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fy ahh
2019-11-27T06:31:12+00:00
一个人,只要不是家里蹲、自由职业者或者自己当老板,就得上班,既然上班就会有领导,就得面对领导的常用话术“我这是为你好,是培养你”。很多人天真地信了,感激涕零、埋头苦干,下场往往是被压榨成药渣后一脚踢开,直到那时才如梦方醒“卧槽原来我被玩了”。
要想避免这种“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悲惨结局,就不能听凭领导忽悠,要审慎地判断领导是在培养你还是在压榨你。对于这个问题,知乎上有很多答案,各有道理但又都差点意思,经验性强,理论性弱,没说到点上。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其实判断领导是培养还是压榨很简单,就一点:看领导给不给信息。
一
上班的人都有个“单位”,无论这个单位是何种性质,是企业也好政府也罢,总归都是一个有着明确目的的组织,在结构上都是科层性的。科层性组织的运作方式是两条线:信息自下而上逐级上传,任务自上而下逐级下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912/04/-vabhQ5-8vhnK7T1kSd2-9m.png[/img]
下级对上级是“请示”、“汇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交给上级,等待上级的指令;上级对下级是“指挥”、“督促”,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做出决策,分派任务并责成下级落实。
把单位比作人,越是上级越类似于大脑,负责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形成决策,不需要做事;越是下级越类似于手脚,负责具体干活,不需要思考。
在组织结构中处于下层的人,势必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只能占有贫瘠的一点点信息;处于上层的人,承担着相对较少的任务,却能占有大量信息。以政府为例,越是上级政府越轻松,越到基层越累,上级负责发布任务,动嘴就行了,下级得具体落实,跑断腿;写材料“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所有下级机关都把信息汇总到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占有了这么多信息水平当然比下级高了。这都是科层性组织的运作方式所决定的。
人人都想去上层,不想一辈子待在下层,然而下层永远不可能通过“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晋升到上层。组织赋予上级的职责是处理信息,一个人能否晋升到上层,关键不在于落实执行的能力,而在而在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干了再多的本职工作也只不过落实执行,并没有展现出任何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多只能证明能够胜任当前的职位,不会被开除或调离罢了。想通过埋头苦干来晋升,这是缘木求鱼了,和矿工挖了再多的煤也当不上煤老板是一个道理。
那么如何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呢?一个人固然可以自学,但是在组织内部仅凭自己是没办法的,科层性组织的运作方式决定了一个下级只能掌握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一点点信息,同级没有义务向他汇报,上级的信息更不是他能知悉的。连信息都不掌握,又怎么可能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这就是个死结了:想晋升,必须得有处理信息的能力;想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必须得占有信息;想占有信息,必须得晋升到上层。
想解开这个死结,必须有领导的培养。
二
当领导想把某个下级提拔到上层时,不会给他下达繁重的任务,而是会通过“喂”给他信息的方式来培养他,不断给他提供超越其职责范围的信息,锻炼他处理信息的能力。举个例子:处长想提拔一个科员当科长,处长不会让他干三倍于普通科员的工作,而是会把传达到科长一级的文件批给他看,召开科长以上会议时让他列席旁听,向局长汇报工作时带他一起去……一般科员还在吭哧吭哧埋头苦干的时候,他已经占有了远超职责范围的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把同侪甩得越来越远,待时机成熟就可提拔为科长了。
领导培养下属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外,领下属出去应酬,把下属介绍给圈子里其他人认识,言传身教下属做人做事,安排下属在不同岗位间轮换,把上层内部情况向下属透露等等这都是提供信息,都是培养。
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上级就是信息喂出来的。
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再看开头提出的问题,其实判断领导是压榨还是培养很简单,就看给不给信息,下达任务就是压榨,提供信息才是培养。具体而言:
让你洗一万个土豆是压榨,教你洗土豆的技巧是培养;
让你写材料是压榨,给你改材料是培养;
领你出去应酬是培养,不带你应酬还把发票给你让你报了是压榨……
以此类推。
三
一般而言,领导对下属要么是纯粹的压榨,要么是培养与压榨并行,培养是为了更好地压榨,很少有纯粹的培养。经常是教完洗土豆的技巧就让洗一万个土豆,改材料是为了写更多的材料,带你应酬完第二天让你报销……
据我所见,只有领导的“亲儿子”才能享受纯粹培养这种特殊待遇——这不是开玩笑,有个red二代撰文时不小心说漏了嘴“那时父亲总偷偷把中央文件夹在报纸里带回家给我们看,给我们讲‘爸爸这是在政治上培养你们’。”一般人就不要想领导纯粹培养你了,能边压榨边培养就很好了。
我们要警惕的是某些领导以培养为名行纯粹压榨之实,嘴上亲如一家,实际上把下属当工具人往死里用。遇到这样的领导要么虚与委蛇,要么敬而远之,万万不可被三言两语忽悠瘸了,领导叫声“兄弟”就真把自己当领导兄弟了,死心塌地给人家卖命,这就太傻了。
当然了,这样的领导也就是没啥器量,谈不上大奸大恶,和某些动不动把员工送进监狱的狗逼相比,都是白莲花了。
要想避免这种“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悲惨结局,就不能听凭领导忽悠,要审慎地判断领导是在培养你还是在压榨你。对于这个问题,知乎上有很多答案,各有道理但又都差点意思,经验性强,理论性弱,没说到点上。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其实判断领导是培养还是压榨很简单,就一点:看领导给不给信息。
一
上班的人都有个“单位”,无论这个单位是何种性质,是企业也好政府也罢,总归都是一个有着明确目的的组织,在结构上都是科层性的。科层性组织的运作方式是两条线:信息自下而上逐级上传,任务自上而下逐级下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912/04/-vabhQ5-8vhnK7T1kSd2-9m.png[/img]
下级对上级是“请示”、“汇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交给上级,等待上级的指令;上级对下级是“指挥”、“督促”,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做出决策,分派任务并责成下级落实。
把单位比作人,越是上级越类似于大脑,负责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形成决策,不需要做事;越是下级越类似于手脚,负责具体干活,不需要思考。
在组织结构中处于下层的人,势必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只能占有贫瘠的一点点信息;处于上层的人,承担着相对较少的任务,却能占有大量信息。以政府为例,越是上级政府越轻松,越到基层越累,上级负责发布任务,动嘴就行了,下级得具体落实,跑断腿;写材料“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所有下级机关都把信息汇总到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占有了这么多信息水平当然比下级高了。这都是科层性组织的运作方式所决定的。
人人都想去上层,不想一辈子待在下层,然而下层永远不可能通过“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晋升到上层。组织赋予上级的职责是处理信息,一个人能否晋升到上层,关键不在于落实执行的能力,而在而在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干了再多的本职工作也只不过落实执行,并没有展现出任何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多只能证明能够胜任当前的职位,不会被开除或调离罢了。想通过埋头苦干来晋升,这是缘木求鱼了,和矿工挖了再多的煤也当不上煤老板是一个道理。
那么如何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呢?一个人固然可以自学,但是在组织内部仅凭自己是没办法的,科层性组织的运作方式决定了一个下级只能掌握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一点点信息,同级没有义务向他汇报,上级的信息更不是他能知悉的。连信息都不掌握,又怎么可能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这就是个死结了:想晋升,必须得有处理信息的能力;想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必须得占有信息;想占有信息,必须得晋升到上层。
想解开这个死结,必须有领导的培养。
二
当领导想把某个下级提拔到上层时,不会给他下达繁重的任务,而是会通过“喂”给他信息的方式来培养他,不断给他提供超越其职责范围的信息,锻炼他处理信息的能力。举个例子:处长想提拔一个科员当科长,处长不会让他干三倍于普通科员的工作,而是会把传达到科长一级的文件批给他看,召开科长以上会议时让他列席旁听,向局长汇报工作时带他一起去……一般科员还在吭哧吭哧埋头苦干的时候,他已经占有了远超职责范围的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把同侪甩得越来越远,待时机成熟就可提拔为科长了。
领导培养下属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外,领下属出去应酬,把下属介绍给圈子里其他人认识,言传身教下属做人做事,安排下属在不同岗位间轮换,把上层内部情况向下属透露等等这都是提供信息,都是培养。
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上级就是信息喂出来的。
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再看开头提出的问题,其实判断领导是压榨还是培养很简单,就看给不给信息,下达任务就是压榨,提供信息才是培养。具体而言:
让你洗一万个土豆是压榨,教你洗土豆的技巧是培养;
让你写材料是压榨,给你改材料是培养;
领你出去应酬是培养,不带你应酬还把发票给你让你报了是压榨……
以此类推。
三
一般而言,领导对下属要么是纯粹的压榨,要么是培养与压榨并行,培养是为了更好地压榨,很少有纯粹的培养。经常是教完洗土豆的技巧就让洗一万个土豆,改材料是为了写更多的材料,带你应酬完第二天让你报销……
据我所见,只有领导的“亲儿子”才能享受纯粹培养这种特殊待遇——这不是开玩笑,有个red二代撰文时不小心说漏了嘴“那时父亲总偷偷把中央文件夹在报纸里带回家给我们看,给我们讲‘爸爸这是在政治上培养你们’。”一般人就不要想领导纯粹培养你了,能边压榨边培养就很好了。
我们要警惕的是某些领导以培养为名行纯粹压榨之实,嘴上亲如一家,实际上把下属当工具人往死里用。遇到这样的领导要么虚与委蛇,要么敬而远之,万万不可被三言两语忽悠瘸了,领导叫声“兄弟”就真把自己当领导兄弟了,死心塌地给人家卖命,这就太傻了。
当然了,这样的领导也就是没啥器量,谈不上大奸大恶,和某些动不动把员工送进监狱的狗逼相比,都是白莲花了。