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2020-07-08T02:03:26+00:00
你们可以认为我是在洗地,我反正觉得你们也很愚蠢。和你们谈标准,又来和我谈标志和言论,这两个我现在都回应了。但如果有人真的想关注,不是这种发泄情绪,这三个网站推荐给你。
有人说我是在洗地,我觉得很搞笑,你们真想认真去喝,那就麻烦不要看什么营销号。
我至少是看各种数据,自己去理解,你们拿个文章高潮,不好笑吗?
这是博主推荐的几个网站:[url]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158657524.html?weibo_id=4350854775981690[/url]
如果你们真的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各种食品谣言,强烈建议你们收藏3个主要网站。
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国内食品监管抽检,基本每周发布各类食品抽检信息,婴幼儿配方奶粉月月抽检信息)[url]http://www.samr.gov.cn/[/url]
2.国家海关总署(原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全系统转隶海关总署,负责一般贸易进口食品监管,每月发布不合格进口食品未准入境名单)[url]http://www.customs.gov.cn/[/url]
3.中国食品辟谣网 (四部委与新华网主办,近年来传播较广的食品谣言都有辟谣文章)[url]http://www.xinhuanet.com/food/sppy/index.htm[/url]
远离朋友圈公众号,妥善保护仅存的智商。
有人说那个蒙牛高管,我觉得他说的话确实有问题,这是我对二楼的回应,与此同时,推荐给你们一个网站,同线同标同质公众服务平台
[url]http://www.cnca.gov.cn/rdzt/2016/txtbtz/[/url]
蒙牛成为首家“三同”乳企 乳业巨头国际化品质再获认可[url]http://m.people.cn/n4/2016/1012/c120-7706441.html[/url]
最开始发的
直接来个链接:[url]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158650658.html?weibo_id=4506384022487983[/url]
别人谈的都是数据,不是像你们在这猜来猜去,拿着几篇文字高潮好吧。
文字版图片去微博看,我就不放了。
#微博辟谣#
太长不看版:国标调整与伊利蒙牛无关。农垦乳业联盟不是光明等组织成立的。该文起因结论均为捏造,通篇扯淡。
(图一)是一个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由来已久且备受推崇的国产乳制品谣言,该谣言表示,2010版生乳国标部分指标的调整是由伊利蒙牛主导,并虚构“光明等企业不赞同”后组织农垦乳业联盟,明示“光明等企业”的产品优于蒙牛伊利。多年以来,这个谣言隔三差五被有心人挖出来一次,蒙牛伊利一次次被互联网看客们唾弃,光明乳业也一次次被推上华山之巅。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图二)GB19301生乳国标新旧标准的比对。
2010年3月26日,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该标准共66项(图三图四),其中第一项就是“GB19301-2010生乳”。2010版生乳国标将蛋白质从≥2.95g/100g调整到≥2.8g/100g,将菌落总数从50万调整到200万。但同时增加了多项生乳旧国标中没有的污染物限量与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该生乳标准发布后,业界一片哗然,将该标准称为“史上最差生乳国标”,2011年,北京晨报、扬子晚报均报道传闻的“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给自己起草国标”(是的,当年的传闻中是包括光明在内的三大乳企,图五图六),文章结尾以多个参与制定国标的专家之口确认,最终版国标的制定发布,均“没有企业代表参与”(图七)。
2013年6月5日,由于互联网上有关国产奶制品的谣言甚嚣尘上愈演愈烈,原国家卫计委在官网发布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明确了标准出台的过程与参与单位,并科学分析了生乳新国标蛋白质与菌落总数调整的原因和决策依据。[url]//url.not.available/[/url]图八图九图十)
生乳国标是强制性标准,该标准发布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所有销售的生乳都必须执行该标准。但与此同时,与生乳国标同时发布的两项牛奶终产品标准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均明确要求,蛋白质必须≥2.9g/100g。也就是说,贴线合格的生鲜乳是不能作为牛奶终产品原料使用的,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那这些贴线的奶去哪儿了呢?乳饮料,风味发酵乳,奶粉原料等(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
另外就要谈谈“农垦乳业联盟”了。(图十四图十五图十六)
除了农垦乳业联盟之外,目前全国低温奶乳企踊跃实施的标准还有中国奶业协会持续推进的“国家优质乳工程”标准。(图十七图十八)
垃圾造谣动动嘴,老子辟谣跑断腿。
古人诚不欺我~~~~
另一篇理解
“生鲜乳国标”是[下限]而非[商业牛奶平均值],对应的是广大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与个体养殖户。
但无论巴氏杀菌乳国标还是灭菌乳(常温奶)国标,牛奶蛋白质的下限都是≥2.9%,乳脂肪下限是≥3.1%。
这就代表着,贴线符合国标的生鲜乳一定不符合纯牛奶国标,没有企业会收购用来加工纯牛奶产品。
事实上,国内大中型乳企生鲜乳收购企标早就是蛋白质>3.0%,乳脂肪>3.2%。在分类产品中,甚至乳蛋白低于3.3%的都会拒收。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均质后的商业牛奶符合国标要求,确保产品的上市后监管机构抽检合格。
你们被那篇文章忽悠之处正在于此。[吃瓜]
[url]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158657923.html?weibo_id=4256592142320009[/url]
我对一楼的回应。
有人扯到halas这个标,无所谓你们反不反,反正是个人选择,但既然反,那为什么不反多点?[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10/-7Q5-3qhgK29T1kShs-10x.jpg.medium.jpg[/img]
国外的你们一视同仁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10/-7Q5-4d0zZcT1kShs-10x.jpg.medium.jpg[/img]
餐饮的呢?
我觉得现在回应的差不多了,你们愿意喝那个就喝哪个反正事实是什么样,我觉得自己说的很清了,这篇是针对造谣的辟谣,你们觉得绿标和言论过分,也是你们的自由,但谣言,不应该大行其道。
有人说我是在洗地,我觉得很搞笑,你们真想认真去喝,那就麻烦不要看什么营销号。
我至少是看各种数据,自己去理解,你们拿个文章高潮,不好笑吗?
这是博主推荐的几个网站:[url]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158657524.html?weibo_id=4350854775981690[/url]
如果你们真的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各种食品谣言,强烈建议你们收藏3个主要网站。
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国内食品监管抽检,基本每周发布各类食品抽检信息,婴幼儿配方奶粉月月抽检信息)[url]http://www.samr.gov.cn/[/url]
2.国家海关总署(原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全系统转隶海关总署,负责一般贸易进口食品监管,每月发布不合格进口食品未准入境名单)[url]http://www.customs.gov.cn/[/url]
3.中国食品辟谣网 (四部委与新华网主办,近年来传播较广的食品谣言都有辟谣文章)[url]http://www.xinhuanet.com/food/sppy/index.htm[/url]
远离朋友圈公众号,妥善保护仅存的智商。
有人说那个蒙牛高管,我觉得他说的话确实有问题,这是我对二楼的回应,与此同时,推荐给你们一个网站,同线同标同质公众服务平台
[url]http://www.cnca.gov.cn/rdzt/2016/txtbtz/[/url]
蒙牛成为首家“三同”乳企 乳业巨头国际化品质再获认可[url]http://m.people.cn/n4/2016/1012/c120-7706441.html[/url]
最开始发的
直接来个链接:[url]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158650658.html?weibo_id=4506384022487983[/url]
别人谈的都是数据,不是像你们在这猜来猜去,拿着几篇文字高潮好吧。
文字版图片去微博看,我就不放了。
#微博辟谣#
太长不看版:国标调整与伊利蒙牛无关。农垦乳业联盟不是光明等组织成立的。该文起因结论均为捏造,通篇扯淡。
(图一)是一个在中文互联网上传播由来已久且备受推崇的国产乳制品谣言,该谣言表示,2010版生乳国标部分指标的调整是由伊利蒙牛主导,并虚构“光明等企业不赞同”后组织农垦乳业联盟,明示“光明等企业”的产品优于蒙牛伊利。多年以来,这个谣言隔三差五被有心人挖出来一次,蒙牛伊利一次次被互联网看客们唾弃,光明乳业也一次次被推上华山之巅。
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图二)GB19301生乳国标新旧标准的比对。
2010年3月26日,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该标准共66项(图三图四),其中第一项就是“GB19301-2010生乳”。2010版生乳国标将蛋白质从≥2.95g/100g调整到≥2.8g/100g,将菌落总数从50万调整到200万。但同时增加了多项生乳旧国标中没有的污染物限量与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该生乳标准发布后,业界一片哗然,将该标准称为“史上最差生乳国标”,2011年,北京晨报、扬子晚报均报道传闻的“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给自己起草国标”(是的,当年的传闻中是包括光明在内的三大乳企,图五图六),文章结尾以多个参与制定国标的专家之口确认,最终版国标的制定发布,均“没有企业代表参与”(图七)。
2013年6月5日,由于互联网上有关国产奶制品的谣言甚嚣尘上愈演愈烈,原国家卫计委在官网发布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明确了标准出台的过程与参与单位,并科学分析了生乳新国标蛋白质与菌落总数调整的原因和决策依据。[url]//url.not.available/[/url]图八图九图十)
生乳国标是强制性标准,该标准发布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所有销售的生乳都必须执行该标准。但与此同时,与生乳国标同时发布的两项牛奶终产品标准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均明确要求,蛋白质必须≥2.9g/100g。也就是说,贴线合格的生鲜乳是不能作为牛奶终产品原料使用的,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那这些贴线的奶去哪儿了呢?乳饮料,风味发酵乳,奶粉原料等(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
另外就要谈谈“农垦乳业联盟”了。(图十四图十五图十六)
除了农垦乳业联盟之外,目前全国低温奶乳企踊跃实施的标准还有中国奶业协会持续推进的“国家优质乳工程”标准。(图十七图十八)
垃圾造谣动动嘴,老子辟谣跑断腿。
古人诚不欺我~~~~
另一篇理解
“生鲜乳国标”是[下限]而非[商业牛奶平均值],对应的是广大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与个体养殖户。
但无论巴氏杀菌乳国标还是灭菌乳(常温奶)国标,牛奶蛋白质的下限都是≥2.9%,乳脂肪下限是≥3.1%。
这就代表着,贴线符合国标的生鲜乳一定不符合纯牛奶国标,没有企业会收购用来加工纯牛奶产品。
事实上,国内大中型乳企生鲜乳收购企标早就是蛋白质>3.0%,乳脂肪>3.2%。在分类产品中,甚至乳蛋白低于3.3%的都会拒收。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均质后的商业牛奶符合国标要求,确保产品的上市后监管机构抽检合格。
你们被那篇文章忽悠之处正在于此。[吃瓜]
[url]http://weibointl.api.weibo.com/share/158657923.html?weibo_id=4256592142320009[/url]
我对一楼的回应。
有人扯到halas这个标,无所谓你们反不反,反正是个人选择,但既然反,那为什么不反多点?[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10/-7Q5-3qhgK29T1kShs-10x.jpg.medium.jpg[/img]
国外的你们一视同仁不?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7/10/-7Q5-4d0zZcT1kShs-10x.jpg.medium.jpg[/img]
餐饮的呢?
我觉得现在回应的差不多了,你们愿意喝那个就喝哪个反正事实是什么样,我觉得自己说的很清了,这篇是针对造谣的辟谣,你们觉得绿标和言论过分,也是你们的自由,但谣言,不应该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