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y
2021-03-20T13:05:18+00:00
前排提醒 内容可能冗长且无聊
这个问题老早之前就在脑海中冒出来了 困扰了很久 甚至还一度因为此失掉了生活的信心 认为活着没意思 但好在后来自己勉强走出来了 给自己找了个目标 心里有个目标就不会想这些七七八八的了 心态就会轻松一些
lz从小就早熟 思想跟同龄人相比有点差别但差别不大 6岁半的时候曾经一个人想了关于死亡的问题想了整整一下午 后来在临睡的时候实在是承受不住死亡后一切皆无的痛苦跑到爸妈房间里大哭 心里非常害怕 但是嘴巴却又表达不出来自己的这种感受 被爸妈随便安慰了两句就回房睡觉了 说起来也怪 那天大哭之后直到现在我都不会再害怕死亡了
因为思想比较早熟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没有交到一个交心的朋友 但也不是说lz就是那种一个朋友都没有的自闭症患者 事实上 上学时的朋友反而结交的很多 除开自己班的 隔壁一两个班的人也基本上都认识 平时偶尔也会约好出来玩 但这些朋友都有三个特点
一 会帮你 但不会为了帮你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二 看到你会靠近过来跟你打招呼 但打招呼的语言和动作又让人感觉他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
三 出来玩时不会第一时间想着叫你 往往是人数不够或者是玩到一半的时候才打个电话叫你出来 平时也不会主动联系你
反正种种的行为都让人感觉他们确实是把你当朋友 但又不是那种非你不可的朋友 属于是可有可无的那种 以前lz认为这是因为lz还没遇到真正的朋友罢了 可是到了大学 就算我再怎么否定 也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 或许问题是出在我自身 是我自己的问题
敞开心来思考后我反思了从小到大自己待人待物的行为 lz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在对话中往往是作为一个倾听者的地位 但lz从没敷衍过任何人 在倾听后也会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那些关系比较近的人 也会主动的上去搭话 相互之间开开玩笑 打趣两句 但都把握好了分寸 不会开太过火得玩笑 遇到朋友在背后说另一个朋友或不认识的人的坏话的时候会打哈哈糊弄过去 要说真的不可饶恕的缺点 可能也就是lz平时说话爱讲道理 喜欢用辩论的方法来扳倒别人 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但现在上了大学 重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深刻领悟到了人和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之后 这种让别人认同自己观点的行为也克制了许多 遇到争论是大多是以打哈哈或者装傻了事
反正活到现在 真的是越活越孤独 越活越感觉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 从根本上就没有相互理解的可能性的 平时生活中的那些相互包容 大多都是出于对自己的利益的考虑 帮你忙并不是真心的希望你好 而是为了能让自己可以在这个社交圈内待的更加舒适罢了 大圈子里是这样 小圈子里更是如此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要反驳我 或者根本没能理解我在这bb了半天到底想说什么 在这里借用一部经典的电影《hello!树先生!》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段影评lz认为非常有意思 大体是说这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压抑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你在什么时间段看到了什么事让你感到不适 感到不对劲 感到非常的难受 那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曾经受到过这样的压抑 lz从开头面包车司机(抱歉忘了他叫啥)对树先生喊得那句“hello啊!树哥!”就感到了一丝不适 后面的剧情更是全程看的喘不过气来 看完这部电影后难受了三天 也没心思去图书馆学习了 在寝室抽了三天的闷烟
树先生的孤独和lz的孤独类似 虽然原因不同 树先生的孤独是当时得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所致 但这种孤独的感受和无力感却是一样的 更别提树先生至少还有一个真心关心自己的“哥哥”王大治 lz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大治” 可能在剩下的接下来的人生中也找不到了吧
上选修课无聊码的 算是半个树洞贴吧 不知道有没有有相同感受的人能和lz谈谈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想法 如果没人看过会儿就删了吧 就当lz的个人发泄了 毕竟有些事找个地方说出来心里会好受一些[s:ac:茶]
这个问题老早之前就在脑海中冒出来了 困扰了很久 甚至还一度因为此失掉了生活的信心 认为活着没意思 但好在后来自己勉强走出来了 给自己找了个目标 心里有个目标就不会想这些七七八八的了 心态就会轻松一些
lz从小就早熟 思想跟同龄人相比有点差别但差别不大 6岁半的时候曾经一个人想了关于死亡的问题想了整整一下午 后来在临睡的时候实在是承受不住死亡后一切皆无的痛苦跑到爸妈房间里大哭 心里非常害怕 但是嘴巴却又表达不出来自己的这种感受 被爸妈随便安慰了两句就回房睡觉了 说起来也怪 那天大哭之后直到现在我都不会再害怕死亡了
因为思想比较早熟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没有交到一个交心的朋友 但也不是说lz就是那种一个朋友都没有的自闭症患者 事实上 上学时的朋友反而结交的很多 除开自己班的 隔壁一两个班的人也基本上都认识 平时偶尔也会约好出来玩 但这些朋友都有三个特点
一 会帮你 但不会为了帮你而损害自己的利益
二 看到你会靠近过来跟你打招呼 但打招呼的语言和动作又让人感觉他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
三 出来玩时不会第一时间想着叫你 往往是人数不够或者是玩到一半的时候才打个电话叫你出来 平时也不会主动联系你
反正种种的行为都让人感觉他们确实是把你当朋友 但又不是那种非你不可的朋友 属于是可有可无的那种 以前lz认为这是因为lz还没遇到真正的朋友罢了 可是到了大学 就算我再怎么否定 也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 或许问题是出在我自身 是我自己的问题
敞开心来思考后我反思了从小到大自己待人待物的行为 lz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在对话中往往是作为一个倾听者的地位 但lz从没敷衍过任何人 在倾听后也会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那些关系比较近的人 也会主动的上去搭话 相互之间开开玩笑 打趣两句 但都把握好了分寸 不会开太过火得玩笑 遇到朋友在背后说另一个朋友或不认识的人的坏话的时候会打哈哈糊弄过去 要说真的不可饶恕的缺点 可能也就是lz平时说话爱讲道理 喜欢用辩论的方法来扳倒别人 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但现在上了大学 重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深刻领悟到了人和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之后 这种让别人认同自己观点的行为也克制了许多 遇到争论是大多是以打哈哈或者装傻了事
反正活到现在 真的是越活越孤独 越活越感觉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 从根本上就没有相互理解的可能性的 平时生活中的那些相互包容 大多都是出于对自己的利益的考虑 帮你忙并不是真心的希望你好 而是为了能让自己可以在这个社交圈内待的更加舒适罢了 大圈子里是这样 小圈子里更是如此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要反驳我 或者根本没能理解我在这bb了半天到底想说什么 在这里借用一部经典的电影《hello!树先生!》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段影评lz认为非常有意思 大体是说这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压抑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你在什么时间段看到了什么事让你感到不适 感到不对劲 感到非常的难受 那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曾经受到过这样的压抑 lz从开头面包车司机(抱歉忘了他叫啥)对树先生喊得那句“hello啊!树哥!”就感到了一丝不适 后面的剧情更是全程看的喘不过气来 看完这部电影后难受了三天 也没心思去图书馆学习了 在寝室抽了三天的闷烟
树先生的孤独和lz的孤独类似 虽然原因不同 树先生的孤独是当时得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所致 但这种孤独的感受和无力感却是一样的 更别提树先生至少还有一个真心关心自己的“哥哥”王大治 lz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大治” 可能在剩下的接下来的人生中也找不到了吧
上选修课无聊码的 算是半个树洞贴吧 不知道有没有有相同感受的人能和lz谈谈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想法 如果没人看过会儿就删了吧 就当lz的个人发泄了 毕竟有些事找个地方说出来心里会好受一些[s:ac: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