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之所以成为拳师基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可以控评吧

Daren-avatar

Daren

2021-03-26T10:11:58+00:00

昨天有个女拳说到,认为女性被残忍压迫不是刻意营造的气氛,是因为真的被压迫才有那么多女性发声。
我一想可不是嘛,微博评论可以自己删,可以刷赞,可以拉黑,一条博文的评论全部是按点赞数来排序,还有大数据帮你看你想看的,那看到的当然全是支持的。
这是粉圈发扬光大的吧,各大官媒也都发现这个密码了开始用。不得不想起是首相里面对于“问卷调查”的调侃。
仔细想想这还确实就是我不用微博的主要原因,另外的原因是觉得那里的人很多140字都读不懂就开始评论,不过这是网络通病了。
泥潭一样有恶臭发言,一样有蠢人,但至少在评论上因为不能自己删除还能被引用,不会被点赞排序,体验要好很多,知乎也好一些。作为一个很喜欢看评论的人挺看重这个的。
没玩过豆瓣,不知道那边是个怎么管理情况。
tuna-avatar

tuna

有什么网站不能控?阿b也能控,还是土壤问题
Podlec-avatar

Podlec

豆瓣女拳至今为清华学姐喊冤,你觉得他们去别的地方,还能活?

一个视频贴脸上就打法走了
ChilledVibez-avatar

ChilledVibez

单纯就是因为是人多的开放平台而已

wb实际上是任何事的基地

是粉圈的基地

是卖片的基地

是出轨的基地
isaac tahkahashi-avatar

isaac tahkahashi

对冲基地,平台默许。正反两头吃。
lavaliere-avatar

lavaliere

[quote][pid=503410843,26080100,1]Reply[/pid] Post by [uid=461854]玩到五级[/uid] (2021-03-27 18:19):

单纯就是因为是人多的开放平台而已

wb实际上是任何事的基地

是粉圈的基地

是卖片的基地

是出轨的基地[/quote]你这么说,你问过夹总了吗?
夹总都不敢这么吹。
UltraX-avatar

UltraX

本质就是因为微博根本就不适合作为一个探讨实事新闻的平台,它的机制从上到下就是为饭圈设置的。你在微博上和女拳对抗,就相当于在欧美法庭状告他们反人权[s:ac:哭笑][s:ac:哭笑]
.max-avatar

.max

微博有成产业链的卖粉卖赞卖号顶评论的盈利体系,夹总也没意愿去做到一人一号,这可以让数据女工以极少的人数撬动大的舆情[s:ac:茶]
压迫是存在的,这个要实事求是,但将3分的压迫以3000分的姿态显示出来,那就是微博以及各路营销号的放大作用了
.max-avatar

.max

豆瓣的三个特点,决定了它是女权的温床、乐土、堡垒。

一是价值观的泛自由化。
豆瓣从杨勃创建伊始,就一直是个充满文艺青年的平台。往好了说,叫多元、优雅、新潮;往坏了说,则是回荡着小布尔乔亚式的无病呻吟。而无论你选哪个说法,你都不会否认其用户(早至女拳师大规模滋生之前)对西式价值观的普遍认可。最简单的例子:韩国社会题材电影热评几乎必有“反观我们”。
很显然,无论是把已有用户转为拳师,还是吸引其他拳师,上述价值观都是绝配。

二是小组模块的封闭性。
豆瓣小组类似贴吧,但讨论门槛可以设置得更高,同时私密性也更强。而群体封闭讨论的特点便是容易极端化,其最终决策往往和个体的理性判断完全不同。再搭配上本身就不理性的成员,就更是如此了。另外,一旦沉浸小组内容便是进入信息茧房,所见所闻都只会让原本的思想自我强化。

三是核心吸引力的娱乐化。
豆瓣虽然以小组和同城扩展线下粘性,但书影音才是它知名度最广、吸引用户数量最多的功能。娱乐搭配上封闭的小组,意味着随时有饭圈化的条件;而饭圈和女权的共同点……呃,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从年龄段到反串到抱团到网暴,简直是一个模子刻的。
K A I-avatar

K A I

最适用干货去合理性讨论就是百度贴吧这种模式,当年小众贴吧一堆干货大佬,以历史为例,三国吧、二战吧、中世纪、冷兵器吧里面一堆干货贴,随便一个帖子引用的文献都好几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