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eneral
2022-02-10T07:35:03+00:00
三国里的人物 关羽的忠义 曹操的奸雄 诸葛鞠躬尽瘁 都是很经典的 但是水浒里的人物大部分时间都很憋屈 林冲一步步被迫落草 武松一步步从打虎英雄变成杀人恶汉 吴用把一个又一个人赚上山来 然后这些三山五岳的好汉最后在和自己的同类相残中凋零殆尽 观众真的喜欢看这些吗?
好汉歌真的不错,我一女的也很喜欢听[s:ac:哭笑]
因为水浒传的人,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会妥协,会堕落,最终为了理想,走向一条不归路。
水浒传有自己推崇的道德与英雄,但却没有把凡人当做英雄陪衬,死在英雄能力智谋下的人,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真正凄惨的尸骨。
真正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
楙得脱出寨,欲寻路而走,奈不知路径。正行之间,逢数人奔走。楙问之,答曰:“我等是冀县百姓;今被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邽去也。”
正踌躇间,时已初更,蜀兵又来攻城。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挺枪勒马,大叫曰:“请夏侯都督答话!”夏侯楙与马遵等皆到城上,见姜维耀武扬威大叫曰:“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何背前言?”楙曰:“汝受魏恩,何故降蜀?有何前言耶?”维应曰:“汝写书教我降蜀,何出此言?汝要脱身,却将我陷了?我今降蜀,加为上将,安有还魏之理?”言讫,驱兵打城,至晓方退。[原来夜间妆姜维者,乃孔明之计,令部卒形貌相似者,假扮姜维攻城,因火光之中,不辨真伪。]
姜维不能分说,仰天长叹,两眼泪流,拨马望长安而走。
[维寻思良久,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
秦明见了,心中自有八分疑忌。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
宋江开话道:“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却穿了足下的衣甲、头盔,骑着那马,横着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点拨红头子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馀人助战。只做总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
秦明见说了,怒气于心。欲待要和宋江等厮并,却又自肚里寻思。[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因此只得纳了这口气。]
Reply to [pid=589617296,30710722,1]Reply[/pid] Post by [uid=62257041]主神—大白球[/uid] (2022-02-17 15:44)水浒里的人有几个是有自己的明确理想的?
大家都喜欢的是当年躺在小浣熊方便面里面的那一张张水浒好汉英雄卡!![s:ac:上][s:ac:上]
[quote][pid=589630407,30710722,1]Reply[/pid] Post by [uid=38920292]神剑之巅梁悦[/uid] (2022-02-17 16:30):
水浒里的人有几个是有自己的明确理想的?[/quote]好汉们当然有理想,同样很朴素很现实,都是为了进个体制谋个出身,有的图报效君王不留骂名,有的图不辱没祖宗,有的就图施展抱负,有的图家庭幸福,有的就图别人喊一声哥哥倍有面
但水浒并没有就把理想束之高阁,而是讲现实,乱自上做,黑暗的世界里容不得理想
楼主自己举的例子就直接说明问题了。
三国演义的人物就是用一个次形容,水浒传的人物就是用一个过程来形容。
在描写人物时,用一连串事件来描写一个人的转变一直是比通过几个事情来强化一个人的某种属性要上成的。
反过来说,水浒传的核心是写一个个人,而三国演义不是。
水浒写的很接地气啊,唯独不能细看。细看后哪有几个好汉。
就看一个反抗现状的爽快,打抱不平,弘扬“正义”,贴合普世价值观。但是结局就是很悲惨……
每个人单独的故事我觉得有意思,等梁山全伙一起之后我觉得没啥意思,再就到了打方腊,书写的带劲,一个接一个死,觉得挺唏嘘的,电视剧最后那句"准奏",也让我有点失神。
初中看的最多的就是水浒三国,三国看的是战略计谋。水浒当群像剧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当时觉得没羽箭张清好屌,丢石头干了一串梁山人,最后死在方腊像突然降智
[quote][pid=589630407,30710722,1]Reply[/pid] Post by [uid=38920292]神剑之巅梁悦[/uid] (2022-02-17 16:30):
水浒里的人有几个是有自己的明确理想的?[/quote]现实里又有几个人是有自己明确的理想的?
可以看看最近B站木鱼水星讲的水浒。。。你以为水浒是快意江湖,其实那才是中国5000年的人际关系写照。。。真的很真实。。哪有什么真正江湖,都是人情世故。 以前水浒是禁书不是没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