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Palmมี้-avatar

Palmมี้

2020-08-26T09:11:48+00:00

[url]https://www.ithome.com/0/506/600.htm[/url]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据浙江大学官方发布,9 月 1 日,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出席并讲话。他表示,人工智能浪潮正加快智能增强时代的到来,类脑计算机将成为未来计算的主要形态和重要平台,将在模拟脑功能、高效实现 AI 算法、提升计算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独特作用。

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表示,双方科研团队未来将基于我国自主产权类脑芯片,研制规模更大的神经元类脑计算机,同时研究支撑其运行与开发的类脑基础软件体系,并逐步实现开源与开放,为我国类脑计算新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Darwin Mouse)。

IT之家了解到,这台类脑计算机包含 792 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 2 代类脑芯片,支持 1.2 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典型运行功耗只需要 350-500 瓦,同时它也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与此同时,团队还研制了专门面向类脑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DarwinOS),实现对类脑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调度,支撑类脑计算机的运行与应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9/01/c4Q5-6hq6ZfT3cSms-og.jpg[/img]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大多选择以数值计算见长的冯 · 诺依曼架构,也就是以数字加减乘除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架构。随着摩尔定理逐渐失效,冯 · 诺依曼架构带来的局限日益明显,存储墙、功耗墙、智能提升等问题,让当前计算机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全球科学家们将目光瞄准到模仿生物大脑这个最初的梦想,通过模拟人脑结构与运算机制来发展新的计算技术,以期实现高能效与高智能水平的计算。

生物大脑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能够自然产生不同的智能行为,包括语音理解、视觉识别、决策任务、操作控制等,而且消耗的能量非常低。自然界中,很多神经元远低于 100 万的昆虫就能做到实时目标跟踪、路径规划、导航和障碍物躲避。

研究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潘纲介绍说,用硬件及软件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运行机制,构造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这种颠覆传统计算架构的新型计算模式,就是类脑计算。其特点在于存算一体、事件驱动、高度并行等。

2015 年和 2019 年浙江大学分别研制成功达尔文 1 代和达尔文 2 代类脑计算芯片,用芯片去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在图像、视频、自然语言的模糊处理中具有优势。而这次的成果是将 792 颗我国自主产权的达尔文 2 代类脑计算芯片集成在 3 台 1.6 米高的标准服务器机箱中,形成了一台强大的机架式类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