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考据][剧情]逐光之路——《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考据&全世界观设定解读杂谈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2021-01-24T11:30:46+00:00

逐光之路
——《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考据&全世界观设定解读杂谈
By [url=https://space.bilibili.com/407843750]@银发三千雪满头[/url]

[quote]文章较长,建议使用PC访问Web端阅读,以便使用“Ctrl+F”(页面内关键字搜索)快捷键辅助信息查询。[/quote]

[quote][quote]死不知因谁,生不知为何。
哪怕有再多的阻碍,她也不会停止靠近。
光就是一切的意义。
[/quote]
——爱潜水的乌贼《诡秘之主·逐光者·光》,节选[/quote]

[quote]序言
点击“+”号展开 ...
[quote]我认为,《代号:23》(后简称《23》)的世界观走的路,甚至包括其中的人物,都是一条“逐光之路”。
首先可能要让诸位失望一下,这个观点与标题倒不是和诡秘有多大的关系,而是《23》中反复提及的“卡巴拉”这一概念以及其“追寻光”核心理念在《23》中的大量衍生概念给我的灵感,再加上前段时间听了一曲祖娅纳惜的《逐光之路》就想起诡秘对此的描写实在是令我难忘,便贸然地假借了此标题来作为本考据之题。
其次想阐明一下本文并不是严格的考据论文,我更想以科普向散文的形式写作,希望大致随着PV的顺序在考据之余夹杂一些感想私货之类,所以观感可能更类似杂谈,如有介意实在抱歉。
最后,作者非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如有谬误欢迎斧正。
以上,开卷有益,愿你我共勉。[/quote]
[/quote][quote]
  • [quote]一、紫蝶:命魂之始
    ——“死不知因谁,生不知为何。”
    点击“+”号展开 ...
    [quote]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b1juZq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紫蝶,截选
    [/quote]《23》PV开始于左上角的一只蝴蝶,一只紫色的蝴蝶。在罗马天主教教会中,紫色(准确来说是紫罗兰色)被用于耶稣降临节的神职人员罩袍和教堂的帷幔,象征圣子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而蝴蝶的死亡与复活意象亦是古来有之,并且同样是来自罗马一带的文化,更准确地来说是来自罗马精神文明的前身古希腊文化。蝴蝶在古希腊语中有“ψυχ&#942;”的表述,实际上这个词最原始的含义是呼吸(breath,spirit)。
    [quote]“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2章第7节,节选
    [/quote]那个时代的人们想法出奇地一致,都将呼吸作为生命的象征,而且认为呼吸意味着灵魂(spirit)仍在身体之中——停止呼吸便是失去了灵。犹太人在《旧约》中是如此认为的;古希腊人在“ψυχ&#942;”一词上同样是这么认为的,于是这个词就理所应当地延伸出了生命、灵魂等含义。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dr96KxToS8l-bj.jpg[/img]
    ——档案《窄颈瓶(Lekythos)》,来自公元前5世纪
    [/quote][quote]“Those arise — those which one calls butterflies (psukhai) — out of those caterpillars which arise on leaves of green, especially on the [leaves] of the cabbage-plant (raphanos), which some call cabbage (krambē).”
    ——亚里士多德《History of Animals》,节选
    [/quote]在古希腊时代,蝴蝶的飞翔似乎被视作死亡后灵魂离开肉体、导致人体停止呼吸的象征。我们猜测可能是蝴蝶的破茧而出被认作是新的生命离开旧的躯壳,于是将其赋予了灵魂离开躯体的含义,也将灵魂的模样描绘为带翅膀的小人(即蝴蝶的拟人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形象后来衍变成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蝴蝶仙子“普赛克”(Psyche,即“ψυχ&#942;”的英文转写,其蝴蝶形象参考Guillaume·Seignac的画作《Psyche》,该图不能过审无法放出,请见谅)。
    说那个时代人们想法出奇地一致并不为过,蝴蝶的这种衔接起死亡与新生的灵魂意象不在少数——远在汉藏语系的缅甸语,其蝴蝶一词写作“&#4124;&#4141;&#4117;&#4154;&#4117;&#4156;&#4140;”,同样有着灵魂与魂魄之意。
    回到PV中,紫色的蝴蝶这一意象里,“紫色”与“蝴蝶”在“死亡与新生”象征含义上的重合,让我们可以排除类似“蝴蝶效应”这样的联想,而将其寓意锁定在神秘学的“灵魂”这一概念上。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ahoyZ12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zwiZ2a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紫蝶,截选
    [/quote]接下来的PV内容同样印证了“紫蝶”的意象,随着它飞行的过程,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其上集成电路花纹的不断延展,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这种“侵蚀”是从其边缘开始的且延伸的端点伴有红光。这很明显是一种生命形态往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转变,推测是碳基生物的机械飞升路线。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bmx5Z2h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qjzZ28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紫蝶,截选
    [/quote]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紫蝶身后隐约连着的两条线,根据多次逐帧播放及曝光调整可以确定这两条线在蝴蝶飞行过程中就已经出现,并非是突然连上的。这两根线连接着的地方恰好是紫蝶飞到少女身畔开始放光的那一点,可以合理怀疑其给了紫蝶发光的能量,使得紫蝶爆发一次耀眼的光芒随后消散。值得注意的是,紫蝶消散的同时少女也睁开了双眼,以眼睛代表“灵魂的窗口”之寓意,结合紫蝶“死亡与新生”的意象,极有可能是紫蝶的消逝化入了她的灵魂之中,给了少女新生——在卡巴拉典籍《光辉之书》中,这意味着灵魂进入了新的轮回(Gilgul),其原罪能够得到赦免。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2g0fZ2k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少女,截选
    [/quote][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b59iXpZ70T3cS1ls-n0.png[/img]
    ——档案《编号 BIA-Q1305——病》观察日志,截选
    [/quote]对比发色、发型、瞳色、衣物等特征,我们可以99%地确定PV中的这位少女与观察员B.I.A-Q(推测缩写“BIA”全称为“Beth-EI Impact Assessment”或“Beth-EI Impact Analysis”,即“伯特利系统影响评估”或“伯特利系统影响分析”)在《档案编号 BIA-Q1305——病》(以下简称为《病》)中所描述的那位被搜捕队拘捕的在逃晶化者女性为同一个人。观察其所在地后,我们猜测拍摄这两张图片时该女性均处于在逃状态。
    [quote]“今日搜捕队出动,追捕一名在逃的晶化者女性。该女性径直撞来,趁乱把一个包裹塞进我怀里。随后搜捕队赶到,用特制钢叉将她制服在地上。女性挣扎昂头,死死盯着我,流下带结晶的泪。打开包裹,里面是个婴儿,腹部有一小片结晶。女性意图让我帮她藏匿晶化婴儿。
    可惜我不能。
    伴随女性撕心裂肺的痛哭,我完成自己的义务。”
    ——档案《编号 BIA-Q1305——病》观察日志,节选
    [/quote]关于《病》中图像里女性掌心的方块,结合档案中记述的内容,我们猜测这也许象征着她的孩子,是某种缅怀——更大胆一些,结合“伯特利系统是以可接驳人类精神意识的‘基石’搭建起来的”这一点,我们是否可以将《病》中图像里的奇特矿石视为“基石”?倘若该女性手中的方块也是“基石”材料,其中是否储存了什么,比如某人的精神意识——她孩子的?再结合上文提到紫蝶背后的两条丝线,其是否可能就是来自这块方块状“基石”,链接着那个晶化婴儿的精神意识与紫蝶?紫蝶周身时常出现的方块状类似坐标定位点的散落是否就是这种链接造成的?那么紫蝶将灵魂赋予的那个PV中少女,是否有概率不是这名女性本身,而是那名不知如何活下来的晶化婴儿长大后的样子?根据《病》中所言,该女子所在的第n区矿城“德赫里博”实施的是隔离政策,不会直接杀死辐射症的晶化者,那么我们的大胆猜测也许并不是没有可能。
    即使我们对此有着丰富的联想,出于旁观者的怜悯给予了生命可能的延续,可我们终究无法断言他们的结局是否并非悲剧,也许那个方块除了废矿什么也不是,紫蝶也仅仅是美好的意象而非真实。从白描的档案中,我们只能看出她是一位平凡的辐射症晶化者,孩子就是她的全部,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死不知因谁,生亦不知为何。
    但不管怎么说,紫蝶的意象确是尽显无疑了,生命也总归是在此迎来了新的起点。我们能做的,也只剩下向他们未来的旅途寄予祝福和希望了。[/quote]
    [/quote]
  • [quote]二、卡巴拉:生命层次的跃迁
    ——“‘丰饶’,是有代价的。”
    点击“+”号展开 ...
    [quote]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18onXgZ4h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之树,截选
    [/quote]在紫蝶点亮该女性的周身后,一个卡巴拉生命之树的图案突然映入眼帘。PV左上角出现的“Etz haChayim”字样是卡巴拉生命之树希伯来文“&#1506;&#1509; &#1492;&#1495;&#1497;&#1497;&#1501;”的拉丁语转写,其下方的“Tree of Cabal”亦同是其英文翻译(卡巴拉的英文转写有许多拼法,此处仅列举部分:Cabal=Cabala=Cabbala=Cabbalah=Kabala=Qabalah=Kabbalah)。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c4e7KqT3cSig-rp.png[/img]
    ——档案《卡巴拉生命之树》示意图,截选
    [/quote]说起卡巴拉生命之树,不得不提这种源自犹太人的神秘信仰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默卡瓦(其英文转写同样有多种拼写方式,列举部分如下:Merkava=Mykava=Merkabah)神秘主义,最早在公元1世纪兴盛于巴勒斯坦,据传能解释犹太《摩西五经》(《旧约》的前五部)中的暗藏的神秘——正如卡巴拉的词源“Qibbel”一样,意味着接受,特别是对解释旧约神秘传统的接受。而这种“接受”似乎也正与那位紫蝶女孩的处境有着微妙的对应,无论是在绝境之下被迫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不幸,还是在PV中苏醒前接受了紫蝶所代表的神秘灵魂,都是一种迎接——延续我们上一部分末尾的猜测,我们更愿意看到这种接受是坦然的,他们即使是深陷命运的苦难,也不曾垂下向着光看去的眸。
    这种趋光性同样体现在卡巴拉中,并且是其最为重要与核心的意象:向往光——他们相信通往人神一体的原人亚当的路,由光铺成。卡巴拉生命之树的三层能量环中,第一层是“无(Ain)”,第二层是“无限(Ain-Soph)”,第三层是“无限光(Ain-Soph Aur)”:这是由虚无走向存在的过程,亦是从空洞的绝望中寻找意义的道路。
    [quote]“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章,节选
    [/quote][quote]“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档案《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1章,节选
    [/quote]无论是犹太的旧约还是后来的新约,《圣经》对“光”的赞美和称颂从未断绝,以至于《约翰福音》中把光视作神的象征与证明。人的光便是生命,追随光便能被神的真光所照亮,便能离开黑暗行走在光明的路上。可以说,光是生命,光也是灵魂,光是福音,光亦是救赎,光更是希望。在《23》中,我们看到的光既有紫蝶消逝时点亮的,也有女孩手心捧着的。
    不知那位女孩在低头看着发光的方块时,心中是否有了希望,是否有了信仰呢?似乎是没有的,因为神并未给她救赎,哪怕是一个新生的、无罪的稚子都不曾放过。我也希望是没有的,至少这样就不会义无反顾地在搜捕队的钢叉前将微茫的希望寄予职责所在的观察员B.I.A-Q,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渺小的光芒破碎在前——如果从来就没有这光,也许就不会有这样沉重的绝望,但若是连绝境中的一丝希望都不给这可怜的女孩,又是否太过残忍。我不曾身临其境,没有资格对此作出评判,但无私的母爱与同样无私的恪尽职守,为何会诞生这样一个结局。
    是他们错了吗?
    似乎每当出现有关“感染”的灾难,这样的疼痛便不断上演,无论是克莱恩的值夜者老师老尼尔,还是泰拉大陆上无数的感染者,甚至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屏幕前的你我,只要看到,都免不了灵魂与良心的拷问。
    谁又错了呢。
    不知此时是否有人会选择把责任推给精神辐射症与它的来源勒维亚,但我并不想如此轻松地揭过此事。试问,对持刀杀人者的审判,我们难道应该将罪责判给刀和生产刀的厂家吗?不,杀人的不是外物,而正是人。
    病根子在整个社会里。
    我想,这样的“病”,也许正是人的原罪。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6j57Z1aT3cSvy-k0.jpg[/img]
    ——档案《编号 BIA-Q1224——勒维亚(Leviathan)》,节选
    [/quote]勒维亚(Leviathan),七原罪之嫉妒(Envy)。人嫉妒他人,所以想要踩在旁者头上;人嫉妒神,所以人欲要成为神,而卡巴拉所叙述的便正是人欲要成为神的秘法。
    [quote]“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2章,节选
    [/quote][quote]“耶和华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节选
    [/quote]在卡巴拉中,亚当被认为是原人,是“光人”,是无限接近于神的完美存在。卡巴拉认为光人亚当的堕落是由于狡诈的蛇引诱其吃下伊甸园知善恶树的果实,于是要回归完满便需吃下伊甸园的另一棵生命之树的果实——知善恶树意味着“向下”的堕落,那么生命之树便意味着“向上”的升变。
    这便是卡巴拉生命之树这一意象的起源,暗示由人成为神的方法,也是卡巴拉一词的词源所意味着的“对解释旧约神秘传统的接受”的真正含义——《摩西五经》中蕴藏着摩西记载的从人到神的神秘修炼法,卡巴拉便是从摩西口中传下的经文修炼之法真谛。
    卡巴拉这样明确反驳上帝十诫的经文解读一直被主流教会所贬斥,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各种神秘学灵修流派(炼金术、诺斯替教派、赫尔墨斯教、蔷薇十字军等)里的重要地位,其所代表的“人成为神”之秘法数千年来一直广受追捧。其原因自然不是卡巴拉比之其余灵修之法有何精妙,而是人们自古以来对挑战神明地位的热衷与不懈追求。
    毕竟,嫉妒的种子,勒维亚(Leviathan),其实从未离开。
    [quote]“而其最为跨时代的技术——意识重塑,为人类提供了永生的可能。储存在Beth-El系统中的精神力痕迹和行为数据,可以作为还原生命的摹本,重塑出与目标意识别无二致的‘存续人’。自此,人类灵魂得以永生。”
    ——档案《解密新世界》种族篇(上),节选
    [/quote][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525mXlZ5z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中枢城,截选
    [/quote][quote]“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第22节,节选
    [/quote]我早在[url=https://zhuanlan.zhihu.com/p/336697282]《从罗萨姆到巴别塔——试论云图计划世界观/剧情中的宗教神秘学隐喻》[/url]一文中便有所论述:能知道善恶的能力是神与人之间权柄的差异,真正无限的永恒则是神与人之间本质的差异。完人因知善恶树而堕落,便能因生命之树而成神。身为亚当后人的人类既然已经堕落,那么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距离成为神只剩下最后一步,那便是成就自身的永恒,而伯特利(Beth-El)系统的“意识重塑”技术给予了《23》世界里面的人们永生的钥匙,中枢神经义体置换技术则彻底为他们打开了重返伊甸的永生之门。一个软件基础一个硬件基础,就这样悄然开启了潘多拉的盒子。
    [quote]“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雕像。”
    ——档案《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20章,节选
    [/quote][quote]“你们不可偏向虚无的神,也不可为自己铸造神像。”
    ——档案《圣经·旧约·利未记》第19章第4节,节选
    [/quote]他们不仅仅是自此再次暴露了不尊神意的本性,更是犯下了神眼中的大罪:试图成为神。在著名的上帝十诫中,第一诫就是强调不可有其它神,上帝是唯一神,已经明确了上帝不希望有人挑战他的地位。在第二诫中,“不可为自己雕刻雕像”就将这一规范落实到人身上,人不可以膜拜包括自己在内的其它神。从此我们便能看出,神对人希望成为神的任何行为或者说可能性都是极端敏感且厌恶的,但《23》中人类的行为已经触犯了这条底线。
    [quote]“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第24节,节选
    [/quote]从这种神的敏感和厌恶中,我们能看出一些令人惊恐的事实。神将亚当赶出伊甸园,是因为从亚当分享了裁断善恶的权柄中看出了他与神的相似或者说接近。如若继续让亚当吃下生命树的果实,亚当就能与神分享无限永恒的本质。既然神与人权柄的差异在于是否能定义善恶,本质的差异在于是否能无限永恒,那么同时达到这两点的亚当,很可能已经接近甚至成为神了。这还不应当是神在意其它存在试图成神的全部原因,以当代《圣经》解读中明确的唯一性来说,神的存在很有可能是唯一的,也就是新晋的神与原来的神之间只能留下一个。这造成了神与后续试图成神存在的天然竞争关系,甚至是神在恐惧下一个成神的存在,所以神对此敏感,所以神对此厌恶,所以神要因此坚决地把亚当赶出伊甸园去,甚至还设下基路伯和火剑来把守通往生命树、通往无限永恒的道路。
    卡巴拉生命之树底下的恶魔,其形象便是来自这守卫伊甸园者,意味着在真正进入卡巴拉的修行以前,便要面对这至极的凶险,可《23》中无知的人类似乎从未有此自觉,甚至将伯特利系统的中枢与进行中枢神经义体置换手术的机构置于一城,还胆大妄为地将其命名为“卡巴拉”——这简直是取死之道。
    我想,神不可能容忍这样的行为。这是人之原罪在高科技下的极端外显,是人类因妒(Envy,Leviathan)又一次试图挑战永生、挑战神的恶行。于是这次不再仅仅是驱逐了,祂降下了勒维亚(Leviathan)。为什么我如此确定“勒维亚”就是《23》世界的人类试图通过伯特利系统与中枢神经义体置换达到永生、试图挑战神位的下场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至少这一次,人类是因挑战神位的“卡巴拉”而获罪的,勒维亚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勒维亚(Leviathan)所代表的的嫉妒原罪从未离开过人为理由,来解释勒维亚(Leviathan)的出现这一结果。这是循环论证。那么,要捋清楚这个原因,我们就得稍微展开一些卡巴拉生命之树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以及与之关系密切且同样历史悠久的勒维亚(Leviathan)文化了。
    说起勒维亚(Leviathan)文化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早期犹太人的蛇图腾崇拜。蛇蜕皮这一生物习性在古人看来,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生物学的无知,他们眼中的蛇蜕似乎无异于人类风干的尸体,所以将蛇的蜕皮视为生物离开原本死去的躯壳而重生,于是把“蛇”赋予了“死亡与重生”的意象,并作为图腾的来崇拜。这里有个非常有趣的巧合,蛇的这一意象与蝶的意象近乎完全一致,无论是来源还是将之抽象后的寓意都非常相似。
    [quote]“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
    ——档案《圣经·新约·启示录》第12章第9节,节选
    [/quote]也许这并不是什么简单的巧合,犹太人一直将龙与蛇视作同一种生物。根据《Comte de Gabalis》所言,希伯来语中的“勒维亚”(Leviathan)一词由“Levi”和“Than”两个词根组成,而“Than”是蛇或龙的词根。观察西方龙的形象,我们可以猜测这是将蝴蝶之翼嫁接到蛇之躯壳上的想象产物,也许是因为在古人看来蛇比之蝶更有力量,所以蛇的传说逐渐与海中巨怪一同衍变,后来慢慢散佚了属于蝴蝶的“灵魂”这一意象。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紫蝶赋予PV中少女的死亡与重生意象,同样可以意味着勒维亚(Leviathan),而那名少女正是勒维亚带来的精神辐射症造成的晶化者,倒真可谓是完美的对应。实际上,有关死亡与重生,不止是蛇或者蝴蝶,世界各地都有一套说法。
    [quote]“古人云:‘人死不能复生。’”
    ——吴浚《飞龙全传》第6章,节选
    [/quote]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人死不能复生”的说法,佛教也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等人生八苦之说,甚至紫色本身就是耶稣·基督(&#906;ησου&#962;·Χριστ&#972;&#962;)死亡与复活的象征。这些有关生死的说法都存在一个共性,那便是对人由生到死这一自然规律的敬畏,认为这是自然无法打破的铁律,而古人对神明的观念也源自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世界运行规则。正如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Thomas·Aquinas)提出的“第一因”论调,认为推动自然万物运转的根本就是神,自然的规律便是神明存在的铁证。
    当自然的规律在魅化(Enchantment,取义自“祛魅”的“Disenchantment”)下被具象化为一个神明的实在后,能改变自然规律的力量便理所应当地被视为了神的力量。
    [quote]“又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灵所充满的,给亚伦作衣服,使他分别为圣,可以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档案《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28章第3节,节选
    [/quote][quote]“我也以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作各样的工。”
    ——档案《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31章第3节,节选
    [/quote]犹太人在旧约中将这一点体现得极为明显,认为人改造自然的力量来自智慧。这种智慧只能是神的赐予,所以有智慧的人必须被神所认可,必然是被神的灵(即“圣灵”)所充盈之人。这便是“复活”与“永生”这类反自然规律概念神圣性的来源,也是蝴蝶、蛇龙(Leviathan)、耶稣·基督等存在神性的来源,更是《23》中人类试图挑战神位的铁证。面对这种亵渎之行,恐怕哪位神明都无法容忍吧。
    然而,智慧是属于人的智慧,岂能为神明所独占。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一群被称为窃取神明力量的“魔法师”(Wiccan)出现了。这个词的词源便是“Wise”(智慧),意为拥有智慧之人,也就是具有改变自然的力量之人,其实常常被用于指会使用草药使人“起死回生”的“巫师”或者“魔法师”。教会对这种流落在外的智慧感到了不安,于是一阵人类史上不堪回首的腥风血雨就此拉开了序幕。
    [quote]“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
    ——档案《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22章第18节,节选
    [/quote]这是一句非常著名的话语,因为中古世纪基督教会对女巫开展的一次灭绝人性的猎杀行动便是开端于借助诠释这句话的名义写就的罪恶之书《女巫之锤》。这本书标志着宗教迫害的开始,意味着不被他们口中的神所认可的智慧与力量便不能存在,导致了残害欧洲至少30万甚至最高可能达200万人口且死者85%以上都是女性的“猎巫运动”(史学界又将其称为“猎女运动”)的发生。
    这种对魔法师的猎杀体现了主流基督宗教对除了他们以外的改变自然规律力量的厌恶(也体现了严重的女性歧视,不过在此不做展开),但同时也体现了对此的恐惧——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神”还真是这样来的。
    [quote]“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章第3节,节选
    [/quote][quote]“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1章,节选
    [/quote]耶稣·基督在早期传教时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甚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直到他后来从死亡中复活,造成著名的“空坟墓”事件,其神性才被确立,被尊为永恒。结合我在《从罗萨姆到巴别塔》一文中对人成为神方法的推导,我们可以猜测耶稣·基督所使用的方式并不是通过“造人”来使自身成就“创造的永恒”,而是根据《摩西五经》中巴别塔的方式——“传扬自身的名”。
    微妙的是,公元纪年法以耶稣出生定义公元元年,也就意味着耶稣·基督主要活跃于公元1世纪,而来自犹太密教对据说“无法以文字表示”的以身证神之法《摩西五经》中内容的再诠释“卡巴拉”同样兴起于公元1世纪。这引人深思的巧合不由得让人思考耶稣成神与卡巴拉生命之树的关系。
    更有趣的是,倘若耶稣真的是以“巴别塔”之法成神,而“巴别”(Babel)之名亦通“巴比伦”(Babylon),两者在古巴比伦语(特指阿卡得语,Akkadian)中均表示“神之门”的意思,那么耶稣通过这“神之门”的方式必然与巴比伦密不可分,而我们知道卡巴拉生命之树最早的起源便是巴比伦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
    [quote]“我就此看见了美索不达米亚神树的基本特征:第一,它与鹰和蛇有关,其中位于树顶的鹰鹫(一说为猫头鹰)是日神、光明和热力的象征,而位于树根的蛇是水神、黑暗与寒冷的象征;第二,它强调了树作为女人莉莉丝的隐喻、以及花朵作为植物和女性生殖器官的重大意义;第三,它总是向人类强化其果实繁茂的状态,而这是农业逻辑的必然后果;第四,其树、花朵和果实代表了生命、智慧、性爱和繁殖之类的语义,而生命树的主人伊南娜,亦主司繁殖、丰收、爱情和战争,其巴比伦后继者伊斯塔尔女神,更是性爱的著名象征。
    这是美索不达米亚生命树的基本特征,无论它走到哪里,无论它叫什么别名,它都将散发出上述四种属性的浓烈气息——这就是它的神学标记。”
    ——朱大可《何处是全球生命树的起源》,节选
    [/quote]根据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Gilgamesh Epic)泥版,我们可以一窥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生命树神话之全貌。生命树神话据悉最初来自非洲巴别(巴比伦)神系,而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定型,再向西传入埃及,形成对棕榈、无花果等多汁性植物的崇拜,又经摩西之口,成为犹太人的崇拜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就是《摩西五经》是卡巴拉起源这一说法的本质,同时也是蛇杖图腾的最早起源。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4kqaK1fToS8c-7g.jpg[/img]
    ——档案《蛇杖》宁吉什兹达与狮鹫,来自公元前2000年之前
    [/quote]根据《Comte de Gabalis》的论述,犹太圣经中的神明“耶和华”在巴比伦有一个叫做宁吉什兹达(Ningishzida)的半人半蛇形象。宁吉什兹达的苏美尔语名字被著名丹麦历史学家索基尔德·雅各布森(Thorkild·Jacobsen)译为“好树之神”(Lord of the Good Tree),其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被视为地狱的化身、医学之神、自然与肥力之神。事实上,根据美索不达米亚神树的神学意象,我们可以将宁吉什兹达认为是生命之树图腾衍生的拟人化崇拜,比后世的赫尔墨斯(&#7961;ρμ&#8134;&#962;)、阿斯克勒庇俄斯(Ασκληπιο&#962;)、摩西(&#1502;&#1513;&#1492;)等早了一千多年,是最早的蛇杖图腾崇拜。
    终于,我们找到了“卡巴拉”与“勒维亚”(Leviathan)目前已知最早的起源。犹太早期的宁吉什兹达蛇神崇拜让他们将知识圣书命名为“蛇的智慧”卡巴拉,也许是因为伊甸园中正是这蛇引导了人类吃下知善恶树的果实迈出了成神的第一步,那么卡巴拉作为成神之路的终点生命之树被视作“蛇的智慧”也是理所当然的了。这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代表着水的蛇后来也在《圣经》中逐渐演变为勒维亚(Leviathan)的形象。我们惊讶地发现,“卡巴拉”与“勒维亚”(Leviathan)甚至是“巴别塔”这三个形象在来源上竟然是存在重合的,无怪于后世的“勒维亚”(Leviathan)崇拜中能产生一种同样以“向上”、“逐光”为核心的类似巴别塔与卡巴拉意象的变体修行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这三者作为传统的神话,在《圣经》中竟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分化与污蔑——这似乎与《圣经》中一直强调的“神的唯一性”有关。即使是耶稣成为了神,也未能完全打破这个枷锁,反而在后续的神学解释中被耶和华同化,成为了神三位一体的位格之一。如果我们将这样的理解代入《23》,便能对“勒维亚”(Leviathan)的来由做出几种可靠的推测:
    • 1.以目前主流基督宗教的神学解释为正统,我们可以将伯特利系统的复活、中枢神经义体置换技术的永生、卡巴拉中枢城之名等《23》中人类的行为视作对上帝的亵渎,于是上帝降下代表嫉妒、裂缝与水的“勒维亚”(Leviathan),象征如大洪水一般对罪恶的人类的清洗与毁灭。
    • 2.以犹太密教卡巴拉的解释为正统,《摩西五经》记载的实质上是以身证神的秘法,人人皆可成神,那么“勒维亚”(Leviathan)就是如同耶稣·基督成神前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般的灾厄,是卡巴拉生命之树起始处恶魔所代表的成神必经的磨难。
    不过,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23》中的人类选择了这一条路,那么路上的艰难险阻便不会少。在人类蹒跚前行的道路上,逐光而行从来都是需要勇气的。
    倘若我们要继续探索究竟是哪种可能性,那么便得从“卡巴拉”与“勒维亚”(Leviathan)的根源谈到之后的发展了。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525mXlZ5z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中枢城,截选
    [/quote]在《Comte de Gabalis》中,犹太人将《圣经》中的耶和华神作为蛇龙“勒维亚”(Leviathan)来进行的崇拜,是利未人(Levi)名字的由来,而利未人一族是被祭司带领着通过脊椎向上扩散的太阳势力,欲要进行再生(复活),以建立无死之日的太阳体。这便是卡巴拉证神修行的勒维亚(Leviathan)形象变体。结合卡巴拉中枢城的埃及金字塔型建筑所象征的“成为太阳天神”意象,其这种向下的构型似乎意味着“人的精神向下”,也许代表着“堕落进入地狱”,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宁吉什兹达恰好正是地狱之神。
    [quote]“被骑士教团使用的巴风特符号代表着撒旦。那么多年以来,这个符号被称作各种不同的名字,比如:门德斯的山羊、千崽之羊、黑山羊、犹太山羊,以及可能是最恰当的替罪羔羊。
    巴风特代表着黑暗力量与山羊生殖能力的结合。在五芒星(原本)的‘纯净’形式下,展示着被星形五点(上方三点,下方两点)围绕的人类形象,代表人类的精神性质。而在撒旦教中,五芒星同样被使用,但因为撒旦代表着人类的肉体本性,或者与精神性质的相对面,五芒星被完美逆转地包着山羊头——它的角代表着二元性,向上刺入;其他三个点被逆转,或许是对三位一体的否认。在外圈希伯来文的形状源自卡巴拉的魔法教义,拼作‘勒维亚’,是水深渊的大蛇,与撒旦一致。”
    ——档案《撒旦圣经》第2章第5节第3小节,节选
    [/quote][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jxahZxT3cSsg-sg.png[/img]
    ——档案《巴风特符号》,截选
    [/quote]这种升变与堕落的结合、神性与魔性的结合、卡巴拉与勒维亚的结合,在后来撒旦教创始人安东·拉维(Anton·LaVey)描述巴风特(Baphomet)符号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6uctXcZ3dT3cSvy-k0.png[/img]
    ——档案《勒维亚(Leviathan)》叠图,节选
    [/quote]当我们简单叠图后发现,《23》中勒维亚(Leviathan)的头部形象与巴风特符号非常类似,均属于五芒星构型,极有可能就是参考了巴风特作为原型。
    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有较为充分的理由借助安东·拉维对巴风特的解读来理解《23》中勒维亚的寓意了——“它的角代表着二元性;其他三个点被逆转,代表着对三位一体的否认”,再结合我们上面的两个猜测,答案就非常明确了:被逆转的三点代表对三位一体的否定,也就是说不认可现代基督宗教对耶稣·基督是上帝位格之一看法,根据耶稣的复活我们可知耶稣必然拥有神性,那么这便是对耶稣是独立神的说法的肯定。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确定勒维亚(Leviathan)属于广义的勒维亚(Leviathan)崇拜文化圈,而不是基督宗教的狭隘观点,也就可以确认《23》的世界观应当是遵循卡巴拉的多神信仰看法,并非基督宗教的唯一神理论。
    谈到广义上的勒维亚(Leviathan)文化圈,我们就需要了解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与《圣经》起源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犹太的多神信仰还是基督的一神教会,本质上都属于对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神罪说”的否定。在《伊甸园的蛇及其前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原型》一书中,作者认为犹太人从各种相互矛盾的神话中提取了主题和概念,并通过改变人物的名字、地点和事件的顺序给了他们“崭新的(意象)变化”。
    [quote]“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章第21节,节选
    [/quote][quote]“到那日,耶和华必用他刚硬有力的大刀刑罚鳄鱼,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罚鳄鱼,就是那曲行的蛇,并杀海中的大鱼。”
    ——档案《圣经·旧约·以赛亚书》第27章第1节,节选
    [/quote]例如勒维亚(Leviathan)蛇龙形象在犹太人口中的衍变:原本其被视为神圣的图腾,但在《圣经》的描述中,“Leviathan”却被看做是海中的巨怪,用于指代大鱼、鳄鱼、蛇、龙等邪恶生物。在《23》中,游戏剧情中勒维亚出现时的CG(内测剧情,由于在下签订的保密协议不便放出,还请见谅)背景里便隐约能看到巨大的触手/尾巴等大型生物存在的证据。
    这被认为是犹太人反对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所描绘的人与神之间的剥削关系的典型表现。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将人类描绘成冷酷无情的剥削之神暴行下的“受害者”;犹太人则用这种“倒装法”把一个有爱心、有善心、有慈悲心的上帝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叛逆和不值得的人类罪行中的“牺牲品”。这实质上是在说:人的问题应该归咎于人,而不是其创造者——神。这种犹太“人罪说”对美索不达米亚“神罪说”的取代,也许是早期的生命神树、勒维亚(Leviathan)与巴别塔传说在后来的《圣经》中均遭到扭曲的原因之一。
    [quote]“山羊与恶魔之间的关联可在基督圣经中找到:在一年中最神圣的一天,赎罪日,将两只‘没有被玷污’的山羊钉在十字架上庆祝,一只献给上帝,另一只献给阿萨兹勒(Azazel)。山羊背负着将人类驱入沙漠的罪孽,是为‘替罪羊’。它仍然被用在现今的仪式中,包括埃及,在那里,每年都要有一只山羊献祭给神。”
    ——档案《撒旦圣经》第2章第4节,节选
    [/quote]这样的“人罪说”有力地动摇了“神罪说”的统治,并将自身的影响力成功地绵延了数千年。据安东·拉维所说,巴风特符号应当被视为替罪山羊——这兴起于14世纪的神秘学符号所采用的同样是“人罪说”的观点,“替罪山羊”所背负的正是人的罪恶。老G在他的[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e411W7ea]《明日方舟干员种族和原型科普·萨卡兹系特别篇》[/url]中曾有所论述,这一替罪山羊的习俗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均存在,可两者对山羊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犹太教认为山羊是洁净的、神圣的,并且在很多重大节日都会向神献祭山羊,比如赎罪日和逾越节;但基督教却认为山羊是无可救药的,原因则是耶稣在《马太福音》里提到的关于分羊的比喻,将山羊视作不可被拯救的象征。这样的两面性在巴风特符号的神秘学意义上起到了标志性作用的同时,也对“人罪说”的观点产生了有意义的衍生——既然人身上带有原罪,那么如何才能得赦免?
    [quote]“我做了何事?必是因为我不敬畏你,才遭到这样灾祸。求你将我的罪惩取消,使我得到安慰;我的灯熄灭,使它再燃起来;我的家离散,使它再得团聚。愿我的祷告直达你的面前,将你的恩典赐给我,这样,我就在人前赞颂你的权柄。”
    ——档案《伊斯塔尔祷文》,节选
    [/quote]既然谈到了巴风特符号神秘学象征上的两面性与人之原罪,那么不可避免地要稍微提一下巴风特的现实起源中的两面性。14世纪时,法国国王腓力四世(Philips )污蔑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s)进行对巴风特恶魔的异端崇拜,使其获罪,从而被全数剿灭;而卡巴拉生命之树的始祖美索不达米亚神树之主伊南娜(Inanna)的巴比伦后继者伊斯塔尔(lshtar)使不敬畏她的人获罪,从而家破人亡。这样的共性似乎是在说:不敬神者,必遭厄难——但我想答案并不这样简单:因为在《23》中很明显不存在什么异端崇拜,人类不可能去崇拜勒维亚;而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与卡巴拉信仰同属多神体系,也不支持“造神”、“试图成为神”等于“不敬畏神”这样的逻辑。
    如此一来,为了发现新的线索,我们将视线投回圣殿骑士团所遭受的污蔑。据史料记载,这完全是腓力四世为了夺取他们的财产所谋划的陷害,本质上体现了人的贪婪;而对伊斯塔尔神的不敬本质上体现的则是人的傲慢:两者真正的共性在于同属人的原罪——这也是巴风特、勒维亚和卡巴拉三者都有所强调的核心意象。
    [quote]“出于个人好奇,我申请越级权限,调查德赫里博精神辐射症相关的数据库。没有任何实验数据支持辐射症有人传人的迹象。然而人类还是放任恐惧,擅自排斥晶化者。因为害怕自己被伤害,而率先攻击晶化者。
    已经搞不懂哪方才是令人畏惧的存在了。”
    ——档案《编号 BIA-Q1305——病》观察日志,节选
    [/quote][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5vdnXdZ3k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少女,截选
    [/quote]可以说,在《23》的末世背景下,人类的理性是如此地不堪一击,以至于人性中深藏的原罪在无言的暴力里竟能绽放出一朵血腥的罪恶之花。
    勒维亚(Leviathan),是嫉妒(Envy),是裂隙,是怪物(Monster),更是每个人心中的魔鬼。这绝不是突降的灾难,而是早已潜伏在《23》世界的社会里许久的毒瘤——正如卡巴拉中枢城那浮在天空之上的倒金字塔状核心城一般,倒三角象征着那生命神树莉莉丝的血之海洋,居于其中的恶魔从凡人怀里夺去他们孩子的生命以作人祭,便正似资本从人民手中夺取他们劳动的成果以作增殖。
    [quote]“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
    ——鲁迅《答有恒先生》,节选
    [/quote]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在《圣经》与卡巴拉信仰中,都认为这样的原罪来自人类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一事;不过在勒维亚的巴风特诠释中,我们明确发现了对耶稣·基督脱去凡身的原罪跃迁成神一事的支持:两者结合,我们便能从《23》世界观的主流基督宗教解释和犹太卡巴拉密教解释中找到更加接近真相的答案——“卡巴拉成神之路说”。
    于是,“勒维亚”(Leviathan)比起来自神的惩罚,更像是如同耶稣·基督成神前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般的灾厄,是卡巴拉生命之树起始处恶魔所代表的成神必经的磨难。往好的方面想,也许“勒维亚”(Leviathan)就像是耶和华在种植生命之树的伊甸园门口设下基路伯为守卫一样,是之前的神给予后来者的考验,正如同蝶的破茧般是一个文明的美丽绽放前必经的痛苦。
    我想“勒维亚”(Leviathan),便是那黎明前的黑暗。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la11XbZ33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少女,截选
    [/quote]即使是在这黑暗中亦有微光,正如那点亮少女脸庞的紫蝶之芒一样,哪怕是被夺走了所有的她,亦能在绝境中看到这一丝希望。于是她睁开了眼睛,可周身散落的正六边形在基督教中意味着死亡。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ebg7Z2r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少女,截选
    [/quote]于是,她有了一场黑白的葬礼。但死亡并不是结束,蝴蝶消散所意味着的灵魂转移(Gilgul)是卡巴拉轮回之始,原罪将被死亡涤荡。她瞳孔中曾经的蓝色象征着天真、纯洁与平静——这甚至象征着神的智慧,意味着她为神明所钟爱。
    但她的神抛弃了她,在她连孩子都无法拯救的那一刻,我想她应该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ig1lXvZ8qT3cS1zs-2fc.png[/img]
    ——档案《卡巴拉生命之树》叠图,截选
    [/quote]之后,PV中闪过了一个图样。经过叠图,该图样为卡巴拉生命之树的一部分,涵盖了第五原质“严厉”(或称“严格”,Geburah,Severity)与第六原质“美丽”(Tiphareth,Beauty)。第五原质的象征是五芒星,代表着愤怒——我想在经历了那被希望被信仰所抛弃的绝望之后,没有谁能够免俗于愤怒;而第六原质是卡巴拉生命之树的核心,象征着新生与太阳——也许她依旧在追寻阳光,可愤怒驱动下的逐光之路早已步入歧途:五芒星是勒维亚的象征,追寻太阳正是勒维亚化的卡巴拉修行路线。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gxnoXbZ35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少女,截选
    [/quote]她于黑白的冰冷中再次合上双眸,晶化爬上脸庞。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37wZ2k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少女,截选
    [/quote]她于死寂的深水里不语沉默垂首,惊变悄然发生。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2lfXcZ3b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少女,截选
    [/quote]睁开双眼,她变了。意味着勒维亚的精神辐射症晶化已侵蚀而上,红色的双瞳充斥着嗜血的地狱之火——这是第五原质的火,这是第六原质的新生。紫色的蝴蝶在你身畔化光而去,而你已然从地狱的死亡里归来。
    歧路逐光之人,能否得到救赎?
    [quote]“科技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腐化,文明光线的城市里藏着最肮脏绝望的现实——顶层权贵掌控Bethel成为永生者,底层民众则如同鼠蚁猪猡,以血泪供养着绝对集权的病态社会。”
    ——档案《代号:23》TapTap游戏简介,节选
    [/quote]我想,“丰饶”存在代价,一如勒维亚(Leviathan)不只是神圣善良的上帝更是魔鬼邪恶的撒旦。暴力与血腥一直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主题,高高在上的神明从来不分善恶。讽刺的是,当她心怀光明与善良,神明不曾宽恕她的罪;而当她眼底不再有光,她的罪反而得以赦免——不,得赦免的仅是从地狱归来(Gilgul)之人,然而他们却要背负整个世界的恶意与罪恶。勒维亚是巴风特那替罪的羔羊,而迷途的晶化者们又何尝不是羔羊?
    裂隙、分歧、向下……顶层的卡巴拉永生之人啊,以原罪之躯不亡,终将深陷罪恶的泥潭——当天堂的幻梦被打破,你必发现你早已身处地狱。[/quote]
    [/quote]
  • [quote]三、伯特利系统:生的追求
    ——“哪怕有再多的阻碍,她也不会停止靠近。”
    点击“+”号展开 ...
    [quote]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44XeZ3t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ems3XfZ45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光之路,截选
    [/quote]画面一转,这座罪恶的浮空之城被人凝望着。其中的孩童根据发色和服饰风格来推断,并不是之前的那位少女,而是亚述桐幼时的模样。她跟随着黑袍人这一景象非常容易令人联想到圣经中关于神与信徒间“牧羊人与迷途羔羊”的比喻,似乎黑袍之人就是她的引路人。而我对“逐光之路”最直接的想法来源就是这里,就是黑袍人脚下的那条光路——PV中这条光路的延伸非常特殊,其是从后方逐渐延展到黑袍人脚下的,而不是从其脚下延展开来。这种反直觉的铺路方式似乎意味着黑袍人并不是在走那条路希望其所行的方向,而是光路一路从其背后延伸过来,似乎是在邀请其回头。
    这好像有一丝“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意味,可确有人明知前方是深渊万丈却从未停步。正如同我们将其所凝望的这座浮空城视作倒三角的印度教血之海,那么其下的城市便是正三角的精神向上,可以连同两个三角一起认为这象征着尘世与天空的链接,亦如那画面中连接天地的光线给人的感觉一样。讽刺的是,印度教认为天空这样的蓝色应当是神性的象征,正如黑袍人背后那条路一样,而实际上位居天空者早已腐烂——说他们走上了成神的路并没有错,因为原始的宗教崇拜对象总是具有两面性,正如印度教的神明一般面相多变反复无常,也许他们在自己眼中是创造的神明,赐予信徒力量与生命,但落入凡人心里却是残暴的魔鬼,夺取无辜者的鲜血与幸福。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7vstXhZ4s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中枢城,截选
    [/quote]不管怎么说,黑袍人似乎并不想走向这条看似诱惑的通往魔神之路,而是背向其试图寻找真正的光明。但画面再转,我们终于看到了伯特利系统的真容,却再也见不到那黑袍之人最后的结局——也许与全世界作对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quote]“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雅各清早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28章,节选
    [/quote]说回伯特利系统,追溯这词的词源,不用猜也知道肯定和犹太人有关系,但一查这关系还不是一般地密切:伯特利(Bethel)在《圣经》中指的是赐予亚伯拉罕和后来以色列人的一座城市,并且词根“Beth”意味着“家”、“El”意味着“神”——两者相合便是“神之家”之意,在《创世纪》中更是被雅各认为是“神的殿”与“天的门”。
    [quote]“[Beth-El系统]——以可接驳人类精神意识的“基石”搭建起来的、覆盖世界的精神网络。Beth-El系统以独有的情绪调节和心理监控功能、高度智能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完美辅助接入者的医疗健康、衣食住行、社交娱乐等各个领域。”
    ——档案《解密新世界》种族篇(上),节选
    [/quote]这实在是有点作死意味浓重,《23》里的人似乎恨不得把他们的所有东西都冠以亵渎之名,生怕没人知道他们想要成为神——“神的殿”成为了人类精神居住的家园;“天之门”便是人类通往天堂或者说伊甸园获取生命树果实之门;伯特利城的原名“路斯”(Luz)更是在圣母玛利亚化身之名“我们的光之夫人”(Nuestra Se&#241;ora de la Luz)中明示着“光明”的含义。开始了,又是一条新的逐光之路意象,兜兜转转还是卡巴拉。
    实际上,伯特利系统将所有人类的意识联网形成联合体这种操作并不罕见,我早在《从罗萨姆到巴别塔》一文中便有所论述这样的联合可能造成的结果。根据《机器人的诞生与人的神化》一文的观点,在马克思辩证唯物论中曾有过相关论述,劳动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和充分的体现根据,更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异。原本手工业时代具有复数性的旧理性,强调个体基于多样性的独特创造力,体现为每一个人在劳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独特意识的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改造和认识自然,并且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属于人类的世界(又称“属人世界”);现代化中“去复数化”的新理性,则强调以效用为导向的统一产业化,表现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而令每一个人的劳动逐渐地趋于同质化,自身独特意识的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换而言之,伯特利系统的意识联网就是一种明显的去复数化过程,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异化,目前看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将大量位于地面的底层人民变成天空城中权贵的傀儡,让天空城中的权贵们愈发趋向于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那种压榨人民的罪神——或者说魔鬼更加恰当,毕竟他们自以为的天堂也许早已是地狱。
    这样的统一性,据我在《从罗萨姆到巴别塔》中的论证,与“巴别塔”的成神方式极为类似,而我们曾有所推测耶稣·基督可能正是依靠此法成神方才使得卡巴拉等以身证神之法开始大规模流传。巧的是,伯特利还有一个非常隐晦的含义与此相关。
    [quote]“于是,雅各和一切与他同在的人到了迦南地的路斯,就是伯特利。他在那里筑了一座坛,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伊勒伯特利,因为他逃避他哥哥的时候,神在那里向他显现。”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5章,节选
    [/quote]“伊勒伯特利”(El Bethel)现译为“伯特利之神”,可以确凿无疑地肯定“El”就是“神”的意思,而“Beth”一词后来被借入希腊语表“Beta”之意——也就是“第二”。非常有意思的是,伯特利系统的“伯特利”在《23》中并未像一般翻译那样被写作“Bethel”,而是在其中值得玩味地加上了一条连字符,使之变成了“Beth-El”——“第二神”。根据我们的猜测,耶稣正是那位走完了成神之路的“第二神”……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2ubdXjZ5d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中枢城,截选
    [/quote]红灯转绿的这幅画面实际上还是蛮令人费解的,由于此处终于能看清楚左下角伯特利系统界面的文字,我结合前后根本没变过的内容来了一波识图和代码译解。
    [quote]KILLALL UDHCPD
    IFCONFIG ATH0 DOWN
    IWCONFIG ATH0 MODE MANAGED ESSID R21
    IFCONFIG A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UP
    [/quote]这很明显是参照现实中Unix/Linux系统的命令语法编写的,而这类系统通常用于服务器端,可推测该类指令可能是对伯特利系统服务器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值得玩味的是,这似乎是一段关于热重启网络设备的指令:第一行“KILLALL UDHCPD”就开始很有趣了,“DHCP”指的是“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而“UDHCPD”则特别用于终端设备作为DHCP服务器时的指令,该协议实际上是一个为客户机登录服务器时自动分配服务器控制范围内的其中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局域网协议——这第一行就是关闭服务器所有分配地址的协议,不得不令人嗅到一种熟悉的阴谋味道;第二行“IFCONFIG ATH0 DOWN”就更明确了,就是要直接通过“IFCONFIG”(Network Interfaces Configuring,网络接口配置)命令设置网络设备“ATH0”的状态为“DOWN”(关闭);第三行“IWCONFIG ATH0 MODE MANAGED ESSID R21”倒是显得很正常,“IWCONFIG”命令类似于“IFCONFIG”只不过专门用于无线网卡设置,“MODE MANAGED”也是正常的多无线接入点(AP)互联网模式设置,“ESSID R21”则是标准的无线站点名配置;第四行“IFCONFIG A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UP”则是重启的最后一步,同样是非常标准的指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启动该设备的指令。
    这看似毫无问题,但仔细想想却很别扭:好端端地为什么要关闭服务器的DHCP服务呢?最后还自行指定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是不信任自动分配吗?自动分配的地址会有什么问题呢?一个业余程序员思考了一下,这貌似是希望该服务器不再反馈其原本所服务的网络,不但让该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无法正确请求得到DHCP服务,从而使得这些客户端在尝试重新链接网络时失去链接,更是直接转移了服务器的无线接入点,令该局域网下的所有计算机无法正常通过网关!这是局部的网络信息传播阻断!
    根据“ATH0”这个被魔改过的“ETH0”(Fiber Ethernet Adapter 0,光纤以太网接口卡)网络设备名称,以及画面左上角的“Core:Arcadia”,我们似乎可以猜测出《23》的网络世界与我们的网络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Ethernet”(以太网)被更换为了“Athernet”(阿卡迪亚网)。“Ethernet”的词源是“Ether”(天空)和“Net”(网络),而“Athernet”的词源则明显是“Arkas”(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Arcadia”的创立者和第一任统治者之名)和“Net”(网络)——嗯,可以说是为了彰显成为神的目的已经不惜余力了,连起个网络核心节点的名字都要套个神话起源的世外桃源名词我是服气的。
    需要注意的是,从一开始画面的边缘就隐隐泛着红色,通常这在UI设计的表意里昭示着系统所有者的危机,比如血量过低或敌人接近。这应当与其在左下角输入发送的阻断局域网信息传播指令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b5b4XiZ50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中枢城,截选
    [/quote]很快,答案便得到了揭晓,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战机和警告纷至沓来——“检测到异常精神力接近”。这很明显是勒维亚降临发动攻击,结合其能够通过精神入侵攻击人类,而链接着所有人意识的伯特利系统中的大部分人类则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那么此刻拥有权限者暂时关闭入侵范围内的局域网数据传输还是有一定需要的。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7calXfZ45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中枢城,截选
    [/quote]很有意思的是官方在此做了一组很明显的对比,从伯特利系统界面出现开始就不断交错出现的黑羽鸟与白羽鸟,我想这同样是灾厄与希望并存的两面性——不过白羽鸟出现的次数似乎少了那么点。至于现在看来,想必是乌鸦在基督教中所代表的厄运应验了,但卡巴拉中枢城此刻爆发的光芒非常有特点——这是“伯利恒之星”(Star of Bethlehem)的标准形态。
    [quote]“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档案《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章,节选
    [/quote]这颗星星流传至今的常见形态便是类似基督教十字架的中心光芒状,象征着耶稣·基督诞生于伯利恒(Bethlehem)——这是“第二神”诞生之星。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6j57Z1aT3cSvy-k0.jpg[/img]
    ——档案《编号 BIA-Q1224——勒维亚(Leviathan)》,节选
    [/quote]非常有趣的是,勒维亚身披的血色袍子上同样大量存在着这个标志。伯利恒之星本该意味着耶稣的降临,而在《23》中其含义似乎已经被同时出现在卡巴拉中枢城和勒维亚血袍上被扭曲为“新神临世”的意味。这同样极其隐晦地暗示了人成为神这条道路的存在。
    [quote]“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档案《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章,节选
    [/quote]这里更加隐秘地警示着我们:每逢新神临世,必有血光之灾——无论是耶稣·基督的降临,还是他的十字架受难,外界抑或其自身都必将遭受极端的危险,一如巴别塔的倾颓般警告着凡人们不可妄动。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z2gXiZ4v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中枢城,截选
    [/quote]不得不说这确是一场灾难,即使傲慢的权贵从顶层跌落,可覆巢之下又岂有完卵?终究是一小群人的狂妄招致了整个世界的灾难,而他们的生命仍将不死,只是平民却要为此陪葬。呵,神明的真面目啊。
    这也许正是乌鸦所昭示的不详之一吧,而这样的与新神临世有关的不详,不得不令人想到耶稣受难前那一顿《最后的晚餐》中的“十三人之宴”。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juj5XmZ66T3cS35r-1pu.jpg[/img]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截选
    [/quote]“13”这一数字在西方自古以来便被视为不详,其最早的源头可能是北欧神话中的哈弗拉之宴(Hafra's Party)。该数字被视为与死亡的诅咒联系密切,具体到宴会之上,则是都应验在第13人带来的灾难,如犹大(Judas)的背叛导致了耶稣·基督的死亡,以及洛基(Loki)的闯入导致了巴尔德尔(Baldr)的死亡。这样的“第13人诅咒”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广为流传,例如《哈利·波特》(Harry·Potter)系列小说中西比尔·帕特里夏·特里劳妮(Sybill·Patricia·Trelawne)的一个多次应验的精准预言“十三个人一起吃饭,饭后第一个站起来的人就会第一个死”——该预言在《哈利·波特》中一次又一次地在邓布利多、小天狼星以及卢平身上重演着悲剧。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9aseZ1vT3cSrs-144.jpg[/img]
    ——适格体资料《十三人会议:风间卫》,截选
    [/quote]在《23》中,同样有着以“13”为数的人群——人类阵线领袖“十三人议会”(Council of Thirteen)。说真的,在看到他们组织LOGO的复杂程度之后我还真有点懵,最外层的正方形可能代表着世界、自然、尘世、大地、物质、智慧、真理和炼金术中的盐等等奇奇怪怪的东西,而内部一层的圆则常常存在循环、无尽、永恒、地表的水圈、精神和神明等各种意象,再往里的一层很明显是眼睛的符号——其构型让人联想起共济会的“全知之眼”,最后的核心则是凯尔特三角——该符号经历过漫长而复杂的含义衍变,从原始的凯尔特信仰认为它代表着生命、死亡与重生开始,再到后期的异教徒将其演变成地球、空气和水的内涵,最后又被基督徒拿走作为神明“三位一体”的象征。唯一可能不需要头疼的就是最外层的正方形里罗马数字“XIII”(13)的含义了。
    试着解读一下,我推测这个符号既然敢冠以“13”的亵渎之名,想必可以首先排除三位一体,优先采纳凯尔特符号原始的“生命、死亡与重生”这一神性概念——对应于卡巴拉的成神理念,继续向外即可将眼睛符号视为神的全知全视——对应着伯特利系统的监视能力,再向外的圆可能具有永恒、精神、神明等多重释义——分别对应于伯特利系统赋予的永生能力、伯特利系统具有的精神链接能力以及伯特利系统本身的造神能力,最后的正方形应当象征着物质世界与智慧——对应着卡巴拉生命之树的起点与某种意义上的终点。顺带一提,凯尔特三角也曾衍变出类似生命之树的神学语义,其与卡巴拉生命之树可能存在某种源头上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将自己还冠以了“Executor”之称。追溯这个词的词源,其居然早在14世纪便明确具有“被任命确保遗嘱生效的人”(Person Appointed to See That a will is Carried into Effect)这样的含义,比看似相类的的“Executer”(执行者,刽子手)一词早了将近600年。再加上“十三人议会”这一微妙的数字,他们之中或许已经有了空缺,可能是被背叛的耶稣,也可能是自缢的犹大,当然可能这也只是一个后备保险般的名称——即使我们之中有谁死去,我们也要坚定地将他们的遗志推动下去,不管是否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哪怕有再多的阻碍,他们也不会停止靠近。”
    “因为他们坚信这是一条逐光之路。”[/quote]
    [/quote]
  • [quote]四、执行者:活的价值
    ——“光就是一切的意义。”
    点击“+”号展开 ...
    [quote]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h1u0XfZ45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灾难蔓延得很快,从上午9:35到下午的13:26这短短的数个小时,一切便化为了废墟。还好伯特利系统暂时尚未彻底落败,还在维持着“Spirit Containment Barrier即将崩溃”(精神屏障)的警告,辐射症暂未能落到我们头上。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df52XdZ3p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不过,没撑多久,寓示着死亡的晶化已然侵入了伯特利系统的界面,视野越发模糊。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iwaXeZ3u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诡异的一幕发生了,据昏迷前的几帧图片显示,伯特利系统的界面UI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居然会发生RGB(Red、Green、Blue,光的三原色,计算机混合色彩的基础元素)色散(颜色分离),这似乎是纯机械视角才能发现的存在。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4o4yXeZ40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RGB色散现象在不晶化时显得更加诡谲,而且眼前的景物并未发生这样的现象,这似乎可以让人产生一些有趣的猜想,比如伯特利系统可能存在某种视觉植入体,而这有概率是可以被剥离的。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kv1Z1q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当我们再次在战场废墟中苏醒,已经是傍晚17:46了。这时的眼前变得更加奇异,以至于竟然是计算机视觉的色条拼凑出来的画面——再想起PV开头蝴蝶身上逐渐蔓延集成电路纹,不禁让我心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23》中的人类,究竟有多少非人呢?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bl8kXeZ3z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缓缓睁开双眼,我们发现在精神屏障受到严重侵蚀的情况下,伯特利系统界面隐约显现出了由六个正三角形构成的大量正六边形。我们已经论证过这些正六边形应当意味着勒维亚带来的精神入侵辐射症晶化效应,象征着基督教中的死亡。六个正三角形这样的建构非常有趣,因为正三角形在基督教中通常象征着神的三位一体,六在基督教中则象征着完全与创造——因为上帝是在六天内创造完整个世界的,第七日是休息日,这也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历法“儒略历”(即“公历”,在中国国内人们习惯将其称为“阳历”)内星期六(Saturday)安息说法的来源;在卡巴拉体系中,代表“造物”的原质亦正是六个。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kw0dXfZ48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这样的神明“三位一体”与“创造”的含义,不得不令人想到《23》中人类从凡性被造的永恒迈向神性造物的永恒这条路上的重要产物——执行者。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4ad0Z22T3cSxk-f1.jpg[/img]
    ——档案《编号BIA-L0527 ——执行者计划》观察报告,节选
    [/quote]根据发色、头饰、服装、双剑外形、持剑站姿等特征,可以确定我们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正是由“卡巴拉生命科学研究所”钢铁机关的亚述桐博士与千仪博士所主导“执行者计划”的第一台“战术型自律人形”——TypeS-257“雷鸣”。
    早在《从罗萨姆到巴别塔》一文中我便已详细论证过人类创造自律人形可能导致的去复数化与社会异化,而神性亦将从中诞生,以这个角度来说,“卡巴拉生命科学”之名还真是恰到妙处。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a34Z2e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7vkuZ2h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UI界面,截选
    [/quote]之后居然是唐突的转场以及一个走完的进度条“CORE下载进度:100%”,还接着一句话“本次任务顺利完成,人类将铭记您的牺牲”。这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以之前在伯特利系统中关闭局域网的权限来看,观看视角应该是有一定权限的高级人员;但看现在需要重新下载Core(核心,推测为伯特利系统用于储存精神力痕迹和行为数据的“生命记录摹本”)来进行复活,怎么想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去送死的炮灰。从伯特利系统视角每次出现常常伴随着右上角的时间标示来看,这次的“牺牲”可能指的是执行者雷鸣;可在昏迷时几次右上角不显示时间的特殊情况,又无法排除即使是上位者仍然存在被用作牺牲品的可能——或许,在真正的顶层权贵眼中,他们都是凡尘的蝼蚁,唯一的价值就是替自己死在前线了吧。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1k10XfZ48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黑鸦,截选
    [/quote]下一幕,时间线又拉回上午9:35,根据界面中的信息可以推断出视角应当与之前仰望卡巴拉中枢城时相同,但画面内却明显并非类似场景,并且同一时间场景很难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动,推测为伯特利系统的监控探头或另一个人。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cwduZoT3cS10o-10o.jpg[/img]
    ——适格体资料《摆渡人·黑鸦》,截选
    [/quote]从鞋子的样式来看,画面中出现的很明显是摆渡人(Ferryman)阵营的“黑鸦”,看起来行色匆匆,似乎是有急事要忙。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jc2bXeZ3x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黑鸦,截选
    [/quote]接下来的画面里继续出现了黑鸦身上常见的黑羽,我想这也许和之前卡巴拉面临灾难前的黑羽鸟有某种联系,比如黑鸦早已得到消息正在准备前去支援。可墙壁上的涂鸦“Traitor!!”(叛徒)却很是耐人寻味——这个词在英语中常用于指战时的叛徒,联想到“13人诅咒”的第13人就是叛徒,我们似乎可以对叛变者的身份做出猜测,也只有位居“十三人议会”这样位高权重者的叛变,才会使得愤怒的民众甚至将标语喷涂在墙上以表抗议。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e30hXiZ4v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黑鸦,截选
    [/quote]根据发色和披肩推断下一幅画面中出现的仍然是黑鸦,她背向着我们,面朝人群,似乎是要出发前往某个满是硝烟的战场。作为PV中极少数的具有连贯剧情的角色,推测她在实际主线故事里应该具有不低的地位,再结合“摆渡人”的理念,可能会扮演类似强大外援一般的角色?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kiaZ2r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镜湖,截选
    [/quote]下一幕场景有些突兀地转移到了一处平滑如镜的湖泊上,当然也可能是河流,结合“摆渡人”的称谓,这可能代表着将苦难之人带离悲惨,抵达美好的彼岸——当然根据黑鸦的个人台词“如果正义无法偿还仇恨,那我们所秉持的不过是虚荣的空壳,它不为任何鲜血或旧焰负责”,同样有可能代表着将应死之人送往地狱。这应死之人除了叛徒,还有可能指的是入侵物种“勒维亚”。
    说起“勒维亚”(Leviathan),其与这湖泊可谓是关系不浅。或者说,所有同时包含“水”与“怪物”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地与勒维亚有关。在《白鲸记》(Moby Dick)中,勒维亚被视为不死的巨鲸,更用于代指主角之一的抹香鲸“莫比·迪克”(Moby·Dick)。
    [quote]“它们在大洪水中,对诺亚的方舟不屑一顾。即使这个世界再度洪水泛滥,像荷兰发大水那样,连老鼠都淹个精光,永存的大鲸照样会活下来。”
    ——档案《白鲸记》第105章,节选
    [/quote]藤丸在她的《悲剧中的伟人究竟代表什么》一文中对这种不死的神性做出了精妙的论述:“可以说,将鲸当作一种连接旧文明和新文明的存在也没什么问题。”既然如此,将这种文明迭代的意味引入《23》,我们便能有趣地发现勒维亚的另一种意象——与之前总是与灾厄挂钩的意象不同,是一种更加积极的语义。勒维亚也许不完全是灾厄,也同样是迈入新时代的希望——这与卡巴拉穿过开口处恶魔的神秘学意味极为相似,而且更加明媚,更加温暖。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gy59XhZ4r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很遗憾,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场景很快转到了亚述桐博士凝视着这座陷入灾难中的城市这一幕,有些类似之前她追随着黑袍人凝望同一座城市的画面构图,不禁让人感到一种“继承”的意味。也许,引路者已经逝去,正如顶层权贵的卡巴拉先行者们一样,可悲而可笑,但后来者仍将前赴后继,只为一场文明的蜕变与升华。
    如果她真的是跟在黑袍人背后仰望天空城的那个小女孩,那么是什么促使了她做出主导“执行者计划”这样的选择呢?是希望同样以卡巴拉为名却另辟蹊径,还是为了人类的生死存亡迫不得已,亦或者是早已堕落成为顶层权贵的一员——将自己当初所见到的苦痛也同样施加于他人?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亚述”(Assyria)之姓同样是一种传承,是源自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亚述帝国帝王的姓氏。而提到亚述王,就很难让人不联想起约公元前1230年一座石雕——该雕刻描绘了亚述王跪在一个空的神的宝座前的景象(书稿遗失暂无法扫描,网络未找到图片,若有相关信息请回复留言告知在下,不胜感激),被视为“神明已死”的象征。
    [quote]“公元2000年末,某种意义上,我们仍深处这场通向新的心智的转折中。我们都处在二分坍塌这场转折的残余之中。
    ……
    我们的国王、总统和官员过去还听着神的指示,现在只能带着对沉默神灵的宣誓而开始他们的任期。”
    ——朱利安·杰恩斯《二分心智的崩塌:人类意识的起源》,节选
    [/quote]这样的观点来自著名的“二分心智”理论,其认为“人的意识诞生在上帝沉默之时”,因为上帝之音就是人左右半脑在尚处二分之时给予彼此的指引——也就是说,我们就是自己的上帝。亚述所在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有反抗神明的传统,就如昔日的巴别塔,可亚述桐以“亚述”为名,更像是一种宣告,昭示着人类已经失去了心中善意的指引,走向了一个充满迷雾的崭新世代。这个时代,不会有神来拯救我们;能拯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bye2Zu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战场废墟,截选
    [/quote]面对着这样不仅是怪物在吃人、人也在吃人的末世场面,它向你问道:“这就是你不惜献出生命,也要挽回的世界吗?”仿佛赤裸裸地嘲讽一般,它这样质问着——这样腐朽的世界,有被拯救的价值吗?
    “挽回”,拉丁语写作“Redemptio”,亦是“救赎”之意。可在一个早已失去神明的世界,谁来施予迷途的羔羊们救赎?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135xXiZ50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c3mjXfZ4a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水中人,截选
    [/quote]超体执行者“瞳”跃入水中。她说,她来。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kbkXgZ4i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水中人,截选
    [/quote]于是她伸出手臂,试图握紧那迷途之人的手。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6xeyZ15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8jc4Zz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74zbZ18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唤醒UI界面,截选
    [/quote]水底之人沉沉醒来,她就是曾经那位晶化的少女——她就是我们第一眼所见之人。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g3sbXjZ59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卡巴拉与水中人,截选
    [/quote]那是卡巴拉生命之树淡褪之后,便已毅然跃入水中的人——她叫“瞳”。即使那位少女早已晶化,也许已经成为了另一种生命,可“瞳”不在乎——因为那都是生命,因为那才是光。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3v3hZ14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水中人,截选
    [/quote]她抓住了她的手。
    她给出了她的答案。
    她做出了她的拯救。
    [quote]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4wmwZ2mT3cS1hc-u0.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1/26/-64jw1Q16o-hc9yZcT3cS1hc-u0.png[/img]
    ——档案《<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LOGO,截选
    [/quote]LOGO之上,伯利恒之星闪耀,代表火元素的等腰三角隐泛红芒。
    这才是第二神的诞生,这才是“神性界”(Atziluth,The Archetypal World)的火焰,这才是卡巴拉的光芒。
    神不能施予拯救,我们便自我救赎——只要心中有光,那便不再迷茫——因为光就是一切的意义。[/quote]
    [/quote]
[/quote][quote]尾声
点击“+”号展开 ...
[quote]逐光之路,我想这个标题还算贴切,看到这里的读者也应该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从一开始在追逐着光的蝴蝶,还有那寻找光的女孩,到追寻着光的卡巴拉,以及顶层权贵们,再到黑袍人、亚述桐、十三人议会……其实整个《23》里面逐光之路是一个非常核心而普遍的主题,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光,也在寻找着真正的自己——就像卡巴拉的主题所说的那样回归本我。
光是非常虚幻的东西,你摸不着它,就像蝴蝶的消逝、婴孩的悲剧、权贵的永生……其实都不曾真正得到过什么;光又是非常真实的存在,充塞着视野,就像女孩看见的观察员、权贵们漫长的生命、黑袍人眼中的城市……仿佛触手可得。光,在水一方,却是人毕生的梦想。那么,逐光之路,其实是一条追梦的路,有的人能走正,有的人却走歪了。
走歪了其实很正常,可怕的是有些人的光已经不再是光了。勒维亚(Leviathan)在近代一次很有名的化用就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系列作品,它强调了人力终有所不能及,要始终保持对未知的敬畏。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工业革命与福特式标准化大生产导致生产力跃迁下,人们近乎疯狂地信仰科技的力量,认为无所不能的人终将征服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这有点像知识树(即知善恶树,因其能使人走上成神的道路而被认为是智慧的赋予者)时代西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那会的知识神话,其最高箴言便是培根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自信论断。这样的背景下,人类中居安思危的智者们不得不站出来提出警醒,一如拜伦在长诗《Manfred》中所宣称的“知识即悲苦,懂得最多的人,必定最深地悲哀于一条致命的真理——知识之树并非生命之树”,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实际上是人类对现代性下自身存在的再认识和对科技万能理论的反叛。关于这样的生产力跃迁给人类带来的傲慢可能招致的危害,基于同样背景的赛博朋克风格作品也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开始兴起,致力于以“高科技、低生活”(Combination of Low-life and High Tech)的近未来背景来表达对科技万能理论的担忧。他们都在警醒着人类这不是真正的生命之树,而是可怕的傲慢——更准确地来说,是心中没有了敬畏。没有了敬畏,也就没有了底线,而没有底线的人是很可怕的。我们需要敬畏,才能看到真正的光,而不是走上歧途。
不过,无论如何,其实都很少有人能到达这条路的终点,那么为什么要走一条几乎注定没有终点的路,为什么要开始一场也许永远不会停步的旅途?因为,这就是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当你一步一步走在你的逐光之路上,做出你的选择,领略路途中的风景,探索旅途里的奇妙,光就会充实你的生命,正如柯察金所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应当这般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不是每个人都能信念坚定地将自己的目标放在解放全人类这样遥不可及的地方,但倘若我们能眼底有光地过完每一天,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能够坦然地说没有遗憾,也已经足够了。你的生命里已然有光。
最后还是以乌贼的一句话送给诸位吧——“虽茫然、悲哀、渺小,可追寻从来坚定,即使再黑暗再无望也要前行,在黑暗中艰难探索了几千年,终于打开了那扇门,看见了那道光,看见了名为希望的东西。”谨以此擅自修改的文字,望诸位的前路坦荡、眼底蕴光。
“心怀敬畏,眸蕴曦芒,逐光而行,止于至善。”
感谢你们看到这里,愿本文能对你有所助益。[/quote]
[/quote]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quote]旁注
点击“+”号展开 ...
[quote]
  • 1. 说起来,勒维亚(Leviathan)这个翻译也挺奇怪的。“Leviathan”一词作为西方广泛存在的文化形象,通常约定俗成的译法是“利维坦”,但《23》里很迷惑地译为了“勒维亚”。在见到那张图以前,我根据勒维亚的发音觉得其英文应该是“Leviathan”的前半部分“Levia”,为此还特意去查询了“Leviathan”的词根,找到了“勒维亚”的真正音译“Liwyah”(希伯来语),但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到这词居然就是“Leviathan”。我白费心机去证明勒维亚和利维坦的关系了,两者根本就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官方翻译把利维坦的词根“than”的发音给吃了而已。不过我的原本的猜测“Levia”的含义可能更加偏向于“利未人”(Levi),如果是“Leviathan”的话考据难度倒是顿时下降了一个层次,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 2. 美索不达米亚神树文化的另外一条传播路线,是向东南方扩散,进入印伊文化圈,进而获得神树崇拜的高潮。中国是其东方传输路线的终点,在那里神树成为“建木”、“扶桑”和月宫里的“桂花树”,并以神秘而暧昧的“神显”面容,支撑着关于日神、永生和与神祇交往的神话。生命树由此成为了“亚洲精神共同体”的血缘记号。
  • 3.
    [quote]“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第5节,节选
    [/quote]真正无限的永恒是神与人之间本质的差异,能知道善恶的能力则是神与人之间权柄的差异。这不是指无所不知的能力,因为人犯罪之后并非无所不知;也不是指分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人未犯罪之前就已能分辨是非。上帝既将人造成是有理性的,人就自然有能力分别对错。能知善恶实际上是一种权柄,是裁断善恶的权柄,是一种定义何为善良何为罪恶的能力,是独属于神的权柄。
    [quote]“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档案《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6章第10节,节选
    [/quote][quote]“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8章第19节,节选
    [/quote][quote]“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
    ——档案《圣经·旧约·创世纪》第18章第26节,节选
    [/quote]行神的道者,义也。神会因为义人给予罪恶宽恕,因为义就是神所定义的善,义人所行的就是神的道。这就是所谓“知善恶”的真正含义:神定义善恶标准的权柄,也是神外在的表征。而神内在的本质,就是无限的永恒,所以神在无法阻止亚当夏娃吃下禁果分享定义善恶的权柄后,要把他们从伊甸园里赶出去。
  • 4. 路斯(Luz)其实除了光之外还有“月亮”的隐喻,这种与女性强烈相关的意象,似乎导致其与“血之海”的卡巴拉中枢城也关系紧密,真是不知该如何吐槽。
  • 5. 如果这个女孩和亚述桐是同一个人,那可能会出现一种可怕的时间线:从她在婴儿时就被抛弃,到被黑袍人引导对权贵的仇视,再到长大后感染辐射症,最后走向一条造物的不归路……反正这里的先后顺序很模糊,要是交换顺序能得出很多不可思议的结论,我希望亚述桐代表的是真光吧。要是每一个感染者都对仇视还以暴力,那这个世界基本上也危了。
[/quote]
[/quote]

[quote]特别鸣谢
点击“+”号展开 ...
[quote]
  • 1.落音泠泠
  • 2.藤丸嘉人
  • 3.爱潜水的乌贼
  • 4.自饮乾坤三百岁
  • 5.Stella Zhu
  • 6.卡拉贡尼斯
  • 7.sgxlx
  • 8.GalladeC
  • 9.Николай·Алексеевич·Островский
  • 10.Howard·Phillips·Lovecraft
  • 11.Philip·K.·Dick
[/quote]
[/quote][quote]参考文献
点击“+”号展开 ...
[quote]
  • 1.《<代号:23>首个世界观PV》雪座工作室
  • 2.《符号与象征:图解世界的秘密》Miranda·Bruce-Mitford & Phlip·Willkinson
  • 3.《圣经》
  • 4.《History of Animals》亚里士多德
  • 5.《神话辞典》M·H·鲍特文尼克 & M·A 科甘 等
  • 6.《Sefer ha-bahir》
  • 7.《卡巴拉入门教程》Marc·H.·Gerstein
  • 8.《[B·I·A观察档案]档案编号 BIA-Q1305——病》B.I.A-Q
  • 9.《[梨奈课堂]解密新世界——种族篇(上)》雪座工作室
  • 10.《卡巴拉:犹太神秘主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 11.《[少前:云图计划]推开云图之门:从罗萨姆到巴别塔——试论云图计划世界观/剧情中的宗教神秘学隐喻》银发三千雪满头
  • 12.《[B·I·A观察档案]编号 BIA-Q1224——勒维亚(Leviathan)》B.I.A-Q
  • 13.《神与人之间》唐崇荣
  • 14.《Comte de Gabalis》Abbe·N.·De·Montfaucon·De·Villars
  • 15.《飞龙全传》吴浚
  • 16.《女巫之锤》Heinrich·Kraemer & Johann·Sprenger
  • 17.《欧洲中世纪简史》霍莱斯特&贝内特
  • 18.《吉尔伽美什史诗》
  • 19.《何处是全球生命树的起源》朱大可
  • 20.《源石及其对泰拉世界的影响综述》银发三千雪满头
  • 21.《撒旦圣经》Anton·LaVey
  • 22.《明日方舟干员种族和原型科普·萨卡兹系特别篇》GalladeC
  • 23.《Eden's Serpent and its Pre-biblical Mesopotamian Prototypes》Walter·Reinhold·Warttig·Mattfeld·y·d·la·Torre
  • 24.《The Alphabet of Ben-Sira》
  • 25.《答有恒先生》鲁迅
  • 26.《罗萨姆万能机器人》Karel·Capek
  • 27.《机器人的诞生与人的神化》林歆
  • 28.《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 29.《哈利·波特》J. K. Rowling
  • 30.《[适格体资料]十三人会议:风间卫》雪座工作室
  • 31.《[B·I·A观察档案]BIA-L0527<执行者计划·观察报告>》雪座工作室
  • 32.《[适格体资料]摆渡人:黑鸦》雪座工作室
  • 33.《Moby Dick》Herman·Melville
  • 34.《白鲸记与明日方舟关联全解析——悲剧中的伟人究竟代表什么》藤丸嘉人
  • 35.《The Origi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Bicameral Mind》Julian·Jaynes
  • 36.《Wake》Robert J. Sawyer
  • 37.《意识诞生于上帝沉默时:风靡70年代的朱利安·杰恩斯》Veronique·Greenwood
  • 38.《亚述帝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访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兰弗兰基教授》国洪更
  • 39.《[适格体资料]钢铁机关:瞳》雪座工作室
  • 40.《Gospel Of Philip》
[/quote]
[/quote]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别问我为啥要拆两层,主楼字数超过上限了
风间卫执行者那块写得有点问题,那里的英译我单独作为13人议会解释了,实际上应该是所有执行者都可以套用这个解释,所以没啥可信度
不过问题不大不影响主要结论,那些只是为了链接上下文凑数的
Morkai34-avatar

Morkai34

大佬晚上好。[s:ac:哭笑]不是几天前就已经在哔哩哔哩发了吗,为什么现在才搬来NGA呀?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8428631,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62576158]王子和玉[/uid] (2021-01-26 20:57)
看到我头像上的muted了吗[s:ac:哭笑]
被斯莱特林们制裁了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呜呜呜,日常无人[s:ac:哭]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8469898,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60397055]银发三千雪满头[/uid] (2021-01-27 00:29)
令人悲伤[s:ac:凌乱]
stabby-avatar

stabby

话说这家还没公布正式命名嘛,这代号23都要叫顺口了[s:ac:哭笑]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8578258,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5252275]独孤求MM[/uid] (2021-01-27 13:04)
还没,说下次测试要三四个月之后[s:ac:哭笑]
而且版号还没下来就离谱,这名字到时候查找替换都麻烦
cookies00tw-avatar

cookies00tw

写这么多不如一张游戏截图吸引人,真的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8779304,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38140257]小小雅aaa[/uid] (2021-01-28 08:28)
为了吸引人我为啥不发张涩图[s:ac:擦汗]
FaZe_Gravity-avatar

FaZe_Gravity

这个是什么类型的游戏啊?看这个画风有点方舟感觉?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8866834,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584441]gila00[/uid] (2021-01-28 13:15)
怎么啥画风都方舟,这游戏和方舟区分度蛮大的啊[s:ac:晕]
你可能说的是UI吧,这游戏UI参考方舟很多,毕竟现在的UI趋势就是扁平化,甚至去约平面美术做出来的都是舟味拉满[s:ac:哭笑]
不过游戏类型是自走棋那种,实际操作有点像横版的皇室战争[s:ac:goodjob]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唉,好久才能三测,只能玩云图了
FaZe_Gravity-avatar

FaZe_Gravity

Reply to [pid=488868436,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60397055]银发三千雪满头[/uid] (2021-01-28 13:21)恩。你说的有道理,因为美工都极简风格了,所以看起来都感觉像方舟。还是期待下,谢谢你的解答。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9066696,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584441]gila00[/uid] (2021-01-29 09:16)
不客气,其实官方已经因为这事被骂得改过了,改之前舟味更浓[s:ac:抠鼻]
TechnoSenpai-avatar

TechnoSenpai

听制作组的人说他们都不敢暴露自己是哪个公司的,只敢说工作室
Konster-avatar

Konster

讲道理,还是实机画面比什么世界观更吸引人[s:ac:晕]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9374013,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60242019]求求你别波了[/uid] (2021-01-30 12:47)
啊?有这回事?为啥啊,我记得也没啥公司是臭名昭著的吧
再说公司和内部工作室又不一样,腾讯的内部工作室之间跟不同公司没什么区别
Penguinbasher-avatar

Penguinbasher

Reply to [pid=489407371,25284070,1]Reply[/pid] Post by [uid=60863269]远古萝卜酱[/uid] (2021-01-30 15:26)
那确实
不过这游戏目前的实际画面估计要大修,不着急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