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lucky
2021-08-03T12:26:57+00:00
我平时在泥潭潜水多年,很少冒泡发帖,最近我看到大家在热烈讨论奥运会,我注意到有的帖子提到林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比赛上喊的是什么,由于没有发出声音,只能看口型来猜测,而对此很多人回答都不太一样,都有错几个字。但是对我们这样的聋人群体来说,已经习惯了唇语,即使听不见声音,看见他的口型我就知道说的是什么。健听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用耳朵听,没有去读唇语的习惯,所以我很羡慕他们,要是我失去读唇语的能力而获得正常的听力该有多好啊。
先讲一下我的情况,我是96年的,出生起没多久就听不见了,听力残疾为一级,左耳和右耳的听力损失都是93db,有可能是先天性耳聋也有可能是药物导致的,总之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都不明。幼儿园期间,父母送我去张家港的一家言语康复训练中心,我在那边学会了说话能力,像如何发音这种,还有最基本的手语。呆了两三年后,回昆山后直接插进普通幼儿园读大班。从那以后,小学到大学全都是正常学校,所以我接触的圈子几乎都是健听人。
我佩戴助听器,没有做人工耳蜗(年龄大+经济问题),是属于那种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懂别人说的什么,所以基本上交流一定要看脸+口型,一戴口罩的话就没办法了,只能连猜带蒙。虽然我会说话,但是普通话说得不好,口音存在很大的问题(聋人群体基本都有这样的问题),但大多数别人还是可以听得懂我说的话。手语方面属于初学者,中国手语在我的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美国手语正在学, 因为我目前正在和来自墨西哥的妹子交往。
关于听力障碍,我引用一下百科上的部分知识,这样大家可能会很好理解“为什么你听得见声音却听不懂呢?”这样的问题
听力障碍(dysaudia)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deafness)。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耳均不能听到任何言语。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hearing loss)。
言语感知,它涉及感知单词的清晰度,而不是单词发出的声音的强度。在人类中,这通常通过语音辨别测试来衡量,该测试不仅衡量检测声音的能力,还衡量理解语音的能力。
总之不管是聋人在佩戴助听器后,还是去做人工耳蜗,都不可能达到健听人的听力水平,同时也由于听不清楚,也导致了说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聋人发音器官正常但大多数基本上都说不好话。这和近视了戴眼镜完全不是一个性质,除非你在借助仪器后能达到比较好的听力水平并且在黄金时期进行言语训练,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继续说我的经历,前面我提到过我从小到大,接触的圈子基本都是健听人,但也有认识一两个聋人。我在去年的时候被残联邀请去参加昆山残疾人运动会(第四届),报的800米、1500米、3000米,全都拿了第一,以第一的身份代表昆山去参加苏州残疾人运动会(第七届),同样的项目也是赢了冠军,六战六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自豪。
因此我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聋人,所以我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了这个聋人圈子,有事没事的都会去参加一些活动。但是他们有很多人是以手语为主,然后配合表情、肢体语言、口型去交流。但是我手语只停留在字母表达的水平上,并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交流,我说话他们听不懂,他们打手语我也看不懂,所以我们很多人就是手机互相打字。总之,我并不能真正融入聋人这个群体。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是聋人,为什么还有融入不进去的?
根据我的经历来看,这个群体要分两种:
口语族:指会说话的人,基本上圈子是健听人,很少有去聋校读书的。
手语族:交流以手语为主,有一部分人不会说话或者就是简单的发音。
因为第一次接触聋人群体,我觉得大家非常热情,了解到很多东西。这也促使我去想去了解欧美那边的聋人群体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在DISCORD上找到了一个国际聋人社区,和大家聊天,发现大部分是美国人,不得不说,他们那边聋人文化有点…他们更多的是对聋人文化身份的一种认同,比如你希望自己是DEAF还是Hard of Hearing(听力障碍),对我来说不太理解,可能是一种对聋人的文化身份的认同吧。反正我选的DEAF,意思都一样。
在网上,除了欧美那边,我也有加入过组织,几百人的群,他们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口语族,也非常优秀,我也向他们学习。
说了那么多,才发现我现在好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我设想了一下大家可能的提问
1.怎么克服与他人交流,听懂讲话。
多交流,时间长了,熟了双方都能听得懂说的什么,这个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就像我和家人聊天,基本没有困难。
2.上课怎么听老师讲课?
手机上装语音识别的APP,其实我才用它不到三年,实时转写很有用,除了当面开语音识别,线上会议、游戏开黑语音、网课我都会用到。但一般情况下,我能不用就不用,不想过分依赖,因为它会让我的听力退化,跟长时间戴眼镜摘不下来一个道理。
3.耳聋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很大的,首先是交流的困难,对我的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个没办法,但是我已经习惯了。有时候我也会因为自己的情况感到很自卑,甚至无能狂怒。所以我在几年前就开始健身了,喜欢做力量训练,还有跑步,我最喜欢跑马拉松(半马/全马),才跑两年多,希望有一天能跑出好成绩来。年底打算报名北京、大连的国际马拉松赛事(不知道当下疫情会不会推迟,如果正常进行的话不知道有没有大佬带带我)。另外,都上泥潭了,我也很喜欢VAN游戏,也喜欢和泥潭老哥一块键政,指点江山。
4.未来发展?
想先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稳定下来,然后…想为残疾人群体出一份力吧。同时,也希望与前不久在DISCORD聋人社区上认识的墨西哥妹子继续交往,期待有一天能当面约会。
5.对残疾人群体的看法?
包容一切,我不在乎是不是残疾人。大家都人人平等,最不需要的就是人类意义上的完美,个人的残缺永远不是障碍。
先讲一下我的情况,我是96年的,出生起没多久就听不见了,听力残疾为一级,左耳和右耳的听力损失都是93db,有可能是先天性耳聋也有可能是药物导致的,总之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都不明。幼儿园期间,父母送我去张家港的一家言语康复训练中心,我在那边学会了说话能力,像如何发音这种,还有最基本的手语。呆了两三年后,回昆山后直接插进普通幼儿园读大班。从那以后,小学到大学全都是正常学校,所以我接触的圈子几乎都是健听人。
我佩戴助听器,没有做人工耳蜗(年龄大+经济问题),是属于那种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懂别人说的什么,所以基本上交流一定要看脸+口型,一戴口罩的话就没办法了,只能连猜带蒙。虽然我会说话,但是普通话说得不好,口音存在很大的问题(聋人群体基本都有这样的问题),但大多数别人还是可以听得懂我说的话。手语方面属于初学者,中国手语在我的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美国手语正在学,
关于听力障碍,我引用一下百科上的部分知识,这样大家可能会很好理解“为什么你听得见声音却听不懂呢?”这样的问题
听力障碍(dysaudia)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deafness)。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耳均不能听到任何言语。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hearing loss)。
言语感知,它涉及感知单词的清晰度,而不是单词发出的声音的强度。在人类中,这通常通过语音辨别测试来衡量,该测试不仅衡量检测声音的能力,还衡量理解语音的能力。
总之不管是聋人在佩戴助听器后,还是去做人工耳蜗,都不可能达到健听人的听力水平,同时也由于听不清楚,也导致了说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聋人发音器官正常但大多数基本上都说不好话。这和近视了戴眼镜完全不是一个性质,除非你在借助仪器后能达到比较好的听力水平并且在黄金时期进行言语训练,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继续说我的经历,前面我提到过我从小到大,接触的圈子基本都是健听人,但也有认识一两个聋人。我在去年的时候被残联邀请去参加昆山残疾人运动会(第四届),报的800米、1500米、3000米,全都拿了第一,以第一的身份代表昆山去参加苏州残疾人运动会(第七届),同样的项目也是赢了冠军,六战六胜,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自豪。
因此我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聋人,所以我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了这个聋人圈子,有事没事的都会去参加一些活动。但是他们有很多人是以手语为主,然后配合表情、肢体语言、口型去交流。但是我手语只停留在字母表达的水平上,并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交流,我说话他们听不懂,他们打手语我也看不懂,所以我们很多人就是手机互相打字。总之,我并不能真正融入聋人这个群体。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是聋人,为什么还有融入不进去的?
根据我的经历来看,这个群体要分两种:
口语族:指会说话的人,基本上圈子是健听人,很少有去聋校读书的。
手语族:交流以手语为主,有一部分人不会说话或者就是简单的发音。
因为第一次接触聋人群体,我觉得大家非常热情,了解到很多东西。这也促使我去想去了解欧美那边的聋人群体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在DISCORD上找到了一个国际聋人社区,和大家聊天,发现大部分是美国人,不得不说,他们那边聋人文化有点…他们更多的是对聋人文化身份的一种认同,比如你希望自己是DEAF还是Hard of Hearing(听力障碍),对我来说不太理解,可能是一种对聋人的文化身份的认同吧。反正我选的DEAF,意思都一样。
在网上,除了欧美那边,我也有加入过组织,几百人的群,他们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口语族,也非常优秀,我也向他们学习。
说了那么多,才发现我现在好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过我设想了一下大家可能的提问
1.怎么克服与他人交流,听懂讲话。
多交流,时间长了,熟了双方都能听得懂说的什么,这个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就像我和家人聊天,基本没有困难。
2.上课怎么听老师讲课?
手机上装语音识别的APP,其实我才用它不到三年,实时转写很有用,除了当面开语音识别,线上会议、游戏开黑语音、网课我都会用到。但一般情况下,我能不用就不用,不想过分依赖,因为它会让我的听力退化,跟长时间戴眼镜摘不下来一个道理。
3.耳聋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很大的,首先是交流的困难,对我的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个没办法,但是我已经习惯了。有时候我也会因为自己的情况感到很自卑,甚至无能狂怒。所以我在几年前就开始健身了,喜欢做力量训练,还有跑步,我最喜欢跑马拉松(半马/全马),才跑两年多,希望有一天能跑出好成绩来。年底打算报名北京、大连的国际马拉松赛事(不知道当下疫情会不会推迟,如果正常进行的话不知道有没有大佬带带我)。另外,都上泥潭了,我也很喜欢VAN游戏,也喜欢和泥潭老哥一块键政,指点江山。
4.未来发展?
想先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稳定下来,然后…想为残疾人群体出一份力吧。同时,也希望与前不久在DISCORD聋人社区上认识的墨西哥妹子继续交往,期待有一天能当面约会。
5.对残疾人群体的看法?
包容一切,我不在乎是不是残疾人。大家都人人平等,最不需要的就是人类意义上的完美,个人的残缺永远不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