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father
2024-11-08T07:58:51+00:00
生命的价值对所有人是统一的,但是其它东西对不同人的价值不同。
对部分人来说,有些东西高于生命,而文学作品夸张的叙事手法和情绪表达,本身就容易塑造这类人。
举个常见的例子,女骑士在将要被雷普时会说“咕,杀了我”,是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贞洁高于生命,雷普比杀更严重。古往今来那么多英雄,在面对敌人时可以宁死不降,是因为他们的气节、信仰等等高于生命。
我们也可以把作品中的女角色分为两类,一类贞洁高于生命,一类贞洁低于生命。不可否认,在读者眼中,这两类人的基础价值就不一样。
很多情况中,读者对女角色的喜爱,是建立在其贞洁高于生命的基础之上。而女角色失贞可能会造成两个情况。
贞洁高于生命的角色失贞,比死亡严重很正常。
读者对角色的认知从“贞洁高于生命”变成“贞洁低于生命”,除了失贞,还有基础价值降低的影响,二者综合效果高于死亡。
数值化一下,假设其它因素完全相同,一个贞洁高于生命的女角色基础价值是100分,其失贞会-60分,一个贞洁低于生命的女角色基础价值是80分,其失贞会-40分,而死亡统一-50分。
一个贞洁高于生命的角色失贞,剩40分。
一个贞洁高于生命的角色死亡,剩50分。
一个贞洁低于生命的角色失贞,剩40分。
在这三种情况中,死亡均优于失贞。
只有一种情况失贞优于死亡,那就是读者从一开始就认为女角色的贞洁低于生命。
对部分人来说,有些东西高于生命,而文学作品夸张的叙事手法和情绪表达,本身就容易塑造这类人。
举个常见的例子,女骑士在将要被雷普时会说“咕,杀了我”,是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贞洁高于生命,雷普比杀更严重。古往今来那么多英雄,在面对敌人时可以宁死不降,是因为他们的气节、信仰等等高于生命。
我们也可以把作品中的女角色分为两类,一类贞洁高于生命,一类贞洁低于生命。不可否认,在读者眼中,这两类人的基础价值就不一样。
很多情况中,读者对女角色的喜爱,是建立在其贞洁高于生命的基础之上。而女角色失贞可能会造成两个情况。
贞洁高于生命的角色失贞,比死亡严重很正常。
读者对角色的认知从“贞洁高于生命”变成“贞洁低于生命”,除了失贞,还有基础价值降低的影响,二者综合效果高于死亡。
数值化一下,假设其它因素完全相同,一个贞洁高于生命的女角色基础价值是100分,其失贞会-60分,一个贞洁低于生命的女角色基础价值是80分,其失贞会-40分,而死亡统一-50分。
一个贞洁高于生命的角色失贞,剩40分。
一个贞洁高于生命的角色死亡,剩50分。
一个贞洁低于生命的角色失贞,剩40分。
在这三种情况中,死亡均优于失贞。
只有一种情况失贞优于死亡,那就是读者从一开始就认为女角色的贞洁低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