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iii
2020-04-12T07:44:42+00:00
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周五开的会,还是挺重要的。
重新审视三条主要逻辑之前在总结近期的市场交易逻辑的时候([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k4Mzc5NA==&mid=2649969521&idx=1&sn=a397c2a6558012a5856f1f851f396d45&chksm=8722c4acb0554dba56a5491c1e0f3077d694cf86ecf80feda65fe9a6b3d30f793b78178d9b1f&token=786578181&lang=zh_CN#rd]创业板还能再续前缘?[/url]),曾经提过:
1、疫情不确定性消散——没有大跌;
2、政策的持续宽松——利多
3、基本面冲击——利空
当时总体还是继续看多了创业板,这两周创业板也总体维持了涨幅,还算可以。那么站在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交易逻辑,到底有没有变化。
疫情进入新阶段疫情方面——中欧美不确定性逐步消散,亚非拉的不确定风险在不断积累。
1、我们自己早已过了拐点,现在就是外控输入,内防二次爆发,整体挺好的,个别地方的疫情有小范围爆发(广州、黑龙江),其实也反应了亚非拉的高度不确定性。
2、另一方面,欧美也貌似进入拐点期。欧洲进入平台期,开始重启经济。西班牙、意大利等都马上要进入拐点(你看最近好久没看到他们的负面新闻了吧,说明好起来了),德国不必担心,奥地利、瑞士、法国也都稳了。英国、葡萄牙、日本还没进入平台期。美帝虽然还没见拐点,大概平台期要比较久,但是最近也在积极恢复经济,说明疫情爆发期已经过去了。
3、真正的爆点在俄罗斯、印度、非洲、巴西这些亚非拉国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底子厚,硬抗没问题,这些国家现在大规模检测都做不到,怕是感染人数真的多。从黑龙江输入性病例爆炸,就能明显感觉到俄罗斯是控制不住了。现在这些亚非拉国家怕是隐藏的风险,大家目前都被美帝、欧洲吸引了眼球,还没开始正式关注这边风险。难道病毒只在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传播,落后地区不传播?可能吗?
总结来看,市场(特别是美股)对首波疫情冲击,早已定价完成,现在二次爆发(亚非拉)的风险在逐步加重,特效药(瑞德西韦加油啊)和疫苗短时间也没戏。欧美不确定性在稳步下降,但是亚非拉不确定性提高了,虽然这波不确定性不一定会带来下跌,但是短期不要追高了。
中美政策不同步政策方面——美帝放水效果边际递减,我们政策空间充足,且相对克制。
1、美帝和我们的情况还挺不一样的。经过3月底4月初的疯狂撒钱,美帝后续的放水效果一定是边际递减低,而且不可能持续放下去。
来看看美帝,基本算是直接财政货币化,FED直接买美债,财政部负责撒钱,简单说就是直接开启印钞机,发钱给企业和居民。举例来说,纽约的失业金,每人每月4000刀,你感受一下,美帝2019年人均GDP为6.6万刀,意思是你失业之后啥也不干,跟你之前上班,拿得钱差不多。
那我还上个P的班。美帝人均1200的现金,也是最近陆续到账(家庭15万刀收入以下,or个人7.5万收入以下都有),对企业来说,直接发无息贷款,而只要这些贷款被用来支付工资、电费、租金等,超过一定比例(75%),那就直接不用还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真的羡慕美帝。当着世界的央妈,自己印钱自己爽,世界人民一起来背锅。
不过这种印钱肯定不能一直做下去。理由也很简单,民众如果开始认为啥也不干,就能领钱,天天开始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还认真工作呀。都开始躺下等掉钱了,美帝经济必然垮。这就跟拉美差不多,国家产出不行,靠外债度日,而一旦经济不能偿付外债,那么主权危机和债务危机就来了。而且一旦美帝无限印钱,那美元信用有呵呵的风险(人民币的好机会啊,所以数字货币抓紧搞),这绝对是美帝不想看到的。
所以美帝的放水政策,不可能这么持续下去,后面必须边际递减了。
2、另一头说一下我们,跟美帝还是不一样的。疫情以来保持了极大的克制,政策空间还是挺大的。而且17号开会,着重提到了保就业,保民生。于政策上,“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直接提到了降准、降息,淡化了增速要求(强调扶贫),强调内需重要性,加大投资(新旧都有),房住不炒。整个政策基调还是继续宽松的,尤其是直接提了降息,构成对创业板的直接利好。而且继续房住不炒,如果后续打压房价,那么宽松环境下,资金必然会有购买风险资产的动力(逻辑见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k4Mzc5NA==&mid=2649969595&idx=1&sn=d5a878b6063a4e364e5eeb20ef53d228&chksm=8722c466b0554d703fa529ba33acf72ec534a92b9ef4dbc183ff7bad7fd780c1e16636b3cd4e&token=786578181&lang=zh_CN#rd]逐利的资本[/url]),那么到时候房子不给炒,股市不失为一个选择。
总结来看,美帝一锤子松到底之后,可能边际不会更松了,相对应的美股有回调压力。我们保持了克制,可见的未来是可以继续保持宽松环境的,相对更有利。再来一次独立走势?
基本面预期持续修正基本面方面,不断下调的基本面预期,说明未来可能会更难。后续有可能经济和盈利继续差于预期。
基本面方面是最难敲定的,毕竟从年后到现在,基本是见证了一个市场预期不断下修的过程。比方来说,春节之后的那几天,市场的各种会议上,大家对一季度的GDP预期还是正的,觉得还不至于同比下降,随后事情的发展逐步超预期,市场的预期逐渐来到了同比-5%,而实际的-6.8%,依旧是超预期的差。
而市场市场总是在交易预期的,比方说3月底起来的这波回调,政策上是美帝控制疫情+放水,稳定了市场,于我们而言,则是市场预期经济到底之后的反弹,后续的进出口、3月工业增加值、基建地产,都印证了我们经济的有力恢复(而且里面有个确定性的重点,不知大家发现了没?在一溜的下跌中,采矿、制造业、电力,能想到的都下降,但是基础原料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了增长。计算机、通信、电子增长9.9%。)。
然而接下来的重点是,基本面的恢复接下来会一帆风顺么?恐怕波折仍然是不断的,一季度数据集中体现了一个供需的矛盾,生产端的供给数据十分良好,需求端的消费惨不忍睹。复工复产的工作做的很好,并且也有春节期间积压订单的影响,所以供给端没啥问题。而需求端的消费是真的一时半会提不起来,其根本在于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没那么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有疫苗和特效药的话,这一过程会加快)。这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背离,直接导向就是后续政策要真正下力提振总需求了,不然就是个供给过剩的结果。
总结来看,基本面最差的情况确实已经过去了,但是前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波折在所难免。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预期差可能,也即后续预期边际变差。
不要慌张、不要迷茫总结上面三条,亚非拉疫情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可能又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波动,外盘的放水不可能一直持续,国内的政策可以预期稳步趋松,基本面也存在一定的预期差可能。
似乎是又有利好,又有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策略貌似就是——不追高。但是如果后期真有回调,也不要恐慌,仔细考虑下跌后的三条逻辑,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话,反而是加仓的机会(宽松的政策环境应该不会收紧,这是对创业板最大的利好)。
毕竟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周五开的会,还是挺重要的。
重新审视三条主要逻辑之前在总结近期的市场交易逻辑的时候([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k4Mzc5NA==&mid=2649969521&idx=1&sn=a397c2a6558012a5856f1f851f396d45&chksm=8722c4acb0554dba56a5491c1e0f3077d694cf86ecf80feda65fe9a6b3d30f793b78178d9b1f&token=786578181&lang=zh_CN#rd]创业板还能再续前缘?[/url]),曾经提过:
1、疫情不确定性消散——没有大跌;
2、政策的持续宽松——利多
3、基本面冲击——利空
当时总体还是继续看多了创业板,这两周创业板也总体维持了涨幅,还算可以。那么站在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交易逻辑,到底有没有变化。
疫情进入新阶段疫情方面——中欧美不确定性逐步消散,亚非拉的不确定风险在不断积累。
1、我们自己早已过了拐点,现在就是外控输入,内防二次爆发,整体挺好的,个别地方的疫情有小范围爆发(广州、黑龙江),其实也反应了亚非拉的高度不确定性。
2、另一方面,欧美也貌似进入拐点期。欧洲进入平台期,开始重启经济。西班牙、意大利等都马上要进入拐点(你看最近好久没看到他们的负面新闻了吧,说明好起来了),德国不必担心,奥地利、瑞士、法国也都稳了。英国、葡萄牙、日本还没进入平台期。美帝虽然还没见拐点,大概平台期要比较久,但是最近也在积极恢复经济,说明疫情爆发期已经过去了。
3、真正的爆点在俄罗斯、印度、非洲、巴西这些亚非拉国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底子厚,硬抗没问题,这些国家现在大规模检测都做不到,怕是感染人数真的多。从黑龙江输入性病例爆炸,就能明显感觉到俄罗斯是控制不住了。现在这些亚非拉国家怕是隐藏的风险,大家目前都被美帝、欧洲吸引了眼球,还没开始正式关注这边风险。难道病毒只在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传播,落后地区不传播?可能吗?
总结来看,市场(特别是美股)对首波疫情冲击,早已定价完成,现在二次爆发(亚非拉)的风险在逐步加重,特效药(瑞德西韦加油啊)和疫苗短时间也没戏。欧美不确定性在稳步下降,但是亚非拉不确定性提高了,虽然这波不确定性不一定会带来下跌,但是短期不要追高了。
中美政策不同步政策方面——美帝放水效果边际递减,我们政策空间充足,且相对克制。
1、美帝和我们的情况还挺不一样的。经过3月底4月初的疯狂撒钱,美帝后续的放水效果一定是边际递减低,而且不可能持续放下去。
来看看美帝,基本算是直接财政货币化,FED直接买美债,财政部负责撒钱,简单说就是直接开启印钞机,发钱给企业和居民。举例来说,纽约的失业金,每人每月4000刀,你感受一下,美帝2019年人均GDP为6.6万刀,意思是你失业之后啥也不干,跟你之前上班,拿得钱差不多。
那我还上个P的班。美帝人均1200的现金,也是最近陆续到账(家庭15万刀收入以下,or个人7.5万收入以下都有),对企业来说,直接发无息贷款,而只要这些贷款被用来支付工资、电费、租金等,超过一定比例(75%),那就直接不用还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真的羡慕美帝。当着世界的央妈,自己印钱自己爽,世界人民一起来背锅。
不过这种印钱肯定不能一直做下去。理由也很简单,民众如果开始认为啥也不干,就能领钱,天天开始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还认真工作呀。都开始躺下等掉钱了,美帝经济必然垮。这就跟拉美差不多,国家产出不行,靠外债度日,而一旦经济不能偿付外债,那么主权危机和债务危机就来了。而且一旦美帝无限印钱,那美元信用有呵呵的风险(人民币的好机会啊,所以数字货币抓紧搞),这绝对是美帝不想看到的。
所以美帝的放水政策,不可能这么持续下去,后面必须边际递减了。
2、另一头说一下我们,跟美帝还是不一样的。疫情以来保持了极大的克制,政策空间还是挺大的。而且17号开会,着重提到了保就业,保民生。于政策上,“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直接提到了降准、降息,淡化了增速要求(强调扶贫),强调内需重要性,加大投资(新旧都有),房住不炒。整个政策基调还是继续宽松的,尤其是直接提了降息,构成对创业板的直接利好。而且继续房住不炒,如果后续打压房价,那么宽松环境下,资金必然会有购买风险资产的动力(逻辑见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k4Mzc5NA==&mid=2649969595&idx=1&sn=d5a878b6063a4e364e5eeb20ef53d228&chksm=8722c466b0554d703fa529ba33acf72ec534a92b9ef4dbc183ff7bad7fd780c1e16636b3cd4e&token=786578181&lang=zh_CN#rd]逐利的资本[/url]),那么到时候房子不给炒,股市不失为一个选择。
总结来看,美帝一锤子松到底之后,可能边际不会更松了,相对应的美股有回调压力。我们保持了克制,可见的未来是可以继续保持宽松环境的,相对更有利。再来一次独立走势?
基本面预期持续修正基本面方面,不断下调的基本面预期,说明未来可能会更难。后续有可能经济和盈利继续差于预期。
基本面方面是最难敲定的,毕竟从年后到现在,基本是见证了一个市场预期不断下修的过程。比方来说,春节之后的那几天,市场的各种会议上,大家对一季度的GDP预期还是正的,觉得还不至于同比下降,随后事情的发展逐步超预期,市场的预期逐渐来到了同比-5%,而实际的-6.8%,依旧是超预期的差。
而市场市场总是在交易预期的,比方说3月底起来的这波回调,政策上是美帝控制疫情+放水,稳定了市场,于我们而言,则是市场预期经济到底之后的反弹,后续的进出口、3月工业增加值、基建地产,都印证了我们经济的有力恢复(而且里面有个确定性的重点,不知大家发现了没?在一溜的下跌中,采矿、制造业、电力,能想到的都下降,但是基础原料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保持了增长。计算机、通信、电子增长9.9%。)。
然而接下来的重点是,基本面的恢复接下来会一帆风顺么?恐怕波折仍然是不断的,一季度数据集中体现了一个供需的矛盾,生产端的供给数据十分良好,需求端的消费惨不忍睹。复工复产的工作做的很好,并且也有春节期间积压订单的影响,所以供给端没啥问题。而需求端的消费是真的一时半会提不起来,其根本在于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没那么容易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有疫苗和特效药的话,这一过程会加快)。这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背离,直接导向就是后续政策要真正下力提振总需求了,不然就是个供给过剩的结果。
总结来看,基本面最差的情况确实已经过去了,但是前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波折在所难免。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预期差可能,也即后续预期边际变差。
不要慌张、不要迷茫总结上面三条,亚非拉疫情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可能又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波动,外盘的放水不可能一直持续,国内的政策可以预期稳步趋松,基本面也存在一定的预期差可能。
似乎是又有利好,又有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策略貌似就是——不追高。但是如果后期真有回调,也不要恐慌,仔细考虑下跌后的三条逻辑,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话,反而是加仓的机会(宽松的政策环境应该不会收紧,这是对创业板最大的利好)。
毕竟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