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hobi
2020-04-07T17:57:54+00:00
但不能狭隘的只拍靖康一段,而是至少应该往前推十年开始拍,展示一个看似盛世的帝国是怎么被掏空了根基以至于突然亡国的。
宣和元年1119年,宋军在对西夏取得一定战果后,童贯冒进的认为西夏已经可以被彻底打败,在不顾名将种师道和刘法的反对之下强令刘法出兵进攻西夏重镇朔方,结果刘法率领的两万先头部队在统安城被西夏击溃,刘法败逃中被杀。宋军后续部队被西夏持续追杀,据记载宋军总计损失十万(这个数字后世研究有争论)。宋灭西夏的计划完全泡汤,被迫接受西夏的求和。
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起义爆发,宋江南一向驻军不足,方腊鼎盛时期占据六州五十余县,两浙路破坏严重,方腊1121年被平定,但有余部坚持到1122年。
在平定方腊起义中,童贯主张撤销民愤极大的花石纲,宋徽宗也同意了。结果一平定完,花石纲迅速恢复,连童贯都说出了:东南人家饭锅子未稳在,复作此耶?(这算是史书中对童贯最正面的一笔描写)。
宣和四年1122年,平定方腊之后,宋仓促出兵攻辽(计划是1120年海上之盟时就定下的,被方腊耽误了),被辽军大败。最后花钱买回了燕云。
再之后的记载是:
自得燕地,悉出河北、河东、山东之力以往馈官军,率十数石致一石,才一年,三路皆困。六月,壬子,诏西京、淮、浙、江、湖、四川、闽、广措置调夫各数十万,并约免夫钱,每夫三十贯,委漕臣限督之,违者从军法,用王黼言也。寻又诏宗室、戚里、宰执之家及宫观、寺院,一例均敷,于是遍率天下,所得才二千万缗,而结怨四海矣。
两浙大破坏后接着的是河北、河东、山东的经济崩溃,而经济崩溃之后,稳定自然无从谈起,宣和六年1124年,宣和北方大暴动开始了。
山东有张万仙者,众至十万;又有张迪者,众至五万;河北有高托山者,号三十万;自馀二三万者,不可胜数。命内侍梁方平讨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
以上部分跳过了北宋背盟横跳的一系列事件,其实那些反而是偶然性的(当然考虑到北宋的得国方式和一贯的军事投机思想,也许也是一种必然)。
宣和元年1119年,宋军在对西夏取得一定战果后,童贯冒进的认为西夏已经可以被彻底打败,在不顾名将种师道和刘法的反对之下强令刘法出兵进攻西夏重镇朔方,结果刘法率领的两万先头部队在统安城被西夏击溃,刘法败逃中被杀。宋军后续部队被西夏持续追杀,据记载宋军总计损失十万(这个数字后世研究有争论)。宋灭西夏的计划完全泡汤,被迫接受西夏的求和。
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起义爆发,宋江南一向驻军不足,方腊鼎盛时期占据六州五十余县,两浙路破坏严重,方腊1121年被平定,但有余部坚持到1122年。
在平定方腊起义中,童贯主张撤销民愤极大的花石纲,宋徽宗也同意了。结果一平定完,花石纲迅速恢复,连童贯都说出了:东南人家饭锅子未稳在,复作此耶?(这算是史书中对童贯最正面的一笔描写)。
宣和四年1122年,平定方腊之后,宋仓促出兵攻辽(计划是1120年海上之盟时就定下的,被方腊耽误了),被辽军大败。最后花钱买回了燕云。
再之后的记载是:
自得燕地,悉出河北、河东、山东之力以往馈官军,率十数石致一石,才一年,三路皆困。六月,壬子,诏西京、淮、浙、江、湖、四川、闽、广措置调夫各数十万,并约免夫钱,每夫三十贯,委漕臣限督之,违者从军法,用王黼言也。寻又诏宗室、戚里、宰执之家及宫观、寺院,一例均敷,于是遍率天下,所得才二千万缗,而结怨四海矣。
两浙大破坏后接着的是河北、河东、山东的经济崩溃,而经济崩溃之后,稳定自然无从谈起,宣和六年1124年,宣和北方大暴动开始了。
山东有张万仙者,众至十万;又有张迪者,众至五万;河北有高托山者,号三十万;自馀二三万者,不可胜数。命内侍梁方平讨之。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
以上部分跳过了北宋背盟横跳的一系列事件,其实那些反而是偶然性的(当然考虑到北宋的得国方式和一贯的军事投机思想,也许也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