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Mohw
2021-01-08T08:27:10+00:00
看网文《芝加哥1990》竟能学习法律和金融的课外知识
这2天《芝加哥1990》新的一章《红旗原则》
正好讲到了1998年互联网 和 美国6大传统娱乐影业公司之间的 新千年版权法案。
讲到华尔街和硅谷的 金融业 网络科技行业巨头们 要通过资本的力量,搞互联网霸权。
这不正好和美国现在 特朗普被 twitter facebook网络科技巨头封杀,遭遇互联网霸权。
这不也一样一样的么。
20年时间,同样的故事再一次轮回。
在《芝加哥1990》这本书里面,主角宋亚本人就是影视歌巨星,
需要传统版权来保证唱片票房的收入,
但是同时,他又是不少科技网络公司的投资人,本身也是网络新传媒的董事。
因为得罪了自己签约的环球影业的老板,他差点被整垮,于是奋起反击。
他被网络科技公司们选为出头鸟,来和传统媒体巨头们拼斗。
金融圈,娱乐圈,网络科技圈各方势力轮番登场,卷入这场世纪大战,
就为了争夺2000年后的新经济话语权。
1990年代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世界变成美国一家独大,
而变化更大的则是美国的经济格局。
80年代以前,美国当之无愧的是传统制造业强国,
80年代后 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开始急速壮大,
到了90年代,以信息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开始了爆发式的发展。
整个9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和外迁,引发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剧烈变化,
美国由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转变为逆差国,
德国、日本和中国相继崛起接棒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比如书里早期主角宋亚刚刚变得有钱,就低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一家化学工厂,
并且拆分后,其中的一大部分都打包卖给了中国,然后引来了国安局的追查,
之后导致了一系列被各路对手打压,暗杀,小到说唱圈歌手,地方警察,大到州长,
甚至连他提供政治献金的议员,党鞭都陷入其中。各种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这些时代巨变,都在《芝加哥1990》书里面通过很多关于“铁锈带”衰落,黑人贫困社区运动,音乐作品,
好莱坞,华尔街,硅谷,无数耳熟能详的大公司的崛起与衰落,等等多方面进行了描述和展示。
看到这里,能深刻感觉到,好的穿越文是要用脑子去学习和了解里面的很多年代背景,相关法律知识的。
而且这种相关法律条文的对经济和产业的推进改革,不仅现实世界里,在书里,在推动情节时,
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巨大变化。
题外话
芝加哥这本书,刚开始看,以为是一本美国音乐影视娱乐穿越文,
类似 好莱坞之王 那种踩着90年代的各种大事件的点,
比如中东战争炒石油,亚洲金融危机做空东南亚,疯狂捞钱,
然后凭借雄厚资本各种收购科技互联网公司股票,
和比尔盖茨做朋友,在苹果97年濒临破产时,砸钱把乔布斯变成马仔。
一边捞钱,一边收购传统影业娱乐媒体公司,成为影视大佬,
各种砸钱,砸电影强推自己想上的女明星。
(国内的娱乐穿越文也是一样的套路,只不过换成香港 台湾而已)
相比之下,《芝加哥1990》故事情节深度结合每1年的时代背景各种热点时事,
各种人物关系转换,昔日好友变仇敌,曾经的伙伴变成对手,
都是通过当时美国的各种政治,经济方面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来推进和发展。
很少有其他商业或者娱乐穿越文做到这么详实和完全的融入。
无数次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发生,都很自然的融入到主角宋亚的生活中,
并且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推动或者改变。
能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网文,是真的厉害。
当然这本书还是有很多缺点的:
第一,主角是黑人(虽然是华人混血),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接受不了”尼格儿“。
我能理解作者,如果主角不是黑人,就没法展现在美国自古以来,深刻的种族矛盾和压迫。
底特律底层贫民窟的黑人小伙,以说唱歌曲起家,即便成为了超级富豪,依然被各种老白人,old money瞧不起和打压。
这比看什么白人屌丝实现美国梦 要有趣多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说唱界的MJ,不停奋斗和抗争美国主流阶层的故事。
第二,对女性角色有点过于物质化了,虽然这符合当时的美国国情,
但是我依然希望能看到1,2个特立独行,有鲜明特色,并不需要依附男主金钱的女主能出现。
第三,某些商业,政治斗争写得似乎太过详细,甚至有点冗长了,虽然这种群像戏份写那么多,确实爽,
但是偶尔会有把主线情节给变淡的情况,以至于有时候,经常要往回翻几十章,看看当时主角做了什么。
这2天《芝加哥1990》新的一章《红旗原则》
正好讲到了1998年互联网 和 美国6大传统娱乐影业公司之间的 新千年版权法案。
讲到华尔街和硅谷的 金融业 网络科技行业巨头们 要通过资本的力量,搞互联网霸权。
这不正好和美国现在 特朗普被 twitter facebook网络科技巨头封杀,遭遇互联网霸权。
这不也一样一样的么。
20年时间,同样的故事再一次轮回。
在《芝加哥1990》这本书里面,主角宋亚本人就是影视歌巨星,
需要传统版权来保证唱片票房的收入,
但是同时,他又是不少科技网络公司的投资人,本身也是网络新传媒的董事。
因为得罪了自己签约的环球影业的老板,他差点被整垮,于是奋起反击。
他被网络科技公司们选为出头鸟,来和传统媒体巨头们拼斗。
金融圈,娱乐圈,网络科技圈各方势力轮番登场,卷入这场世纪大战,
就为了争夺2000年后的新经济话语权。
1990年代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世界变成美国一家独大,
而变化更大的则是美国的经济格局。
80年代以前,美国当之无愧的是传统制造业强国,
80年代后 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开始急速壮大,
到了90年代,以信息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开始了爆发式的发展。
整个9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和外迁,引发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剧烈变化,
美国由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转变为逆差国,
德国、日本和中国相继崛起接棒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比如书里早期主角宋亚刚刚变得有钱,就低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一家化学工厂,
并且拆分后,其中的一大部分都打包卖给了中国,然后引来了国安局的追查,
之后导致了一系列被各路对手打压,暗杀,小到说唱圈歌手,地方警察,大到州长,
甚至连他提供政治献金的议员,党鞭都陷入其中。各种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这些时代巨变,都在《芝加哥1990》书里面通过很多关于“铁锈带”衰落,黑人贫困社区运动,音乐作品,
好莱坞,华尔街,硅谷,无数耳熟能详的大公司的崛起与衰落,等等多方面进行了描述和展示。
看到这里,能深刻感觉到,好的穿越文是要用脑子去学习和了解里面的很多年代背景,相关法律知识的。
而且这种相关法律条文的对经济和产业的推进改革,不仅现实世界里,在书里,在推动情节时,
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巨大变化。
题外话
芝加哥这本书,刚开始看,以为是一本美国音乐影视娱乐穿越文,
类似 好莱坞之王 那种踩着90年代的各种大事件的点,
比如中东战争炒石油,亚洲金融危机做空东南亚,疯狂捞钱,
然后凭借雄厚资本各种收购科技互联网公司股票,
和比尔盖茨做朋友,在苹果97年濒临破产时,砸钱把乔布斯变成马仔。
一边捞钱,一边收购传统影业娱乐媒体公司,成为影视大佬,
各种砸钱,砸电影强推自己想上的女明星。
(国内的娱乐穿越文也是一样的套路,只不过换成香港 台湾而已)
相比之下,《芝加哥1990》故事情节深度结合每1年的时代背景各种热点时事,
各种人物关系转换,昔日好友变仇敌,曾经的伙伴变成对手,
都是通过当时美国的各种政治,经济方面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来推进和发展。
很少有其他商业或者娱乐穿越文做到这么详实和完全的融入。
无数次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发生,都很自然的融入到主角宋亚的生活中,
并且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推动或者改变。
能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网文,是真的厉害。
当然这本书还是有很多缺点的:
第一,主角是黑人(虽然是华人混血),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接受不了”尼格儿“。
我能理解作者,如果主角不是黑人,就没法展现在美国自古以来,深刻的种族矛盾和压迫。
底特律底层贫民窟的黑人小伙,以说唱歌曲起家,即便成为了超级富豪,依然被各种老白人,old money瞧不起和打压。
这比看什么白人屌丝实现美国梦 要有趣多了。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说唱界的MJ,不停奋斗和抗争美国主流阶层的故事。
第二,对女性角色有点过于物质化了,虽然这符合当时的美国国情,
但是我依然希望能看到1,2个特立独行,有鲜明特色,并不需要依附男主金钱的女主能出现。
第三,某些商业,政治斗争写得似乎太过详细,甚至有点冗长了,虽然这种群像戏份写那么多,确实爽,
但是偶尔会有把主线情节给变淡的情况,以至于有时候,经常要往回翻几十章,看看当时主角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