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dologist
2020-03-15T14:53:55+00:00
《三国全战》的片头CG里,背景的女声总会低呤着: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虽然我知道诗词里面肯定有一定的夸张修辞比喻成分,但那时候当兵真的要当很久吗?一辈子大半的时光都在军营里面度过了。
即便是老兵服完兵役想要回原籍所在地,总不能让别人两手空空地回去吧,他所属的那个部队或者是朝廷的兵部多少也应该会给予一点补偿吧。
古代那个交通,派你去守边,来回一趟指不定人就没了……
。。。。这个是修辞手法啊。说的是当兵的人的年龄,实际并不是真的在一个人身上。有十五岁的,有八十岁的。这只是个理论值。并不是真的有人从十五当到八十了。而且我记得好像也没有征到八十的,最多是六十吧。战国时期征兵,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都需要服役。
古代人平均寿命不是30+吗
怎么可能80才能回去
再说汉朝六十以上的人朝廷就赐杖了
东汉末年,曹操政权的兵是终生制、世袭制,且女儿只能嫁兵。
征兵的,有户口的男丁打仗时就可能会被征,不打仗就放回去种地。三国时战事多,不少人逃难成黑户逃征兵
[s:ac:喷]这句诗难道不是谴责朝廷连年征战的吗
Reply to [pid=406827944,20923362,1]Reply[/pid] Post by [uid=60454718]北辰三十一[/uid] (2020-03-21 22:58)按照当时古人的那个生活环境,饮食条件还有卫生条件,如果还要让五十岁以上的人去当兵,这兵员质量真的没问题吗?[s:ac:委屈]
艺术夸张。单论汉朝兵制,对于应役者是有年龄要求。不过到了东汉末年政府掌握的户口数锐减(大多依附豪族)使得征兵制崩溃,转而采用募兵制,就可能出现这种长期从军的现象。
如果古代一个士兵十五去当兵,活到八十回到家乡,那基本上就是老将功成衣锦还乡了,尤其是战乱时间,几乎是兵王
高中教科书上不是有篇兵车行吗?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那几个数字只是修辞手法啊
不过年轻时被征兵,然后一辈子回不了家乡的倒是不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s:ac:汗]
有很多种兵,比如屯田兵或者边军就是一辈子或者很老了才能退休,
朝廷禁军就不会当一辈子,
还有将军的亲兵,不出意外也是要干很久。
绝大部分还是临时征召的农户,打完就回家。
[quote][pid=406828413,20923362,1]Reply[/pid] Post by [uid=39739950]爱笑的尤拉[/uid] (2020-03-21 23:00):
按照当时古人的那个生活环境,饮食条件还有卫生条件,如果还要让五十岁以上的人去当兵,这兵员质量真的没问题吗?[s:ac:委屈][/quote]服役,并不是真的当兵。后勤之类的。做饭烧水打扫卫生,很多可以干的活,一般很少上战场,当然也不是没有。 另外,古代的兵员质量,无论多大年纪,你都别指望了。你看看果党当年的兵员质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那可是上个世纪的壮年男丁,你再想想封建社会能好到哪里去。
老哥这是互文啊……意思是有十五到八十参军,多年后才回来,木兰辞大量使用了互文
当兵是一种职业啊,乱世还可以吃饱饭,很多人会选择当很久兵的。
当兵吃粮,古代很多朝代还是屯兵,就是在驻地开荒种地……当一辈子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