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一下牛排的事,想问一下大家最近吃牛排的时候,心里有没有过紧张的情绪?

StrikerC4-avatar

StrikerC4

2020-08-19T13:45:23+00:00

这里还想问一个问题,大家是如何定义“血水”的?

我们说牛排要带点汁,也就是大概七成熟,流出来的红色液体,有的说是“肉汁”,有的说是“血水”,再高级点的,说它是“肌红蛋白水”。

争议往往就在这个“血水”上。你说它究竟是“血液”还是“血色的水”?

显然,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牛肉在屠宰前已经经过了放血的过程,血液有血浆、红细胞、血小板,而市场上售卖的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已经没有血液了,有的话,因为血小板的凝结作用,你会看见紫褐色的斑点。牛肉里展现出来的应该是“血色的水”,即肌红蛋白和少量血红蛋白以及水的混合物。

中餐说“焯水”,实际上就是利用高温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将肌红蛋白和少量血红蛋白高温变性,结块,再过滤出来。本质上,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其实是一个味道的,肌红蛋白是一分子的珠蛋白+一分子的血红素辅基,血红蛋白是四分子的珠蛋白+四分子的血红素辅基,二者结构极为相似,都具有基于铁吡啉中的亚铁离子造成的血腥味。

那么为什么牛肉可以带生的吃,猪肉却不行?猪肉也是有人生吃的,云南大理那边有种叫生皮的菜,就是生猪肉沾蘸水吃。

猪体内有猪肉绦虫,牛体内有牛肉绦虫。二者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为什么吃牛排不用担心?

那就得感谢现代工业的冷链运输了。一般来说,畜牧体内的寄生虫及其虫卵都不耐低温,现代工业仓储过程中的牛肉很容易达到-15℃甚至更低,这样只需要144小时就可以杀灭绦虫。

但冷鲜的牛肉一样有寄生虫的风险,冷鲜温度一般在-3℃--1℃之间,至少要18天以上才能彻底杀死绦虫。为什么很少有人中招,完全是因为冷鲜牛肉货源稳定,高定价决定了高品质,养殖场环境要求高、原料选择苛刻,科学化的养殖保证了牛肉的安全性。理论上说,科学化养殖的猪肉也可以生吃,或者做成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

所以“血水”还是要归类为风险问题、观念问题。争议不在于血水究竟是不是血,而是牛肉究竟能不能生着吃。中国人当年吃生肉吗?吃!而且吃的很广泛!至今为止许多少数民族都保留有生吃肉食的习惯,同时,旧有的不科学不卫生的养殖环境,也导致了在当年无论是猪肉、牛肉、羊肉,生吃的寄生虫风险极大,只能熟食,而且必须熟食。这一观念延续至今,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话说如今,国内国外都有新冠疫情的问题,尤其国外疫情施虐,冷链运输已经不能保证安全性,牛排做成七成熟显然是无法保证安全问题的,说了这么多完全是今天和朋友聊起牛排的话题,他邀请我吃牛排,我连连拒绝,当时组织不出个所以然,现在越想越不对味,所以发贴问一下大家的观点[s:ac: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