖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PE、基金等机构的完整金融产业链,市值高达30000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9/21/-7Q5-g3t3K16T3cSjg-jr.jpg.medium.jpg[/img]
明天系的金融帝国
我们从上面的架构中,可以看到明天系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庞大规模,也就不奇怪他能从包商银行套走1560亿元了,而这1560亿,每年的利息就高达百亿,而这些公司本就不打算还钱,于是这笔千亿贷款全部变成不良资产。
在这些控股或者参股公司中,没有明天系直接控股,都是由分散的中间持股公司持有,而这些中间的持股公司分成多层,而且肖建华并不会直接去控股这些公司,导致明天系的控股公司非常隐秘。
我能找到的包商银行的数据只有包商银行发布的《2019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止到2018年9月,包商银行资产总额5358亿,负债总额5034亿,吸收存款2293亿,同业负债2211亿,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包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在他们的披露中是大体相当,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真正的数据,只能吃瓜了。
2020年8月6号,央行宣布包商银行资不抵债,正式申请破产。从调查中发现,包商银行存在巨额的资不抵债缺口,接管时已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若没有公共资金的介入,理论上一般债权人的受偿率将低于60%。我们从当天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中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9/21/-7Q5-wi6ZlT3cShs-1c0.jpg.medium.jpg[/img]
我们从报告中可以看到:
1、包商银行的储户中个人用户占大多数,而为了维护金融市场平衡,个人用户和绝大多数用户的债权予以全部保障,我们可以看出来绝大多数人的储蓄存款是可以得到全额保障的。
2、严肃市场纪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对大额机构债权提供平均90%的保障,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家正在打破刚性兑付,银行储蓄并不是保本保息的,银行也是存在风险的,投资就存在风险,并不能完全保本保息,这大概是国家给出的信号,让储户注意存款有风险,要自己合理评估风险。
3、包商银行的业务被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承接,银行业务、资产和负债都被两家银行接管,所以和包商银行存在的业务也都需要和这两家银行接洽,不要想着银行破产就不用还银行钱了。
银行破产之后储户存在其中的钱怎么办?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现行)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也就是说:银行破产,个人本息50万以内的部分全额赔付,超过50万的部分不会全额兑付,要根据银行破产清算之后的资产来确定这部分的赔付,刚性兑付没了,存款也有风险了。
[s:a2:大哭]触及到知识的盲点了,有没有懂行的老哥说说哪家银行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包商银行”?[s:ac:惊]
1998年12月28日,包商银行成立,它的前身是包头市商业银行。在同年,海南发展银行破产了。
1995年,国务院决定撤并城市信用社,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参股,组建城商行。于是明天控股的肖建华,趁着这股热潮,入股包商银行。
而后的时间里,肖建华通过成立不同的公司来参股包头商业银行,到最后明天系的控股高达89%,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绝对控股股东。
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资格审核的通知》中规定,主要股东包括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20%。
包商银行公司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健全,分工明确,规章制度一应俱全,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管理,表面文章,而这表面的背后是“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明天系在包商银行扶持代理人李镇西,在从02年到19年这17年期间,李镇西一直把持着整个包商银行的运作,他是事实上的内部控制人和大股东代理人,董事会、党委、经营决策层皆直接听命于他,于是风险管理部门失去决策权和一票否决权,股东监督机制和风险控制决策权都已经名存实亡,包商银行所有的运作全都要听从明天系的指令。
明天系在完全掌控包商银行之后,从2005年到2019年,这长达14年的时间里,成立209家空壳公司,利用空壳公司从包商银行贷款347笔,从中套取1560亿,之后旗下这些空壳公司不断与上市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互相交易,塑造高科技概念,伪造业绩,套取、转移上公司资金,炒作股票价格,收割韭菜,并不断收购上市公司,最终成为一个持有金融全牌照的中国最大的民营金融控股公司,涵盖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PE、基金等机构的完整金融产业链,市值高达30000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9/21/-7Q5-g3t3K16T3cSjg-jr.jpg.medium.jpg[/img]
明天系的金融帝国
我们从上面的架构中,可以看到明天系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庞大规模,也就不奇怪他能从包商银行套走1560亿元了,而这1560亿,每年的利息就高达百亿,而这些公司本就不打算还钱,于是这笔千亿贷款全部变成不良资产。
在这些控股或者参股公司中,没有明天系直接控股,都是由分散的中间持股公司持有,而这些中间的持股公司分成多层,而且肖建华并不会直接去控股这些公司,导致明天系的控股公司非常隐秘。
我能找到的包商银行的数据只有包商银行发布的《2019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止到2018年9月,包商银行资产总额5358亿,负债总额5034亿,吸收存款2293亿,同业负债2211亿,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包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在他们的披露中是大体相当,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真正的数据,只能吃瓜了。
2020年8月6号,央行宣布包商银行资不抵债,正式申请破产。从调查中发现,包商银行存在巨额的资不抵债缺口,接管时已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若没有公共资金的介入,理论上一般债权人的受偿率将低于60%。我们从当天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中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9/21/-7Q5-wi6ZlT3cShs-1c0.jpg.medium.jpg[/img]
我们从报告中可以看到:
1、包商银行的储户中个人用户占大多数,而为了维护金融市场平衡,个人用户和绝大多数用户的债权予以全部保障,我们可以看出来绝大多数人的储蓄存款是可以得到全额保障的。
2、严肃市场纪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对大额机构债权提供平均90%的保障,我们可以看出来国家正在打破刚性兑付,银行储蓄并不是保本保息的,银行也是存在风险的,投资就存在风险,并不能完全保本保息,这大概是国家给出的信号,让储户注意存款有风险,要自己合理评估风险。
3、包商银行的业务被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承接,银行业务、资产和负债都被两家银行接管,所以和包商银行存在的业务也都需要和这两家银行接洽,不要想着银行破产就不用还银行钱了。
银行破产之后储户存在其中的钱怎么办?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现行)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也就是说:银行破产,个人本息50万以内的部分全额赔付,超过50万的部分不会全额兑付,要根据银行破产清算之后的资产来确定这部分的赔付,刚性兑付没了,存款也有风险了。
[s:a2:大哭]触及到知识的盲点了,有没有懂行的老哥说说哪家银行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包商银行”?[s:ac: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