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放学了]纸上谈兵这成语是怎么来的?

Jimmy ジ-avatar

Jimmy ジ

2021-09-05T11:39:08+00:00

如题,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quote]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quote]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问题是,战国时期流行的是竹简吧?贵族也就是少量用一些布帛罢了,西汉出现纸,但真正能实用化还要等东汉蔡伦之后,这中间差不多相距400年呀。

所以说,赵奢不可能说赵括是纸上谈兵,这话只能出现在400年后甚至更晚,还在史记成书之后,那么到底是赵奢有类似的评语,被后人提炼了?

还是说这个评价完全就是杜撰,赵括本身就是个小有才能的军二代,只是在长平输了,最后全军覆没。但是后人把整件事进行了再加工,捏了个开了天眼的赵奢、和一个明哲保身的赵母,把国力不济的锅扣在了赵王用人不明上,要搞借古讽今?
LightProDasher-avatar

LightProDasher

1、那“纸上谈兵”是怎么变成赵括的“专属成语”的呢?

纸上谈兵的说法一定是出现在纸广泛使用之后的事情。

明朝刘三吾《湘南杂咏》曾记载:遣使频年赴帝京,名为计事岂真情。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诸镇一如唐末岁,孤忠谁是李长城?山河依旧天如水,愁听寒鸦日暮声。

这大约是最早提到纸上谈兵的文字。

而一直到清朝时期,“纸上谈兵”才正式成为成语,但含义仅指书生用兵,空谈理论,跟赵括也没关系。

现在能找到的关于所谓赵括纸上谈兵的最早记载,应该是林汉达版《上下五千年》的第40节“纸上谈兵的赵括”。

百度一下就能找到答案[s:ac:茶][s:ac:茶][s:ac:茶]
Juggernaught-avatar

Juggernaught

纸,汉语常用字(一级字)[1],读作zhǐ,最早见于秦简[2]。本义是指漂洗丝絮时附着于漂器上的絮渣;后指以丝为原料的缣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指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也引申成量词。
纸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f51be7.pn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